肝脏触诊
- 格式:docx
- 大小:13.24 KB
- 文档页数:3
肝脾触诊(7分)
(1)肝脏触诊(4分);
①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
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
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
②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
(2)脾脏触诊(3分);
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
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
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1分)。
)。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回顾:肝脏触诊和肝上下径叩诊测量
【摘要】肝脏触诊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能够帮助检查肝脏是否正常,它包括肝脏的质地、表面、搏动、边缘以及肝脏下缘的位置。
肝脏触诊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腹式呼吸使肝脏能够上下移动,下面是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回顾:肝脏触诊和肝上下径叩诊测量。
(1)肝脏触诊(12分);
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
(2分)
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
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
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6分)。
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4分)
(2)肝上下径叩诊测量方法正确(4分);
①沿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
当由清音转至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2分)
②测量肝上界(该肋间上缘)至肝下缘(或肋缘)的垂直距离。
(2分)
(3)提问(2个)(2分)
①肝上下径正常值是多少?(1分)答:9~11cm。
②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1分)答:肝缘距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
肝脏触诊的要点-回复肝脏触诊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手指的触摸来评估和诊断肝脏疾病。
触诊时,医生需要掌握一些要点,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肝脏的状况。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肝脏触诊的要点。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肝脏触诊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通常是平卧位或左卧位。
同时,确保患者腹部暴露,可以轻松地进行触诊。
其次,进行适当的卫生措施,保证手部清洁,并戴上医用手套,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第二步:触诊部位肝脏位于右上腹,触诊时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
可以将右上腹分为乳头指状物(Nipple line)和肚脐连线(Umbilical line)两条线,从而确定触诊部位。
标记乳头指状物和肚脐,然后将触诊点与乳头指状物进行对位。
第三步:手法和力度肝脏触诊时,医生应该使用正确的手法和适当的力度。
手法通常有两种,即表浅触诊和深层触诊。
表浅触诊时,医生应该用平骨侧的手指轻轻按压患者右上腹,首先触及到肌肉,然后再向下进行,以寻找肝脏。
深层触诊时,可以使用双手掐取肋弓来进行,或者使用两个手指一起按压。
力度应该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
第四步:触诊技巧和指标触诊时,医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指标,以准确判断肝脏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触诊技巧和指标:1. 肝脏质地:触诊时,应注意肝脏的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脏应该是光滑、柔软的。
如果触诊时感觉到肝脏硬化、结节或不规则,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病变。
2. 肝脏大小:触诊时,可以通过肝脏在腹部的延伸程度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
健康的肝脏应该在肋弓下1-2指宽度。
如果肝脏在肋弓下延伸超过2指,可能表示肝脏肿大。
3. 肝脏边缘:触诊时,应注意肝脏的边缘情况。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边缘应该光滑锐利。
如果肝脏边缘模糊或不规则,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病变。
4. 压痛:触诊时,可以轻轻按压肝脏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肝脏不应该有明显的压痛。
如果患者有压痛反应,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炎症或其他病变。
简述肝脏触诊的方法及内容1. 引言1.1 概述肝脏触诊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判断肝脏的位置、大小、质地、表面特征以及悬空感和移动度等指标。
通过触诊技术,医生可以获取关于患者肝脏状况的信息,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肝脏触诊的方法、内容解析以及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肝脏触诊的方法,包括定位患者体位、触诊技术以及使用的仪器和工具等。
接着,我们会详细解析进行肝脏触诊时所需要考察的内容,如判断肝脏位置及大小、评估肝脏质地与表面特征、检查悬空感与移动度等。
然后,我们将讨论一些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如误诊可能性分析、术语定义与规范使用说明以及准确记录与报告方法建议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肝脏触诊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肝脏触诊的方法与内容,使读者对肝脏触诊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解析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在进行肝脏触诊时更加准确、规范,并提供一些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最后,通过总结肝脏触诊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并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
2. 肝脏触诊的方法:2.1 定位患者体位:肝脏触诊是通过手部接触患者的腹部来检查肝脏的大小、位置和质地。
在进行肝脏触诊之前,需要让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卧床位,然后将床调整到30度左右的反侧卧位。
这样可以使肌肉松弛并方便医生进行触诊。
2.2 触诊技术:进行肝脏触诊时,医生需要使用手部逐渐向下按压患者的腹部,以感知肝脏的外形、质地和边缘等特征。
触诊时应用适度的力量,并注意使用指尖和指关节来探测不同深度组织结构。
通常开始时先用浅层次敲击、推动与挤压试感,再逐渐深入以探索更深层次。
2.3 仪器与工具: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并不需要借助特殊仪器或工具。
肝脏常用触诊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排毒、制造蛋白质和胆汁等重要功能。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肿瘤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肝脏的检查至关重要,而触诊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能够初步判断肝脏病变的情况。
下面就介绍一下肝脏常用的触诊方法。
一、脐周法脐周法是触诊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在患者平卧位时,用右手的掌根沿着脐周逆时针方向逐渐向外推压,一边向右侧旋转患者的头颅,另一边用左手的掌根在患者的右胁下支撑。
这样可以逐渐触及整个肝脏的边缘,并能够感受到异常的肿块、硬结等病变。
二、膈下法膈下法是通过腹腔膈下区域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在患者右侧平卧位时,用一只手的掌根从患者的右胁下沿着肋弓向下推压,以试图触及膈下部分的肝脏。
通过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肝脏下缘是否有异常。
三、脐旁法脐旁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触诊方法,医生在患者仰卧位时,用两只手依次按压肝脏的上下边缘。
通过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同时也可感受到肝脏的硬度和质地。
四、结合呼吸法结合呼吸法是在触诊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呼吸动作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在触诊过程中指导患者深呼吸或者做一些特殊的呼吸动作,以便更加准确地触及肝脏的各个部位。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状和质地等信息。
除了上述的几种常用触诊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触诊方法,如肋下法、胁下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初步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硬度等情况,对于检查肝脏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触诊仅能对肝脏表面的大大小小、硬软程度等进行初步评估,不能准确诊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声、CT、MRI等进行综合判断。
肝脏的触诊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对于筛查肝脏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触诊时应该注意方法正确、技巧娴熟,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肝脏触诊方法肝脏触诊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来判断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特征等,有助于对肝脏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正确的肝脏触诊方法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肝脏触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患者准备。
在进行肝脏触诊之前,首先需要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一般建议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
在进行触诊前,医生应该向患者做出解释,并征得患者的同意,以确保患者的配合度和舒适度。
二、触诊技巧。
1. 位置确定。
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医生需要站在患者的右侧,用右手进行触诊。
首先确定肝脏的位置,正常情况下,肝脏位于右上腹部,下缘在肋弓下,上缘则在肋弓上。
通过敲击法或听诊法,医生可以初步确定肝脏的位置。
2. 触诊手法。
在确定了肝脏位置后,医生需要用右手的指尖进行触诊。
触诊时需要注意用力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患者不适。
一般从患者的右下腹部开始,沿着肋弓下缘向上推进,可以感受到肝脏的下缘。
然后再沿着肋弓下缘向左推进,可以感受到肝脏的右缘。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和质地。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医生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
如果患者有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适,应该立即停止触诊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另外,对于肝脏病变较明显的患者,触诊时需要格外小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触诊结果分析。
通过肝脏触诊,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肝脏应该是柔软的,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
如果肝脏触诊结果异常,比如肝脏增大、质地硬化等,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波检查、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四、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医生需要保持双手清洁,并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得到尊重。
2.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需要格外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3. 在进行触诊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充分了解,以避免触诊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肝脏触诊的检查方法
肝脏触诊是诊断疾病和检查肝脏的常见手段之一。
根据肝脏触诊的检查方法,医生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疾病的情况,以及肝脏的功能状况。
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优化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痛苦。
肝脏触诊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两种:肝脏按压检查和肝脏触觉检查。
其中,肝脏按压检查通过手指按压肝脏,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状以及其质地,从而对肝脏的病变予以发现。
肝脏触觉检查是通过触摸肝脏的表面,来检查其质地、形状及大小,以及检查肝脏周围的结缔组织,来检测肝脏的疾病状况。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肝脏疾病。
其中最常用的是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它可以检测肝肿瘤、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状况。
此外,血液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检查出肝脏的功能状况。
血液检查中,用于检测肝脏疾病的指标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等。
除此之外,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它们
可以检测出肝脏的结构以及功能状况。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对肝脏病变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因此,肝脏触诊的检查方法对于检测肝脏疾病的状况十分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来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
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然而,在诊断肝脏疾病时,医生还应该注意对肝脏疾病的全面检测,并将检查方法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以确保准确、完整的诊断结果。
肝脏触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英文回答:Liver palpation is a physical examination technique used to assess the size, texture, and tenderness of the liver. It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diagnosing liver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The procedure involves the use of gentle pressure and palpation techniques to feel the liver's edge and surface.Here is the step-by-step procedure for liver palpation:1. Positioning: The patient should be lying flat on their back with their arms at their sides.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patient is relaxed and comfortable.2. Inspection: Begin by visually inspecting the abdomen for any visible abnormalities, such as distention or abnormal pulsations.3. Preparation: Apply a small amount of lubricating gel to the hands to reduce friction and facilitate smooth movement during palpation.4. Palpation: Start by placing the fingertips of one hand just below the right costal margin, in the midclavicular line. Apply gentle, steady pressure and move the fingers upwards towards the liver. Use the other hand to support the patient's back and provide stability.5. Technique: Use light, circular motions with the fingertips to feel the liver's edge. Palpate the liver in a systematic manner, moving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 such as from the lower rib cage to the upper rib cage. Payattention to any areas of tenderness or irregularities in texture.6. Evaluation: Assess the liver's size, shape, and consistency. A normal liver is usually smooth, firm, and non-tender. Note any enlargement, nodules, or areas of tenderness.7. Documentation: Record the findings, including the liver's size, tenderness, and any abnormalities detected during the palpation. This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liver health.Liver palpation is often scored using a grading system called the Liver Palpation Score (LPS). This score is based on the examiner's assessment of the liver's size, consistency, and tenderness. The LPS ranges from 0 to 4, with 0 indicating a normal liver and 4 indicating severe hepatomegaly (enlarged liver) with marked tenderness.中文回答:肝脏触诊是一种用于评估肝脏大小、质地和压痛的体格检查技术。
肝脏触诊
3.肝脏触诊:主要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1)单手触诊法: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使示指桡侧缘面向肋缘。
配合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运动,呼气时手指压向腹部,吸气时手指自下而上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肝脏边缘。
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及肝下缘或肋缘为止。
分别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线上触摸肝下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2)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起右腰部,并限制右下胸壁扩张,以增加横膈肌下移的幅度,提高触诊的效果。
(3)肝大的测量: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于肋下≤1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
肝脏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4)肝脏触诊的内容:①肝脏大小:健康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摸不到。
如触及肝脏,且质地柔软、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者,应考虑肝下移。
可叩诊肝上界,如肝上界相应降低,肝脏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抬高,则为肝大。
②肝脏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摸口唇;质韧者如触鼻尖,质硬者如触前额。
③肝脏表面形态及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薄厚一致。
肝淤血、肝炎、脂肪肝者,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硬化者,肝脏表面有小结节,边缘不整齐;肝癌、多囊肝者,肝脏表面呈粗大不均匀的结节状,边缘厚薄也不一致;巨大型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病者,肝脏表面呈大块状隆起。
④肝脏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
当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被增大的肝脏牵拉时,则有压痛。
急性肝炎、肝淤血时,常有轻度弥漫性压痛;较表浅的肝脓肿有剧烈而局限性压痛。
⑤肝脏搏动:正常肝脏触不到搏动,当肝大压到腹主动脉或右心室增大到向下推压肝脏时,可出现肝脏搏动。
由于肝脏病变的性质不同,物理性状也各异,故触诊时须逐项仔细检查,综合判断其意义。
如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轻度增大,质稍
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慢性肝炎
时,肝大较明显,质韧或稍硬,压痛较轻;肝淤血时,肝可明显增大,表面光滑,质韧,边缘圆钝,有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为其特征;脂肪肝时,肝大,质软或稍韧,表面光滑,但无压痛;肝硬化早期肝常增大,晚期则缩小,质较硬,表面可触及小结节,边缘锐利,无压痛;肝癌患者肝逐渐增大,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不整,压痛明显。
(5)注意事项:①触诊时手掌应紧贴腹壁,随呼吸运动而上下起伏。
吸气时,手指上抬的速度应落后于腹壁的抬起;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按压。
②检查腹肌发达者,右手应置于腹直肌外缘向上触诊,避免将腹直肌腱误认为肝下缘。
③如遇右腹饱满者,应考虑肝大因素,触诊时,右手应置于右锁骨中线在腹部垂直线平脐水平或自右髂前上棘位置,开始触诊。
④如遇腹水患者,可采用浮沉触诊法,待排开腹水后,手指有物体浮起的感觉。
⑤腹腔内容物的鉴别:腹直肌腱左右两侧对称,不超过腹直肌外缘,不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右肾下极位置较深,边缘圆钝,不向两侧延展;横结肠为横向索条状物,可用滑动触诊法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