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肝脏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1.腹部形态:触诊时应了解患者腹部的形态,包括凸、平、内陷等情况。
2.腹部压痛:触诊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腹部压痛,以确定是否存在腹部疼痛等问题。
3.腹部肿块:触诊时应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括肿瘤、包块等情况。
4.肝脏触诊:应触及右上腹部,按下腹部应有弹性感,触及肝缘有明显隆起,表明肝脏肥大或肝硬化等病变。
5.脾脏触诊:应触及左上腹部,按下腹部应有弹性感,触及脾缘有明显隆起,表明脾脏肥大或脾滞留等病变。
6.肠管触诊:应触及腹壁两侧,对大肠、小肠等肠管进行触诊,了解是否存在肠管积气、肠梗阻等情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硬化肝脏触诊的过程是怎样的
导语:刚脏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往往总是由于很多人长期大量的吸烟总是容易出现疾病,尤其是很多身体过于肥胖的人容易出现脂肪肝和肝硬
刚脏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往往总是由于很多人长期大量的吸烟总是容易出现疾病,尤其是很多身体过于肥胖的人容易出现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肝硬化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到生命的安危,但是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要先进行检查确诊,其中触诊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下面一起了解下肝硬化肝脏触诊的过程是怎样的
肝硬化肝脏触诊的过程是怎样的
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形者,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但腹上角较锐的瘦长体形者剑突根部下可达
5cm;正常人的肝脏质软、质韧(中等硬)和质硬。
如触之柔软似口唇者为质软;正常肝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且薄厚一致;正常肝脏无压痛。
正常肝脏不伴有搏动。
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以使肝脏上下移动。
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
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侧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或叩诊肝浊音界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
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在平静呼吸时分别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触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是医生通过手的触摸来检查患者身体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的状况,包括器官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信息。
触诊的方法主要包括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是用手轻轻触摸皮肤表面,以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皮疹、淋巴结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浅表的病变,如皮肤感染、淋巴结肿大等。
深部触诊法是用手深入到患者的身体内部,以检查内脏器官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内脏器官的病变,如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胆囊结石等。
触诊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潜在的病变,从而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触诊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在进行触诊时,医生需要注意手法轻柔、规范,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触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的状况,发现潜在的病变,从而及时进行治疗。
在进行触诊时,医生需要注意手法轻柔、规范,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敏感度。
腹部触诊通常由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这项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腹部疾病、评估腹部肿块和检查腹部疼痛的原因。
在进行腹部触诊前,医生会要求患者躺在床上,松弛腹肌,以便观察和触摸腹部。
触诊的方法由“四诊法”(也称为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中的触诊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两种。
浅层触诊是指医生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表面,以检查腹部肌肉的张力、肿块、敏感度和表面温度。
通过浅层触诊,医生可以观察到腹部表面的异常凹陷或突出,检查腹部肌肉的松弛程度,以及评估腹部肌肉的张力和异常感觉。
深层触诊是指医生用手感觉腹部内脏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敏感度。
在进行深层触诊时,医生需要逐渐加大力度,以观察和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情况。
医生还可以在触诊中使用双手同时进行触摸,以便比较腹部不同部位的感觉和结构。
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观察患者的躺位,以便获得最佳的触诊角度;2. 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表面,避免使用过大力度;3. 逐渐加大力度进行深层触诊,以便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情况;4. 注意观察和记录腹部的异常凹陷、突出、肿块和敏感度。
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医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触诊技巧来评估腹部的情况:1. 肝脏触诊:医生通过在右上腹部轻触并深度触诊,可以评估肝脏的大小、边缘和敏感度。
如果肝脏肿大或有肿块,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2. 胆囊触诊:医生通过在右上腹部轻触并深度触诊,可以评估胆囊的大小、形状和敏感度。
如果胆囊受炎症或结石影响,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3. 肾脏触诊:医生通过在腹部两侧轻触并深度触诊,可以评估肾脏的大小、形状和敏感度。
如果肾脏受感染或结石影响,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4. 胃肠触诊:医生可以通过在腹部各个部位轻触并深度触诊,来评估胃肠的大小、形状和敏感度。
触诊肝脏的注意事项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检方法,用于评估肝脏的大小、形状、质地和灵敏度等。
触诊肝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备工作:在进行触诊肝脏之前,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进行准备。
医生需要清洁双手,戴上手套。
患者应当保持舒适的体位,通常是仰卧位,腹部暴露。
2. 患者的自我感觉:患者在体检过程中应该感到舒适和放松,避免因紧张或担心而收缩腹肌,这会导致肌肉紧张和肝脏无法被准确触及。
3. 季节性变化:肝脏在季节性和生理性变化下,大小、位置、质地等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例如,夏天肝脏一般会较柔软,而在冬天则较硬。
4. 触诊技术:医生进行触诊时,应该借助手指、手掌和整个手部的力度和节奏,以获得更准确的触觉感觉。
通常,触诊时应从腹部右上象限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整个肝脏。
5. 推测肝脏体积:通过触诊,医生可以对肝脏大小进行初步的估计。
一般情况下,肝脏尺寸的正常上界略高于右胸锁骨中点水平,下界略低于右腋中线第11肋间隙水平。
6. 判断肝脏质地:正常肝脏质地应该是细腻而平滑的。
如果触诊到肝脏表面不规则和颗粒感,可能是肝脏受到病变的影响,如肝硬化、肝脏结节等。
7. 判断肝脏灵敏度:触诊的目的之一是判断肝脏的灵敏度。
正常情况下,肝脏是无痛的,但当肝脏受到损害或疾病侵袭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8. 注意特殊情况:在触诊肝脏时,还应注意特殊情况,如肝肿瘤、肝囊肿等。
这些情况下,肝脏质地和形状可能与正常情况有所不同,需要医生进行仔细触诊,以区分其性质。
9. 结合其他检查:触诊肝脏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但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因此,在进行触诊肝脏时,医生往往会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如B 超、CT扫描、磁共振等,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10. 尊重患者隐私:在进行触诊肝脏时,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保持专业和谨慎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并提醒患者在触诊过程中可能感到一些不适或痛感。
总结起来,触诊肝脏是一种重要的体检方法,但它只是评估肝脏状况的初步手段。
冲击式触诊名词解释
冲击式触诊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也被称为冲击触诊或者叩诊。
它是通过用手指或者手掌在患者体表上敲击或轻拍来评估内部器官
的状态和结构。
冲击式触诊主要依赖于声音传导原理,通过敲击产
生的声音来判断器官的大小、位置、形状和密度。
冲击式触诊常用于检查胸部和腹部的器官,如心脏、肺部、肝脏、脾脏、胃等。
医生会用手指或者手掌在特定的位置上轻敲或者
重敲,并观察和听取产生的声音。
根据敲击的位置、声音的音调、
音量和音质等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器官的正常与否,以及可能存在
的异常情况。
冲击式触诊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密度和空气含量不同,所以在敲击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例如,正常的肺部会产生清
脆的共鸣音,而有液体积聚的肺部则会产生浊音。
类似地,敲击腹
部时,正常的肠道会产生鼓音,而肝脏或者脾脏等实质器官则会产
生浊音。
冲击式触诊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常用于初步评
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异常情况。
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诊断手
段,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波、X射线或者CT扫描等,来做进一步的确认和诊断。
总结起来,冲击式触诊是一种通过敲击产生的声音来评估内部
器官状态和结构的医学诊断方法。
它依赖于声音传导原理,通过观
察和听取敲击产生的声音特征来判断器官的正常与否,常用于胸部
和腹部的器官检查。
然而,它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来做进一步的
确认和诊断。
肝脏触诊的要点-回复肝脏触诊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手指的触摸来评估和诊断肝脏疾病。
触诊时,医生需要掌握一些要点,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肝脏的状况。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肝脏触诊的要点。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肝脏触诊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通常是平卧位或左卧位。
同时,确保患者腹部暴露,可以轻松地进行触诊。
其次,进行适当的卫生措施,保证手部清洁,并戴上医用手套,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第二步:触诊部位肝脏位于右上腹,触诊时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
可以将右上腹分为乳头指状物(Nipple line)和肚脐连线(Umbilical line)两条线,从而确定触诊部位。
标记乳头指状物和肚脐,然后将触诊点与乳头指状物进行对位。
第三步:手法和力度肝脏触诊时,医生应该使用正确的手法和适当的力度。
手法通常有两种,即表浅触诊和深层触诊。
表浅触诊时,医生应该用平骨侧的手指轻轻按压患者右上腹,首先触及到肌肉,然后再向下进行,以寻找肝脏。
深层触诊时,可以使用双手掐取肋弓来进行,或者使用两个手指一起按压。
力度应该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
第四步:触诊技巧和指标触诊时,医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指标,以准确判断肝脏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触诊技巧和指标:1. 肝脏质地:触诊时,应注意肝脏的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脏应该是光滑、柔软的。
如果触诊时感觉到肝脏硬化、结节或不规则,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病变。
2. 肝脏大小:触诊时,可以通过肝脏在腹部的延伸程度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
健康的肝脏应该在肋弓下1-2指宽度。
如果肝脏在肋弓下延伸超过2指,可能表示肝脏肿大。
3. 肝脏边缘:触诊时,应注意肝脏的边缘情况。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边缘应该光滑锐利。
如果肝脏边缘模糊或不规则,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病变。
4. 压痛:触诊时,可以轻轻按压肝脏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肝脏不应该有明显的压痛。
如果患者有压痛反应,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炎症或其他病变。
肝脏触诊3.肝脏触诊:主要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1)单手触诊法: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使示指桡侧缘面向肋缘。
配合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运动,呼气时手指压向腹部,吸气时手指自下而上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肝脏边缘。
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及肝下缘或肋缘为止。
分别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线上触摸肝下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2)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起右腰部,并限制右下胸壁扩张,以增加横膈肌下移的幅度,提高触诊的效果。
(3)肝大的测量: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于肋下≤1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
肝脏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4)肝脏触诊的内容:①肝脏大小:健康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摸不到。
如触及肝脏,且质地柔软、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者,应考虑肝下移。
可叩诊肝上界,如肝上界相应降低,肝脏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抬高,则为肝大。
②肝脏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摸口唇;质韧者如触鼻尖,质硬者如触前额。
③肝脏表面形态及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薄厚一致。
肝淤血、肝炎、脂肪肝者,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硬化者,肝脏表面有小结节,边缘不整齐;肝癌、多囊肝者,肝脏表面呈粗大不均匀的结节状,边缘厚薄也不一致;巨大型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病者,肝脏表面呈大块状隆起。
简述肝脏触诊的方法及内容1. 引言1.1 概述肝脏触诊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判断肝脏的位置、大小、质地、表面特征以及悬空感和移动度等指标。
通过触诊技术,医生可以获取关于患者肝脏状况的信息,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肝脏触诊的方法、内容解析以及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肝脏触诊的方法,包括定位患者体位、触诊技术以及使用的仪器和工具等。
接着,我们会详细解析进行肝脏触诊时所需要考察的内容,如判断肝脏位置及大小、评估肝脏质地与表面特征、检查悬空感与移动度等。
然后,我们将讨论一些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如误诊可能性分析、术语定义与规范使用说明以及准确记录与报告方法建议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肝脏触诊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肝脏触诊的方法与内容,使读者对肝脏触诊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解析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在进行肝脏触诊时更加准确、规范,并提供一些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最后,通过总结肝脏触诊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并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
2. 肝脏触诊的方法:2.1 定位患者体位:肝脏触诊是通过手部接触患者的腹部来检查肝脏的大小、位置和质地。
在进行肝脏触诊之前,需要让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卧床位,然后将床调整到30度左右的反侧卧位。
这样可以使肌肉松弛并方便医生进行触诊。
2.2 触诊技术:进行肝脏触诊时,医生需要使用手部逐渐向下按压患者的腹部,以感知肝脏的外形、质地和边缘等特征。
触诊时应用适度的力量,并注意使用指尖和指关节来探测不同深度组织结构。
通常开始时先用浅层次敲击、推动与挤压试感,再逐渐深入以探索更深层次。
2.3 仪器与工具:在进行肝脏触诊时,并不需要借助特殊仪器或工具。
肝脏常用触诊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排毒、制造蛋白质和胆汁等重要功能。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肿瘤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肝脏的检查至关重要,而触诊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能够初步判断肝脏病变的情况。
下面就介绍一下肝脏常用的触诊方法。
一、脐周法脐周法是触诊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在患者平卧位时,用右手的掌根沿着脐周逆时针方向逐渐向外推压,一边向右侧旋转患者的头颅,另一边用左手的掌根在患者的右胁下支撑。
这样可以逐渐触及整个肝脏的边缘,并能够感受到异常的肿块、硬结等病变。
二、膈下法膈下法是通过腹腔膈下区域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在患者右侧平卧位时,用一只手的掌根从患者的右胁下沿着肋弓向下推压,以试图触及膈下部分的肝脏。
通过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肝脏下缘是否有异常。
三、脐旁法脐旁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触诊方法,医生在患者仰卧位时,用两只手依次按压肝脏的上下边缘。
通过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同时也可感受到肝脏的硬度和质地。
四、结合呼吸法结合呼吸法是在触诊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呼吸动作进行检查的方法。
医生在触诊过程中指导患者深呼吸或者做一些特殊的呼吸动作,以便更加准确地触及肝脏的各个部位。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状和质地等信息。
除了上述的几种常用触诊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触诊方法,如肋下法、胁下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初步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硬度等情况,对于检查肝脏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触诊仅能对肝脏表面的大大小小、硬软程度等进行初步评估,不能准确诊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声、CT、MRI等进行综合判断。
肝脏的触诊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对于筛查肝脏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触诊时应该注意方法正确、技巧娴熟,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触诊肝脏评价参照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总分考核内容
应
得
分
实
得
分
评分细则
准备质量标准20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佩戴胸卡
2.规范洗手
3.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嘱其腹
部放松
4.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两下肢屈曲
5.训练患者做腹式呼吸
5
3
5
2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做不得分
腹式呼吸错误扣5分
操
作流程质量标
准70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自脐水平以下沿右腹直肌外缘向上触诊,腹式呼吸呼气
腹部下落时右手下压前顶,腹式呼吸吸气腹部上起时右
手被动上抬
2.用手指指腹或食指尺侧,感触吸气腹部上起过程中右手
被动上抬时,有无肝脏从指下滑过
3.每次上移不超过2cm,检查至肝脏边缘或肋缘
4.自脐水平以下沿正中线向上触诊,腹式呼吸呼气腹部下
落时右手下压前顶,腹式呼吸吸气腹部上起时右手被动
上抬
5.用手指指腹或食指尺侧,感触吸气腹部上起过程中右手
被动上抬时,有无肝脏从指下滑过
6.每次上移不超过2cm,检查至肝脏边缘或肋缘
7.触及肝脏时测量肝脏下缘距肋缘或剑突的距离,用直尺
水平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询问患者有无触痛
8.叩诊肝上界
9.做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
(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
10
10
5
10
10
5
10
5
5
开始未举手示意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未询问者扣4分
结束未举手示意扣1分
终末质量标准10分1.操作熟练,手法正确:用腕关节活动为主,富有弹性,
与腹式呼吸合拍
2.帮助患者整理衣物,致谢
3.报告体检结果
规定时间5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5
2
3
动作僵硬扣3分
与腹式呼吸不合拍扣3分
每超过10秒钟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