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显热、潜热、湿负荷关系详解_川能新能源郭静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显热与潜热的区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显热、潜热、热湿比及焓显热主要表现在由于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量转移,比如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引起的热量。
潜热的发生总会伴随着物质相态的变化,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在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很多的热量而温度没多大的变化。
所以,在空调负荷的计算时,因为空气里含有水蒸汽,所以就要计算其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
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
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
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
(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如果要求的气温高于露点温度, 则没有水蒸汽的产生或者水珠的产生,即湿度没有变化,也就是所说的显热交换!如果要求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就会有潜热交换。
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
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显热:随着潮湿空气的温度变化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温度变化);潜热:随着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浓度的变化有关的热量(汽化热*凝结热);全热(焓):显热和潜热之和,一般状态下焓值与全热值相同。
1显热和潜热两个概念的区别?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
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密度、表观密度、容积密度、堆积密度有什么不同?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主要是材料所处的状态不同。
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所谓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体积。
表观密度也叫视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包含材料实体和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因为很多多孔物质中间是空心的,具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孔和不通的闭孔,把和外部相通的开口部分体积去掉,包含了闭孔部分体积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
即:表观密度=材料的质量/(实质部分的容积+闭孔容积)。
容积密度表示材料单位宏观外形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和开口孔隙)的质量。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或粉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的堆积体积指在自然、松散状态下,按一定方法装入容器的容积,包括颗粒体积和颗粒之间空隙的体积。
3热薄和热厚材料1)热薄型材料:受热时材料内部的温度均一a)物理尺寸很薄的材料受热b)材料长时间受热c)处于燃烧后期剩余材料的受热2)热厚型材料:受热时材料内部存在温度梯度a)物理厚度特别大的材料受热b)材料受热起始阶段c)紧贴在很厚不燃材料之上的薄层可燃材料受热4PDF模型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是概率密度模型,用于燃烧计算;PDF是一种解决湍流燃烧的模型,其中设瞬时反应率为两个变量:温度和混合物分数或者温度和氧浓度的函数,给定Beta函数形式的PDF,即P(T),P(f),P(Yo2),将瞬时反应速率乘以P(T)P(f)或,P(T)P(Yo2)进行积分,给出时均反应率.求解概率密度函数(PDF)输运方程的方法,直接以封闭的形式给出化学反应源项,无需对它进行模拟,因而在计算湍流燃烧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应用:体对FLUENT来说,有PDF平衡燃烧模型和PDF FLAMELET燃烧模型.前者假设流体局部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计算出流场内各组分分布,因而不需要化学反应机理.而后者需要给定化学反应机理,并考虑到流场的非平衡因素,最终确定流场的化学反应组分,因而更合理一些.意义:PDF混合分数的意义:PDF中混合分数是指局部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对比值.如果没有生成源的话,是一保守量,并因此决定了流场的热和化学特性.5灰分、挥发分、热值、固定碳无机物,可以是锻烧后的残留物也可以是烘干后的剩余物。
潜热和湿负荷换算公式潜热和湿负荷这两个概念在暖通空调、能源工程等领域可是相当重要的哟!咱们先来说说潜热。
潜热这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但温度却不变。
比如说水变成水蒸气,或者反过来水蒸气变成水,这个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就是潜热。
湿负荷呢,指的是空调房间内湿源向室内的散湿量。
就好比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停地出汗,这汗散发出来的水汽就是湿负荷的一部分。
那这潜热和湿负荷之间的换算公式是咋来的呢?这得从它们的本质说起。
潜热的大小和物质的相变过程有关,而湿负荷主要和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变化有关。
咱假设一个场景哈,就说夏天的时候,我去一个大厂房里检查空调系统。
那厂房里热得哟,工人们都汗流浃背的。
我拿着仪器测啊测,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琢磨着这潜热和湿负荷的关系。
当时那汗水滴答滴答的,感觉空气都变得湿漉漉的。
要得到它们的换算公式,得先搞清楚一些基本的参数。
比如空气的含湿量、温度、压力等等。
通过一系列复杂但又有规律可循的计算,就能得出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具体的换算公式呢,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热力学的知识和经验系数。
不同的情况,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对物质相变过程和空气湿度变化的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比如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已知空气中的湿度变化和温度等参数,就能利用公式算出相应的潜热和湿负荷的值。
这潜热和湿负荷的换算公式,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室内的环境条件。
无论是在设计空调系统,还是在优化能源利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想那个在厂房里的炎热下午,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搞清楚这些概念和公式的重要性。
只有准确地计算和把握,才能让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呀!总之,潜热和湿负荷的换算公式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去运用,就能发挥出它们的大作用!。
潜热负荷与湿负荷的关系公式
潜热负荷和湿负荷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用来描述空调系统设计和
能源消耗的重要参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潜热负荷 = 空气质量流量× 水汽焓差。
湿负荷 = 空气质量流量× (相对湿度差值× 水汽容积热)。
在这里,空气质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空调系统的空气质量,通常以立方米/小时或立方英尺/分钟来表示。
水汽焓差是指空
气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比焓差值,通常以千焦耳/千克或英热单位/
磅来表示。
相对湿度差值是指进入和离开空调系统的空气的相对湿
度之差。
水汽容积热是指单位质量水蒸气的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通
常以焦耳/千克或英热单位/磅来表示。
这些公式展示了潜热负荷和湿负荷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空调
系统设计和能源管理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计算和控制潜热
负荷和湿负荷,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第2章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华北电力大学-荆有印为了保持建筑物的热湿环境,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了补偿房间失热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为了维持房间相对湿度恒定需从房间除去的湿量称为湿负荷。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是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暖通空调设备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的大小。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f(室外气象参数,室内空气参数)2.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2.1.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d 的平均温度;空调室外设计日逐时温度,按下式计算:d m o r t t t ∆+=β. (2-1)式中 m o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β—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2-1确定;d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s o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表2-1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d 的日平均温度;空调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采用历年一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3.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冬季通风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2.1.2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⑴建筑房间使用功能对舒适性的要求。
⑵地区、冷热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
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的规定: ⑴对舒适性空调和采暖夏季:温度 24-28℃ 相对湿度 40%-65%: 风速 ≯0.3m/s 。
全热、显热、潜热、湿负荷详解一、前言很多暖通初学人员对全热、显热、潜热、湿负荷之间的慨念和关系始终没有弄明白,这类问题在各类暖通论坛上很多,每个人各有说法,但很少有人能够完整的阐述清楚,如果这些慨念混淆会影响深入的学习暖通知识,因此本人通过整理书本上的各种慨念及本人理解,把这它们之间的关系予以重新解释,以便于大家理解。
二、定义和慨念1.显热(w):显热系指当此热量加入或移去后,会导致物质温度的变化,而不发生相变。
物质的摩尔量、摩尔热容和温差三者的乘积为显热。
即物体不发生化学变化或相变化时,温度升高或降低所需要的热称为显热。
2.潜热(w):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
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3.湿负荷(kg/h):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的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池(槽)表面散湿、地面积水等)向室内的散湿量,也就是为维持室内含湿量恒定需从房间除去的湿量。
4.余湿量:余湿量就是为维持室内含湿量恒定需要去除的湿量。
它由:1、人体散湿 2、设备散湿 3、维护结构和地面散湿 4、新风和渗透风带来的湿量等组成,不过一般只考虑1、2两项,然后加一定的安全系数。
三、它们之间的关系1.显热与显冷负荷的关系:要使空气的温度上升,而又不发生物质相变(如冷凝水)所需的能量就是显热。
2.潜热与湿负荷的关系: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湿量,需要消耗能量,而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就是潜热。
3.全热=显热+潜热显热来处理显冷负荷;潜热来处理是湿负荷。
所以,空调总冷负荷=显冷负荷+湿负荷。
四、分析:1.单纯的使空气温度提升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叫显热,在温度提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相变;而使物质发生相变,但温度却不升高或降低所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叫潜热。
潜热负荷与湿负荷的关系公式
潜热负荷与湿负荷的关系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热学概念,它们在建筑设计和空调系统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潜热负荷指的是空气中含有的水分所带来的热量负荷,而湿负荷则是由于湿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共同决定了空调系统的负荷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潜热负荷和湿负荷的关系,以便合理选择和设计空调系统。
潜热负荷与湿负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潜热负荷 = 湿负荷 × 潜热系数
其中,潜热系数是一个常数,表示单位湿负荷产生的潜热负荷。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潜热负荷和湿负荷之间的关系。
潜热负荷和湿负荷的关系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潜热负荷较大,说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高,此时需要选择能够处理大量潜热负荷的空调系统。
而如果湿负荷较大,说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较大,此时需要选择能够控制湿度变化的空调系统。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来计算出潜热负荷和湿负荷。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空调系统,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内部的湿度和温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潜热负荷与湿负荷的关系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热学概念。
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内部的湿度和温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别补偿的空调系统摘要:本文从空气调节的显热和潜热负荷的不同性质,结合传统空调方式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在节约能源上存在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别补偿的概念,概括地叙述了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别补偿空调系统目前可以实现的几种形式。
关键词: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别补偿空调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别补偿的空调系统,就是新风经过单独处理补偿潜热负荷,满足空调环境湿度和空气质量要求,显热负荷单独补偿,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的空调系统。
一,潜热负荷在空调总负荷中所占的比重空气调节处理的介质是湿空气,设湿空气的焓为,它等于1(kg)干空气的焓与其共存的d(g)水蒸汽的焓之和,即=+=(kJ/kg干空气)式中:—干空气的定压比热=1.005(kJ/kg·℃)—水蒸汽的定压比热=1.84(kJ/kg·℃)2500—水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
[注]上述公式表明,从质量看,干空气以kg计,水蒸气以g计,后者只是个“小数”,二者差2~3个数量级,但是从能量看,由于存在一个2500kJ/kg的水蒸汽汽化潜热,后者实际是一个“大数”。
从空气中除去或加进1g水蒸汽消耗的冷量或热量,足以使1kg干空气温度变化2℃以上。
上述情况说明,重新深入研究解决空调系统除湿和加湿问题,对节能减排,提高空调的能源利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潜热冷负荷主要包括人体散湿量、新风含湿量、食物散湿量、水面蒸发散湿量和工艺散湿量形成的冷负荷。
冬季加湿(包括湿雾加湿)形成的热负荷,本文称潜热热负荷。
潜热负荷量是十分可观的。
人体散湿量和潜热冷负荷见下表[注] 2500kJ/kg为水蒸气在常压下0℃时的汽化潜热,在通常空调工程计算的压力、温度范围内,采用此值进行计算,其误差约在3%以内。
一名成年男子的散热量和散湿量表1按表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当室内设计温度26℃时,人体潜热冷负荷占全热冷负荷的比例将由人员静坐时的42.5%到中等劳动时的68.6%。
空调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的计算在炎热的夏天,空调不仅仅是一种舒适体验,对于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除了主要考虑风量和冷量,还需要了解空调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的计算,以确保空调系统的高效运作。
空调潜热负荷指的是水蒸气的凝结热和蒸发潜热,也就是在室内空气中水分的蒸发和凝结所产生的热量。
它的计算需要考虑室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以及外界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
考虑到不同房间的使用需求和空气流动等因素,对于不同房间空调潜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潜热负荷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的参数包括室内空气湿度、室内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从而得出房间的潜热负荷。
除了空调潜热负荷,显热负荷也是空调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显热负荷指的是房间内来自太阳、墙壁和其他人造设施所产生的热量。
它的计算需要考虑房间的朝向、太阳辐射、墙壁材料和压缩机等因素,因此也需要对每个房间进行单独的计算。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工作并且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在于合适的空气流通和制冷量。
因此在计算空调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和其他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空调系统的高效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和能源的限制,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创新的能源节省和环保的空调设计,如分体式、多联机和中央空调等多样化的空调系统,以及一些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恒温控制设备。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也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综上所述,空调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的计算是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同时需要考虑房间内的特殊要求和环境因素,以及采取创新的节能环保技术,以期达到更加舒适、节能和环保的室内环境和效果。
全热换热量和显热换热量
全热换热量和显热换热量是两种不同的热量转移方式,它们在热量转移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表现。
全热换热量指的是在热量转移过程中,同时发生显热和潜热两种热量转移形式。
全热交换器可以交换热量也可以交换湿度。
这种热量转移方式涉及到物质相变(如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中的能量吸收或释放,这种相变过程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全热交换器的滤芯是纸芯,经过空气中的水份和尘埃腐蚀后,较易堵塞通风口且较难清洗。
显热换热量指的是在热量转移过程中,仅发生温度变化而没有发生物质相变时的热量转移。
显热交换器只能交换热量,不能实现湿度交换。
这种热量转移方式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等方式实现的。
显热交换器的滤芯通常是由铝箔或者其他金属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具有防腐蚀、使用寿命长、耐挤压、易冲洗等特点。
总的来说,全热换热量和显热换热量是两种不同的热量转移方式,它们在热量转移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表现。
在选择合适的热量转移方式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什么是显热?什么是潜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
它能使人倍受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来测量出来这。
(如将水从20℃升高到80℃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显热)在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过程中,其相态发生了变化(如气体变成液体……),但温度不发生变化,这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潜热”。
“潜热”不能用温度计测量出来,人体也无法感觉到,但可通过实验计算出来。
饱和空气在吸收一定冷量(即放出热量)后,一部分水蒸气相变成液态水,而此时饱和空气温度并不下降,这部分放出的热量就是“潜热”。
为了维持室内恒温恒温湿,在某一时刻供给房间的热量,为热负荷;为了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恒定所需除去的湿量是湿负荷。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不影响形态的变化。
例如在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
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
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
(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显热:状态不变的情况,产生的热量传递;潜热:状态变化,同时产生热量传递(如:冰蓄冷)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相聚叫相,物质的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叫相变。
何忠伟2012/11/30。
显热比例热负荷分为两部分:显热和潜热。
显热的消除或增加会导致干球温度计的温度发生相应变化。
潜热与空气湿度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空调系统的总制冷量为调节处理潜热和显热能力的总和。
显热比为显冷量在总制冷量中所占的比例。
温度升高需要的热量叫显热.物体蒸发需要的热量叫潜热.全热就是显热+潜热.显热和潜热的比值决定相对湿度.显热决定室内温度. 显热是物质不发生相变(固液气转变)吸收或放出热量潜热是物质发生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1mol水(100℃)蒸发成1mol水蒸汽(100℃)需要吸收40.62kj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就是潜热;而1mol60℃水升温至100℃(无水蒸汽生成)需要吸收的热量(约3.014kj)就是显热。
数据中心节能:冷却高能耗的应对之道据IDC预测,到2008年IT采购成本将与能源成本持平。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能耗中,冷却又占了能耗的60%到70%。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世界上一半左右的数据中心将受电力和空间的约束,能耗会占到一个IT部门1/3的预算。
因此,在数据能源与冷却问题会议上,Gartner有限公司的副总Michael Bell说:“在2008年全世界一半的数据中心将因为低效的动力供给和冷却能力不能达到高密度设备要求而过时。
”并有机构预测,在2000年全球第一波数据中心浪潮中建设的数据中心将有50%会在2008年开始重建。
近年来随着高热密度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多仍沿用原机房局址进行扩容而成;另一方面也有的机房是沿用原始设计而未能够进行主设备扩容。
这就会出现使用原精密空调机组已跟不上机房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不足量的现象;或是精密空调机组的配置量超出了现有机房设备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超量的现象,这都会导致机房总体能耗之居高不下。
冷却技术的背景及应用范围机房精密空调机组应用于电子计算机机房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进行设计的,其运行工况为:23±2℃/50±10%Rh;对于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现行国家标准检验工况为23±1℃/55±4%Rh。
全热、显热、潜热、湿负荷详解
(川能新能源-郭静编)2013年1月29日
一、前言
很多暖通初学人员对全热、显热、潜热、湿负荷之间的慨念和关系始终没有弄明白,这类问题在各类暖通论坛上很多,每个人各有说法,但很少有人能够完整的阐述清楚,如果这些慨念混淆会影响深入的学习暖通知识,因此本人通过整理书本上的各种慨念及本人理解,把这它们之间的关系予以重新解释,以便于大家理解。
二、定义和慨念
1.显热(w):显热系指当此热量加入或移去后,会导致物质温度的变化,而不发生相变。
物质的摩尔量、摩尔热容和温差三者的乘积为显热。
即物体不发生化学变化或相变化时,温度升高或降低所需要的热称为显热。
2.潜热(w):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
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3.湿负荷(kg/h):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的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池(槽)表面散湿、地面积水等)向室内的散湿量,也就是为维持室内含湿量恒定需从房间除去的湿量。
4.余湿量:余湿量就是为维持室内含湿量恒定需要去除的湿量。
它由:1、人体散湿 2、设备散湿 3、维护结构和地面散湿 4、新风和渗透风带来的湿量等组成,不过一般只考虑1、2两项,然后加一定的安全系数。
三、它们之间的关系
1.显热与显冷负荷的关系:要室空气的温度上升,而又不发生物质相变(如冷凝水)所需的冷量就是显热。
2.潜热与湿负荷的关系: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湿量,需要消耗能量,而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就是潜热。
3.全热=显热+潜热
显热来处理显冷负荷;潜热来处理是湿负荷。
所以,空调总冷负荷=显冷负荷+湿负荷。
四、分析:
1.单纯的使空气温度提升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叫显热,在温度提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相变;而使物质发生相变,但温度却不升高或降低所消耗的这部分能量叫潜热。
(比如将100度的开水继续加热,水温仍然不变,但是水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2. 湿负荷是通过机组的潜热来处理的,就象显冷负荷是通过机组的显热来处理一样!机组的全热负荷包括显热、潜热,显热使得房间温度下降,潜热来处理房间的湿气,即湿负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