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的干化学法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79.61 KB
- 文档页数:1
测尿酸值的方式有哪些原理测尿酸值的方式有许多,基于不同的原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尿酸值的方法以及其原理。
1. 酶法测定酶法是常见且常用于测定尿酸值的方法。
这里的酶指的是尿酸氧化酶(uricase),它能将尿酸氧化成通过紫外光测定的吸光度。
在测量过程中,样品中的尿酸首先与尿酸氧化酶反应,生成过氧化尿酸,并伴随着氧化还原酶和染料反应。
测定过程中,吸光度与尿酸浓度呈正比关系,从而得到尿酸浓度的结果。
2. 电化学法测定电化学法是一种使用电化学传感器来测定尿酸值的方法。
它基于尿酸氧化的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催化尿酸氧化,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
根据电流或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测定尿酸浓度。
电化学法具有响应速度快、高灵敏度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于生化分析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测定尿酸值。
该方法基于尿酸在特定条件下与色谱柱中固定相进行相互作用的原理。
通过溶液中尿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测定,可以计算出尿酸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好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和科研领域。
4. 比色法测定比色法是将样品中的尿酸与染料或试剂反应产生彩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测定彩色化合物的吸光度来测定尿酸浓度的方法。
比色法简单易行,设备要求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分析,但相对于其他方法,比色法的灵敏度较低。
5.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电化学发光法(ECL)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信号来测定尿酸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电极表面加电位,在一定的电化学条件下,尿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活性物种进而激发发光物质发光。
通过测量发光的强度,可以确定尿酸的浓度。
电化学发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宽测量范围、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总结而言,测尿酸值的方式包括酶法测定、电化学法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色法测定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这些方法都基于尿酸的化学特性和测定原理,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测定,可以得到尿酸值的准确浓度。
血清尿酸UA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尿酸酶分解尿酸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
尿酸+2H2O+O2尿酸酶尿囊素+ CO2 + H2O2在过氧化物酶存在的情况下,4-氨基比林由过氧化氢氧化生成醌二亚胺。
2H2O2+H++TOOSa+4-氨基比林过氧化物酶醌二亚胺+4 H2O醌二亚胺的颜色深浅与尿酸浓度成正比,可通过测定吸光度的上升来获得。
3 标本:3.1 病人准备: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在采集血液后2h 分离血清.3.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尿液。
3.3 标本存放:血清、血浆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3天;4~8℃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6个月。
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10稀释后检测,结果乘11后报告。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UA试剂盒,国械注进20142405056YZB/GER 5724-2014)4.1.1 试剂组成R 1 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pH 7.8;TOOS:7 mmol/L;脂肪醇聚乙二醇醚:4.8%;抗坏血酸盐氧化酶(EC 1.10.3.3;胡瓜)≥83.5 μkat/L(25℃)R 2 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pH 7.8;亚铁氰化钾(Ⅱ):0.3 mmol/L;4-氨基比林≥3mmol/L;尿酸酶(EC1.7.3.3;原生节杆菌)≥83.4 μkat/L(25℃);过氧化物酶(POD)(EC 1.11.1.7;辣根)≥50μkat/L(25℃)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下的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
机上稳定期: 4周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血清尿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尿酸 (uric acid,UA) 是嘌呤碱基代谢产物,其中大部分由内源性核酸降解产生,小部分来源于食物中的核酸代谢,主要在肝脏中生成,小部分尿酸可经肝脏随胆汁排泄,其余大部分均从肾脏排泄,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和分泌,原尿中90%尿酸被肾小管重吸收。
2、在排除外源性尿酸干扰,血尿酸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临床检测尿酸浓度主要用于痛风诊断、关节炎鉴别及肾功能评价。
二、检测方法1、尿酸的测定方法有磷钨酸 (PTA) 法、尿酸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2、干化学方法也是基于尿酸酶的分析方法。
HPLC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柱将尿酸纯化,在293nm处检测柱流出液的吸光度,计算尿酸浓度。
酶法测定尿酸的特异性高,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偶联法。
三、注意事项1、检查血清尿酸,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抽血。
2、标本避免溶血,及时分离血清3、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动生化分析仪。
4、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灵敏度高,且不需要去蛋白,主要干扰物质为维生素C和胆红素。
在反应体系中加人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胆红素氧化酶,可以消除上述两种物质的干扰。
四、参考区间成人血清尿酸:男性208~428μmol/L;女性155~357μmol/L。
五、临床意义(一)血清尿酸升高主要见于:1、在临床上,痛风是血清尿酸升高最为常见的疾病,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2、血清尿酸升高还见于核酸代谢增高引起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肾功能减退;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食用富含核酸的饮食等。
(二)测定尿酸应在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量的条件下进行,最好同时测定尿尿酸更具诊断价值。
1、血尿酸升高,而尿尿酸降低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血尿酸降低而尿尿酸升高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或竞争抑制。
干化学法测定血清尿素、肌酐的评价
钟政永;杨莉娜;骆国凤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3(028)004
【摘要】目的:对干化学法测定血清尿素、肌酐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尿素、肌酐二项的准确性及方法的相关性进行比较. 结果: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尿素、肌酐的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0.996和r=0.995);且精密度高,批内变异均低于5%;回收率分别为106.7%,107.2%,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结论:本法对检测血清尿素、肌酐快速、准确,适合于急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418-420)
【作者】钟政永;杨莉娜;骆国凤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97级实习生,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长沙,4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酶法、苦味酸法及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学分析 [J], 孔凡斌
2.肌氨酸氧化酶法、碱性苦味酸法、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分析 [J], 张守柱
3.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尿素氮在老年人肾功能评价中的对比 [J], 麦志周;蔡琳琳;甘广芳
4.Vitros-350干化学检测系统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的性能评价 [J], 张建忠;沈春燕;朱晶;陈建红
5.酶法、苦味酸法及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学分析 [J], 孔凡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酸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尿酸在尿素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物酶(POD )在色原性氧受体存在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使色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4-AA )和3,5-二氯-2-羟苯磺酸钠(DHBS )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即Trinder 反应。
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尿酸含量成正比。
尿酸+222222CO O H O H ++−−→−尿囊素尿酸酶O H DHBS AA O H POD 222442+−−→−+-+红色醌类物质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3.样本要求:新鲜无溶血血清。
在22~25℃保存8小时,2~8℃保48小时,-20℃保存7天,样本不可反复冻融!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DF-603/DI-60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范围:6.检验结果的解释:6.1在给定的样本/试剂比例和条件下测定时,本试剂线性范围可达1500umol/L。
样本含量超出线性范围时,建议用0.9%(W/V)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样本,最大稀释比例为5.6.2.单位换算:mg/dL=umol/L×0.0168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7.2若试剂浑浊,或以水空白在405nm处吸光度大于0.800时不能使用。
8.试剂性能指标8.1试剂外观:R1:无色或淡红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
R2:无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
8.2装量:不低于标识值。
8.3试剂空白吸光度:在500nm处,光径1cm时,空白吸光度A≤0.2008.4线性区间:试剂的线性区间为[30-1500]umol/L,在此线性区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b)[30-50]umol/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15umol/L;[150-1500]umol/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血清中尿酸的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血清中尿酸的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1 12 1 1 1戴新华徐锐锋张春梅全灿方向徐蓓1 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13Email: xhdai_75@//0>.摘要描述了尿酸的检测在涉及临床诊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尿酸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 酶法、伏安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
本文比较全面的总结了血清中尿酸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尿酸 ; 酶法 ; 伏安法 ; 毛细管电泳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Determination of Uric Acid in Serum and Its Developments1 12 1 1 1Dai Xinhua , Xu Ruifeng , Zhang Chunmei , Quan Can , Fang Xiang , Xu Bei1Department of Chemical Metrology and Analytical Science, NationalInstitute of Metrology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sure uric acid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diagnosis. There are lots of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uric acid, such as, enzyme metho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sotope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so 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 few familiar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progress for uric acid.Key words Uric acid; enzyme method; voltammetr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2.1 酶法1 引言20 世纪 30 年代酶试剂用于临床生化指标测定,70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它具有清除氧自由年代得到了较大发展。
尿酸检测方法
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物,其含量的变化与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及时检测尿酸含量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尿酸检测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尿酸检测方法是尿液尿酸测定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无创伤,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通过尿液尿酸测定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尿液中的尿酸含量,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血清尿酸测定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利用生化分析仪器对血清中的尿酸含量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尿酸代谢情况,对于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有一种尿酸检测方法是尿酸酶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定尿液中尿酸酶的活性来间接反映尿酸的含量。
尿酸酶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酶类,其活性与尿酸含量呈正相关。
尿酸酶法测定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和家庭自测。
最后,超声波法也是一种新兴的尿酸检测方法。
通过超声波技术对尿酸结晶进行检测,可以直观地观察尿酸结晶的形态和数量,为痛风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超声波法无创伤、简便、安全,适用于临床和家庭自测。
总之,尿酸检测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及时了解患者的尿酸代谢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尿酸怎么测量方法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物之一,它在体内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遗传、肾脏功能等。
高尿酸水平与痛风、尿酸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及时测量尿酸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非常重要。
那么,尿酸怎么测量呢?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尿酸测量方法。
1. 血清尿酸测定法。
血清尿酸测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测量尿酸水平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提取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尿酸酶法或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尿酸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尿酸测量方法之一。
2. 尿液尿酸测定法。
尿液尿酸测定是另一种常用的尿酸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利用尿酸酶法或尿酸氧化酶法测定尿液中尿酸的浓度。
尿液尿酸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一些无法采集血清样本的患者。
3. 色谱法测定尿酸。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它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清或尿液样本进行分离,然后利用色谱仪测定样本中尿酸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实验技术和设备,但结果准确可靠,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尿酸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尿酸电化学法测定。
尿酸电化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尿酸测定方法,它是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样本中尿酸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测定尿酸水平的临床情况。
总结。
尿酸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血清尿酸测定法、尿液尿酸测定法、色谱法测定尿酸和尿酸电化学法测定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尿酸测定。
在进行尿酸测定时,需要注意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尿酸测量方法有所帮助。
最简单的尿酸检测方法
尿酸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尿酸酶法:通过检测尿液或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来评估尿酸水平,这是目前最
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2.尿酸试纸法:使用尿酸试纸检测尿液中的尿酸浓度,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
准确度较尿酸酶法略低。
3.尿酸仪法:使用尿酸仪检测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但使用前需要进行一次性校
准。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要想测得准确数值,只能到医院进行检测。
对于个人而言,通过观察自身的一些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高尿酸的可能性,但这并不能准确反映尿酸水平。
因此,如果有关于尿酸水平的担忧,建议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尿酸检测。
在尿酸检测中,尿酸酶法和尿酸仪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但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操作技巧,不能算是最简单的方法。
同时,使用尿酸试纸法虽然简单快速,但准确度较低,仅适用于初步筛查。
尿酸检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不能通过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来准确判断尿酸水平。
尿酸干化学检测标准正常值
尿酸干化学检测正常值在不同性别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 男性正常值为150~416μmol/L(微摩尔/升)。
2. 女性正常值为89~357μmol/L(微摩尔/升)。
尿酸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产生。
尿酸代谢紊乱常引起高尿酸血症。
目前将成年人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男性)>420µmol/L(微摩尔/升),(女性)>360µmol/L(微摩尔/升)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如果检测出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注意饮食即可。
尿酸高常与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饮酒有关。
因此,尿酸异常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进行低嘌呤饮食,如忌食动物内脏、豆制品等。
当出现尿酸高于正常值的上限时可能发生痛风发作,病人会在半夜出现关节肿痛急性发作,累及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处,受累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往往会在半夜被痛醒等情况。
长期尿酸高,慢慢会出现关节的肿胀僵硬畸形,痛风石沉积及肾脏间质性病变。
痛风发作急性期需要遵医嘱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等缓解症状,疼痛缓解后使用降尿酸药物如苯溴马隆片、丙磺舒片,用药期间注意复查肝肾功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干化学法尿酸区间
尿酸的测定常用的化学方法有干化学法。
在干化学法中,尿液样本经过特定的处理后,可以通过化学试剂与尿酸发生反应产生可观察的颜色变化或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产生的颜色或反应程度可以定量测定尿酸的含量。
尿酸的正常浓度范围在男性为3.4-7.0 mg/dL,女性为2.4-6.0 mg/dL。
这个区间是健康人群尿酸的正常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的尿酸含量被认为是正常的。
过高的尿酸水平可能与痛风、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有关,而过低的尿酸水平则可能与某些代谢异常或疾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使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和参考区间,所以具体的尿酸区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需要了解更精确的尿酸区间,建议咨询医生或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
血清中尿酸的测定实验原理血清中尿酸的测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生化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尿酸代谢和诊断相关疾病,特别是痛风等疾病。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其浓度的改变与嘌呤代谢紊乱有关。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清中尿酸的测定实验原理。
1.尿酸的测定方法血清中尿酸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比色法、荧光法、比重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法等。
其中,比色法和酶法常用于临床实验室。
2.比色法比色法是目前血清中尿酸测定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尿酸与酶类(如尿酸氧化酶)作用生成过氧化氢或者相变物质,通过比色测定来间接测定尿酸的浓度。
2.1反应原理尿酸与尿酸氧化酶作用生成过氧化氢和乙烯醇或水。
过氧化氢与苯乙酮缺乏反应,加入间苯二胺后可形成有色产物,其最大吸光度波长为560n m。
可根据产物浓度与尿酸浓度呈比例关系,通过光密度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尿酸浓度。
2.2反应过程尿酸+尿酸氧化酶→乙烯醇+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间苯二胺→产物(有色产物)2.3测定步骤(1)准备工作:校准比色计,将比色计置零。
(2)标准曲线的制备:选取尿酸浓度不同的标准品,分别加入适量的尿酸酶,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加入间苯二胺,测得各标准品产生的吸光度值。
(3)待测标本的处理:将待测血清标本加入尿酸酶,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加入间苯二胺,测得样本产生的吸光度值。
(4)计算结果:根据标准曲线,将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换算为尿酸浓度。
3.酶法相较于比色法,酶法更为直接地测定尿酸浓度。
酶法通常采用尿酸氧化酶催化尿酸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尿酸和水的原理进行。
3.1反应原理尿酸+尿酸氧化酶+O₂→过氧化尿酸+H₂O₂3.2反应过程过氧化尿酸+酒石酸+ 4-氨基间苯二磺酸钠→产物(有色产物)3.3测定步骤(1)准备工作:校准比色计,将比色计置零。
(2)标准曲线的制备:选取尿酸浓度不同的标准品,分别加入适量的尿酸酶,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加入产生有色产物的试剂,测得各标准品产生的吸光度值。
(3)待测标本的处理:将待测血清标本加入尿酸酶,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加入产生有色产物的试剂,测得样本产生的吸光度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酸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尿酸测定的操作步骤;3. 学会尿酸测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尿酸是一种嘌呤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人体内嘌呤的分解。
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反映了人体嘌呤代谢的状态。
尿酸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磷钨酸比色法等。
本实验采用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浓度。
酶法测定尿酸的原理:血清中的尿酸在尿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同时释放出一定量的能量,该能量使色原物质产生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色原物质、还原剂、缓冲液、标准尿酸溶液;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移液器、试管、比色皿等;3. 实验样品:血清样本。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取6个试管,编号为1-6;(2)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尿酸溶液,使各试管中的尿酸浓度分别为0、0.2、0.4、0.6、0.8、1.0mmol/L;(3)向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缓冲液,使总体积达到1.0mL;(4)加入适量的尿酸氧化酶,混匀;(5)室温放置5分钟;(6)加入适量的过氧化物酶,混匀;(7)室温放置5分钟;(8)加入适量的还原剂,混匀;(9)立即测定各管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10)以尿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尿酸测定:(1)取2个试管,编号为1和2;(2)向试管1中加入适量的血清样本,向试管2中加入适量的标准尿酸溶液,使两管中的尿酸浓度相同;(3)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测定两管的吸光度;(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样本中的尿酸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1)根据标准曲线绘制结果,得出标准曲线方程:Y=0.011X+0.003(R²=0.998);(2)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mmol/L。
2. 血清尿酸测定:(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清样本中的尿酸浓度为0.5mmol/L;(2)与正常参考范围比较,该血清样本的尿酸浓度略高。
尿酸(UA )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应用范围】体外检测血清、血浆及尿液中尿酸(UA )测定。
【适用仪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程序改变】严格遵循仪器、试剂说明书及校准品使用说明。
【方法学原理】【方法】使用TBHBA (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的酶比色测定法。
【原理】尿酸酶氧化尿酸产生过氧化氢和尿囊素。
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和TBHBA (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产生红色醌亚胺(Trinder 反应产物)。
尿酸酶尿酸 + H 2O + O 2 尿囊素 + CO 2 + H 2O 2过氧化物酶TBHBA + 4-氨基安替比林 + 2H 2O 2 醌亚胺 + 3 H 2O【试剂】在测定时的各组分和浓度试剂1(R1):磷酸盐缓冲液 pH 7.0100 mmol/L TBHBA (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抗坏血酸氧化酶 1 mmol/L 1KU/L试剂2(R2):磷酸盐缓冲液 pH 7.0 100 mmol/L4-氨基安替比林0.3 mmol/L铁氰化钾10 mol/L过氧化物酶(POD)≥1000 U/L尿酸酶≥2000 U/L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和标准品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当520 nm处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小于0.5时,试剂可正常使用。
以试剂起始的反应试剂为即用式。
以样品起始的反应混合“试剂1”4份+“试剂2”1份(例如“试剂1”20 ml +“试剂2”5 ml)成为单试剂(R)单试剂稳定性:15-25℃保存可稳定2周2-8℃保存可稳定3个月单试剂须避光保存。
【标本收集与准备】1.血清或血浆标本根据实验室标准采集程序采集标本,适用标本为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肝素钠抗凝结果高0.5mmol/l),不可从正在静脉滴注手臂上采血,上机标本不能有凝块,样品采集后2天内离心标本,分离血清,血清或血浆标本室温保存4天,冷藏7天,冷冻保存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