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水仙子.寻梅》阅读答案附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75 KB
- 文档页数:5
2021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元曲,按照提示完成赏析。
5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①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释】①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
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③缟袂绡裳:缟(gǎo)袂(mèi):素绢的衣袖。
绡(xiāo)裳:薄绸的下衣。
本曲围绕“寻梅”,情节一波三折,情感起伏变化。
请结合全曲对此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1分。
上书谏吴王枚乘①(1)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汤武之土不外百里,上不绝三光②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故父子之道,本性也。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系绝于天,不成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
其出不出,急不可待。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3)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罢了。
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
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
去杨叶百步,百步穿杨。
水仙子十首经典诗词一、水仙子·夜雨1. 出处:这是元代徐再思的作品。
2. 原文:“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 注释:“一声梧叶一声秋”:梧桐叶的飘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每一片叶子落下都伴随着秋意。
“一点芭蕉一点愁”:芭蕉叶上的雨滴声,每一滴都像是愁绪的增添。
“三更归梦三更后”:三更之后才在归梦中。
“落灯花,棋未收”:灯花落下,棋局还没有收拾。
“叹新丰逆旅淹留”:感叹自己像马周在新丰旅店那样长久滞留他乡。
“枕上十年事”:在床上回忆起过去十年的事情。
“江南二老忧”:担忧江南故乡的父母双亲。
4. 翻译:梧桐叶飘落一声,就是秋意来临,芭蕉叶上雨滴一点,就增添一点愁绪。
三更时分才进入归乡的梦乡。
灯花已经落下,棋局还未收拾,可叹我像马周在新丰旅店中长久滞留。
睡在枕上,十年间的往事,还有对江南双亲的担忧,都涌上心头。
5. 赏析:这首曲子通过描写雨夜的景象,用雨滴声和梧桐叶、芭蕉叶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氛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种对仗工整的句子,非常巧妙地将听觉与愁绪联系起来。
最后提到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父母的担忧,更是将这种愁绪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作者羁旅他乡的孤独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二、水仙子·咏江南1. 出处:也是元代张养浩的作品。
2. 原文:“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杀江南。
”3. 注释:“一江烟水照晴岚”:江面上的烟雾在晴天的山岚映衬下。
“两岸人家接画檐”:江两岸人家的屋檐相连。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在菱角和荷花丛中,秋天的景色有些淡雅。
“看沙鸥舞再三”:看沙鸥多次飞舞。
“卷香风十里珠帘”:十里长街珠帘卷起,飘来阵阵香气。
“画船儿天边至”:画船仿佛从天边驶来。
“酒旗儿风外”:酒旗在风中飘扬。
任昱《水仙子·幽居》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水仙子·幽居任昱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①,比邻分得山田种。
宦情薄归兴浓,想从前错怨天公。
食禄黄齑②瓮,忘忧绿酒钟。
未必全穷。
[注]①舂:舂米。
②黄齑(jī):干盐菜。
①幽居:兼有两种含义:一是幽静的住处,一是幽人隐士所居。
唐朝韦应物《幽居》。
[1]②涧水春:水碓舂米声。
③比邻:紧挨着的邻居,其前省去“向”,“从”等虚词。
④归兴浓:回乡隐居的心情很强烈。
⑤“想从前”以下三句:回想从前真是错怪了老天爷不照看自己;因为现在碗里有粗茶淡饭可吃,也算是一份俸禄吧;杯里有酒可喝,也可暂时解除忧闷。
按这是作者自潮自慰的话。
黄虀(ji),干盐菜。
⑥未必全穷:也不一定完全没法过日子。
穷,不得志,没办法,和现代“贫穷”的意思不尽相同。
1.请简析“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的表现手法。
(2分)2.“幽居”之“幽”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析。
(4分)【参考答案】:1.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涧水舂”之声衬托环境的幽静。
(手法1分,分析1分)2.①环境之幽。
与野云涧水为伴,远离闹市。
②心态之幽。
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有酒可品,远离官场,自得其乐。
(每点2分)《墨梅》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墨梅①「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②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清气:清香的气味。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什么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诗词赏析:乔吉《水仙子·寻梅》水仙子·寻梅元代: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译文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不过立。
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
不过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注释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寻梅:曲题。
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处里外二湖之间,又名瀛屿,旧时多梅,是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处。
缟袂(gǎomèi):白绢做的衣袖。
缟,白色的绢。
绡(xiāo)裳:生丝薄绸做的下衣。
绡,生丝织成的薄绸。
此处言“缟袂绡裳”,是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酒醒“句:是说醉卧梅下,因寒气侵袭而惊醒。
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
赏析此曲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
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
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
此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结合前面的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能够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能够看出来: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水仙子·咏江南》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水仙子·咏江南》全曲纯用白描手法,将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十种景物,构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乡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仙子·咏江南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水仙子·咏江南》原文元代: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水仙子·咏江南》练习题(1)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古典诗歌的意境,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哪一种?简要举例分析。
(3)这支小令刻画了江南景物的哪些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4).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赏析。
(6分)(5).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分)(6)此小令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7)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
(4分)答案(1)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1分)画檐连接不断,残荷丛生,安静恬淡;(1分)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1分)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1分)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
(1分)(2)(3分)应为“有我之境”。
(1分)这首元曲看似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有“我”。
如“看沙鸥”就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我”的感受;“爱煞江南”更是“我”情不自禁的情感表白。
(2分,任举一例即可。
(3)①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秀美。
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生辉,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
②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
“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魇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
【高中古诗词阅读】《【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阅读答案【双音】水仙子穿越福王府① 乔济生歌唱,梦想着折断蒺藜② 沙、罗启祥等野生花椰菜。
夕阳下,严秀寻找谢家瑜国王。
憎恨起起落落,愤怒。
埋在锦池的荒原?④ , 刘备亭里瓦片残破的水仙在哪里·优悦福旺①府乔治笙歌梦断蒺藜②莎莎、罗奇香等野生花椰菜。
夕阳下,严秀寻找谢家瑜国王。
憎恨起起落落,愤怒。
埋在锦池的荒原?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
②蒺藜:一种喜欢生长在沙地上的野草。
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
④饥荒(zhòu):倒塌的砖块。
20.这首诗似乎都是关于风景的。
作者想通过这些风景描写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回答联系人歌曲的内容。
(3(分钟)答:▲21.这首歌在风景描写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分析这首歌中的句子。
(4(分钟)答:▲▲参考答案:答案二十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爱这种情感主要通过风景来表达。
情感包含在风景中,与风景融为一体。
凌乱的云朵、古树和夕阳都染上了深深的故乡之情,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
21对比,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
初高中元曲必背名篇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3. 《卖花声·怀古》张可久4.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5. 《四块玉·别情》关汉卿6. 《沉醉东风·渔夫》白朴7. 《寄生草·饮》白朴8.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9. 《驻马听·吹》白朴10. 《蟾宫曲·怀古》查德卿11. 《拨不断·大鱼》王和卿12. 《山坡羊·道情》宋方壶13. 《满庭芳·渔父词》乔吉14.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15. 《山坡羊·未央怀古》张养浩16.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17. 《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18. 《折桂令·春情》徐再思19.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20.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21. 《沉醉东风·对酒》卢挚22. 《大德歌·夏》关汉卿23. 《拨不断·菊花开》马致远24. 《山坡羊·燕城述怀》刘致25.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张养浩26.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27. 《水仙子·寻梅》乔吉28. 《天净沙·即事》乔吉29.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30. 《一半儿·题情》关汉卿31. 《沉醉东风·七夕》卢挚32. 《山坡羊·闺思》张可久33. 《凭阑人·江夜》张可久34. 《落梅风·人初静》马致远35. 《满庭芳·看岳王传》汤显祖36.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卢挚37. 《山坡羊·自叹》乔吉38.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39. 《金字经·春晚》张可久40. 《卖花声·悟世》乔吉41. 《水仙子·乐闲》张可久42. 《山坡羊·西湖杂咏》薛昂夫43. 《水仙子·次韵》张可久44.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45. 《山坡羊·述怀》薛昂夫46. 《普天乐·西湖即事》张可久47. 《满庭芳·山中杂兴》张可久48.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49. 《水仙子·嘲楚仪》张可久50. 《折桂令·中秋》张养浩。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5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释】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缟袂绡裳:缟(gǎo)袂(mèi):素绢的衣袖。
绡(xiāo)裳:薄绸的下衣。
?本曲围绕“寻梅”, 情节一波三折,情感起伏变化。
请结合全曲对此作赏析。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1分。
上 书 谏 吴 王枚乘(1)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故父子之道,天性也。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3)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
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
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
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
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4)泰山之 穿石,殚极之绠断。
上海中考历年一模二模课内诗词鉴赏《水仙子》第一篇:上海中考历年一模二模课内诗词鉴赏《水仙子》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6、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选取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烟水”、“荠荷”等景象来抒发情感。
B.作者对秀丽的风光和宜人的景色加以描写来展现江南水乡美好的秋光。
C.本曲写景远近交错,极富层次感,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江南美景。
D.“看沙鸥舞再三”一句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体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6.(2分)爱杀江南。
7.(2分)D 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6、“水仙子”是作品的。
张养浩是代文学家。
(2分)7、以下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芰荷丛”“沙鸥”“画船儿”等景物体现了水乡的特点B.作者笔下的江南秋景色彩斑斓浓烈,令人过目不忘C.“画檐”“珠帘”“酒旗儿”体现江南的繁华热闹 D.结尾句“爱杀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二)诗词鉴赏6、曲牌(1分)元(1分)7、A(2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6、“烟水”在曲中的意思是(2分)7、对“爱杀江南”原因理解的一项是()(2分)A.清新秀丽。
B.浅淡肃杀。
7、B(2分)C.繁华富庶。
D.闲适自得。
6、烟雾笼罩的江水。
或:泛着(升腾着)烟雾(雾气)的江水(2分)阅读下面散曲,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
李颀《望秦川》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秦川①[唐]李颀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⑴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⑵炯:遥远。
⑶净:明洁。
⑷重:重叠。
⑸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这一特点;后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的、等特点。
(3分)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答出一点给1分)2.诗人借具体的秋景来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
(手法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都可,要结合诗句稍作分析,2分;感情答官场失意,悲凉无奈等都可,要抓住注释及诗句本身进行分析2分)【问题】[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领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卜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E.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3分)、E(2分)。
B项,“萧瑟、苍凉”错误,应为“辽阔明净的画面”。
乔吉《水仙子.寻梅》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解]
两履霜:双脚踏冰霜。
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
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
缟袂绡裳:白绢衣裳,薄绸裙子,都是喻梅花的冰晶玉洁。
(1)此曲题目为“寻梅”,但句句无“梅”,作者是如何表现“寻梅”的?(4分)
(2)结合全曲,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
(3)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4)“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此曲前三句通过时间空间的变化和动作描写含蓄的描写寻梅的
过程。
(1分)“冬前冬后”写寻梅的时间之长,从初冬绵延到春初;(1分)“几村庄”写寻梅地域之广,“溪北溪南”写路途之遥,“两履霜”写行走艰难;(1分)“树头树底”写寻得细心,“孤山上”既写梅所在的地方,又暗点孤山隐士林逋。
(1分)
(2)此曲前三句写寻梅的过程,表达作者寻梅的迫切与执着。
(1分)“忽相逢”表现了作者惊喜的心情。
(1分)但接着作者的情绪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由梦境回到现实,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
(1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情。
(1分)
(3)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著和艰难。
诗中“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4)“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二:
(1)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3分)
参考答案:
(1)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犹如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
(1分)写出梅花的洁白、芳香、轻盈(飘逸、清丽、脱俗)特点。
(2分,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赏析:
《寻梅》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
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
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
本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这首散曲是元代曲坛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乔吉的作品。
他的作品清丽而质朴,雅俗兼备,这首《寻梅》即是其中的名篇。
这支散曲采取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却处处体现着作者的心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乔吉一生不曾显达,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其作品内容也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会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结合这些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来: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荆溪即事》中,作者讽刺了当时中官僚腐朽,社会风气颓落,致使人民困苦,正义不得伸张的社会现实。
感叹家家不种梅花,实则隐射梅花般的高洁品性无人拥有。
所以,《寻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二字本身即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与追求。
“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之长,从冬前直找到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地域之广,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寻了个遍。
这两句一方面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寻梅之艰,寻梅之勤;另一方面,从侧面亦体现出作者爱梅之切,宁肯溪南溪北、树头树底,从冬前直找到冬后也不肯罢休。
爱梅之切,实则是作者在苦苦呼唤人性的高洁和社会的公平;寻梅之艰,体现着这一愿望的实现之难。
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风一转。
头两句虽然表达了寻梅的艰辛,但接下来来的两句多少给读者们带来了一丝欣慰。
虽然已是冬后,“冷风”
已“来”,本来已经对寻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经意间,一阵暗香传来,作者不禁激动地自问,“何处香”?体现出对传来梅香之地的急切寻觅。
忽然间,“缟袂绡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
苦苦寻觅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洁、神圣再一次表现出作者的爱梅之深。
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
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
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
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
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只是留给读者们以无尽的遐想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