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1.2.2《共价键》word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6
共价键——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共价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五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洁厕灵的主要成分—HCl,介绍HCl分子的形成过程,由此得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且学会应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形成过程。
通过分析氯气和氯化氢中共价键,引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
共价键知识是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为学生学习有机物,以及选修三《物质结构》中涉及共价键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好本节课对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在本专题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并且已经学习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由简单入手,逐层深入,通过迁移应用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共价键的学习能够得心应手。
三、教学评价目标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 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难点: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工具PPT、视频、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知识,学会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另外一种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
【师】首先,我们来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先行组织】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一般以离子键形成化合物;展示饼干和桥梁的图片。
【生】学生展示NaCl的电子式,回顾离子键的学习。
同时引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物质的方式。
【生】H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l最外层7个电子,它们要分别满足2电子和8电子稳定结构,那它们是如何形成HCl的呢?通过学生发现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引出两事物可以以共用的方式相互结合:同学们爱吃的夹心饼干,两块面饼共用中间的夹心从而粘连在一起。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共价键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共价键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引入:回顾氯化钠的形成,离子键的概念。
提出氯化氢是如何形成的呢?播放动画:共价键,引出共价键的概念板书:二、共价键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分析:成键原因:当成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的原子,使自己成为相对稳定结构,结构组成了共用电子对,成键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而使成键原子之间出现强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结构。
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练习:讲解: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和学习中,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而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
这种相邻的原子直接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中的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的第一课时,在本课中教材对共价键的成因在电子云和能量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细致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内容十分抽象,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分析最简单的氢原子电子云重叠形成氢分子这一过程中氢分子的能量与核间距的关系入手,让学生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实质,并以成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电子云伸展方向为依托引出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接着再对共价键的类型进行介绍,要求学生能判断常见分子共价键中的σ键和π键或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将来学习“杂化”及分子空间构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知识重在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思维方法,重在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学以至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想。
通过本节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为分子的立体结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书写一些简单物质电子式的能力,在《必修2》中也初步了解到了什么是共价键,在本学期的前一个专题中也已掌握了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清楚“泡利不相容原理”和S电子云、P电子云在空间的形状,清楚从电负性来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但是对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还不甚清楚,而将来对分子空间的构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清楚共价键的形成的本质和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难度较大。
三、设计思想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设法以尽可能形象化的手段解决相对抽象的问题。
只要在教学中紧抓一切都应服从于体系能量最低原理,就能有效地突破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共价键这一基本要点,才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随后的σ键和π键。
高中化学高一年级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共价键》教案设计《高中化学高一年级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共价键》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个人研修计划模板课例选择高中化学高一年级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共价键》研修目标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熟练掌握PPT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基本技巧及交互演示功能,展示本节课的讨论问题、知识解析及活动练习等。
3.学会录屏等音视频软件的运用技术,初步学会运用微课、动画等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疑难知识。
应用环境交互多媒体环境: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技术手段请说明本人在制作课例的过程中,拟重点运用的技术手段(如XX视频剪辑工具,音乐编辑工具等)。
喀秋莎等录屏软件,及会声会影等视频剪辑软件研修安排请结合研修网项目组、区域、学校研修安排及个人本学期实际情况,围绕本人拟制作的课例资源包,制定个人研修安排。
时间具体安排2.13-3.3参加本校项目培训,明确研修任务,熟悉平台操作3.9-3.15完成视频观看320分钟任务,积极参与网络活动,积极发表交流评价,提交以《共价键》为主题的研修计划3.16-3.26参与诊断性评价3.18-4.21完成视频观看360分钟,积极参与网络活动,提交以《共价键》主题的教学设计,并附上相应的课件等资源村料。
4.22-5.26完成视频观看360分钟,积极参与网络活动,提交以《共价键》主题的视频课例5.27-6.19完成视频观看360分钟,积极参与网络活动,提交以《共价键》主题的实践反思6月下旬参与发展性测评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高中化学高一年级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共价键》教案设计这篇文章共1903字。
1.2.2 共价键【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化学必修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节共价键。
本节课内容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继上一节学习完离子键之后,来学习另一种化学键即共价键。
从而引出下节课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折翼内容,其作用可谓是承上启下。
学好了本节课学生对于微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当中例举了氯气、氯化氢,并讲述了成键过程及其原理。
概括的介绍了什么是共价键。
学生对共价键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铺垫。
接着学生再利用所学知识书写电子式,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接着再介绍用结构式和球棍模型表示共价键分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再进行知识引申,引导学生考虑碳原子的成键结构和成键类型。
最后与离子键比较更容易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键的知识体系。
教材的知识编排层层递进,有条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一般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一般高中的学生,长期以来的以学生为主的讲述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已经初步的掌握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归纳反思的能力。
而这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而之前已经学过了离子键这一相关的内容为学习另一种化学键—共价键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更容易掌握。
然而对于青春期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有求知欲和探索欲。
但缺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与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而我就紧抓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的认识,降低难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模板)【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大纲》,《教学指导意见》我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条件;并熟练运用电子式来表示化合物;了解碳原子结构的价键类型和连接方式。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课时:共价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学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学会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初步了解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学生利用球棍模型拼有机分子,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
【教学过程】【复习】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电子式。
【过渡】下面再来学习化学键中的另一种类型——共价键。
【分析讲评】Cl2分子是由两个Cl原子结合而成的,那么两个Cl原子是如何结合到一起形成Cl2分子的呢?(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Cl× + Cl×——→Cl Cl )(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都想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谁都不易失去电子;最终办法是相互妥协,各拿出一个电子来公用,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都达到稳定的结构。
)(共用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有)【板书】一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可存在于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
2共价化合物:仅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3形成条件:①非金属元素之间:H2、O2、N2、HCl 、CO2、H2O 、NH3、CH4、电子式表示:H2、HCl 、H2O 、NH3、CH4、(讲评各原子如何满足稳定结构)注意:电子没有完全得失,所以没有形成离子,依然为原子;相同原子不能合并在一起;②非金属元素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之间:AlCl3、BeCl2、(8e-不是唯一的稳定结构,在共价化合物中,有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8e-,而有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比8e-多.)【练习】电子式的书写:O2、CO2、N2、CCl4、【引导认识】①两个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1个电子对,还可形成2个或3个电子对。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1课时共价键学习目标1.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粒子、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类型及成键方式。
2.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拨]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二、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1.σ键2.π键3.判断σ键、π键的一般规律共价单键为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键,另一个是键;共价三键由一个键和两个键构成。
[效果验收]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只有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2)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至少有一个σ键( )(3)σ键和π键都只能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 2.原子间形成分子时,决定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的是()A.共价键的方向性B.共价键的饱和性C.形成共价键原子的大小D.共价键的稳定性3.有以下物质:①HF,②Cl2,③H2O,④N2,⑤C2H4,⑥C2H6,⑦H2,⑧H2O2,⑨HCN(H—C≡N)。
(1)只有σ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__。
(2)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_。
(3)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
(4)含有由一个原子的p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
要点突破σ键与π键的比较[情境探究]观察下图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的结构回答:(1)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共价键分别由几个σ键和几个π键组成?(2)乙烯和乙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比乙烷活泼呢?(3) H原子和H原子、H原子和Cl原子、Cl原子和Cl原子分别均以σ键结合成H2、HCl和Cl2分子,共价键轨道完全相同吗?[核心突破]1.σ键与π键的比较2.对于σ键和π键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s轨道与s轨道形成σ键时,电子并不是只在两核间运动,只是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
第2单元课时2共价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共价键,学会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常见的几种共价分子。
2.认识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了解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难点:共价键的形成三、设计思路本节从初中学习过的关于物质的构成微粒入手,先复习离子键,使学生明确我们学习的离子键与初中学习的各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关系,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分子如何构成微粒?原子能否直接构成物质?这样设计,既使初中的内容和高中必修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又能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离子键。
在进行共价键形成的教学时,以氢分子、氯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为例说明共用电子对如何使两个原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并指出形成共价键后可以使能量降低,达到稳定结构。
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稳定结构的意义,并用电子式举出几个常见的共价分子形成过程中达到稳定结构时如何形成共作电子对的,让学生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
由于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相对繁琐,再引入结构式要求学生掌握。
关于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教学,重点是使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模型,最后再引入到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上,学生很容易理解碳原子形成的各种的共价键,甚至可以直接形成物质,这样又回答了本节课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问题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宏观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构成物质的主要微粒有哪些呢?原子、分子和离子[板书]原子离子物质? ?分子[讲述] 通过上一节课关于离子键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彼此通过离子键可以形成宏观的物质,如氯化钠。
那么,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原子是如何形成分子?分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原子如何形成分子。
[问题2]是否所有的原子都能失电子或得电子形成离子?(不是)[问题3]具有怎样结构特点的原子相遇时彼此会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既而形成离子键?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哪里?〔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数较多的原子相遇时会形成离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1.共价键的形成(1)概念: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产生的强烈作用。
(4)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组成。
例如F原子与H 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F;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2个N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
(2)方向性: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小结:①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②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3.共价键存在范围(1)非金属单质分子(稀有气体除外)。
如:O2、F2、H2、C60等。
(2)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H2SO4、CO2、H2O2、有机物分子等。
(3)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BeCl2、HgCl2、AlCl3等。
(4)部分离子化合物中。
如:Na2O2、NaOH、Na2SO4、NH4Cl等。
4.共价键强弱的判断影响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是键能、核间距和共用电子对的多少。
判断共价键的强弱可依据下列几条:(1)由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判断: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含有共价键的分子越。
如原子半径:F<Cl<Br<I,则共价键的牢固程度:H—F>H—Cl>H—Br>H—I,稳定性:HF>HCl>HBr>HI。
课时6 共价键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2、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学海导航]
二、共价键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概念
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
(3)共价键的成键条件
(4)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能量变化?
(二)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
(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描述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HCl NH3
H2O CO2
H2F2N2
说明:没有发生电子转移,不能标电荷和“
(四)共价化合物
1、定义:化合物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
..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HCl H2Cl2H2O CH4CO2
NaOH NH4Cl SiO2 C H2SO4NaH
2、共价键的存在
(1)共价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
(2)多原子单质分子,如:___________
(3)某些含有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能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吗?NaOH、Na2O2、NH4Cl,并标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
3、共价键的种类:
4、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
(1)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_________,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_______;
(2)共价化合物中______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可能_______共价键。
5、特例说明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如:BeCl2、AlCl3;
(2)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Cl 、NH4NO3属于
__________化合物。
(五)化学反应的本质 [学业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B .常温下的气体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 .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下列分子结构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 A .H 2O B .CCl 4 C .PCl 5 D .BeCl 2
3.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 .氨气分子的电子式: B .CS 2分子的结构式: S =C =S
C .S 2-的结构示意图:
D .CH 4的分子模型示意图为:
4.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 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 A .HCl 易溶于水 B .液态的HCl 不导电 C .HCl 不易分解 D .HCl 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5.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H 2O 的电子式:
B .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
C 146
C .CO 2的比例模型:
D .Cl -的结构示意图:
6.某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则它跟氯结合能形成的化学键是 ( ) A .一定是共价键 B .一定是离子键 C .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短周期元素中,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则它们 ( ) A .一定是同族元素 B .周期素一定相差1 C .只能形成1:1离子型化合物 D .只能形成1:1共价型化合物
8.X 、Y 为短周期元素,X 位于IA 族,X 与Y 可形成化合物X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 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9.X、Y、Z为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比X的原子序数多5,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多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Y>Z>X
B.Z单质与X单质直接反应可生成两种化合物
C.工业上,电解X和Y形成的化合物制取Y单质
D.Y、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互相反应
10.A原子的L层比B原子的L层少1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3 个。
由此可推知A、B可以形成的化合物为()A.离子化合物B2A B.离子化合物BA2
C.共价化合物B2A D.共价化合物BA2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并说明存在的化学键。
CO2
12短周期元素,可以形成223222
已知Y的离子和Z的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离子比Y离子多一个电子层。
(1)X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Z2Y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LiOH________
(3)Z2X属于________化合物
(4)Z2Y2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2Y2溶于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___键形成。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大小:r(Na+)________r(N3-)
14.下图所示各物质是由短周期部分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
未列出。
已知:A、C、D、F均为单质,C、E、F、G常温下是气体,J为白色沉淀,既能溶于B,又能溶于E;物质B、G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且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反应④是化肥工业的重要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B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①~⑥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I的水溶液滴加B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②和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12.(1)
(2)强
(3)离子
(4)离子键、共价键,2Na2O2+2H2O==4NaOH+O2↑13.(1),离子
(2)两,、
(3)<
14.(1)第三周期ⅠA族
(2),
(3)④
(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5)2Al+2OH-+2H2O==2AlO2-+3H2↑
Al3++3NH3·H2O==Al(OH)3↓+3N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