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广场
- 格式:pptx
- 大小:658.71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数学《街心广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街心广场为背景,通过观察和分析广场上的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
2.2 教学内容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的性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街心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广场上的各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特征。
3.3 课堂讲解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如边长、对角线、面积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策略4.1 情境教学以街心广场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究。
4.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5.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巩固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平面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图片收集街心广场的图片,以及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6.2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实物道具,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增强他们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街心广场》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街心广场》一、教材分析《街心广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由三个重要内容组成:面积、周长和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主要学习在具体情境中计算面积、周长并应用图形旋转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中,面积和周长是已经在前几个单元中掌握的概念,主要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应用的熟练度。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矩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2.能发现生活中的计算面积和周长的问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决。
3.能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图形的旋转概念,并能用所学方法进行解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计算面积和周长的问题熟练掌握。
2. 图形旋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周围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照片中的所有物体都或多或少地涉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例如树叶、草坪、广场、楼房等等。
教师询问学生所知道的与面积和周长有关的生活例子,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2. 讲解新知以下是分别讲授本单元三部分的教学内容:2.1 计算面积和周长学生已经在前面若干个单元中学习了矩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并且引入了梯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教具、幻灯等工具进行详细讲解和丰富的示范。
同时,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并且复习与加深之前单元的知识点。
2.2 应用图形旋转在图形旋转教学的第一步中,教师利用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实物的旋转特点,并让学生自己操作。
例如,学生可以拿一张纸板,画上一个图形,然后让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个图形旋转,使得其产生新的图形。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前后的变化,以及旋转角度对于新旧图形的关系。
在第二步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学习网页或观看PPT,播放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学习如何绕着圆心将一个图形旋转。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描述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如何将旋转后的新图形记录下来。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街心广场》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街心广场》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向》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方向,学会用方向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街心广场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基本的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方向。
但是,对于更复杂的方向描述,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方向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用方向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方向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方向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的方向描述,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学生能够准确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方向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街心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方向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方向。
3.方向描述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方向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4.复杂方向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复杂方向,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等方面进行。
小学数学《街心广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街心广场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知识,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街心广场的场景,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2. 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广场的面积、周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街心广场的场景,掌握平面图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街心广场的场景,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2. 讲授法:教师讲解平面图形的知识,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广场的面积、周长等。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图片、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街心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广场上的图形。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强调它们的特征。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广场的面积、周长等。
4.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绘制一幅街心广场的平面图,并标注出不同图形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街心广场》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街心广场》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1 、“街心广场”教材创设了计算街心广场面积,花坛面积和每块地砖的面积等情景,在活动中引导同学观看三个长方形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使同学初步感知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 、教材还通过情境图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来探究地板砖面积,女少可以从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得数;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出得数。
3 、教材通过尝试练习:试一试和填一填的活动,使同学归纳出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这些都能激起同学独立探究的热忱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结合三个长方形面积关系,促能同学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 、通过详细情境,发觉数学信息。
培育观看、收集信息的习惯。
3、能应用这一关系进行简洁的小数乘法计算。
4、培育同学探究精神,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同学认知活动的规律,同学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纳应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同学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舞同学,尤其注意培育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
“自主探究,进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试验讨论,旨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老师的教是为同学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缔造条件,是为同学独立思索、动手实践、合作相互沟通引导搭桥在设计这一课时,是让同学真正在探究中进展自主探究和。
因此,我对教材进行缔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同学创设一个宽阔的活动空间,探究空间,让同学最大限度地参预探究的全过程,详细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街心广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街心广场、熟悉周围环境:商铺、街道、密集的人群和噪音等;2. 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计算货币交易、精确跟踪时间和日历;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是针对小学生们,根据街心广场的场景展开一系列的数学课程,以下是教学内容:1. 在街心广场了解和探究常见的货币种类、面值和交易方式;2. 借助现场时间和日期观察器,学生们探究年、月、日、小时、分钟等时间单元的概念;3. 通过探究路过广场的人数、行程距离和地区推断出年龄、性别、年级等信息的统计学概念;4. 理解图表和图像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快速了解某些纰漏。
教学课程:一、环境了解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们走进街心广场,帮助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下广场周围的环境。
包括:1. 广场周围的建筑物:比如商业建筑、政府办公楼、电影院和娱乐中心等。
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要情节。
2. 了解并描述广场上的人群:广场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学生们可以通过肮脏、衣着华丽或不整洁、有或没有学习用品等来判断出年龄、背景、性别和教育水平等。
3. 商铺和产品:街心广场是一个最大的开放商场。
帮助学生了解并记录整个商铺的名称和类型。
比如:服装店、美容店、糖果店、礼品店、书店等。
二、货币交易在街心广场转一圈,学生应该感到平常的交易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学生可以通过在广场上交换一些零钱,报价上或讲价过程中对钞票的细节进行分析学习。
1. 认识各种货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货币不仅印刷形式不同,面值也不同,比如1分、2分、5分、1元、5元、10元等。
2. 交易方式:从广场上的卖衣服到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不同的pay方式完成。
学生应在场地上尝试不同的方式,从物品到货币完成交易。
3. 货币计算:学生可以在学院内交流学习各种计算技巧,如乘、除、加、减四则运算。
这些技巧应该在金钱交易活动中进行巩固和强化。
街心广场作文350字左右
街心广场的点滴。
嘿,这街心广场可真是热闹啊!阳光正好,孩子们跑来跑去,
跟小猴子似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听着就让人心情大好。
那边几位大爷大妈坐在长椅上,聊天聊得火热,手里还扇着扇子,看起来特别悠闲。
偶尔还能听到他们聊起年轻时候的故事,让
人不禁想凑过去听听。
广场中央那雕塑,不知道是哪个艺术家设计的,每次路过都得
多看几眼。
晚上灯光一打,哇,简直美翻了!感觉整个广场都亮了
起来。
周围的店铺啊,各种小玩意儿、美食应有尽有。
小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混在一起就像一首城市的交响乐,听起来特别
接地气。
这街心广场啊,就是咱们城市的一个大客厅,谁来了都得在这
儿转转。
不管啥时候来,都能找到点乐子,真是个让人离不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