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克服
- 格式:pdf
- 大小:151.91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施精准扶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的切实行动。
慈溪市公牛集团通过打造公益支持体系、爱心项目体系和企建关怀体系参与公益慈善支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也暴露出作为县级市的慈溪市公益慈善理念尚不发达,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面临困境。
建议通过提升法治保障,创新活动形式,加大对草根组织支持力度,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支撑体系。
标签:社会力量;公牛集团;公益慈善;支撑体系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
解决困难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且较为系统的工程,如何利用政府力量有限、社会力量无限的资源,通过广泛动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和发展社会慈善公益捐助事业,将是未来实施社会保障和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以公牛集团支持社会公益为例,初步探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公益支撑体系建设。
一、公牛集团公益慈善支撑体系建设公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
20年来,集团秉承“忠信诚和、专业专注”的企业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以转换器、墙壁开关、LED照明三大产业为核心的电工集团,员工达7 000人。
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牛集团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秉承“救人危难,雪中送炭”的慈善宗旨,多渠道地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公牛集团将公益慈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以“公牛正能量爱心工程”建设为载体,在绿色环保事业、健康卫生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至今累计慈善捐赠总额超过3 700万元。
未来几年,公牛集团将重点支持教育文化、健康卫生、绿色环保和关键社区支持等。
1.打造公益支持体系,助推政府民生实事。
积极响应浙江省委、慈溪市委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号召,慷慨解囊,捐资528万元用于水治理工作。
联手保护长江源第一人杨欣,开展“专注与你相连”环保公益活动,号召人们保护长江源、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空间。
论中国草根NGO的异化困境及其对策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开始开放经济领域,并放宽对思想意识形态和结社的管制。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政府逐渐通过数次机构改革,缩小了自己的权力范围,把经济发展纳入市场主导的轨道;同时随着这一系列的变化,社会也开始有了自发组织和管理部分公共事务的萌芽。
特别是进入90年代,在民间资本实力扩大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和市场在环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出现了种种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理论界也开始对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引介,由此激发了民间公共意识的觉醒,众多民间非政府组织开始成立。
这些民间组织,由于他们既没有市场背景,也没有政府背景,我们将他们称为草根非政府组织(NGO)。
他们以志愿的方式,向社会提供政府和市场都无力解决或解决效率很低的公共产品,如环保、扶贫、社会保障等。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志愿性非政府组织的这些行为,草根NGO为社会提供公民教育。
由于这样的非政府组织是民间自发产生的,所以它们的纯公益性而非互益性是他们区别与其它公司基金背景或政府背景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公益物品,是面向全社会提供更广泛的公共服务的公益型组织。
一、“纯公益人”假设与草根NGO的社会价值分析“纯公益人”假设来自于陶东进的《社会公益与供给—NGO,公共部门与市场》一书。
他在书中指出,纯公益人是指理性地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者。
“纯公益人发生于社会场合,能够找到他们出现的社会文化基础与进化论基础。
”[1](P395)他们基于社会价值而行动,他们在物质利益上的损失为他们在社会价值上所得弥补。
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困扰人们的始终是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在“纯公益人”假设中,这样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纯公益人”提供公益物品的动机是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所以他是不求物质利益的回报的,他们提供的公益性的公共物品可以在免费或极小收费的状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纯公益人”提供公共物品往往以捐献的方式,而非集资或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所以也不会存在收税中的强制与分额问题。
关于草根NGO社会救助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临时性生活救助等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在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众多项目中,草根NGO主要涉足灾害救助、农村扶贫、弱势群体维权等项目,其在社会救助参与中的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贴近民众、机制灵活、满足多样性、针对性强等。
关键词:草根NGO;社会救助;对策近年来,我国草根NGO大量涌现,其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根NGO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在现代社会救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即NGO英文全称“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与政府、营利组织相对应的基于社会成员共同志趣或爱好,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
而草根NGO是指自下而上成长起来的组织,它们既不是官方举办,又没有政府的扶持,而是由公众在志愿基础上建立,并且资助它们自发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
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临时性生活救助等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在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众多项目中,草根NGO主要涉足灾害救助、农村扶贫、弱势群体维权等项目,其在社会救助参与中的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贴近民众、机制灵活、满足多样性、针对性强等。
但草根NGO参与社会救助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资金困境。
资金不足是所有NGO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草根NGO由于实力弱小,资金来源单一,自创收入过少,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作为草根NGO,它们很难得到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组织运作资金主要靠自筹。
中国草根NGO的发展草根NGO定义草根NGO是民间的慈善公益组织,是指那些以非营利为宗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
“草根”一词是由英文grass roots直译而来。
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之所以叫草根,是因为草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作为一个外来词,直接译为“非政府组织”。
它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的,是指那些在地方、国家或国际上建立起来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多用于第三世界国家,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
NGO主要是由兴趣相同的人们推动,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府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所以它又被称作“第三部门”、“非盈利部门”、“利他部门”等。
NGO最早见于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一般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NGO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952年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NGO定义为“凡不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NGO”。
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按照惯例需要同期同地召开国际NGO论坛,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的问题第一次摆在中国人的面前。
这届的世界妇女NGO论坛称为NGO这一概念进入中国的标志。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NGO”的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
此后,草根NGO开始日益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NGO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它们与政府改革向关联,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社会化的产物,其中政府性质比较强的被称为GONGO (政府组织的NGO ),它们是政府主办的或者由政府派出人员担任主要职务的非政府组织,比如说中国红十字协会;另一种是被称为自下而上的NGO,他们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乃至政治过程的产物,与政府性质较强的GONGO相对应,这种由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自下而上产生的NGO,被认为是草根NGO。
东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草根NGO的合作现状及对策
目前,东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草根NGO之间的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现状及对策。
1.合作需求不明确:在某些情况下,草根NGO和社会工作机构之间可能没有充
分沟通和理解对方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导致难以展开合作。
解决办法是双方需要充分
了解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并主动沟通和合作。
2.资金紧缺:草根NGO可能因为缺乏资金和资源而难以展开自己的项目和活动,而社会工作机构也因为自身的经财力有限,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
解决办法是草根NGO可以主动寻找外部支持和赞助,社会工作机构则可以考虑通过资源整合、协作等
方式提供帮助。
3.合法运营难度大:草根NGO可能因为缺乏合法运营的条件和认证,而无法得
到公众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使得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更困难。
解决办法是草根NGO应该优先办理相关的注册和认证手续,保证合法合规,社会工作机构也可以提供
相关的法律支持和资源。
4.文化差异:社会工作机构和草根NGO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和理念,在合
作中可能会出现互相不理解和冲突的情况。
解决办法是双方需要在合作之前充分了解
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持相互尊重和理解,加强沟通和合作。
总之,东莞市社会工作机构和草根NGO之间的合作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资源
整合、协作支持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和社会价值。
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与管理公益事业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许多草根公益组织也逐渐崛起。
草根公益组织是由普通人自发组织起来,旨在解决当地社会问题的志愿者组织。
在中国,草根公益组织作为一股新生力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草根公益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首先,草根公益组织拥有人数众多、组织松散、活力旺盛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接触和服务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其次,草根公益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工作,致力于专业化服务,有利于在专业领域展开更深入和有效的服务。
但是,草根公益组织在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首先,草根公益组织通常缺乏融洽的组织内部合作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其次,草根公益组织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导致其在规范、专业化管理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
最后,草根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资金保障不如大型公益机构和政府资金支持机构,导致其在长期育成和持续开展公益服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趋势随着公益意识的逐步提高,草根公益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
草根公益组织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更加专业化和有效的组织形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草根公益组织有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未来发展趋势方面,草根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和影响力:1. 加强组织内部管理。
草根公益组织需要加强组织规划和人员管理,构建完整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以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规范化管理。
2. 引进专业化人才。
草根公益组织应该注重聘请专业人才,提高组织专业化和协作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弱势群体。
3. 注重自身品牌建设。
草根公益组织应该构建自身品牌,并通过品牌的传播提高组织影响力和公信力。
4. 联合合作共同发展。
草根公益组织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拓宽人脉、资源渠道和发展渠道,实现合作共赢,推动组织发展。
三、草根公益组织的管理草根公益组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需要注重以下要点:1. 加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