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患者由医师根据其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决定护理级别,下达医嘱,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做出标志,并实施相应护理。
一、特级护理病情依据1. 重度颅脑损伤伴多脏器损伤及大出血的患者。
6. 实施床头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病情依据1. 脑出血急性期或脑出血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者。
2. 颅脑损伤或颅脑复合伤急性期、需监护患者病情者。
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会阴护理、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病情依据1.脑出血术后处于恢复期患者。
2.颅脑损伤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3.各种颅肿瘤术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4.生活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护理要点1. 每 2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 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
5.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病情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 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1. 每 3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 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4.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入院 检查备好床单位,迎接新患者至指定床位,评估病情,佩戴腕带,通知 医师接诊,协助患者完成清洁护理,给予入院介绍与指导,填写相 关入院资料,完成入院护理评估,执行医嘱与疾病护理常规,通知 营养室准备膳食。
急诊患者备好急救器材及药物通知重症监护室和 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急诊手术准备。
预约检查并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后护理,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配 合等相关事宜,必要时陪检术前准 备巡视时 间 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术前准备,如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排便 练习、手术区皮肤准备、备血、药物过敏试验、准备腕带及手术服、 留置胃管及尿管等,填写手术交接单与手术室工作人员交接手术需 要物品如病历、医学影像资料、药物等并签字 生命体 征 治疗切口 遵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用药后效 果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等, 注意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局部红、肿、热、痛等切口感染征象 道1、保持各类管道位置正确,标识清晰,引流通畅,管壁清洁,更换 理及时,密切观察,准确记录,妥善固定基础护理1. 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给予患者面部清洁、口腔护理、梳头、足部清洁、会阴护理2-3次/ 日。
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一、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细化要点(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1、晨间护理(1)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手术病人更衣。
(2)腹部手术后半卧位(护士摇床到适当高度),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
(3)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肠道通气等情况,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活动能力。
(4)进食期间暂停晨间.2、晚间护理(1)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
整理、理顺各种管道,行健康教育。
(2)根据季节开窗通风,出院后床单元行清洗消毒。
(3)自理患者指导,督促行晚间护理;行动不便患者,协助操澡、洗脸、洗脚、会阴护理等。
卧床病人每周行洗头一次。
3、饮食护理(1)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
(2)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为肠内营养患者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服务。
(3)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4、排泄护理(1)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做到随脏随换。
(2)指导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每日会阴护理2次。
5、卧位护理(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
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2)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指导有效咳嗽。
(3)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每2-3h 翻身一次,进行背部及骨突出防压疮护理每日两次。
6、舒适护理(1)患者每周一或入院时剪指、趾甲一次;行动不便患者,每天协助擦澡或洗脚一次。
(2)协助生活不能自理者更换衣物。
(3)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操作要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良好睡眠。
(6)夜间护理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7、术前护理(在手术前一天和术前一小时进行)(1)给予心理支持。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患者由医师根据其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决定护理级别,下达医嘱,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做出标志,并实施相应护理。
一、特级护理病情依据1. 重度颅脑损伤伴多脏器损伤及大出血的患者。
2. 颈髓损伤伴呼吸困难且气管切开的患者。
3. 脑干出血急性期且呼吸困难昏迷的患者。
4. 头、颈、胸、腰等复合伤合并休克的患者。
护理要点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 根据医嘱,准确记录每小时入量、液体种类及每小时尿量.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会阴护理、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2.颅脑损伤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3.各种颅内肿瘤术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4.生活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护理要点1.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 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4.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
5.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病情依据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1.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 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4.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项目护理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及急性脑挫伤患者。
3.脑疝形成等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4.其它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1.全麻手术后或大手术后需要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
2.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精神科分级护理是根据精神障碍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对自身、他人、周围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可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
躯体疾病的护理按相应疾病的分级护理标准执行。
(1)特级护理护理对象①精神障碍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②有极严重的自伤、自杀危险。
③受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护理要点①设专人护理安置在重管室严密观察每班评估病情并作好护理记录。
②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并发症。
(2)一级护理护理对象①重症但尚不需特护的病人如中毒、脱水、自杀、癫痫发作、木僵、谵妄、昏迷、瘫痪、外伤病人、心、肝、肾功能衰竭或身体极为衰弱或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②较明显的自杀、自伤或极度兴奋躁动者或严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觉可能导致的患者自杀、出走、伤人者。
③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者如ECT者以及大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或有明显不良反应者。
④入院3天内的病人。
护理要点①安置重点病室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每半小时至少巡视1次做好重点交接。
②病人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护物品由工作人员管理。
③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予以约束时应做好基础及安全护理。
④对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生活者应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⑤每天评估病情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二级护理护理对象①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好转且稳定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
②生活需协助者或年老体弱、儿童等病人。
③有轻度抑郁或出走念头但能听劝说且无行为者。
护理要点①安置在一般病室以半开放式管理为主。
日常生活物品可由病人自行管理。
可在工作人员陪护下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②每小时至少巡视1次评估病情及治疗反应。
③督促或协助其进行生活料理如梳洗、饮食、衣着、大小便等。
④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参加工娱疗、体疗等各项康复活动。
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
⑥护理记录每周至少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神经外科分级_护理神经外科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理情况。
神经外科护理是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工作,其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安全并促进其康复。
为了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神经外科常常按照严重程度将患者进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纽约学院神经外科分级系统(NYH grading system):该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从I级到V级,分别表示不同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根据分级结果,护理人员可以判断患者的护理需要和康复前景。
2.沃特·加特尼亚神经功能状态量表(GOS):该量表通过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行为表现和生活能力来判断其康复状况。
根据五个不同的等级,可以评估患者的受损程度,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将其分为清醒、意识模糊和昏迷三个不同的等级。
清醒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治疗,并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意识模糊患者虽然有一定的反应能力,但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监护;昏迷患者则需要全天候的监护和护理。
4.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疾病的进展情况,将其分为稳定、危重和急救三个不同的等级。
稳定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生命体征稳定,只需要常规的护理和观察;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及时处理;急救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根据不同的分级系统,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2.监护患者的神经症状,如意识状态、运动功能等,观察是否有新的神经损伤出现。
3.管理患者的疼痛,包括合理用药、定时观察疼痛评分,并向患者提供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4.管理患者的压疮风险,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并使用合适的防护垫和枕头。
5.监护患者的液体平衡,定期观察尿量和颜色,并根据需要调整输液量。
6.管理患者的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服能力,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神经科分级护理制度
目的
本文档旨在确立神经科分级护理制度,以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背景
神经科是一门专门研究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的医学科学。
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患者的多样性,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帮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提供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
分级护理制度
1. 级别一:重症患者
- 包括重型脑卒中、脑外伤等危重疾病的患者
- 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 需要高度专业的护理技术和设备支持
- 需要24小时全天候护理,包括监护室留观
2. 级别二:中度患者
- 包括中度脑卒中、癫痫等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
- 需要定期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
- 需要适量的专业护理支持
- 需要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定期观察和护理
3. 级别三:轻度患者
- 包括轻度脑震荡、头痛等病情较轻的患者
- 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 可以接受门诊或日间病房护理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级别的患者,神经科分级护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级别一:重症患者
-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 做好插管、引流等特殊护理操作
- 提供高质量的营养支持
- 级别二:中度患者
-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协助患者康复训练
- 级别三:轻度患者
- 提供必要的疼痛缓解和舒适护理
- 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结论
神经科分级护理制度有助于提供适应性护理,并确保患者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
通过合理分级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和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实施细则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由医师根据其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决定护理级别,下达医嘱,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分为三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做出标志,并实施相应护理。
一、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特级护理患者入住NSICU,实施24h持续动态监护,严格床头交接班,掌握患者“十知道”。
(二)生活护理1、安排专人24h护理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
2、根据医嘱,按时足量给予患者鼻饲流质或经口喂食,满足患者营养需要。
3、对特级护理患者给予床上擦浴2次/日,随时巡视患者,及时擦净患者颜面,口角分泌物,对新入患者及时给予卫生处置,剪指甲等。
4、及时应答患者呼叫,递送便器,解决患者排泄需要,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及时倾倒小便,准确估计小便量,并观察患者大、小便的颜色及性状。
(三)、基础护理1、对特级护理患者给予口腔、皮肤、双眼护理Bid。
2、对女性患者给会阴冲洗Bid,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给尿道口护理Bid。
3、每周一、四更换患者吸O2管及尿袋,遇有污染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每周二定时给患者修剪指甲。
4、对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给予Q2h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发生,对存在压疮高危因素和已发生压疮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翻身及皮肤护理。
5、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躁动病人实施保护性安全约束。
(四)专科护理1、安排专人24h持续动态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置,并准确、及时、客观记录。
2、对术后患者应保持术区敷料干燥,固定头部外引流管于正确位置,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色及性状。
各引流管的固定位置分别是:(1)脑室引流管:引流管的末端置于侧脑室平面上10-15cm,始终保持正常颅内压。
(2)硬膜下引流管: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
(3)硬膜外引流管:引流管的高度与血肿腔处于同一水平或低于切口,引流袋低于头部或使用负压引流。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是指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以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也使本科护理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人力,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分级依据】1.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 重度颅脑损伤伴多脏器损伤及大出血的患者。
3. 脑干出血急性期且呼吸、循环不稳定意识障碍较重的患者。
4. 头、颈、胸部复合伤合并休克的患者。
【护理标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各种管路情况及一般情况,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评估和护理记录。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
3. 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4. 关注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5.1 整理床单元、更换病员服;面部、皮肤清洁和头发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根据需要帮助患者使用便器、温水擦浴、更换被服、剪趾(指)甲等。
5.2 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及卧位舒适,防止压疮发生,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5.3 做好专科护理:评估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的变化,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遵医嘱做好脱水剂、激素、止血药的使用及观察,做好患者颅内压的监测等。
6.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实施心理疏导,协助解决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指导和功能锻炼。
7.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好隔离和垃圾分类工作。
8.实施床旁交接班。
9.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一级护理【分级依据】1.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 脑出血急性期或脑出血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者。
3. 颅脑损伤或复合伤急性期需监护的患者。
4. 各种颅脑手术术后或椎管内占位术后的患者。
神经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与服务项目特级护理细化标准与服务项目分级护理标准:1、重度颅脑损伤、大出血引起的休克、心力衰竭、ARDS。
2、自发性脑出血引起的呼吸衰竭。
3、颅内感染引起的高热4、重度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5、颅内疾病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
6、颅内占位术后呼吸循环衰竭。
服务项目: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备齐急救药物。
5、晨间护理1次/日(整理床单位、面部、梳头),晚间护理1次/日(整理床单位、面部、足部清洁、会阴护理)。
6、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尿管护理、胃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PICC置管护理等。
7、指/趾甲清洁、床上洗头1次/周,温水擦浴2次/周,协助更衣。
8、使用便器,进行大小便失禁护理。
9、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翻身、叩背2小时一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昏迷患者必要时每30-60分钟吸痰一次,湿化气道,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
10、应用功能垫,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摩肢体预防血栓形成,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关节痉挛。
11、加强营养,进行肠内、肠外营养,做好皮肤护理,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
12、做好各种管路护理,颅内引流管及脑室引流管放置妥当,保证有效引流。
13、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14、协助患者进食水(禁食者除外),昏迷患者鼻饲饮食,每2-3小时由胃管注入一次,每次200-300ml。
一级护理细化标准与服务项目分级护理标准:1、动脉瘤术后当日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
2、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肿瘤切除术、颅骨修补术、椎管肿瘤切除术术后3日内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
3、脑出血、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外科疾病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
4、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年老体弱,昏迷病情较重等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
5、中枢性高热,小儿患者,癫痫发作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者。
神经外科护士层级管理根据医院护士层级管理规定,结合我科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护士层级管理,设为N0-N4五个层级。
一、N1 新进院1-2年的护士,取得了护士执业证,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不足,能从事基础的治疗和护理,但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无法独立完成。
能简单观察病人病情和书写护理文书,掌握基础的专科知识。
N0晋级N1:(一)具备独立完成患者基础护理的能力:1、口腔护理≥80次/年,鼻饲操作≥100次/年;2、会阴擦洗≥50次/年;3、皮肤护理≥15次/年;4、压疮预防≥25次/年;5、头发护理≥40次/年,剪指、趾甲及剃须护理≥60次/分;6、完成静脉穿刺≥200次/年。
(二)具备独立部分专科护理操作的能力:1、留置胃管≥5例/年;2、留置尿管≥5例/年;3、吸痰操作≥80次/年;4、吸氧操作≥30次/年;5、指导及帮助患者肢体、语言、吞咽康复训练≥10次/年;6、心电监护操作≥30次/年。
(三)熟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具备一定的专科实践能力:1、独立完成脑出血及颅脑损伤患者的入院评估及护理计划的制定≥10例/年;2、护理颅脑损伤≥25例/年,护理脑出血术后患者≥5例/年;3、完成入院宣教及出院宣教≥10例/年;4、运用沟通技能完成心理护理≥5例/年。
(四)“三基三严”及规范化培训合格:1、通过院内及科内“三基”考试合格;2、完成专科轮转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专科认证合格。
3、院内“三基”培训参与率100%;4、每年工作日≥250天。
二、N2 进院3-5年的护士取得护师资格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通过专科认证,能独立抢救危重症患者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具有与患者交流沟通的经验,有一定的带教能力和专科知识。
N1晋级N2:(一)具备独立专科护理操作的能力:1、留置胃管≥10例/年;2、留置导尿术≥15例/年;3、吸痰操作≥150次/年;4、吸氧操作≥80次/年;5、指导及帮助患者肢体、语言、吞咽康复锻炼≥20次/年;6、心电监护操作≥50次/年。
神经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依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结合神经科疾病特点及护理重点,制定本专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危的患者;(2)病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3)昏迷、脑疝及重症监护的患者;(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5)癫痫大发作且发作频率高的患者;(6)溶栓治疗的患者;(7)介入治疗术后1~3天的患者。
2.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2)遵医嘱正确执行治疗、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
(3)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急救措施。
(4)做好气道护理、皮肤护理、管路护理等专科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5)做好基础护理,六洁到位: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协助患者翻身、排痰,保持肢体功能位,卧位舒适。
(6)严格执行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履行告知义务。
(7)做好安全护理。
(8)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9)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二、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重的患者;(2)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3)有创检查术后1~3天的患者;(4)有发作性症状行脑电监测的患者;(5)应用特殊药物治疗需要监护的患者;(6)有精神症状、自杀倾向的患者;(7)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8)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2)遵医嘱正确执行治疗、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
(3)做好基础护理,六洁到位: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协助患者翻身、排痰,保持肢体功能位,卧位舒适。
(4)做好气道护理、皮肤护理、管路护理等专科护理。
(5)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6)做好安全护理。
(7)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3)生活部分自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
分级护理细化标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临床护士实施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1、分级护理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为指导制定2、由医师根据病情开启护理等级医嘱,护士执行。
3、护士长及护士可根据病员病情及时与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4、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分别标记于床头卡。
(一)、特级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指征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护理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Ⅱ级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