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不同,心情不同.ppt
- 格式:ppt
- 大小:393.81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教案】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心情状态。
2.通过学习了解对待好坏情绪的正确态度。
3.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想法和情绪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对待心情波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给学生放松音乐,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2)阳光问候3~5分钟。
2.学习任务:(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的不同心情,让学生自己产生情绪。
(2)通过互动游戏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想法会带来不同的心情状态。
(3)通过阅读小故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不同情绪,并尝试调整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3.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想法、看法,如何应对,如何让自己不会被负面情绪所影响。
(2)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如何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4.巩固任务:(1)引导学生练习心理疏导,自我放松,调整心情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2)字帖练习,练习心理调适的口号。
5.总结活动:(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
(2)回顾本节课所学,概括自己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用所学来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拓展活动】1.小课题研究: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咨询,聆听他的专业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2.书法比赛: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练习成果,通过字帖练习来强化对心理调适口号的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模拟和小故事的阅读,以切实实践演示“想法不同,心情不同”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了正确对待不同的心情,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让自己做到积极面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不仅能增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还能激励一个人不断前行,迎接未来的挑战。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互动游戏和讨论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考深入。
辽海版人与自我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教案一. 教材分析《辽海版人与自我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想法不同心情不同》主要讲述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心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想法和心情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消极情绪和固定思维,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培养积极心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想法和心情的关系,认识到不同想法会导致不同的心情。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3.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想法和心情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调节能力。
3.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想法带来的心情变化。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情绪体验法: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制作PPT。
2.准备情绪体验游戏和表演道具。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角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心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心情是由什么引起的?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情境会产生不同心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原因。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想法会导致不同的心情。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绪体验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绪。
如:快乐接力、心情猜猜等。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辽海版人与自我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想法不同心情不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与自我》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想法不同,心情不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心情,并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有了基础。
但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自我中心,难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心情,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同理心等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心情。
2.难点: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同理心等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案例、讨论卡片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不同人想法和心情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和心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不同人的想法和心情,增强学生对不同人理解的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关键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包括不同人的想法、心情以及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教案一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想法对人的情绪有何影响,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
教学内容:想法不同,心情不同。
教学流程:1.开场(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告诉他们我们要共同探讨想法对情绪的影响,从而学会如何调节情绪,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
2.情绪连线(10分钟)老师将不同情绪的卡牌分配给学生们,让他们根据卡牌上的情绪表情,找到相应的同学,并与他们握手问好。
然后,请学生们围坐在地上,问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情绪,他们如何应对。
3.想法影响心情(15分钟)老师示范“想法影响心情”的实验,将一个鸡蛋和一个橡皮球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碗中,让学生看看两个物体,然后以为鸡蛋装在碗里时,如何小心翼翼地拿着装鸡蛋的碗,当老师将鸡蛋开裂后,再看看橡皮球,问学生们看到橡皮球时,是不是轻松很多。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想法会对心情产生影响。
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琐事而犯愁,但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它们。
4.制定情绪计划(15分钟)老师颁布情绪计划并鼓励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情绪计划,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帮助他们通过艰难困苦的时刻。
在制定情绪计划时,告诉学生们要有真实和可行的目标,并且要有耐心和恒心,从而慢慢改变自己的心态。
5.心情倾诉(15分钟)学生们分组,每组1-2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情绪,其他学生用积极的方式来照顾他们,比如:鼓励、安慰、理解等等,并且对他们提供一些有关于情绪调节的建议。
6.总结(5分钟)老师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要继续关注自己的情绪,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如果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我调节情绪,那么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了解想法对人的情绪有何影响,学习如何调节情绪。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并学会调节情绪。
教具:不同情绪的卡牌,鸡蛋和橡皮球,情绪计划,绘画纸。
十、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想法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领悟到不同的想法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2、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学重、难点: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导入课题1.游戏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你做我猜”老师现在从咱们同学中找到四位善于表演的同学,每位同学负责表演一个动作,同学们来猜猜他们做的什么动作?(背着书包去上学,做作业玩手机,下雨了没带雨伞感到难过,下雨了好惊喜享受雨的滋润.......)四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第一位同学来表演,同学们来猜一猜吧!以此类推。
(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教师给与积极的回应。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观看同一个动作表演,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时会有不同的想法;有时面对同一件事,因为想法不同,心情也会不同。
如:同样下雨有的人难过,有的人高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心理活动课《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板书课题)一起来看今天我们学习的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同时希望在本节课上,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小组里团结合作,相互支持鼓励;回答问题时积极思考,大胆分享,当然每一位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手势)能不能做到?二、创设活动,体验感悟2.观看图片师:下面让我们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片,看看有什么发现?请看第一幅画:师:你可能看到的是个花瓶,也可能看到的是两个女孩的头像,关键是您关注的是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
下面这一幅: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由你看的角度决定。
再看下这幅图,看到的是什么?很明显,是只青蛙,换个角度看一下,发现了什么其他的东西吗?一只马!很奇异吧!最后这幅图,这很明显是位老太太,但是换个角度再看看,有没有不同的发现?哈哈!老太太变成了妙龄少女!同学们,通过看这几幅图片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学生说感受)心灵物语:师:是呀!同样的一幅图,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截然不同。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想法和心情都是不同的,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2. 培养学生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的认识:介绍情绪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特点。
2. 情绪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表达。
3. 情绪的调节: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4. 积极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乐观面对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想法和心情的不同,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情绪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情境,引发学生对想法和心情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情绪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特点。
3. 情绪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表达。
4. 情绪的调节: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5. 积极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乐观面对生活。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6想法不同,心情不同2. 内容:情绪的认识、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节、积极心态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情绪调节的日记。
2. 让学生设计一份积极心态的培养计划,包括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