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阅卷总结(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全国卷I高考地理点评1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导向明确,继续强化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立足地理主干知识内容和基本能力,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应用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选择题设问新颖灵活;主观题的必考题取材贴近时代,内涵丰富,信息材料简明扼要,设问明确具体;选考题难度相当,设计合理,体现公平。
合理控制试题难度,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保持基本稳定。
2018年高考全国Ι地理试卷具有以下特点:1、文多图少,考查方式有所创新2018年全国卷I图表难度有所降低,选择题四组材料搭配三个图,并且没有经纬网定位图,这就降低了定位的难度。
第一组选择题无图,考察工业区位,以精密仪器为切入点,类比分析我国大连和日本崎阜在地下十米建工厂的原因、目的和好处。
第二组材料不出所料考察人口,以坐标图形式结合人口的知识点,从某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切入,这并不陌生,平时我们已经进行了相关练习。
值得思考的是第二问直接让选择出是哪个直辖市,学生可能会陷入纠结。
第三组选择依旧是外力作用,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题目选取的是河流上游的单侧断面,与以往的下游或者入海口位置有所区别,万变不离其宗,上游侵蚀强下游堆积多,结合题中给出的砾石大小在不同部位的排列顺序,较之往年有所创新。
第四组选择题创设情境,以小明去旅游为背景考察学生对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自然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引入一个新概念平均限速和里程的比值,虽是新概念,但对文科生来说难度不大。
和去年一样,选择题有一个的自公转题目,今年考察的是太阳方位,与近年考察自公转的难度相当,题目较新颖。
2、开放性试题设问形式微调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题考查了诸如“经济价值、益处、优势等,这些问题以地理要素间的多维联系为主线,将问问题的方式换了新的设问形式,体现了高考命题趋势的改革方向,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这些问题看似开放创新,实则限定条件多隐含在试题图文信息中,对考生综合思维水平的要求较高。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 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考点】63: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根据材料: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
【解答】解: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故畅销主要依赖它的文化蕴涵,故C 正确;根据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的比较可知,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ABD 错;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产品畅销的因素。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考点】75: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专题】11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7: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C: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可见油纸伞的价格比较高。
【解答】解:读材料,油纸伞采用全手工制作,以丝绸为伞面,故其价格应该比较昂贵;同时伞作为一种避雨工具,适宜在更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销售;而且油纸伞若长期置于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变脆、开裂;故推销油纸伞的重点区域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气候比较湿润的欧洲西部,故A 正确;故选:A。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Ⅰ卷试卷整体评析一、总评18年高考全国I卷试题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往年考试特点,以稳为主,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
考试内容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稳中求进,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思维能力的锻炼,构建实际问题情境,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给予考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广阔空间。
既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又能使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
二、分评(一)具体知识模块及考查方式人文地理部分考察工业、人口、交通,贴合社会热点,体现在第36题结合中俄合作开发项目采取的措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题干的的有效信息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对自然地理部分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第6~8题结合河流某河段的形态考察学生对内外力作用影响下的地貌特征的掌握情况;第37题,以考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较强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反思和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
通过思辨能力的考查,允许考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组织材料信息,有利于考生培养积极思考的态度和创新意识。
(二)难度分布及考点设置题号考点难易度分值1 工业区位基础题 42 工业区位基础题 43 工业区位拔高题 44 人口数量变化基础题 45 中国地理基础题 46 外力作用与地貌拔高题 47 河流水文特征拔高题 48 内力作用与地貌拔高题 49 交通区位拔高题 410 地球运动压轴题 411 气温的影响因素压轴题 4 36(1)港口建设的影响基础题8 36(2)工程施工措施基础题 6 36(3)交通对工业的影响基础题 6 36(4)区域地理压轴题 4 37(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基础题 6 37(2)水循环压轴题 6 37(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压轴题 6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37(4)拔高题 4环境的影响43 旅游地理拔高题1044 环境保护拔高题10。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
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Ⅱ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 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 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 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 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 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 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 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 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部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 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B.曲....C.坡....D.路面凹凸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 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 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向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 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表1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B.减少河水含沙.C.增加降水.......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B.②....C.③....D.①④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B.沟....C.裸露坡....D.植被覆盖坡面非选择题: 共 56 分, 第 36-37 题是必做题, 第 43-44 题是选做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
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 携带方便B. 适用地广C. 文化蕴涵D. 经久耐用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 欧洲西部B. 中亚C. 中东D. 撒哈拉以南非洲【答案】1. C 2. A【解析】1. 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
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
故选C。
学&科网【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 基础设施较完善B. 更接近消费市场C. 资金供应较充裕D. 更易招募劳动力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 从事商业活动B. 留守子女上学C. 兼顾务工务农D. 扩大种田规模5.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3. D 4. C 5. B【解析】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
2018年高考阅卷工作总结
--文综地理刘相伟在学校的推荐下,本人有幸于6月8日-20日赴教育考试院参加了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工作,在阅卷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考试院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按照阅卷工作流程,本着“给分有据、扣分有理”和对每一位考生负责的原则和态度,兢兢业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次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工作,现将此次阅卷工作总结如下:
一、阅卷感受
感受一:整个阅卷过程“紧张、严格、公平”。
紧张,上班上午9点到12:30,下午3:30点半到6:30点,中间有休息15分钟,阅卷过程中,每一位阅卷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卷中,整个阅卷室都是敲击键盘的声音,既要保质保量,又要赶上速度。
严格,评卷一定要严格执行评分标准,组长会组织阅卷教师对每一道题进行学习评阅,确定每一题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往往细分为若干项给分点,每一项给分点对应相应分数,找项找点给分。
公平,实行双评制,每一份试卷都会自动弹跳给两位阅卷教师,如评阅该试卷的两位教师给出的分数不吻合,则进入第3评,3评的教师所给的分数如与2评中教师其一的给分一致,不一样的评阅无效,如3人均不一致则由阅卷组长仲裁。
感受二:评分标准为学生着想。
考生所答出的答案一般不会与标准答案一般无二,这就需要根据标准答案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
评卷组长会组织评卷教师先对学生试卷进行学习评阅,以掌握考生所作出的答案哪些与标准答案是相同的、是相似的、是可以得分的,把这些记录下来作为阅卷依据,然后组织阅卷教师结合学生答题情况拟定最终的评分标
准,阅卷教师以此为依据对考生试卷进行试评,尽最大可能的使评分标准严谨合理、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标准答案,又符合考生实际,还要有利于阅卷。
评分标准一经制定,将作为阅卷的依据,阅卷教师将按照标准进行阅卷,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再次修订的,必须报负责人决定,这样就形成“主观题客观阅”的评卷标准。
感受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评分点的关键词的寻找上,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句子表达是否准确。
如果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感受四:老师喜欢用语规范、条理分明的卷子
每天要阅数百份、甚至上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评卷教师对用语规范、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会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二、学生易出的问题及地理教学的建议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答题失分严重。
我们阅卷员之间互相交流,总结了一下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36题第2小题是问“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此题的关键,但好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抓不住“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有利和不利”的关键词从而失分较多;还有36题第3小题问的是“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
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回答中忽略了“否关闭纯碱厂有
不同观点”这一关键点,自然会失分;再有比如在第42.43题选做题部分,大标题上已说明在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可有
些学生好事把两题都给做了,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在阅卷中也给监考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不会得高分的。
2、读图析图能力较弱。
读图析图是地理学习一项重要内容,若生缺乏对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将严重影响自身答题;如在37题第2小题问:“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
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这就要求学生从图中冷暖峰中等要素中去分析该锋面的数量,不会读图、析
图此题是很容易失分的。
3、缺乏答题技巧,答题不看要求。
如37题第3小题问
的是“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本题考查的是对p点将要发
生的天气变化,也就是对未来天气的变化进行阐述,部分学
生在做本题时需要学生对图例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很多学生
不看要求,没有结合图例进行分析。
4、错别字,笔下误,答错答题区,粗心大意失分比较
多。
5、卷面太乱,缺乏简洁明了组织要点的能力。
某
些考生回答问题就像是写作文,要点组织也没有①②③④,
也没有主次之分,更别说简洁明了的语言。
其实,在高强度、
高速度的批卷环境下,这样考生的答案在批卷过程中很容易
漏掉要点。
以上是众多考生出现的问题的缩影,也是比较常见的问
题;为让学生尽量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对今后的地理教学本
人提以下几点建议: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训练。
在大纲范围内注重基础知识、思维方式的训练,且加强记忆、联想、空间、数据分析、推理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答题要规范、精确、全面。
答题语言要规范,注重平时训练,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弄清概念,避免失误,有把握的答案要求力争精确,无把握的答案只要无原则性错误可以多答些,开拓思路,力争全面。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是地理得高分的重要原则。
3、提高读图能力。
此次试卷出现了5副图(表),其显性和隐性的信息量大。
对此要加强学生专项训练,培养较强的地图分析能力,特别是在图表中地理知识获取的能力。
4、热点问题处理。
复习中要注意以隐性切入方式来考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学生知识延伸方面的训练;其次要广开渠道,搜集信息;最后要注意热点问题的处理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光顾热点问题,而忽视了双基训练;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就是对不同区域文化的了解。
5、看清题号、注意答题区域。
特别在综合题的不同小问题中,易出现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在阅卷中有所表现。
6、书写工整、避免失误。
网上阅卷,时常出现字迹不清晰的试卷,极易造成评分失误。
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做好复查工作。
检查有无错别字、表述有无歧义,是否正确、是否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有无自相矛盾之处等。
7、答案要点要“多多益善”(全面)。
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在阅卷中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
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8、多作材料和文字分析题。
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多训练学生做图文结合的题,养成这种类型题的做题习惯,认真分析图文内容,明白考察要点,在所给的题中找到关键知识点。
高考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材料来设置问题,今年的高考地理试卷选择题11道题,共4个材料组成;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的训练。
刘相伟
201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