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91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一、字词积累: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玲珑剔t‰透:形容人聪明伶俐。
大气磅p?ng礴b?:形容气势盛大。
流连驻足: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寻幽揽胜:寻找安静的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绮q?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写意:舒适。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现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潘岳博学多才,出入官场与学界,游刃有余,被称为“当代梁启超”。
其思想体系,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内涵:第一,主张渐进改革,在安定中求进步。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结构的调整重于量的增长。
第四,支持公众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以环境为一切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第六,以大中华的利益为本位,认为这是基本出发点与归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2、相关知识:呼伦贝尔草原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她被誉为“北国碧玉”。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
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我们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
也是从《内蒙访古》中,我们知道呼伦贝尔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于是,喜欢吟唱《高高的兴安岭》,由此,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好奇。
初三语⽂重要知识点梳理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所以学科都有它⾃⾝的规律特点,如果同学们在平⽇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法,语⽂也⼀定会得⼼应⼿。
下⾯是⼩编给⼤家整理的⼀些初三语⽂的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版初三上册语⽂知识点归纳⾹菱学诗⼀、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
腻nì烦平仄zè揣chuǎi摩应场yáng蘅héng暧ài诌zhōu颦pín纨wán画缯zēng鳏guān2、解释下列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常⽤的⾏⽂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进⼀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损害了内容。
(3)⾃暴⾃弃:⾃⼰瞧不起⾃⼰,⽢于落后或堕落。
(4)地灵⼈杰:意为⼭川灵秀,⼈物杰出。
(5)挖⼼搜胆:⽐喻想尽⼀切办法。
⼆、重点句⼦背记知识清单1、⼤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2、⽇落江湖⽩,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墟⾥上孤烟。
4、暖暖远⼈村,依依墟⾥烟。
三、⽂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国古典四⼤名著是:《三国演义》、《⽔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说的顶峰之作。
⼩说以贾宝⽟、林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阔的社会现实。
九年级上册语⽂知识点总结⼀、单元复习⽬标本单元阅读部分以"风景⽆限"为话题,所选的四篇游记,分别写了四处的⾃然风光,赞颂了⼭川、湖泊、草原的神奇、美丽和壮阔,给我们以美的熏陶,还引导我们去领略异域的风光,拓宽视野。
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认识到⾃然是⼈类之友,⼈类装点⾃然,并从⾃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我,从⽽提升⼈格精神和审美能⼒。
读游记散⽂,要弄清游(⾏)踪,即游览顺序,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标之⼀;还要能抓住景⾊特征,领悟⽂章的意境;品味⽂章中蕴涵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这是重点内容。
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关于九年级语文托起草原的知识点
一、字词积累: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玲珑剔t‰透:形容人聪明伶俐。
大气磅p?ng礴b?:形容气势盛大。
流连驻足: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绮q?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写意:舒适。
二、相关背景: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86
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
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现为国家
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潘岳博学多才,出入官场与学界,游刃有余,被称为“当代梁启超”。
其思想体系,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内涵:第一,主张渐进改革,在安定中求进步。
第二,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结构的调整重于量的增长。
第四,支持公众
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以环境为一切经济发
展的出发点。
第六,以大中华的利益为本位,认为这是基本出发点
与归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2、相关知识:
呼伦贝尔草原
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她被誉为“北国碧玉”。
呼伦贝尔
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
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
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我们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
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
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
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
的后台。
也是从《内蒙访古》中,我们知道呼伦贝尔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于是,喜欢吟唱《高高的兴安岭》,由此,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好奇。
穿行在呼伦贝尔,我们不仅看到了蓝天、白云、草原、牛羊,还有茂密的大兴安岭林海,沃野万顷的嫩江平原,以及1700多公里边
境线,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等13个边境旗市,和蒙古族、鄂伦
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并感受了它们千年的历史跨越。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活动日益加剧,呼伦贝草原已今非昔比。
鄂温克、巴尔虎等草原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草
原严重退化、沙化。
其沙化、退化的程度和速度,使一些游客也难
以置信。
据牧区干部群众反映,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所以退化沙化得如此严重,主要是长期以来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进行掠夺式经
营的结果,同时,草原被大面积开垦,草场利用不合理,牲畜超载,草地生产力下降,旱、沙、鼠、蝗多灾并发,也加速了草原沙化退化。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已引起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注,他们正借助国家加大草原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全力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
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些草原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青青的人工牧草初步改变了草场退化的窘境,新近发展起来的高产奶牛使一些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北京三元、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等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也已在这里建起了乳品加工基地,还有一些项目正处在实施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