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45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二OO八年序教育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的是教师。
学前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所面对的是还不能正确表达意愿、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娃娃,还有深爱着娃娃的家人。
精通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了解这门艺术所针对不同的对象,掌握这门艺术的技巧,并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沉着应对,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编制这本《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是想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一个阶梯;想为刚刚开始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急切了解掌握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要求的新教师提供助手,为那些从事这项工作尝到乐趣,并全力以赴去追求精通的人提供支持,以适应本市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拓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本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本手册的每一条指标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的基础上,即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于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成为本手册贯穿始终的主线。
本手册于两年前由市教委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授领衔研究,她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对国内外的幼儿园专业要求作了比较分析,汲取了他们立足于幼儿发展,操作性强的特点。
同时,本市多年在教育实践第一线骨干教师加入,参与指标的编写,提供丰富的小贴士与案例,并结合教育实践中的试行,使这本手册具有了鲜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此,十分感谢为这本手册作出努力的研究人员以及为参与编写与实践论证的幼儿园教师。
教育充满了创新,因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每个教育对象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社会对人培养的要求不同。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就是对这个充满挑战事业的概括。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手册的编制、提供,进一步引发在学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能关注幼儿,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让大家分享。
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册(2023年一2027年)一、基本信息姓名:[填写姓名]职称:[填写职称]任教学科:[填写任教的学科]所在学校:[填写所在学校]二、专业成长目标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课堂充满活力和创新。
2. 深入研究学科领域,每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提升学术水平。
3. 积极参与各类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具体实施计划1. 课堂教学改进- 参加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 每学期至少听十节优秀教师的课,吸取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 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2. 学术研究- 每年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研究,形成学术论文。
- 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
- 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 教师培训- 每年至少参加两次市级以上教师培训。
-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 学习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4. 学生培养- 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5. 师生关系建设-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教案[标题]教师专业发展教案[正文]教案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1. 介绍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学术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本教案旨在制定一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 培训目标2.1 提升教师学科知识水平;2.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2.3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2.4 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
3. 培训内容3.1 学科知识培训3.1.1 精心选择相关学科内容,由专业老师进行讲解;3.1.2 提供相关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源;3.1.3 组织小组研讨和讨论,提高教师的学科运用能力。
3.2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培训3.2.1 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3.2.2 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3.2.3 开展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践。
3.3 教育教学研究培训3.3.1 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撰写;3.3.2 导师制度,提供指导和反馈;3.3.3 组织教师学术交流活动。
3.4 专业素养和自我发展培训3.4.1 强化教师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提高教师的形象和影响力;3.4.2 推动教师个体化发展,制定个人发展规划;3.4.3 定期组织专业学习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
4. 培训方法4.1 线下培训4.1.1 集中学习和讨论;4.1.2 特邀专业讲师授课;4.1.3 现场观摩和反馈。
4.2 线上学习4.2.1 开设网络学习平台;4.2.2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4.2.3 进行在线讨论和答疑。
4.3 实践教学4.3.1 提供教学实习机会;4.3.2 老师指导和定期反馈;4.3.3 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
5. 培训效果评估5.1 学习成果考核5.1.1 开展期末考试;5.1.2 评估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5.1.3 提供成绩和绩效反馈。
5.2 效果反馈与改进5.2.1 采集学员意见和建议;5.2.2 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和分析;5.2.3 优化培训计划和方法。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手册第一篇一、前言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目录1. 引言2. 职业规划3. 教育教学能力4. 教育教学研究5. 人际交往与沟通6. 职业道德与素养7. 总结与展望三、具体内容1. 引言本章节主要介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
2. 职业规划本章节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包括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不断调整和优化规划。
3. 教育教学能力本章节重点介绍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教学研究本章节指导青年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包括如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介绍一些教育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5. 人际交往与沟通本章节强调人际交往与沟通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导青年教师如何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冲突、提高沟通技巧、增强人际信任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
6. 职业道德与素养本章节强调职业道德和素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
包括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培养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7. 总结与展望本章节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手册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方向进行展望。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手册二○一二-----二○一三学年度教师姓名:校长的话春去秋来,********中学移交地方已经5个年头了,五年中,我们继往开来,期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人心向齐,形势蓬勃。
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
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基本功+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但基本功的重要不言而喻,犹如泉之源、木之根。
掌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懂得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基本模式,在成长过程中,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促,能使年轻教师大大缩短适应期,并使他们迅速成长、迅速提高,站稳讲台,成为一位教学能手。
教师的舞台是教室,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闭门造车是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的,纸上谈兵更是虚妄,只有大量一线的教学经验,执着于无怨无悔的教育事业,不断的积累、发酵,最后才能升华。
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机制。
反思是“我思”,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激发,使教师不断回归自我,寻找自我,构建自我;是“后思”,是事后重新体验原初的经历,一个不同于原本的再造,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寻找新的可能性;是否“思”,重在对自己观念和行为的检讨、批判与更新,从而重建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工作是辛苦的,生活又是相对单调清苦的。
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教师的幸福感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源于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源于同事间相濡以沫的心灵沟通。
教育的幸福,是一种师生共享的内心体验。
教师的幸福,是学生的幸福,是教育的幸福。
诚若是,我们的校园,必将是师生的幸福乐园。
*** ********中学教师行为规范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忠诚教育事业。
教师发展手册2013教师专业成长手册(201 —201 学年)学科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江宁区陆郎小学青年教师发展学校3.班级(部门)管理获奖情况4.辅导学生获奖记录5.青蓝结对实施情况6.教师个性成果资料目录陆郎小学“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培训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高素质的教育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基本条件,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内涵发展,需要优质的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学校的未来。
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内涵的提高。
二、活动人员学校75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及区学科带头人、骨干。
三、活动目标1、造就一支“勇立潮头、敬业爱生、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具有团队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2、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几年的培养与锻炼,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3、通过活动,促使每一位青年教师具备积极高尚的思想品质、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具体活动措施(一)个人成长“八个一工程”活动:1、每月一篇教育教学随笔。
注重实践与反思,经常总结、及时积累,每月写一篇1000字以上教育教学随笔,发于自己的校园博客上。
2、每学期一本教育书籍。
把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成长的最重要方式,根据推荐的书目或自选书目,每学期至少读1本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或其它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同时要经常注意浏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期刊。
3、每间周一幅钢笔字、一块粉笔字。
强化教师基本功,要求每周练写一幅钢笔字、一块粉笔字。
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4、每月一个教育视频。
请在网络上搜索一个教育视频(名师课堂、教育专家讲座等),进行观看学习,做好学习记录。
目录一、前言 (1)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三、填表说明 (3)四、我的个人信息 (4)六、我的专业发展规划 (5)六、我的专业发展记录 (9)1.我的业务学习笔记 (15)2.我的优秀教学设计 (16)3.我的优秀案例故事 (17)4.我的优秀论文反思 (18)5.我的课题研究 (18)6.我的专业发展计划年度达成情况统计表 (9)八、我的专业发展学年度小结 (25)前言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承载着民族教育无上荣光的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是职业,更是专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们适应社会进步,立足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重点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须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稳步成长,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教研并重、研教共进的理念,勤于学习积累,善于反思总结,乐于实践研究,勇于开拓创新,实现更多教师由“教书匠”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名师的华丽转身之梦。
有人说“上边的活动太多了,没有多余的时间读书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教学研究,没有空闲的时间锻炼身体、谈心交流”等等,岂不知:自己还没能与信息时代接轨,与现代教育握手,与团队合作恋爱,没有彻底改变“单干苦干”的传统做法。
“优秀的人不抱怨”,一个成熟的教师往往发现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
老师除了上课以外,一天下来,大的时间段的确没有,但,我们按照规划,提前做好计划,加强自我时间的管理,统筹协调,细碎的时间还是有的。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老师在经历了一系列传统思维定势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碰撞后,终于摸索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将各种教学思考融为一体的新的办公模式,正是基于这种崭新的工作思路,《贺兰县第一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记录》应运而生。
相信,只要我们将此记录作为自我定位、自我管理、自我加压的参考,我们定会获得预期的成长提升,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
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
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手册
(电子版部分)
教师:
学科:
任教班级:
目录
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班级学生花名册
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表
教师周工作记录
培优、辅困工作登记表
月教育故事
任课教师成绩分析表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_________班级学生花名册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______考试任课教师成绩分析表。
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学年度)学校名称:教师姓名:任教学科:目录1.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二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1)2.教师基本信息 (4)3.真我风采 (5)4.龚二校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6)5.工作量登记表 (8)6.教学评估成绩记录表、年度考核 (9)7.教师“阅读工程”个人读书目标任务表 (10)8.课题研究记录表 (11)9.业务进修培训情况登记表 (12)10.我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3)11.我的教学论文 (25)12.我的教学案例 (31)13.我的学习培训体会 (34)14.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37)15.获奖情况记录表 (40)16.教师专业发展的回顾与评价表 (43)×××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教学研究等。
1.备课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明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当,定位合理。
(2)资源开发充分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完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各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
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基础和补充,积极开发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
(3)教材钻研透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注意吸收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4)主体地位突出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5)教法合理有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6)过程设计缜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重课堂实施过程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等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坡度、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7)教案规范完整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后记(反思、随笔)等。
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
青年教师应具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也必须有教案,重在创新。
可实行电子备课,但应避免简单的重复,要切实保证备课的质量。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必需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适应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双基”实,过程优、方法好、效果显著,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都应有清晰有效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准确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适当。
(3)教学方法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要通过教案或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
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4)信息反馈及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5)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
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6)教学艺术精当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
教师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与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原则上应该“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
(1)作业设计精心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布置适当作业布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有明确要求。
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批改反馈及时作业批改必须及时,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
作业要统一批改等第,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
可采用标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应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几次作业作一次处理。
批改作业后,应区别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平行性矫正的作业或指导学生总结经验,重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分析判断,提高反馈的针对性和效果。
4.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与策略,提升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尤其在校本教科研中,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实践性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最根本的特征。
(1)关注教学问题教学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
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努力发现教学过程中自己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持续地追踪问题,将身边日常教学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把自己的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
要重视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矛盾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
(2)强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
教师要把发现和提出问题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设计的研究要在坚持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一致的基础上,强调对教学问题保持持续地关注。
坚持教学即研究的理念,用“研究”的意识强化日常的教学设计活动。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要重视同伴互助,通过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交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强协作。
(3)立足教学行动教学行动即把教学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
教师的上课、听课、课例的研究是教学行动的主要内容。
教师上课既要按设计方案行动,又要突出探索性,不拘泥于事先的设计,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每学期听课工作五年以下教师(包括五年)不少于20节,工作六至二十年教师不少于15节,工作二十年以上教师不少于10节。
教师在听课及课例研究中要坚持自己的行动跟进,要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观念、行为和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认真汲取、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升华为研究行为和成果。
(4)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教学研究中,要把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为行动前的反思,在教学行动的过程中贯穿行动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变成行动后的反思。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合理的实践性知识,既成为教育者,又成为受教育者,既成为践行者,又成为评论者,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提倡教师每学期读2~3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经验介绍,或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的著作;提倡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5)优化成果表达教学研究有多样化的表达。
教师每学年要努力做到“五个一”,即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提供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主持一次教学研讨会,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案例或总结,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
鼓励教师将教学研究的成果用“教育叙事”方式表达,由教师本人叙述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