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8
油品分析中级考试(习题卷3)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BD014 应用GB/T 511-2010(2016)《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测定机械杂质时,油品机械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在( )以下时,认为无机械杂质。
A)0.5%B)0.05%C)0.005%D)0.0005%2.[单选题]润滑油经过抗氧化安定性测定后,由于生成(),使其酸值增大。
A)脂B)含氧酸C)脂酸D)无机酸3.[单选题]BD038 按博士试验的状态变化,当试样与博士试剂混合液中立即生成黑色沉淀时,说明( )。
A)有硫化氢存在B)可能有过氧化物存在C)有硫醇存在D)有单质硫存在4.[单选题]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aCl2+Na2SO4=BaSO4+2NaClB)CaO+H2O=Ca(OH)2C)Cl2+2NaI=2NaCl+I2D)NaCl+AgNO3=AgCl+NaNO35.[单选题]BD021 烯烃含量过高会影响汽油的( ),发动机做功燃烧后排出的废气会污染空气。
A)安定性B)燃烧性C)蒸发性D)腐蚀性6.[单选题]BA021 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加载重物后数字显示不变是因为( )。
A)防风罩未完全关闭B)秤盘移位C)线圈与光电板连线过紧D)秤盘与天平外壳之间有杂物7.[单选题]AD015 对于0.012 kg 12C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碳原子B)含有1mol12C原子C)约含6.02×1023个12C原子D)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8.[单选题]BB007 分析纯试剂的标签颜色为( )。
A)金光红色B)绿色C)蓝色D)棕色9.[单选题]BA002 高温电炉的电热元件为( ),裸露地嵌在炉腔的凹槽中。
A)镍铝合金丝B)镍锡合金丝C)镍铬合金丝D)镍钯合金丝10.[单选题]BD088 《中间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报告试样的十六烷指数计算结果,精确至( )。
汽油的氧化安定性测定作者:郭洪强来源:《商情》2020年第21期【摘要】汽油能够在室温和液相中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同时保持其性能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被称为氧化稳定性。
在汽油的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汽油颜色变深,导致沉积物较重。
汽油的诱导期越短,安定性越差,胶凝速度越快,储存的时间也越短。
提高汽油的安定性,除改变汽油的组成外,还可以在汽油中加入酚或胺型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等。
国家标准规定汽油的诱导期不小于486分钟。
【关键词】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1、实验部分2.1 实验原理本方法适用于适用于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车用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等产品,也适用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试样在氧弹中氧化。
在150℃~250℃条件下,氧弹先充氧气至690kpa~750kpa,然后在980℃~1020℃条件下加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记录压力,直至达到转折点为止。
达到转折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试验温度下的测量的诱导期,根据记录算出100℃时的诱导期。
转折点为压力一时间曲线上的一点,在这点之前的15分钟,压力降达到14kpa,在这点之后的15分钟压力降不小于14kpa,这一点即为转折点。
诱导期为从氧弹被置于1000℃到转折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以分钟表示。
实验计算公式如下:当试验温度高于10000时,试样10009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1)计算:t=t1[1+0.101(ta-100)] (1)当试验温度低于1009CH},试样10009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2)计算:t=t2/[1+0.101(100-tb)] (2)t——试样1000℃时的诱导期,单位为分(min);t1、t2——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单位为分(min);ta——当试验温度高于1000℃时,用ta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b——当试验温度低于1000℃时,用tb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2 实验步骤(1)保证氧弹和汽油样品的温度在150℃~250℃之间,把玻璃样品瓶放入氧弹中,将汽油试样倒人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中,再用洗耳球和50mL定量移液管加入50mL汽油试样,误差不超正负1mL。
化工分公司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器(诱导期法)操作规
程
1.本操作规程根据大连离合公司生产的DSY-323Z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器(诱导期法)编写。
2.打开全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电脑、氧气。
氧气表压力为1Mpa左右。
3.在电脑桌面上双击全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的图标,
出现测定汽油氧化安定性的界面。
4.启动氧化浴,空气浴因为在本地条件下不需要开启,如果
需要开启时,氧弹在空气浴中需要放置30分钟后才可开始试验。
5.把50ml油品倒入玻璃样品瓶中,将氧弹倾斜45度角,把
样品瓶慢慢滑入其中,盖上样品瓶盖,将弹盖盖紧,并挂在弹架上,关上空气浴门,使氧弹充分冷却。
6.当氧化浴达到98-102℃后,启动氧弹,氧弹进入自动过程:
空气置换充氧→氧弹试漏(如果10分钟压力降在6.89KPa 以内)→落弹过程→落弹后试漏(如果15分钟压力降在
13.8kPa以内)→氧化过程,寻找转折点。
7.当仪器寻找到转折点后15分钟,压力降仍在13.8kPa以
上,氧化过程结果,报出结果,开始升弹过程。
8.氧弹在升出氧化浴后开始冷却放氧,当氧弹压力降到
0.05MPa时,才可以打开氧弹拿出样品瓶,将样品倒掉,
清洗、干燥样品瓶和氧弹,关掉氧气和测定仪、电脑。
9.如果在氧化开始后关闭氧气,需要在氧化结束后开启氧气,
以使氧弹从氧化浴中升起。
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
诱导期:汽油在压力为0.7 Mpa的氧气中以及在温度为100℃时未被氧化所经过的时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在加速条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
可用诱导期表示车用汽油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倾向。
但是,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和对不同的汽油,其诱导期和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相互关系可能有显著差别。
1、测定意义
汽油诱导期是控制汽油安定性的指标之一。
指汽油在储存和使用时抵抗氧化的能力。
也称“抗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标志着一个时间,在此时间内汽油可能存储而不会生成超过允许的胶质。
汽油的安定性对其储存期限有较大影响。
汽油诱导期越长,安定性就越好,在储存中容易生成胶质和酸性物质,贮存期限越长;汽油诱导期越短,安定性就越差,在储存中容易生成胶质和酸性物质,贮存期限就越短。
2、测定原理
基于充满压缩氧气及加热到100℃条件下加速汽油的氧化。
在测定条件下汽油即汽化,从压力表上可以看出测定器内的压力液增加。
然后压力达到一恒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直到发生氧化反应为止,氧与汽油中不稳定的烃类化合脱离气相,压力开始连续下降。
从测定器浸入沸腾的水浴中起到压力下降所经历的时间,就是试油的氧化期。
因为放在测定器中的汽油从室温放进100℃的水浴中逐渐受热,要经过若干时间才能达到100℃,所以诱导期与氧化期是不一致的,要确定
试油的诱导期必须对试油升到100℃所需的时间加以修正。
控制指标:90#、93#、95#均不小于480min。
石油—石油倾点测定法—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石油计量表—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原油动态计量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原油动态计量固定式标准体积管安装技术规定—原油动态计量用标准体积管检定容积式流量计的操作规定—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量—原油立式金属罐计量油量计量方法一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围尺法—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光学参比线法—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光电内测距法—石油用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卧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手工法—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钻井液材料规范—油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水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天然气中总硫量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原油试验法—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抽提法—原油及其产品的盐含量测定法—原油中水和沉淀物测定法离心法—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原油饱和蒸气压测定法参比法—原油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原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射线荧光光谱法—原油及其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化学发光法—原油中铁、镍、钠、钒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一原油残炭的测定康氏法—原油简易蒸馏试验方法—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库仑计法—油气田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取样导则—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天然气中丁烷至十六烷烃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部分导论和指南—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部分用物性值进行计算—天然气—车用压缩天然气—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第部分醋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第部分醋酸铅反应速率单光路检测法—天然气中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库仑法—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石油产品水分测定—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石油产品苯胺点测定法—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石油产品恩氏粘度测定法—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一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比重瓶法—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工业液体润滑剂粘度分类—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石油产品名词术语—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润滑脂滴点测定法—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催化剂和吸附剂表面积测定法—石油产品蒸馏测定—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石油浊点测定法—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总分组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部分组液压系统内燃机油分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金属加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暂时保护防腐蚀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齿轮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润滑脂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压缩机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汽轮机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导轨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热传导液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十三部分组全损耗系统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热处理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绝缘液体润滑剂和有关产类的分类部组气动工具—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石油产品皂化值测定法—液体石油产品粘度温度计算图—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石油产品减压蒸馏测定法—汽油溶剂四乙基铅试验法—石油产品总硫含量测定法灯法—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烃类溶剂贝壳松脂丁醇值测定法—石油馏分和工业脂肪族烯烃溴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石油烃类溴指数测定法电位滴定法类分类第一部分总则类分类第二部分船用燃料油品种类分类第三部分工业及船用燃气轮机燃料品种类分类第四部分液化石油气组—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工业芳烃铜片腐蚀试验法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射线光谱法 —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粘度测定法勃罗克费尔特粘度计法 —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法 —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和相对密度及辛烷值计算法 —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 —润滑油流动性测定法形管法 —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加抑制剂矿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法精密静电计法— 润滑剂极压性能测定法四球法 — 石油产品燃料 — 石油产品燃料 — 石油产品燃料— 石油产品燃料— 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 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号抽提溶剂油— 利用试验数据确定产品质量与规格相符性的实用方法—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射线荧光光谱法—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烃类溶剂中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重烃类混合物蒸馏试验方法真空釜式蒸馏法— 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剂粘度分类— 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法介电常数法— 轻柴油— 煤油—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 —汽油四乙基铅含量测定法鎔酸盐法 —发动机燃料铜片腐蚀试验法 — 煤油烟点测定法—柴油着火性质测定法十六烷值法号喷气燃料—发动机燃料硫醇性硫含量测定法氨硫酸铜法一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航空汽油一号喷气燃料一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法—喷气燃料防冰剂含量测定法—航空燃料净热值计算法—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法络合滴定法一石油苯—汽油气液比测定法—汽油铅含量测定法铬酸盐容量法—号喷气燃料—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电导率测定法—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柴油机喷油泵校泵油—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射线光谱法—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法—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异辛烷—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正庚烷—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级甲苯—汽油铅含量测定法一氯化碘法—喷气燃料辉光值测定法—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测定法—煤油燃烧性测定法—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船用燃料油—车用无铅汽油—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溶剂油—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航空喷气机润滑油—号航空润滑油—全损耗系统用油—蒸汽汽缸油—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四球法—工业闭式齿轮油—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柴油机油换油指标—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汽油机油换油指标—润滑油现场检验法—用过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法—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法—汽轮机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食品机械专用白油—空气压缩机油—重负荷车辆齿轮油—冷冻机油—内燃机车柴油机油—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润滑脂压力分油测定法—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润滑脂水分测定法—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酸分解法—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润滑脂防腐蚀性试验法—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极压锂基润滑脂—通用锂基润滑脂—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食品机械润滑脂—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变压器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矿物绝缘油中芳碳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矿物绝缘油芳烃含量测定法—绝缘油在电场和电离作用下析气性测定法—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合成制动液—含铅普通标准汽油—难燃液压液使用导则—号高温润滑脂—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法—半精炼石蜡—全精炼石蜡—粗石蜡—医药凡士林—石蜡溶点冷却曲线测定法—石油蜡含油量测定法—食品级白油—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电容器凡士林—食品用石蜡—石蜡中稠环芳烃试验法—石蜡易炭化物试验法—石油蜡和石油脂微量氮测定法微库仑法—石油蜡和石油脂微量硫测定法微库仑法—石油蜡和石油脂滴熔点测定法—白色油易炭化物试验法—白色油紫外吸光度测定法—建筑石油沥青—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沥青延度测定法—沥青针入度测定法—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石油沥青比重和密度测定法—石油沥青取样法—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石油沥青蒸发损失测定法—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焦试样的米取和制备方法—合成切削液—液化石油气挥发性测定方法—高纯正庚烷和异辛烷纯度测定法毛细管色谱法—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石油钻采设备及专用管材词汇—石油钻杆接头螺纹量规—石油钻杆接头螺纹—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石油钻杆螺纹—石油钻杆螺纹量规—潜油电泵机组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潜油电泵机组技术条件—潜油电泵机组试验方法—潜油电泵装置的规格及选用—潜油电泵装置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检查—潜油电泵装置的安装—潜油电泵电缆系统的应用—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钻井设备规范—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和油管的维护及使用—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潜油电泵振动试验方法—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测量和检验方法—抽油泵及其组件规范—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部分级钢管—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部分级钢管—球形金属罐容积标定法围尺法—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部分一般原则—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部分体积管—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部分脉冲插入技术—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系统的统计控制—液态烃体积测量容积式流量计计量系统—液态烃体积测量涡轮流量计计量系统—石油测量系统检定标准量器的温度修正—石油液体和气体计量的标准参比条件—石油液体和气体动态测量电和或电子脉冲数据电缆传输的保真度和可靠—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罐内油量的直接静态测量法质量测量法—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汽油是现代汽车和工程机械所用点燃式发动机的主要燃料。
1 汽油的使用性能1.1 汽油的蒸发性汽油的蒸发性是指汽油汽化的难易程度。
汽油进入发动机之前,必须先经过汽化并与空气混合。
汽油的蒸发性越强,就越容易汽化,与空气混合就越均匀。
汽油的蒸发性不好,则混合气形成不良,低温时发动机启动困难,燃烧不完全,使发动机预热时间加长,油耗增加,HC 排放增加。
同时未燃尽的油滴附在气缸壁上,会破坏润滑油膜,甚至窜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从而使发动机润滑不良,造成机械磨损增大。
但汽油蒸发性也不能过强。
蒸发性过强的汽油在气温较高或气压较低的环境下使用时,容易在燃油供给系中产生气阻,严重时导致供油中断,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还会增加蒸发损失。
同时,蒸发性太好易使电控发动机中的炭罐过载,且由于油路中气泡增多,影响喷油器流量的稳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闭环控制,进而影响发动机排污的治理。
因此,车用汽油要有适当的蒸发性。
汽油蒸发性的评价指标有馏程、饱和蒸气压、蒸发潜热和表面张力。
(1)馏程。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性的温度范围叫馏程。
通常用初馏点、10%馏出温度、50%流出温度、90%馏出温度、终馏点和残留量来表示。
初馏点表示汽油中是否含有在低温起动时所需的轻质馏分,是汽油的最低馏出温度,影响发动机低温起动性。
一般车用汽油出馏点约在35~45℃。
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轻质馏分的含量,它对汽油机起动的难易程度和供油系产生“气阻”倾向有很大影响。
10%馏出温度越低,发动机越易起动,并且起动时间短,燃油消耗量少;但是10%馏出温度过低会使供油系容易产生气阻。
一般情况下,10%馏出温度不宜低于60~65℃。
5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
该温度低可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性,工作稳定性和起动后的暖车升温性能。
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都是表示汽油中重质馏分的含量,该温度高,汽油蒸发性差,即在发动机燃烧室中处于未蒸发状态的汽油数量多。
汽油的安定性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简称安定性。
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变深,生成粘稠状沉淀物的现象,这是汽油安定性不好的表现。
(汽油辛烷值分析仪)安定性不好的汽油,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胶质,使汽油的颜色变深,甚至会产生沉淀。
例如,在油箱、滤网、汽化器中形成粘稠的胶状物,严重时会影响供油;沉积在火花塞上的胶质在高温下会形成积炭而引起短路;沉积在进、排气阀门上会结焦,导致阀门关闭不严;沉积在气缸盖和活塞上将形成积炭,造成气缸散热不良、温度升高,以致增大爆震燃烧的倾向。
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是汽油变质的根本原因。
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主要有:(汽油辛烷值分析仪)烯烃,特别是共轭二烯烃和带芳环的烯烃以及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系化合物和苯硫酚、吡咯及其同系化合物等非烃类化合物。
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汽油组分差异较大,其安定性也不同。
直馏汽油、加氢精制汽油、重整汽油几乎不含烯烃,非烃类化合物也很少,故安定性较好。
而催化裂化汽油、热裂化汽油和焦化汽油中含有较多烯烃和少量二烯烃,也含有较多非烃类化合物,故安定性较差。
烯烃和芳烃烯烃和芳烃是汽油中辛烷值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由于烯烃的化学活性高,会通过蒸发排放造成光化学污染;同时,烯烃易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形成沉积物。
芳烃也可增加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并促使CO、HC排放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
因此,在汽油标准中对芳烃和烯烃都有严格限值。
(汽油辛烷值分析仪)除不饱和烃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特别是硫酚和硫醇,也能促进胶质的生成,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也会导致胶质的生成,使汽油在与空气接触中颜色变红变深,甚至产生胶状沉淀物。
直馏汽油馏分不含不饱和烃,所以它的安定性很好;而二次加工生成的汽油馏分(如裂化汽油等)由于含有大量不饱和烃以及其他非烃化合物,其安定性就较差。
外界条件对汽油安定性的影响汽油的变质除与其本身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外,还和许多外界条件有关,例如温度、金属表面的作用、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等。
实验五汽油诱导期的测定参照GB/T 8018-1987(2004)《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定油品诱导期的操作技能2、掌握诱导期测定结果修正与计算方法二、实验内容试验时,将盛有50mL试样的氧弹放入到100℃的水浴内加热,连续或每隔15min记录压力(以备绘制压力-时间曲线),直至转折点,则从氧弹放入100℃的水浴到转折点这段时间,即为诱导期。
三、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验场地:油品分析实验室实验仪器:车用汽油、氧弹、玻璃样品瓶和盖子、附件、压力表和氧化浴、量筒(50ml,1个)、温度计(0-360℃,1支)四、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清洗并干燥试样瓶及瓶盖。
用胶质溶剂洗净样品瓶中的胶质,在用水充分冲洗,并把样品瓶和盖子浸泡在热的去垢剂清洁液中。
用不锈钢镊子从清洗液这种去除杨平瓶和盖子,而且以后只能用镊子持取。
先用自来水,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在100~150℃的烘箱中至少干燥1小时。
2、清洗并干燥氧弹及管线。
倒净氧弹里的汽油,先用一块干净的,被胶质溶剂润湿的布,再用一块清洁的干布把氧弹和盖子的内部擦净。
用胶质溶剂洗去填杆和弹柄之间环状空间里的胶质或汽油。
有时需要从弹柄中取出填杆,并仔细地清洗弹杆;还要清洗所有连接到氧弹的管线。
在每次试验开始前,氧弹和所有的连接管线都应进行充分干燥。
(二)实验步骤1.连接电脑,打开电源。
2.菜单栏参数校正(压力、温度修正值设为0)3.排除氧弹内原有空气。
(充氧、放氧)在15~25℃的温度下,将玻璃样品瓶放入弹内,加入50mL试样,盖上样品瓶盖,关紧氧弹,通氧气至表压689~703kPa为止,再匀速缓慢(不小于15s)放出的气体,以冲出弹内原有空气。
4.试漏。
通氧气至表压为689~703kPa,观察压力降,对于开始时由于氧气在试样中的溶解作用而引起迅速变化的压力降(一般不大于41.4kPa)不予考虑。
如果在以后的10min内压力降不超过6.89kPa,则视为无泄露,可进行试验而不必重新升压。
油品分析中级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防消结合,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用户至上D)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答案:A解析:2.[单选题]电量法测定原油含盐时,盐标准溶液是由()配制而成。
A)CaCl2B)MgCl2C)NaClD)CaCl2、MgCl2、NaCl按比例答案:D解析:3.[单选题]BD056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中,试管(外套管)浸入冷却剂的深度应不少于( )。
A)50mmB)70mmC)90mmD)100mm答案:B解析:4.[单选题]BD003 GB/T 6536-2010(2016)《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中规定测定柴油馏程时,冷浴温度设置为( )。
A)13℃~18℃B)0℃~1℃C)0℃~60℃D)0℃~10℃答案:C解析:5.[单选题]AD014 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1B)1∶2∶3C)3∶2∶1D)6∶3∶2答案:B解析:B)0.5%~80%C)1.0%~70%D)1.0%~80%答案:D解析:7.[单选题]BA006 热电偶两端所处的( )不同时,在热电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
A)湿度B)温度C)压力D)重力答案:B解析:8.[单选题]BA008 化验室常用的水银气压计有( )。
A)动槽式气压计和空盒式气压表B)定槽式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C)动槽式气压计和定槽式气压计D)定槽式气压计和空盒式气压表答案:C解析:9.[单选题]BA009 干球温度表可用来测定( )的温度。
A)水B)空气C)空气和水D)任意物体答案:B解析:10.[单选题]BC005 对重量分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杂质浓度越大,则吸附杂质的量越多B)同质量的沉淀,颗粒越大,则总表面积越大,吸附杂质的量越多C)溶液温度升高,吸附杂质的量减少D)沉淀剂加入过快时,沉淀迅速长大,易使得杂质离子被包藏在沉淀内部答案:B解析:11.[单选题]AF004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 )。
第八章油品安定性的测定定义:油品的安定性油品在运输、储存或使用过程中保持其质量不变的性能,称为油品的安定性。
油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添加剂被水溶解或析出沉淀而引起的质量变化,这些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
此外,油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还常有颜色变深、胶质增加、酸度增大、生成沉渣的现象,这是由于油品在常温下氧化变质的结果,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安定性的范畴,又称抗氧化安定性。
而油品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
产生氧化变质的倾向,是属于热氧化安定性的范畴,又称热安定性,一般讨论油品安定性指的是其化学安定性或热氧化安定性。
油品本身含有某些活泼组分,主要是不饱和的烃类和非烃类,是油品不饱和的内在因素,这些活泼组分在日光照射、氧化、金属催化作用和受热情况下,会产生氧化、缩合反应,聚合生成酸性物质、胶质、沉渣等。
使油品质量恶化,为了保证油品的安定性,常需对油品进行精制以除去其中的不安定组分,或加入添加剂,以改善其安定性。
为了衡量油品安定性的优劣,建立了一系列评定油品安定性的质量指标。
由于各种油品的使用场合不同及其化学组分的差异,其评定方法也有所差异,彼此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概括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测量油品中某些活性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烯烃、有机氧、氮、硫化物等,以预测油品变质倾向。
另一方面亦可给予油品一个加速氧化变质的条件,根据其变质后颜色,酸度(酸值)的增加,生成胶质和沉渣的数量等,作为衡量油品不安定程度的指标,现按不同油品分述。
第一节汽油的安定性一、质量要求汽油本身含有的非烃类和不饱和烃(烯烃特别是共轭二烯烃)是油品不安定的内在因素,这些活泼组分在运输、贮存及使用过程中,受外界因素(金属催化及光照、受热、空气、水等)的影响,易发生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胶状物质和不溶沉渣,使油品颜色变深,使用性能变差。
实验表明,贮存温度每增加100C,汽油生胶速率2.4-2.8倍,相同条件下,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可使汽油胶质生成量增大6倍,此外,昼夜温差大,会增大“小呼吸”量(由于温度及罐外大气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使储油罐中消耗的氧气得不到不断补充,也会加速燃料氧化。
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测量准确度影响因素探讨严亚宁;游红霞【摘要】诱导期是衡量汽油安定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标准GB/T8018的分析以及实际检测经验的累积,对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测试过程中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减少汽油诱导期在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The induction period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stability ofgasolin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andard GB/T8018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testing experience,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results in the test of gasoline oxidation stability(induction period) are analyzed.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viation of the gasoline induction period in the determi-nation process.【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3页(P123-124,142)【关键词】汽油;诱导期;影响因素;测定【作者】严亚宁;游红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宁夏银川 750026;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宁夏银川 75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2.1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是指油品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主要与其组成有关,烯烃、二烯烃及非烃化合物都会对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产生影响。
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直接影响汽油机的工作状态。
当汽油发动机运转时,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被氧化,生成的黏稠胶状物沉积在发动机的油箱、滤网、汽化器等部位,会堵塞油路,影响供油量,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