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安定性.
- 格式:ppt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28
柴油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指柴油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在空⽓和少量⽔存在的情况下,⽣成沉淀物和胶质的趋势。
如果氧化安定性不好,⽣成的沉淀就会使过滤器堵塞,在燃烧室形成⼤量积炭,使柴油喷射系统形成漆膜并使活塞环黏滞和加⼤磨损。
⽣物柴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器,符合 EN 14112 试验⽅法的要求,适⽤于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能。
本仪器采⽤隔膜泵,流量控测准确,流量恒定;电导率仪实时测量数据,⼤屏幕液晶⼯控机⾃动记录、储存数据,多通道数据输⼊和处理。
柴油的安定性取决于其化学组成。
⼆烯烃、多环芳烃和含硫、含氮化合物都是不安定性成分,他们能使发动机中沉积物的数量显著增加。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精制⽅法减少这些化合物的含量。
氧化安定性是⽯油产品抵抗⼤⽓或氧⽓的作⽤⽽保持其性质不发⽣变化的能⼒.不合格会使柴油保存寿命降低,易⽼化.柴油安定性包括氧化安定性和⾊度安定性。
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
汽机润滑油是用于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重要润滑材料,其油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衡量汽机润滑油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其在40℃和100℃时的粘度指数分别不低于90和80。
2. 闪点和倾点
闪点和倾点是反映汽机润滑油易燃性和易挥发性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闪点不低于200℃,倾点不高于-10℃。
3. 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汽机润滑油抗氧化性能的指标,一般要求其在100℃时,氧化沉淀物不大于2.5mg/100ml。
4. 酸值和碱值
酸值和碱值是反映汽机润滑油酸碱性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酸值不大于0.05mgKOH/g,碱值不低于0.5mgKOH/g。
5. 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汽机润滑油中杂质和污染物的总称,一般要求其不大于0.1%。
综上所述,汽机润滑油油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使用,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在温升,氧气,金属催化等因素下,会逐渐氧化变质。
我们把润滑油在加热和金属催化作用下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氧化安定性。
也是润滑油抗老化的能力是润滑油耐用性指标,也是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氧化变质重要特性。
(1)油品氧化后果
①产生酸性物资。
酸值升高,对金属有腐蚀作用,降低油的绝缘性能。
氧化后生成的胶质,沥青腐蚀设备。
②粘度增加。
机械设备就要多消耗一些功率,粘度增加后,油品传热性差,冷却效果变坏。
③产生沉淀即油泥。
从褐色到黑色粘膏状物,其组成大体是润滑油50~70%,水5~30%,胶质沥青5~20%及一些机械杂质,它们会堵塞管路,油孔过滤器等。
所有润滑油都依其化学组成和所处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自动氧化倾向。
由于抗氧化安定性不同,换油期也不同。
如氧化安定性良好汽轮机油,有的可以连续使用10年以上,而差的不到2~3年,甚至更短。
润滑油在常温下氧化很慢,到50℃以上,如有催化作用氧化显著。
大致可以分3个阶段,125℃以下慢慢氧化生成酸沉淀,125~200℃润滑油剧烈氧化形成薄膜和结焦,200℃以上时更为剧烈,一部分燃烧,焦化,不能使用。
另外润滑油氧化也受压力影响,每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氧量增加(氧分压)氧化也越大,特别纯氧情况下,即压力不高也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
所以氧气压缩机或氧
气瓶都禁止用润滑油,而用甘油或肥皂水。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试1、基本概念润滑油在受热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下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它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氧化变质和老化倾向的重要指标。
2、测试方法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试方法的一般原理如下:在一定量的测试油样中,放入金属片作为催化剂,在定的温度下输入一定量的氧气,经规定的试验时间后,测定油样氧化后的酸值、黏度、沉淀物和金属片的质量变化以及酸值达到规定值所需的试验时间。
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除了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化学组成外,还与测试的温度、氧压、金属催化片、金属接触面积、氧化时间等条件有关。
因此必须根据所测试润滑油品的实际使用环境来选择合理的试验条件,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
该方法概要如下:检测试样在水和铁-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95℃条件下与氧反应,定期测定试验的酸值,酸值达到2.0mgKOH/g 或试验时间达到10000h,试验结束,使酸值达2.0mgKOH/g的试验时间称为试样的“氧化寿命”。
由于GB/T 12581 试验时间较长,在实际检测中也多采用SH/T 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来评价不同批次相同组成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连续性或润滑油的剩余氧化试验寿命。
3、检测目的1)监测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的变化,防止因润滑油的氧化变质生成更多有机酸,使设备润滑部件发生腐蚀。
2)防止因润滑油氧化严重所产生的更多油泥、胶质和沥青质,增大润滑油的黏度,妨碍设备的润滑和散热。
也防止因过多的油泥堵塞油路而影响润滑油的流动,增加设备的磨损。
3)润滑油的氧化变质还会使油品的添加剂发生裂解失效,使油品的有关理化性能发生劣化,如油品的泡沫性、乳化性、抗磨性能等都会明显下降。
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测试很费时、费力,所以在工矿企业的油液监测工作中往往是通过检测油品黏度、酸值和不溶物等指标来间接反映在用润滑品的氧化劣化程度。
、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①、滴点: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温度。
它大体上可以决定润滑指的使用温度(滴点比使用温弃高15~30度)②、锥入度:指在规定的温度和负荷下试验锥体在5s内自由垂直刺入油脂中的深度(单位为1/10mm)。
它是润滑指稠度和软硬程度的衡量指标。
③、胶体安定性(析油性):指在外力作用下润滑指能在其稠化剂的骨架中保存油的能力,用分油量来判定。
当润滑脂的析油量超过5%-20%时,此润滑脂基本上不能使用。
④、氧化安定性:指在储存和使用中抵抗氧化的能力。
⑤、机械安定性:指在机械工作条件下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
机械安定性差,易造成润滑脂的稠度下降。
⑥、蒸发损失:指在规定条件下,其损失量所占总量的百分数。
它是影响润滑脂使用寿命的一项重要因素。
⑦、抗水性:指在水中不溶解、不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水分和不被水洗掉等的能力。
⑧、相似粘度:指其非牛顿流体流动时的剪应力与剪速之比值。
转速高时其粘度低,反之则粘度较大。
二、润滑脂的失效分析①、物理因素引起的失效润滑脂在使用中会同时受到机械剪切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脂会被甩出摩擦界面而使其分油,导致润滑脂油分减少、锥入度减小而硬化,到一定程度后润滑脂将完全失效;在机械剪切作用下,润滑脂结构爱到破坏(如皂纤维脱开或取向),引起其软化、稠度下降和析油量增加等,最终导致失效。
通常情况下,润滑脂使用转递速增加2000r/min,其寿命将减少一半左右。
在高剪切应力下,转速增加一倍,使用寿命只相当于原寿命的1/10。
②、化学因素引起的失效润滑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庆产生酸性物质,它首先是消耗脂中的抗氧化添加剂,但到一定程度后,生成的有机酸会腐蚀金属元件并破坏脂的结构,使其滴点下降、基础油粘度增加和流动性变差等。
大量试验表明,温度越高,润滑脂的寿命下降越明显。
如温度在90~100度时,温度每升高19度,脂的寿命约降低一半,而在10~150度时,温度每升高15度,脂的寿命也将下降一半。
汽油的氧化安定性测定作者:郭洪强来源:《商情》2020年第21期【摘要】汽油能够在室温和液相中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同时保持其性能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被称为氧化稳定性。
在汽油的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汽油颜色变深,导致沉积物较重。
汽油的诱导期越短,安定性越差,胶凝速度越快,储存的时间也越短。
提高汽油的安定性,除改变汽油的组成外,还可以在汽油中加入酚或胺型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等。
国家标准规定汽油的诱导期不小于486分钟。
【关键词】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1、实验部分2.1 实验原理本方法适用于适用于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车用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等产品,也适用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试样在氧弹中氧化。
在150℃~250℃条件下,氧弹先充氧气至690kpa~750kpa,然后在980℃~1020℃条件下加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记录压力,直至达到转折点为止。
达到转折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试验温度下的测量的诱导期,根据记录算出100℃时的诱导期。
转折点为压力一时间曲线上的一点,在这点之前的15分钟,压力降达到14kpa,在这点之后的15分钟压力降不小于14kpa,这一点即为转折点。
诱导期为从氧弹被置于1000℃到转折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以分钟表示。
实验计算公式如下:当试验温度高于10000时,试样10009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1)计算:t=t1[1+0.101(ta-100)] (1)当试验温度低于1009CH},试样10009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2)计算:t=t2/[1+0.101(100-tb)] (2)t——试样1000℃时的诱导期,单位为分(min);t1、t2——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单位为分(min);ta——当试验温度高于1000℃时,用ta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b——当试验温度低于1000℃时,用tb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2 实验步骤(1)保证氧弹和汽油样品的温度在150℃~250℃之间,把玻璃样品瓶放入氧弹中,将汽油试样倒人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中,再用洗耳球和50mL定量移液管加入50mL汽油试样,误差不超正负1mL。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依据SH/T 0176-2004 一、方法概要将以过滤的350ml试样装入氧化管中,通入氧气,速率为50ml/min,在95℃下氧化16h。
然后将氧化胡的试样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可滤出不溶物。
可滤出不溶物的量和粘附性不溶物的量之和为总不溶物的量,以mg/100ml表示。
二、准备工作1、样品和采样1.1采样应按照GB/T4756或另外的标准进行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1.2收到样品后应尽快分析。
当试验在一天之内不能进行时,应用惰性气体如:不含氧的氮气、氩气或氦气覆盖保护,样品储存温度不应高于10℃,但不能低于样品的浊点。
1.3试验样品:每次试验用样品的量约为400ml,如果样品储存在较大的桶里,采用震荡、摇晃或其他方式把样品充分混匀。
然后用倾倒、管吸或其他方法把样品分成若干份试验样品。
管子、取样品、移液管、烧杯以及所有与试验样品接触的器具应先用三合剂洗涤,再用少量样品淋洗。
由于样品储存时的温度可能低于10℃,混匀和分装时应使样品达到室温后再进行,这样才能使析出的蜡重新溶解、样品的粘度减小,利于混匀。
三、实验步骤1、试样准备1.1在滤膜托板上放一张滤膜,用夹子把滤膜、漏斗、滤膜托板固定。
连接抽真空系统(真空度约80kpa),过滤约400ml试样,接收在干净的500ml吸滤瓶内,弃取滤膜。
再次过滤试样时,不要用上次用过的滤膜,否则,滤膜上滤出的沉渣可能被后加的试样带走,影响实验结果。
2试样氧化2.1将350ml±5ml已过滤的试样装入干净的氧化管内。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不应超过1h)将此氧化管放入已恒温至95±2℃的加热浴中,氧化管内试样的液面应低于加热介质的液面。
暂时存放时,应避光。
2.2氧化管放入加热浴中后,依次装好通氧管和冷凝器,接通冷凝水和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50±5ml/min。
确保试样避光。
2.3记录第一个氧化管放入加热浴中的时间(零时间)。
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
诱导期:汽油在压力为0.7 Mpa的氧气中以及在温度为100℃时未被氧化所经过的时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在加速条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
可用诱导期表示车用汽油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倾向。
但是,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和对不同的汽油,其诱导期和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相互关系可能有显著差别。
1、测定意义
汽油诱导期是控制汽油安定性的指标之一。
指汽油在储存和使用时抵抗氧化的能力。
也称“抗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标志着一个时间,在此时间内汽油可能存储而不会生成超过允许的胶质。
汽油的安定性对其储存期限有较大影响。
汽油诱导期越长,安定性就越好,在储存中容易生成胶质和酸性物质,贮存期限越长;汽油诱导期越短,安定性就越差,在储存中容易生成胶质和酸性物质,贮存期限就越短。
2、测定原理
基于充满压缩氧气及加热到100℃条件下加速汽油的氧化。
在测定条件下汽油即汽化,从压力表上可以看出测定器内的压力液增加。
然后压力达到一恒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直到发生氧化反应为止,氧与汽油中不稳定的烃类化合脱离气相,压力开始连续下降。
从测定器浸入沸腾的水浴中起到压力下降所经历的时间,就是试油的氧化期。
因为放在测定器中的汽油从室温放进100℃的水浴中逐渐受热,要经过若干时间才能达到100℃,所以诱导期与氧化期是不一致的,要确定
试油的诱导期必须对试油升到100℃所需的时间加以修正。
控制指标:90#、93#、95#均不小于480min。
化学技术中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能否维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在化学工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准确测定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一、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热稳定性测定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样品和参比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差值,来分析材料的热稳定性。
DSC实验可提供样品的热分解温度、相变温度、熔融温度等信息,进而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二、热重分析法(TGA)热重分析法(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TGA)是另一种常见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它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材料在高温下的热分解、氧化、脱水等过程会导致质量的变化,通过TGA可以获得这些热分解过程发生的温度范围和质量损失情况。
三、热膨胀测量法(TMA)热膨胀测量法(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is,TMA)是一种用于测定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线膨胀或体膨胀来评估热稳定性。
TMA实验可提供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等信息,以及材料在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
四、热导率测定法(TC)热导率测定法(Thermal Conductivity,TC)是一种重要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它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热导率是材料导热能力的重要参数,高热导率通常意味着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好。
五、氧化安定性测定氧化安定性是一种重要的热稳定性指标,特别适用于高温工况下的材料。
常见的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包括氧化失重、寿命测试等。
例如,在高温下,金属材料会迅速氧化,形成氧化膜,通过氧化失重实验可以评估其材料的氧化安定性。
综上所述,化学技术中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热膨胀测量法(TMA)、热导率测定法(TC)以及氧化安定性测定等。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依据SH/T 0176-2004 一、方法概要将以过滤的350ml试样装入氧化管中,通入氧气,速率为50ml/min,在95℃下氧化16h。
然后将氧化胡的试样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可滤出不溶物。
可滤出不溶物的量和粘附性不溶物的量之和为总不溶物的量,以mg/100ml表示。
二、准备工作1、样品和采样采样应按照GB/T4756或另外的标准进行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收到样品后应尽快分析。
当试验在一天之内不能进行时,应用惰性气体如:不含氧的氮气、氩气或氦气覆盖保护,样品储存温度不应高于10℃,但不能低于样品的浊点。
试验样品:每次试验用样品的量约为400ml,如果样品储存在较大的桶里,采用震荡、摇晃或其他方式把样品充分混匀。
然后用倾倒、管吸或其他方法把样品分成若干份试验样品。
管子、取样品、移液管、烧杯以及所有与试验样品接触的器具应先用三合剂洗涤,再用少量样品淋洗。
由于样品储存时的温度可能低于10℃,混匀和分装时应使样品达到室温后再进行,这样才能使析出的蜡重新溶解、样品的粘度减小,利于混匀。
三、实验步骤1、试样准备在滤膜托板上放一张滤膜,用夹子把滤膜、漏斗、滤膜托板固定。
连接抽真空系统(真空度约80kpa),过滤约400ml试样,接收在干净的500ml吸滤瓶内,弃取滤膜。
再次过滤试样时,不要用上次用过的滤膜,否则,滤膜上滤出的沉渣可能被后加的试样带走,影响实验结果。
2试样氧化将350ml±5ml已过滤的试样装入干净的氧化管内。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不应超过1h)将此氧化管放入已恒温至95±2℃的加热浴中,氧化管内试样的液面应低于加热介质的液面。
暂时存放时,应避光。
氧化管放入加热浴中后,依次装好通氧管和冷凝器,接通冷凝水和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50±5ml/min。
确保试样避光。
记录第一个氧化管放入加热浴中的时间(零时间)。
3、试样冷却从零时间开始至16±,按照放入加热浴的顺序从加热浴中取出各氧化管,用一片和氧化管口同样大小的铝箔或塑料片盖住管口,防止污物、灰尘和水分进入氧化管内。
L-QB300导热油是一款优质的矿物型导热油,适用于最高温度不超过300℃的开式和闭式传热系统。
以下是L-QB300导热油的主要技术指标:
1.闪点:闪点是衡量导热油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L-QB300导热油的闪点较高,
意味着它不易燃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这使得它在高温操作的传热系统中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2.氧化安定性:L-QB300导热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抵抗氧化和
劣化。
这意味着在长期高温操作中,导热油不易变质和劣化,保持了良好的传热性能和使用寿命。
3.水解安定性:L-QB300导热油具有较好的水解安定性,不易与水发生反应,
减少了水对导热油的劣化作用。
4.粘度:L-QB300导热油的粘度较低,流动性较好,易于泵送和循环。
5.传热性能:L-QB300导热油的传热性能较好,能够快速传递热量,提高了传
热效率。
6.挥发性:L-QB300导热油的挥发性较低,减少了导热油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7.酸碱性:L-QB300导热油的酸碱度适中,不易对设备造成腐蚀。
综上所述,L-QB300导热油具有较高的闪点、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水解安定性、粘度、传热性能、挥发性和酸碱性等指标,能够满足不同高温传热系统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和传热效果。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参数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是一种特殊的液压油,它的参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保持稳定性和抗燃性。
以下是关于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参数划分:
一、粘度参数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粘度参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其运动粘度在40℃时应该在20-50mm²/s之间,而在100℃时应该在5-10mm²/s之间。
这样可以保证在高温高压下液压油的流动性和润滑性。
二、氧化安定性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氧化安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高温下,液压油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油品变质和降解,从而影响其性能。
因此,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需要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以保证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三、抗燃性能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抗燃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高温高压下,液压油容易发生燃烧,从而导致液压系统失效。
因此,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需要具有良好的抗燃性能,以保证液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极压性能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极压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需要承受高压和高负荷的作用,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极压性能,以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参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其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和抗燃性能。
同时,液压油的性能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液压系统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对液压油的要求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保护液压系统及其元件的作用。
对液压油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效果和寿命。
液压油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特性:液压油应具备良好的温度特性,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粘度。
在高温情况下,液压油应有较高的粘度指数,以保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同时,在低温下液压油应具备较低的倾点,以确保液压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2. 氧化安定性:液压油应具备较好的氧化安定性,能够在长时间高温环境下不易氧化变质。
氧化变质会导致液压油产生沉淀物和酸性物质,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效果,甚至造成元件的损坏。
3. 抗泡性:液压油应具备良好的抗泡性,能够有效防止气泡的产生和膨胀,以避免气泡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气泡会导致液压系统的泄漏和压力的不稳定,影响系统的工作效果。
4. 抗磨性:液压油应具备良好的抗磨性能,能够有效减少液压系统元件的磨损。
液压系统中的元件在高压和高速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磨损,液压油的抗磨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损,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
5. 密封兼容性:液压油应具备良好的密封兼容性,能够与密封件保持良好的相容性,以保证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
液压油的不良密封兼容性会导致液压系统的泄漏,影响系统的工作效果。
6. 过滤性能:液压油应具备良好的过滤性能,能够有效去除悬浮颗粒和杂质,以保持液压系统的清洁。
悬浮颗粒和杂质会导致液压系统的堵塞和元件的磨损,影响系统的工作效果。
7. 生物降解性:液压油应具备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能够在环境中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降解性液压油对环境友好,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如海洋工程等。
8. 兼容性:液压油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液压系统中的其他材料和润滑剂相容。
液压系统中的各种材料和润滑剂都需要与液压油相互兼容,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对液压油的要求包括温度特性、氧化安定性、抗泡性、抗磨性、密封兼容性、过滤性能、生物降解性和兼容性等方面。
第三章电力用油的氧化安定性油品的氧化安宁性是电力用油最重要的化学功用之一。
因汽轮机油和变压器油等在运用和贮运中,简直不可防止地会被氧化,并发生极为复杂的氧化产物。
这些氧化产物假定不及时除去,将严重损害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运用功用,延长其运用寿命;也可直接影响用油设备的平安、经济运转和运用年限。
因此在运用中减缓或防止油品的氧化是电力系统油务任务者的重要义务。
一、油品的氧化及氧化机理因油在运用和贮存进程中,不可防止地会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在一定的条件下,油与氧接触就会发作化学反响,而发生一些新的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在油中会促使油质变坏。
通常称油与氧的化学反响为氧化〔或老化、劣化〕。
油品抵抗氧化作用的才干,称为油的氧化安宁性。
影响油氧化安宁性的要素主要有温度条件、氧化时间、油的化学组成、金属及其他物质的催化作用等。
由于矿物油是由许多不同结构的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其氧化进程是十分复杂的。
油的氧化进程普通可分为几个时期,末尾时期即所谓〝诱导期〞〔或称〝感应期〞〕,新油温度不高时有之。
在此时期内,油吸收大批的氧,氧化十分缓慢,油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也极少,这是由于油品内含有自然的抗氧剂,阻止其氧化的原故。
但假设温度降低〔且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诱导期便会迅速减短。
如表2-7所示。
油品氧化的诱导期事先,便是油氧化的开展期,油内渐渐地末尾生成动摇的氧化产物,如分子量较低的无机酸、水和某些过氧化物。
氧化进程在不时地停止并加剧,一切的氧化产物都可溶于油和水,并且有较剧烈的腐蚀作用。
假设再继续氧化,便生成固体聚合物和缩合物,它们在油中到达饱和形状厅,便从油中沉淀出来,即通常称之为油泥沉淀物。
在油品氧化的第三期,或称迟滞期,这时油的氧化反响遭到一定的阻碍,由树脂氧化生成的某些具有酚的特性的氧化物,末尾发作阻止氧化进程的负催化作用。
在这个时期内氧化速度减慢、氧化产物也比前期增加。
上述油品的普通氧化进程曲线如图2.13所示。
关于由品的氧化机理效果,依据最新的观念,烃类液相氧化反响是以自在基链式反响机理来解释的,氧化反响包括三个阶段,即链的引发,链的延续和开展,以及链的中缀和反响的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