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诱导期法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6
汽油的氧化安定性测定作者:郭洪强来源:《商情》2020年第21期【摘要】汽油能够在室温和液相中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同时保持其性能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被称为氧化稳定性。
在汽油的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汽油颜色变深,导致沉积物较重。
汽油的诱导期越短,安定性越差,胶凝速度越快,储存的时间也越短。
提高汽油的安定性,除改变汽油的组成外,还可以在汽油中加入酚或胺型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等。
国家标准规定汽油的诱导期不小于486分钟。
【关键词】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1、实验部分2.1 实验原理本方法适用于适用于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车用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等产品,也适用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试样在氧弹中氧化。
在150℃~250℃条件下,氧弹先充氧气至690kpa~750kpa,然后在980℃~1020℃条件下加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记录压力,直至达到转折点为止。
达到转折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试验温度下的测量的诱导期,根据记录算出100℃时的诱导期。
转折点为压力一时间曲线上的一点,在这点之前的15分钟,压力降达到14kpa,在这点之后的15分钟压力降不小于14kpa,这一点即为转折点。
诱导期为从氧弹被置于1000℃到转折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以分钟表示。
实验计算公式如下:当试验温度高于10000时,试样10009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1)计算:t=t1[1+0.101(ta-100)] (1)当试验温度低于1009CH},试样100090时的诱导期t(min)按式(2)计算:t=t2/[1+0.101(100-tb)] (2)t——试样1000℃时的诱导期,单位为分(min);t1、t2——试验温度下的实测诱导期,单位为分(min);ta——当试验温度高于1000℃时,用ta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b——当试验温度低于1000℃时,用tb表示试验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2 实验步骤(1)保证氧弹和汽油样品的温度在150℃~250℃之间,把玻璃样品瓶放入氧弹中,将汽油试样倒人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中,再用洗耳球和50mL定量移液管加入50mL汽油试样,误差不超正负1mL。
化工分公司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器(诱导期法)操作规
程
1.本操作规程根据大连离合公司生产的DSY-323Z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器(诱导期法)编写。
2.打开全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电脑、氧气。
氧气表压力为1Mpa左右。
3.在电脑桌面上双击全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的图标,
出现测定汽油氧化安定性的界面。
4.启动氧化浴,空气浴因为在本地条件下不需要开启,如果
需要开启时,氧弹在空气浴中需要放置30分钟后才可开始试验。
5.把50ml油品倒入玻璃样品瓶中,将氧弹倾斜45度角,把
样品瓶慢慢滑入其中,盖上样品瓶盖,将弹盖盖紧,并挂在弹架上,关上空气浴门,使氧弹充分冷却。
6.当氧化浴达到98-102℃后,启动氧弹,氧弹进入自动过程:
空气置换充氧→氧弹试漏(如果10分钟压力降在6.89KPa 以内)→落弹过程→落弹后试漏(如果15分钟压力降在
13.8kPa以内)→氧化过程,寻找转折点。
7.当仪器寻找到转折点后15分钟,压力降仍在13.8kPa以
上,氧化过程结果,报出结果,开始升弹过程。
8.氧弹在升出氧化浴后开始冷却放氧,当氧弹压力降到
0.05MPa时,才可以打开氧弹拿出样品瓶,将样品倒掉,
清洗、干燥样品瓶和氧弹,关掉氧气和测定仪、电脑。
9.如果在氧化开始后关闭氧气,需要在氧化结束后开启氧气,
以使氧弹从氧化浴中升起。
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法)
诱导期:汽油在压力为0.7 Mpa的氧气中以及在温度为100℃时未被氧化所经过的时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在加速条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
可用诱导期表示车用汽油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倾向。
但是,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和对不同的汽油,其诱导期和在贮存时生成胶质的相互关系可能有显著差别。
1、测定意义
汽油诱导期是控制汽油安定性的指标之一。
指汽油在储存和使用时抵抗氧化的能力。
也称“抗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标志着一个时间,在此时间内汽油可能存储而不会生成超过允许的胶质。
汽油的安定性对其储存期限有较大影响。
汽油诱导期越长,安定性就越好,在储存中容易生成胶质和酸性物质,贮存期限越长;汽油诱导期越短,安定性就越差,在储存中容易生成胶质和酸性物质,贮存期限就越短。
2、测定原理
基于充满压缩氧气及加热到100℃条件下加速汽油的氧化。
在测定条件下汽油即汽化,从压力表上可以看出测定器内的压力液增加。
然后压力达到一恒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直到发生氧化反应为止,氧与汽油中不稳定的烃类化合脱离气相,压力开始连续下降。
从测定器浸入沸腾的水浴中起到压力下降所经历的时间,就是试油的氧化期。
因为放在测定器中的汽油从室温放进100℃的水浴中逐渐受热,要经过若干时间才能达到100℃,所以诱导期与氧化期是不一致的,要确定
试油的诱导期必须对试油升到100℃所需的时间加以修正。
控制指标:90#、93#、95#均不小于480min。
汽油的安定性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简称安定性。
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变深,生成粘稠状沉淀物的现象,这是汽油安定性不好的表现。
(汽油辛烷值分析仪)安定性不好的汽油,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胶质,使汽油的颜色变深,甚至会产生沉淀。
例如,在油箱、滤网、汽化器中形成粘稠的胶状物,严重时会影响供油;沉积在火花塞上的胶质在高温下会形成积炭而引起短路;沉积在进、排气阀门上会结焦,导致阀门关闭不严;沉积在气缸盖和活塞上将形成积炭,造成气缸散热不良、温度升高,以致增大爆震燃烧的倾向。
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是汽油变质的根本原因。
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主要有:(汽油辛烷值分析仪)烯烃,特别是共轭二烯烃和带芳环的烯烃以及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系化合物和苯硫酚、吡咯及其同系化合物等非烃类化合物。
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汽油组分差异较大,其安定性也不同。
直馏汽油、加氢精制汽油、重整汽油几乎不含烯烃,非烃类化合物也很少,故安定性较好。
而催化裂化汽油、热裂化汽油和焦化汽油中含有较多烯烃和少量二烯烃,也含有较多非烃类化合物,故安定性较差。
烯烃和芳烃烯烃和芳烃是汽油中辛烷值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由于烯烃的化学活性高,会通过蒸发排放造成光化学污染;同时,烯烃易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形成沉积物。
芳烃也可增加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并促使CO、HC排放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
因此,在汽油标准中对芳烃和烯烃都有严格限值。
(汽油辛烷值分析仪)除不饱和烃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特别是硫酚和硫醇,也能促进胶质的生成,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也会导致胶质的生成,使汽油在与空气接触中颜色变红变深,甚至产生胶状沉淀物。
直馏汽油馏分不含不饱和烃,所以它的安定性很好;而二次加工生成的汽油馏分(如裂化汽油等)由于含有大量不饱和烃以及其他非烃化合物,其安定性就较差。
外界条件对汽油安定性的影响汽油的变质除与其本身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外,还和许多外界条件有关,例如温度、金属表面的作用、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等。
油品检测常见指标及方法标准本文主要对油品检测常见的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了检验标准方法。
标签:油品;检测;指标;标准1 前言油品质量检验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石油石化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度和油品检验的方法检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指标的工作。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掌握必要的油品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作效果,保护人身健康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品质量指标2.1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
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
2.2汽油抗爆性能指标汽油辛烷值指标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指标,因为就是通过抗爆性指标汽油产品分为90号、93号和97号,由于标号的不同,汽油产品运行性能不同,汽油价格也随之不同。
2.3密度参考欧盟汽油标准EN228:2004和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38—2007《车用汽油》,本标准确定汽油密度为720~775kg/m3。
2.4馏程馏程是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可反映汽油的蒸发性。
1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该温度愈低,发动机越易启动,且启动时间短,但是轻组分太多,易产生气阻;5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它会影响发动机启动后升温时间和加速性能,此温度愈低,发动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所用的时间就愈短,变速愈容易,但50%温度太低,则燃料热值低,发动机功率小;9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关系到燃料是否充分蒸发燃烧的情况,90%馏出温度越高,重质组分越多,燃料燃烧不易完全;终馏点温度越高,则易稀释润滑油和增加机械磨损,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汽缸上油渣沉积或堵塞油管,测定方法为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2.5蒸汽压蒸汽压是衡量汽油在燃料供给系统中是否易于产生气阻的指标,还可以衡量汽油的蒸汽压与汽油蒸发排放和发动机起动性能有着密切关系。
1.样品:
样品来源:天津大学—航空煤油4个样品(无色透明)
试验方法:ASTM D7545-14
2.仪器
Rapid Oxy 100快速氧化安定性测试仪
3.测试条件:
3.1氧气:纯度>99.6%
3.2洗液:石油醚
3.3样品量:5ml
3.4测试温度:140℃
3.5纯氧压力700kPa
3.6诱导期:从开始加热到压力下降10%的转折点所需时间T
4.实验结果:
4.2实验图片:
1号油样--氧化后2号油样--氧化后3号油样--氧化后
Created on 2018/10/22
4.3实验曲线:
把三个样品的压力-时间变化曲线放在一起比较:
5.结果讨论:
5.1从诱导期长短看T1>T3>T2,1号样品最稳定,3号样品其次,2号样品最不稳定。
5.21号样和2号样在前期比较重合,后期1号样品的压力下降速度一直保持匀速,而2号样在后期下降
速度变快。
5.33号样品相对与1号和2号样品明显比较晚出现压降现象,但是在开始出现压降后压力下降速度比1
号的压降速度快。
5.4综上所述,可以大致反推出2号样品可能是未处理过样品,1号和3号样品应该是不同方法处理过的
样品,3号样前期最稳定,但后面开始氧化后氧化速率较2号快,1号样品前期与未处理过的2号样差不多时间开始氧化,但是后面氧化速率一直保持稳定且比其他2个样品的氧化速率要慢。
5.5时间关系,4号样品没来得及做;已氧化的样品和剩下的样品已寄回给客户。
Reported By:Sailyn Zhu
Date: Oct-22-2018。
油品分析中级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防消结合,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用户至上D)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答案:A解析:2.[单选题]电量法测定原油含盐时,盐标准溶液是由()配制而成。
A)CaCl2B)MgCl2C)NaClD)CaCl2、MgCl2、NaCl按比例答案:D解析:3.[单选题]BD056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中,试管(外套管)浸入冷却剂的深度应不少于( )。
A)50mmB)70mmC)90mmD)100mm答案:B解析:4.[单选题]BD003 GB/T 6536-2010(2016)《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中规定测定柴油馏程时,冷浴温度设置为( )。
A)13℃~18℃B)0℃~1℃C)0℃~60℃D)0℃~10℃答案:C解析:5.[单选题]AD014 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1B)1∶2∶3C)3∶2∶1D)6∶3∶2答案:B解析:B)0.5%~80%C)1.0%~70%D)1.0%~80%答案:D解析:7.[单选题]BA006 热电偶两端所处的( )不同时,在热电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
A)湿度B)温度C)压力D)重力答案:B解析:8.[单选题]BA008 化验室常用的水银气压计有( )。
A)动槽式气压计和空盒式气压表B)定槽式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C)动槽式气压计和定槽式气压计D)定槽式气压计和空盒式气压表答案:C解析:9.[单选题]BA009 干球温度表可用来测定( )的温度。
A)水B)空气C)空气和水D)任意物体答案:B解析:10.[单选题]BC005 对重量分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杂质浓度越大,则吸附杂质的量越多B)同质量的沉淀,颗粒越大,则总表面积越大,吸附杂质的量越多C)溶液温度升高,吸附杂质的量减少D)沉淀剂加入过快时,沉淀迅速长大,易使得杂质离子被包藏在沉淀内部答案:B解析:11.[单选题]AF004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 )。
第八章油品安定性的测定定义:油品的安定性油品在运输、储存或使用过程中保持其质量不变的性能,称为油品的安定性。
油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添加剂被水溶解或析出沉淀而引起的质量变化,这些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
此外,油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还常有颜色变深、胶质增加、酸度增大、生成沉渣的现象,这是由于油品在常温下氧化变质的结果,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安定性的范畴,又称抗氧化安定性。
而油品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
产生氧化变质的倾向,是属于热氧化安定性的范畴,又称热安定性,一般讨论油品安定性指的是其化学安定性或热氧化安定性。
油品本身含有某些活泼组分,主要是不饱和的烃类和非烃类,是油品不饱和的内在因素,这些活泼组分在日光照射、氧化、金属催化作用和受热情况下,会产生氧化、缩合反应,聚合生成酸性物质、胶质、沉渣等。
使油品质量恶化,为了保证油品的安定性,常需对油品进行精制以除去其中的不安定组分,或加入添加剂,以改善其安定性。
为了衡量油品安定性的优劣,建立了一系列评定油品安定性的质量指标。
由于各种油品的使用场合不同及其化学组分的差异,其评定方法也有所差异,彼此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概括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测量油品中某些活性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烯烃、有机氧、氮、硫化物等,以预测油品变质倾向。
另一方面亦可给予油品一个加速氧化变质的条件,根据其变质后颜色,酸度(酸值)的增加,生成胶质和沉渣的数量等,作为衡量油品不安定程度的指标,现按不同油品分述。
第一节汽油的安定性一、质量要求汽油本身含有的非烃类和不饱和烃(烯烃特别是共轭二烯烃)是油品不安定的内在因素,这些活泼组分在运输、贮存及使用过程中,受外界因素(金属催化及光照、受热、空气、水等)的影响,易发生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胶状物质和不溶沉渣,使油品颜色变深,使用性能变差。
实验表明,贮存温度每增加100C,汽油生胶速率2.4-2.8倍,相同条件下,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可使汽油胶质生成量增大6倍,此外,昼夜温差大,会增大“小呼吸”量(由于温度及罐外大气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使储油罐中消耗的氧气得不到不断补充,也会加速燃料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