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消费洞察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6
2023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01中国演出市场发展背景供需两端势头强劲,2023年演出行业强势复苏315.4454%-200%0%200%400%6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18-2023年中国营业性演出票房规模票房规模(亿元)同比增速前三季度2023年市场规模扩张动力来自:•供给端繁荣,演出项目大量供给,尤其是头部艺人巡回演唱会项目供给大幅度增加,票面定价提高;•市场复苏后报复性消费回弹,对文化娱乐等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回暖,需求端热情激发更多资本涌入加大对演出项目的投资,进一步带来供给增多;•在拉动内需的目的下,多地政府加大对演出项目的支持和投资,促进更多演出项目举办,并积极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有所回落:•疫情期间积压的演出项目在23年释放完毕,大型演出项目进入新一轮开发周期。
但政府对文化演出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他类型演出的供给活跃度还将继续提升;•报复性消费将逐渐回归理性,消费热情趋于冷静,部分演出项目过高定价可能逐步回归正常区间;•市场秩序更加有序,天价票等情况减少,平均价格水平可能降低;•但长期来看,演出票务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易观分析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消费需求旺盛推动演出产业链结构持续丰富完善投资开发宣发运营销售变现内容制作•资金•版权IP•演艺人员/经纪公司•场馆设备•数字媒体•票务平台•传统媒体•票务机构•IP授权•数字发行•演艺公司•制作公司•场馆剧院户外媒体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媒体一级票务平台二级票务交易平台主办/场馆直销平台一级票务平台二级票务交易平台主办/场馆直销平台大麦猫眼票星球纷玩岛开心麻花保利票务摩天轮淘宝闲鱼组合式监管推动演出行业高质量阔步发展•2023年中国演出行业经历了由冷至热的发展转变,监管层一方面通过政策协同充分发挥政策赋能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演出市场的快速恢复;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约束-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的组合式管理引导演出行业的运行秩序和规范发展,双向并举推动演出行业持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阔步发展。
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英文两版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预示着经济新篇章的开始The 2020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onsumer Trends: Marking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the Economy随着2020年的到来,中国的消费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在这一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则成为了我们洞察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
这份报告对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未来几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As we ushered in the year 2020, China's consumer market entered a new turning point. In this year, China's economy fac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making the "2020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onsumer Trends" a crucial window for us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Chinese consumer market. This report provides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ese consumers' behavior and attitudes, reveal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hinese consumer market in the coming years.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下沉市场再出发——2020下沉市场新消费研究报告2020年11月结论摘要以广大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为腹地的下沉市场,近三年网络消费增速超越整体,互联网用户增量占比超8成,已经成为中国消费新热土。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下沉市场将进一步发挥消费内循环支柱作用,驱动下沉市场零售与中国电商生态变革,促进精准扶贫、扩大内需以及乡村振兴。
本报告基于数据与实践分析,提出下沉用户鲜明个性、复合诉求、跳跃式转移、难以被单一标签定义等消费趋势新洞察,把下沉市场消费主力划分为空闲娱乐派、疯狂囤货家、极致羊毛党、社交向达人和品质至上者五类。
并以用户使用满意度最高的京喜平台为例,展示了如何满足不同类型下沉用户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多样化社交玩法、平台返现补贴、源头好货供给的“组合拳”打通“认知度→满足感→忠诚度”的消费心智养成路径。
京喜社交电商平台以“源头产业带+社交电商”模式串连供需,以生态思维在平台内搭建“直链”型交易闭环,在平台外联动各方资源力量重塑下沉零售结构。
京喜模式的先进性在于,从扶持产业带/商家爆款打造、深挖下沉市场消费增长的基础赋能,上升到引领产业升级、驱动零售革命乃至助力经济民生的价值高地。
京喜对下沉市场热土的开发,为下沉市场何以能够占据中国内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柱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目录Contents01下沉市场新现象02下沉人群新洞察03下沉零售新惊喜04下沉市场新起点下沉市场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囊括了约200个地级市、3000个县城和40000个乡镇。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下沉市场最关键的发展要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商业业态与消费人口的不断成熟壮大,下沉市场已成为中国消费新热土,掀起一轮接一轮开发高潮。
415307090128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下沉市场228个城市非下沉市场:3.90亿人,28%下沉市场:10.04亿人,72%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预计到2020年底信息进村入户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截至2019年底,全国55.6万个建制村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6.6%•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点成为标配线上下商业巨头加速下沉圈地•国美、苏宁等传统大卖场加速布局三四线实体门店,丰富下沉消费渠道•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持续开拓下沉市场,变革出新模式、新业态“小镇青年”成消费升级新力量•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应用让小镇青年群体被市场广泛认知•小镇青年在电影票房、数码产品等多个品类展现出巨大的消费能量•小镇青年独特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倾向正在推动着市场变革123当前,下沉市场网络消费已经呈现领跑态势。
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近年来,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商品和服务的信息。
从而,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兴奋和令人震惊的新消费趋势。
以下是一份关于新消费趋势的洞察报告。
1.社交电商社交电商是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它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相结合。
消费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浏览商品并进行购买,同时还可以分享商品和购买体验。
这样的购物方式除了方便实惠外,也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据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购物。
2.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消费趋势之一。
通过共享经济平台,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如车、房屋、办公室等)共享给他人,获得收益。
共享经济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经济压力。
3.定制化消费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定制化消费是实现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手表、电视机和家居装饰等。
定制化消费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满足个性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带来愉悦的消费体验。
4.无人零售无人零售是一种新型的零售方式,它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只需通过智能终端扫描商品码,并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即可快速完成购物。
虽然目前无人零售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提供的便捷和高效的购物体验,将会在未来引领零售业的变革。
5.可持续性消费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下,可持续性消费也在逐步兴起。
可持续性消费是指通过选购和使用环保和可持续性产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可持续性消费,推出了环保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可持续性消费的兴起,将推动生产和消费模式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新消费趋势正在引领零售业的变革。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趋势,提升购物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新线消费市场人群洞察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新线消费市场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线消费市场指的是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消费群体,这些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化和情感化,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低,更加注重体验和社交。
二、新线消费市场的特点1.个性化消费:新线消费人群更加注重个性化消费,在购买商品时更加注重是否能够凸显自己的个性和品味,因此定制化和个性定制等概念在新线消费市场中非常受欢迎。
2.品质意识:新线消费人群对产品的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购买的产品具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和工艺,能够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使用寿命。
3.文化情感:新线消费人群更加注重生活情感和文化内涵,希望通过购买特定商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人价值观,因此文化衍生品和特色商品在新线消费市场中非常受欢迎。
三、新线消费市场人群的主要特征1.年龄结构:新线消费市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力军,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消费者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中以90后和00后消费者为主要群体。
2.数字原住民:新线消费市场中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在网络上生活和社交,购物,信息获取等几乎都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完成。
3.社交网络影响力:新线消费人群更加注重社交网络和朋友之间的分享和互动,他们更容易被朋友推荐的产品和品牌所影响。
4.在线购物偏好:新线消费人群更倾向于在线购物,他们更加注重便捷性和价格优势,更容易接受新兴的电商平台和购物方式。
四、新线消费市场的商机1.个性化定制:针对新线消费人群对个性化的需求,可以开设个性化定制的服装、饰品、家具等店铺,提供量身定制的商品和服务。
2.农产品直销:新线消费人群对健康和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开设农产品直销店,提供有机蔬菜、精选水果等高品质农产品。
3.互联网娱乐服务:新线消费人群更容易接受新兴的娱乐方式和互联网娱乐内容,可以开设在线游戏、直播、演唱会等互联网娱乐服务。
4.文化情感产品:针对新线消费人群对文化和情感的需求,可以开设文化衍生品店,提供与明星、电影、动漫相关的特色商品。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支持政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然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偏好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通过对2024年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进行洞察研究,分析了他们的购买决策因素、品牌认知和价格敏感度,以及对于新能源技术和服务的期望。
一、购买决策因素:1.节能环保: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需求。
2.续航里程:近70%的消费者认为续航里程是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最关心的因素。
3.充电设施:超过60%的消费者表示对于充电设施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非常重视。
4.性能和驾驶体验:约5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包括加速能力和操控性。
5.品牌认知和口碑: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和良好口碑的新能源汽车更感兴趣。
二、品牌认知和价格敏感度:1.品牌认知:消费者对于特斯拉和蔚来等国际品牌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了解相对较少。
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知名国际品牌或品牌声誉较好的国内品牌。
2.价格敏感度:新能源汽车仍然相对高价,约60%的消费者表示对于价格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会有偏见。
因此,价格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新能源技术和服务的期望:1.快速充电技术:超过7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希望新能源汽车能够快速充电,减少充电时间的长效影响。
2.车载智能系统:超过60%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该配备全新的车载智能系统,包括导航、娱乐和智能驾驶辅助。
3.售后服务:消费者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包括充电站建设、维修和保养等。
超过70%的消费者认为售后服务对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策至关重要。
结论:2024年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于节能环保、续航里程、充电设施、性能和品牌认知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需求和偏好。
他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和服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汽车制造商和政府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技术、改善充电设施的覆盖范围,加强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以及提供更好的价格性价比。
消费洞察报告contents•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市场概述•餐饮消费趋势洞察目录•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美食挖掘•餐饮企业经营策略分析•餐饮行业未来展望及建议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市场概述01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餐饮消费市场之一。
餐饮市场总体规模随着大湾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大湾区餐饮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增长趋势分析餐饮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且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等特征明显,为餐饮市场提供了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大湾区消费者注重餐饮品质、口感和营养健康,对多元化、个性化的餐饮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外卖、堂食、预制菜等新型餐饮业态受到青睐。
消费者群体特征分析消费习惯与偏好人口结构特点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各类餐饮企业竞相角逐,形成了多元化、差异化、品牌化等竞争格局。
主要参与者分析在大湾区餐饮市场中,既有全国性的连锁餐饮品牌,也有地方特色的单体餐厅,同时还有众多创新型、互联网+等新兴餐饮企业参与其中。
政策法规影响因素食品安全法规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日益严格,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对大湾区餐饮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餐饮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提升。
环保政策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对餐饮企业环保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企业需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为鼓励餐饮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餐饮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餐饮消费趋势洞察02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食材的新鲜、无添加和烹饪方式的健康,低糖、低脂、高蛋白等健康餐饮受到追捧。
健康饮食成主流消费者对餐饮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职业的消费者呈现出多元化的餐饮需求。
个性化需求凸显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餐饮体验,包括餐厅环境、服务水平、菜品呈现等多个方面,愿意为更好的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消费市场上一直存在“男性消费群体贡献的价值远低于女性、儿童和老年用户,甚至排在宠物之后”的说法。
然而有趣的是,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男性爱美意识的觉醒,男性颜值经济正在兴起。
传统的性别标签逐渐被打破,男性逐渐获得发言权过去“精致=不爷们”的观点在年轻男性群体中不断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爱美不是女性独享的权利”“男性也要活的精致”。
舆论场上,人们对“男士护肤”“男士彩妆”“男士医美”等的关注度见涨,尤其“男士彩妆”今年以来的舆论声量突破214万条,人们对于男性化妆这件事儿似乎已屡见不鲜。
当越来越多的男士开始重视审美,#男性彩妆# 等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度显然也在持续升温。
在不少人看来,“男士美妆”“男士护肤”“男士医美”声量的提升主要归功于明星效应和男性KOL影响力的渗透。
QuestMobile《2021男性消费洞察报告》显示,美妆类KOL的影响正在向男性用户渗透,今年4月,美妆KOL行业男性受众的月活去重用户规模达1.85亿,主要集中在25-30岁这个年龄段。
图片来源:2021男性消费洞察报告在小红书,关于“男士护肤”的笔记有13万篇,“男士彩妆”“男士医美”分别有1万篇笔记;B站上,“男生都能涂的小众口红”种草视频播放量高达17.2万,且宋威龙同款粉底、王一博同款眼妆、易烊千玺同款发型、王嘉尔同款香水等教学视频下拥有一票“追随者”。
越来越多的男性当起了美妆博主,通过分享化妆技巧、开箱测评、好物盘点等“轮番轰炸”,让越来越多的男性用户产生“颜值管理”的意识,进而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
另一方面从“她代言”到“他代言”,男性明星代言人同样给男性带来美妆护肤及医美的思想变迁。
如新锐男士护理品牌@理然在今年5月官宣首位面部护理代言人井柏然,携手为男士审美发声,彼时网民情绪表现以“喜悦”为主,颜值经济崛起时代,越来越多的男性乐于蜕变成“精致BOY”。
当男性纷纷开启精致生活,男性护肤、彩妆、医美、运动健身、潮鞋等赛道也随之崛起。
商业新消费2020
看不懂的新消费——2020新消费洞察报告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第一部分:新消费的三大路径 (3)
第二部分:快速崛起的新消费领域 (8)
第三部分:不断喷涌的新消费品牌 (14)
第四部分:不可忽视的新消费人群 (19)
第五部分:独具慧眼的新消费投资者 (23)
引言
曾几何时,消费市场是头部大品牌的天下;现如今,消费的变局正在发生。
钟薛高、三顿半、元气森林、花西子、小仙炖、王饱饱等消费领域的一大批现象级新品牌悄然蹿红,表现十分亮眼。
随着中国的消费市场走进精细化、个性化的时代,90后、95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任性又精明的他们已经难以被传统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取悦,从而也为新品牌的成长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想象空间。
同时下沉市场也正呈现出极大的消费潜力,孕育和见证着大量的新品牌诞生和发展。
01
ONE
新消费的三大路径我国艺术品消费
发展背景
看不懂的新消费——2020新消费洞察报告
新消费的三大路径
新消费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在红蓝海市场中寻找新的发力点,以开辟“新领域”、利用新的营销手段塑造传递品牌力和品牌故事,孵化孕育“新品牌”、充分挖掘人群需求,精准定位潜力“新人群”。
我国艺术品消费
发展背景
TWO
快速崛起的新消费领域
2019十大新消费领域
医美健康网红食品抗糖代餐国货美妆睡眠经济
潮玩手办智能小家电体育健康国朝汉服植物食品
医美健康:市场稳步快增,90后消费力强劲
中国医美快速扩增,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90消费者数量占比超五成,已成为推动医美市场增长的绝对主力军;2018年包含医美、体检、口腔等在内的线上消费医疗成交金额同比增长了63%,订单量增长了66%
;其中毛发移植、皮肤美容和胶原蛋白类服务位列前三。
2018-2019中国医美消费者
年龄分布
2018
2019
309.5
2012-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
市场规模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十亿元)市场规模增速(%)
0%
2017-2018年阿里巴巴线
上消费医疗增长情况
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订单量同比增长
2018年天猫双11消费医疗消费增幅TOP 5
国货美妆:强势营销开启“C 位时代”,男性美妆成新风口
2019年双11国货品牌完美日记和花西子分别位列天猫彩妆的TOP1和TOP6,开启了国货彩妆的“C 位时代”。
国货品牌们擅长通过线上各内容平台进行跨界和内容营销,迅速占领年轻一代消费者心智,已有75%的消费者使用过国货美妆。
此外,男性美妆市场成为新风口,线上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逐年上涨。
1.80%
9%
56.80%
7.20%
16.20%9%
消费者对于国货美妆的购买/使用态度
只买国货
尝试过,回购无数尝试过,偶尔购买
尝试过,但使用体验不佳
没有尝试过,不放心国货的品质
MAT2017
MAT2018
MAT2019
MAT2017-2019 线上男性
护肤品市场规模
2016
2017
2018
2016-2018
线上网红同款食品消费趋势
整体吃货人群
搜索"网红同款"的吃货
2018 线上网红同款食品
搜索人群代际分布
95后
90后
85后
80后
80前
抖音同款辣条
抖音同款生日蛋糕
抖音同款零食礼盒
抖音同款定制可乐
抖音同款棒棒糖机器人
2018 线上“网红、抖音同款”食品90/95后关联搜索词Top 5
网红食品:从巨头品牌嘴里撕出生意
拉面说、三顿半、钟薛高等食品新锐通过社交平台的强势内容营销,成为实力“网红本红”的同时吸睛无数,火遍全网的他们从传统食品行业巨头市场份额中开辟出蓝海赛道并不断做大增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