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电力设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和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过流保护、欠频保护、过电压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继电保护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以及如何配置继电保护设备。
3.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法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分析、保护方案的选择和参数设置等。
4. 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步骤、调试方法和维护要点,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排除和改进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教科书学习和参考文献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设置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方案等。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原则。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应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方向)总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实现、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整定以及继电保护基本试验方法,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能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继电保护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指标参数分析及评价。
2、熟悉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并掌握其整定计算及评价。
3、熟悉超高压、长距离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分析。
4、了解继电保护中新技术及其特点分析。
二、教学内容绪论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原理。
2、继电保护的组成。
3、继电保护性能的基本要求。
4、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概况。
(一)基础知识1、电压互感器及电压变换器。
2、电流互感器及电流变换器。
3、电抗变换器。
4、继电保护基本电子电路。
5、对称分量滤过器:零序电压、电流滤过器;负序电压、电流滤过器。
6、幅值比较和相位比较。
(二)输电线路相间保护的电流电压保护1、电磁型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
2、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工作原理。
3、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工作原理。
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工作原理。
5、电流保护接线方式:完全星形接线和不完全星形接线两种方式。
6、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工作原理和接线。
7、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接线举例、保护特性配合。
8、电流电压保护的评价。
(三)输电线路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1、方向电流保护作用原理。
2、功率方向继电器及其接线方式。
3、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行为分析。
4、整定计算和按相起动。
(四)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流、电压保护1、输电线路接地故障特点、变压器中性点运方。
2、零序电流保护的组成及多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动作特性。
4、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
5、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输电线路单相接地保护方式。
(五)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作用原理、作用、组成元件及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并了解继电保护在故障处理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原理,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继电保护原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意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继电保护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科学精神和细致工作的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原理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电力系统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影响- 继电保护的定义与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2. 继电保护原理- 过电流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原理- 零序保护原理3.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与协调-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5. 继电保护实验-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 实验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继电保护概述第二周:过电流保护原理第三周:距离保护原理第四周:差动保护原理第五周:零序保护原理第六周: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周:继电保护实验教材章节关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第二章 过电流保护第三章 距离保护第四章 差动保护第五章 零序保护第六章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章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章 继电保护实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继电保护课程介绍一、继电保护课程概述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地将故障隔离,保护设备不受到过流、过载等异常电流的破坏。
继电保护课程也是电力工程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从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中各种故障类型及其特点;2. 掌握各种继电保护原理和工作原理;3. 能够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4. 能够对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调试和检修;5.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各种故障类型及其特点;2. 继电保护原理和分类;3. 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和参数设置;4. 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检修;5. 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6. 继电保护系统的实际应用。
四、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检修方法;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4.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继电保护课程实践环节1. 继电保护装置调试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继电保护装置调试实验,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装置调试方法;2. 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实验,让学生了解维修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仿真模拟实验:通过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各种故障类型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场景;4. 实际工程实践: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调试方法。
六、总结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本科生课程代码:54E01016学时分配:64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赋予学分:4先修课程:专业导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后续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继电保护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在分析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状态的前提下讲述保护构成原理、配置及动作行为的,并配以一定的实验。
故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整定计算的基本原那么和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各主要一次主设备(发电机、变电器、母线、送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各自的保护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种继电器(电流、方向、阻抗)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调试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使学生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并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原理、最基本的计算和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本课程所涉及基础知识多,并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逻辑性强,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四' 教学内容与安排1、绪论(2学时)(1)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3)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4)继电保护开展简史2、电网的电流保护(12学时)(1)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2)双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3、电网的距离保护(14学时)(1)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2)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3)阻抗继电器的实现方法(4)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与对距离保护的评价(5)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6)故障类型判别和故障选相(7)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8)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8学时)(1)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概述(2)输电线路纵联保护两侧信息的交换(3)方向比拟式纵联保护(4)纵联电流差动保护5、自动重合闸(2学时)(1)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对它的基本要求(2)输电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3)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自动重合闸(4)高压输电线路的综合重合闸简介6、电力变压器保护(6学时)(1)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和不正常工作状态(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3)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及鉴别方法(4)变压器相问短路的后备保护(5)变压器接地短路的后备保护(6)变压器零序电流差动保护(7)变压器保护配置原那么7、发电机保护(9学时)(1)发电机的故障、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其保护方式(2)发电机定子绕组短路故障的保护(3)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4)发电机负序电流保护(5)发电机的失磁保护(6)发电机的失步保护(7)发电机励磁回路接地保护8、母线保护(1学时)(1)母线故障和装设母线保护基本原那么(2)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3)母线保护的特殊问题及其对策(4)断路器失灵保护简介9、课程实践教学(10学时)(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2)电磁型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3)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4)三段式电流保护实验(5)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继电保护实验室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x20%+实验x20%+期终成绩x60%七、附录.选用教材张保会,尹项根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参考教材(1)贺家李,李永丽,董新洲,李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卢继平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是电气专业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难免会遭遇各种故障,如电缆短路、变压器内部故障、发电机过载、线路切分等,如果没有继电保护,就会对电网的稳定性,以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产生危害。
因此,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对于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和加强电力设备的安全是必要的。
一、课程目标及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课程培训在同时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使学员全面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故障分析和保护原则,保护装置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技术。
课程范围包括:1.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及其故障特征和类型。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和分类。
3.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运行原理和正确运行的技术要求。
4.电力系统故障实时检测、处理和记录技术。
5.主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技术及应急处理措施。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采用授课、互动式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室实操等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群体讨论和分享共同实践经验。
同时,课程难度较大,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和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三、课程特点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性强:本课程是电气专业必修科目,与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密切相关,强调专业性的深度和广度。
2.实践性强: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仿真实验和现场实操的方式,将继电保护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前沿性强:本课程着力于介绍继电保护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引领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课程内容1.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及其故障特征和类型。
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高压电缆、开关设备、电缆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备和设施,功能是把电能从发电机传输到用电设备,保障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
1.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气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包括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各种原理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基本原则和各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元件保护等。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基本原理,并将保护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2:能够应用保护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力系统工程。
教学目标3(课程思政):通过学习本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感,做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3.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三、理论教学
表1 理论教学安排
四、实验教学
表2 实验教学安排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包括理论、实验两部分,总分100分,具体考核指标、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考核及评价细则
六、建议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1] 张保会,尹项根编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 北京:电力出版社,2013. 第三版.
[2] 贺家李等编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8. 第一版.。
继电保护课程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测、测量和保护电力设备的作用,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迅速切除故障电路,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继电保护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与设定的保护条件进行比较,当参数超出设定范围时,继电保护装置会发出信号,切除故障电路,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要素:测量、判断和动作。
首先,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对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采集。
其次,通过与预设的保护条件进行比较和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故障。
最后,根据判断结果,继电保护装置会通过输出信号,控制断路器或其他执行元件切断故障电路。
二、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1. 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它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过载或短路故障。
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过流保护装置会切断故障电路,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2. 过压保护装置:过压保护是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高电压的损害。
过压保护装置能够监测电压的大小,并在电压超过设定值时切断电路,以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3. 低压保护装置:低压保护是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低电压的损害。
低压保护装置能够监测电压的大小,并在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切断电路,以防止设备损坏或运行异常。
4. 间隔保护装置:间隔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和母线等设备。
它能够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切断故障电路,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继电保护的应用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它能够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电缆、线路等各种电力设备。
以下是继电保护的几个常见应用场景:1. 发电机保护: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对其进行保护至关重要。
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监测发电机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在发生故障时切断故障电路,保护发电机免受损坏。
2. 变压器保护: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对其进行保护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6384007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Principle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ve Relaying 学分:2.5
学时: 40(实验:6 上机:0)
开课单位:电气工程系
课程负责人:汪小平
先修课程:电机、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
考核方式:闭卷
主要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尹项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5月参考书目: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贺家李、宋从矩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卢继平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介绍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的作用、原理、结构和基本要求,阐述了线路的电流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原理、作用、
构成及整定计算原则;高频纵联保护原理、特性;自动重合闸的作用、要求及构成原
理;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母线的保护配置原理和整定计算。
凡要求
掌握计算内容的章节原则上要求安排习题课,并布置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验课要求必须参加,不得缺席,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
养。
结合电力系统的仿真软件进行一些简单仿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起草人:汪小平审核人:雷赛衡日期: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