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补片在疝和腹壁外科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88.38 KB
- 文档页数:4
可重塑生物补片在疝及腹壁外科的应用和展望刘文博;高茗【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4页(P378-381)【关键词】非交联生物补片;合成生物补片;改性生物补片;可重塑【作者】刘文博;高茗【作者单位】100000 北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综述与讲座·外科的发展已经从切除(resection)、修补(repair)、替代(replacement)进入到第4个“R—再生(regeneration)时代。
在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理想的补片应具备如下特点:(1)使用方便,力学稳定;(2)炎症反应轻,腹腔内植入异常黏连少;(3)耐受感染或主动抗感染;(4)可降解、吸收、重塑[1]。
其中耐受感染、可重塑是当前补片的主要发展趋势,代表性材料是动物源性的非交联生物补片(non-crosslinked biologics)、合成生物补片(synthetic biologics)以及改性或载药非交联生物补片。
笔者就相关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动物源性的非交联生物补片制备技术是将来源于人尸或动物的组织,经严格脱细胞处理去除组织中含有的各种异种异体蛋白、DNA、抗原而保留下具有完整外观形态、组织学超微结构的不溶性支架(acellular tissue matrix, ACTM)作为修复材料[2]。
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ACTM可大体分为两类:(1)惰性组织(inert tissue,IT)源产品,以人尸/猪的真皮(acellular dermis matrix, ADM)、牛/猪/马的心包、牛/猪的腹膜等为代表。
来源组织属机体内生物惰性组织,成分几乎仅为结构蛋白(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无黏连蛋白、生长因子和蛋白聚糖类等生物活性成分。
(2)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源产品,其拥有完整的活体组织ECM的三维超微结构和黏连蛋白类、生长因子类、糖胺聚糖类等生物活性成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庞国义今天为大家讲的题目是:Lichtenstein手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腹股沟疝的概况腹沟疝是我国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的患病率是每千人能达到3%到5%,60岁以上的高达1%到5%。
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我国每年患病人数能达到300万到500万,而美国每年有100万人接受腹沟疝手术,其中80%是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我国目前腹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每年能达到10到15万人,基层医院经典修补手术的量与无张力修补手术量持平或更多于无张力手术。
这与基层的基本经济状况有关,也与病人和医生对无张力疝手术接受的理念不同有关。
二、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手术的方式:成人腹沟疝是不能自愈的,手术是唯一的方法。
手术的方式有传统的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
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沟管后壁,强调一个缝字。
它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或者是加强修补腹沟管管壁的手术。
加强前壁的手术有Fezguscn 法,加强后壁的手术有Bassin法,Halsted法,Mcvay法和Shouldice。
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强调一个补字,我们用补片来修补腹壁的缺损,包括腹膜前铺网法,也叫Stoppa手术,又称巨大网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第二个是平片修补术。
再就是第三个是网塞充填修补法。
第四个是疝环充填式无缝合修补法,或者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法。
第五个是普理灵三合一无张力修补法。
我们这里讲的是平片修补法和疝环无张力修补。
三、Lichtenstein与疝外科自从Lichtenstein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之后,使用人工材料使得疝手术变得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而令人瞩目,建立在人工材料基础上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Lichtenstein对疝外科的主要贡献和观点是:第一,疝修补手术可以作为门诊手术安全地进行;二,此手术必须有专门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而不能把它归为小手术;第三,这种手术除了可以减少费用外,使用局麻可以避免全麻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术后不适很轻,可以尽早回家,无限制活动,可以很快恢复工作和劳动。
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是腹外疝在临床上最多见病症类型,约占全部腹外疝发病率80-90%。
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为非生物人工合成补片或生物补片搭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愈率达到了95%以上。
但进过相关实验研究,采用的人工合成补片多为聚丙烯和聚酯类补片,手术后人体的应激反应大,并且会影响男性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近年来,腹股沟疝多应用生物补片进行手术。
生物补片已经是是疝气和腹壁外科最为常用的修补材料之一,相比与传统非生物材料补片在腹壁疝修补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有效的重建腹股沟疝手术创伤后的腹壁、防止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出现术后补片炎性包裹组织粘黏现象和精索粘连症状、性生活障碍、生育障碍,但由于造价昂贵,术后仍然会出现会出现发炎、脓肿等现象,因此暂时还没完全替代非生物材料补片。
在手术治疗原理上,生物补片采用诱导细胞再生从而恢复原有功能的方法进行,整个手术恢复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1)植入、排异阶段,生物补片的材料相对于非生物材料补片的材料性质与患处周围性质接近,可以被周围组织进行吸收和降解,因此能够在植入后迅速渡过排异反应期,避免出现强烈的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
(2)融合阶段。
由于生物补片能被吸收和降解,在渡过排异期后,补片中的生物因子能引导周围组织的创口部分原有组织中的细胞因子迅速增长,并逐渐覆盖和连接整个补片。
(3)生长阶段。
在完全覆盖生物补片后,周围组织细胞根据以往的功能逐渐进行生长,并将生物补片进行完全吸收、降解形成完整的腹膜。
(4)功能恢复阶段。
此时已经重新生长的腹壁新生细胞进行代偿运动和功能重启阶段,逐渐从正常细胞分化为腹壁功能专用细胞,接管各项功能。
(5)完全恢复阶段。
待专用细胞分化完毕,所用功能恢复,一部分细胞会继续将创口痕迹和发育痕迹进行修复,最终让患部恢复原有功能与外表形状。
相对于合成材料会导致体内留有非生物不可降解材料外,生物补片能够溶于体内,降低炎性反应和排异反应,促进身体组织的自我修复,帮助患处恢复创口原状。
无张力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中的运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医院湖北十堰442714)【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03-01 腹壁切口疝是开腹手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采用传统方法修复后复发机率高,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无张力补片修复缺损后疗效显著改善提高。
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使用无张力补片修复腹壁切口疝20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0例腹壁切口疝,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67岁,其中60岁以上15例,占75%,体重60-85kg,平均78kg,合并糖尿病4例,前列腺增生5例,过度肥胖2例。
本组病人腹壁缺损为5-12cm,2例曾3次经传统手术修补后复发,第4次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后痊愈。
2、手术方法:本组20例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生物补片,均采用高位连续硬膜外麻醉,补片大小选择应根据腹壁缺损范围而定,原则是补片应比实际缺损大3至5cm为佳。
术前常规行胃肠减压,沿原切口梭形切除瘢痕组织,逐层精细解剖分离粘连寻找疝囊,检查疝环大小,还纳疝内容物,对巨大疝囊应适当修剪折叠缝合缩小疝囊,充分游离腹横筋膜及腹直肌后鞘间的间隙,超过疝环边缘达5cm,彻底止血,放置适当大小的补片,将腹直肌前后鞘与补片间断缝合固定,保持补片平整,无皱缩卷曲,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不要残留死腔。
3、术后处理:手术结束用腹带束扎腹部,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变化,警惕并发腹腔室间隙综合症,适当运用抗生素,同时治疗合并症。
早期适当下床活动,常规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4、结果:本组20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有3例术后发生血肿及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局部压迫、理疗等处理完全吸收。
2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经及时引流、换药痊愈出院。
随访6月至2年尚无复发病例。
2例病人诉手术区感觉迟钝不适,半年后症状消失。
5.讨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其中4类人群易发生术后切口疝:(1)感染切口发生切口疝机率偏高;(2)肥胖病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易发生切口疝;(3)合并糖尿病或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易发;(4)患有结缔组织病者易发。
腹壁切口疝用补片修补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分析20例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
1.肌腱膜上补片置入手术(ONLAY)7例;2.筋膜前(腹膜前)肌下补片置入手术(SUBLAY)11例;3.缺损处直接补片置入途径2例。
平均年龄54.3岁女性占60%。
上腹部切口45%,下腹部切口55%。
全部采用合成材料修补。
聚丙烯材料17例,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双面材料3例,开腹手术20例,无复发。
结论 ONLAY 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可以接受的切口疝修补方法,避免伤口感染,防止腹内压升高,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缝合质量是预防切口疝关键。
【关键词】切口疝补片腹壁切口疝是发生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发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医源性腹壁疝。
腹壁切口疝,尤其是巨大切口疝,不仅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并影响其生活及工作,也给外科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切口疝缝合术修补术后复发率高达30%-50%,因此须对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予以充分的重视。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其中男性8例,占40%,女性12例,占60%,年龄最小42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8岁。
上腹部切口疝9例,占45%,下腹部切口11例,占55%。
全部采用合成材料修补。
1.2手术和切口类型阑尾、胆道、剖宫产和胃肠道手术分别占20%、40%、10%和30%。
上腹部切口9例,占45%,下腹部切口11例,占55%。
纵行切口17例,占85%,斜行切口3例,占15%。
1.3手术方法全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应用肌腱膜上补片置入手术11例:肌腱膜上置补片双圈缝合固定手术;切除早先的手术切口瘢痕,深到腹外斜肌腱膜。
分离要距及腱膜缺损缘3-5cm并成周圈样。
对于侧腹的大切口疝外可以上到肋骨下到髂骨,外侧到锁骨中线。
疝囊切开后回纳疝内容物。
切除大部分疝囊后关闭疝囊。
对于特别肥胖的患者可切除大网膜。
生物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绞窄疝的临床应用余桂华【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9(010)02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疝; 腹股沟; 绞窄疝; 疝修补; 小肠切除; 生物补片【作者】余桂华【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科福建南平 3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成人腹股沟绞窄疝为普外科的急腹症之一,由于常伴有小肠坏死的情况,手术创面存在污染问题,在行疝囊高位结扎后,一般不同时行疝修补术[1],需二期再行手术修补,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但是,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补片—生物补片被开发出来,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合成补片材料,相关研究显示生物补片具有较好的抗张力和很强的抗感染能力,可应用于污染或感染腹壁缺损的修复。
本研究中充分利用生物补片抗感染能力强的特点,在成人腹股沟绞窄疝伴肠坏死、手术创面污染明显的情况下,用生物补片同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手术需分期实施的问题,明显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我们回顾分析2015-2017年我院收治的12例腹股沟绞窄疝伴小肠坏死的患者应用生物补片的情况,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收集2015-2017年本院成人腹股沟绞窄疝12例,9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39 ~ 78 岁,平均(62.8±11.0)岁。
右腹股沟斜疝致小肠绞窄坏死8例,左腹股沟斜疝致肠绞窄坏死 4例,患者腹股沟疝的病程2 ~ 9年,平均(4.1±2.0)年,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不可还纳性肿块,伴有明显疼痛,3 例还合并有腹痛、腹胀等肠梗阻表现,均急诊手术治疗。
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为:有腹股沟疝病史并急性嵌顿,术中探查证实有小肠绞窄坏死并行肠切除吻合和疝修补的患者。
排除标准为:术前已合并有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
生物补片联合自身腹膜折叠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邱钧;朱锋;唐国华;杨耀鑫;王雷;吴鹏飞【摘要】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repairing the huge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 with biological patch and autogeneic peritoneal flap hernoplast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in 55 colorectal can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ostoperative incisional hernia un-dergone either combined biological patch with autogeneic peritoneal flap hernoplasty ( Group B) or conventional tensin-free hernia repair( Group A)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2001 andDec.2013.Results: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regarding the operative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hospital stay,yet group B had lower total drainage volume,fewer incidences of fat liquefaction and incision infection as well as reduced postoperative chronic pain and relapsed incisional hernia,and the difference 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patch and autogeneic peri-toneal flap to repairing huge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s ma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ound infection ,postoperative chronic painand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t hernia,suggesting that this technique can be wider recommendation in basic-level hospitals.%目的:研究生物补片联合自身腹膜折叠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生物补片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对比孙波摘要】目的:探索采用生物补片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为90.7±11.5分钟,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30.7±32.4分钟;开腹组术后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暂,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下使用生物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生物补片【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119-02腹股沟嵌顿疝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腹部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实施救治,就会因复位导致内容物坏死。
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已经开始应用。
本次主要通过与开腹手术腹股沟疝病例回顾性分析,探索了腹腔镜下,使用生物补片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患者术后复位疗法未取得成功,开始进行急诊手术。
根据患者医院,其中16例实施开腹手术,14例进行腹腔镜手术。
其中腹腔镜组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2.6±1.48)岁,体制指数为24.5±3.7;开腹组9例,女性7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2.2±1.25)岁;体制指数为24.3±4.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对上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方法开腹手术:手术行全身麻醉,留置尿管。
左下腹壁8~14厘米直切口。
入腹后及时检查先形疝环松解,观察疝内容物,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表示小肠坏死:肠壁呈现紫黑色并塌陷;肠壁无张力及蠕动力;肠系膜终末小动脉不搏动,分析腹股沟区及周围腹膜间隙,将生物不骗固定在耻骨结节位置,生物补片光泽面向腹膜,再将布片短片耻骨梳韧带、及髂血管上元及髂前上棘连线,可吸收线将生物补片固定在腹直肌及反转韧带,覆盖整个耻骨肌孔。
应用生物补片修复腹壁疝及缺损的围术期护理分析腹壁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或腹腔组织脱出腹壁缺损处的一种疾病。
生物补片修复腹壁疝及缺损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在围术期,正确的护理对术后恢复和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应用生物补片修复腹壁疝及缺损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
1.术后早期护理:术后早期是术后24小时内,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重点如下:-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有助于监测患者排尿情况,并可及早发现尿潴留。
-监测伤口引流量:监测伤口引流量及颜色,及时发现感染和出血风险。
-给予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术后中期护理:术后中期是指术后24小时到术后第3天内。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确保伤口愈合和恢复顺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重点如下:-检查伤口情况:每天定期清洁伤口,观察伤口颜色、分泌物,及时处理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早期活动:根据医嘱,协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缓慢起床、下床活动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手术后肠黏连和肠梗阻的发生。
-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营养支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3.术后晚期护理:术后晚期是指术后第3天至出院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患者的术后康复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护理重点如下:-教育患者和家属: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包括自行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避免剧烈活动等。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行走等。
-重视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护士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焦虑,提供支持和安慰。
-记录观察结果:准确记录患者的体温、伤口引流量等观察结果,为医生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应用生物补片修复腹壁疝及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活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04-20T14:16:23.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2期作者:李致文车添花[导读] 但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可见,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银川乡卫生院甘肃临夏 731707)【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诊的5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有27例,其中,对照组,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治疗组,行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第一,比较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
第二,统计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为18.5%(5/27),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不仅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96-01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1986年由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提出,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1]。
在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观察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诊的5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有27例。
对照组,24例男性,3例女性,最小21岁,最大53岁,平均(34.6±5.69)岁,病程20d~5年,平均(1.4±0.89)年。
治疗组,25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8-56岁,平均(35.1±6.04)岁,病程17d~4年,平均(1.2±0.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