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机电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551.92 KB
- 文档页数:4
一、焊接工艺的选择评定(一)基本知识1、焊接工艺:制造焊件有关的加工方法和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
2、焊接接头:(1)组成: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母材金属(2)接头形式: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搭接接头(3)搭接接头:钢制储罐底板的幅板之间、幅板与边缘板之间、人孔(接管)或支腿补强板与容器壁板(顶板)之间3、焊接位置:平焊、立焊、横焊、仰焊4、焊接参数: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接线能量5、焊缝形式:平焊缝、立焊缝、横焊缝、仰焊缝6、焊缝形状尺寸:(1)对接:焊缝长度、焊缝宽度、焊缝余高(2)T形、角接:焊脚、焊脚尺寸、焊缝凹凸度7、预热:20HIC材质任何壁厚焊接前均应采取预热8、后热及焊后热处理(1)后热:1)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不等于焊后热处理。
2)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要求焊后及时热处理,防止产生延迟裂纹;若不能及时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后热200~350°保温缓冷。
3)冷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①屈服强度450MPa或抗拉强度540MPa以上的低合金钢(锰钢)②低合金耐热钢(铬钼钢)③马氏体不锈钢4)后热可减小焊缝中氢的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避免焊接接头中出现马氏体组织,从而防止氢裂纹的产生(2)焊后热处理:改善焊接接头的焊后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二)材料可焊性1、钢结构:(1)难度:A级(易)、B(一般)、C(较难)、D(难)(2)影响因素:板厚、钢材分类、受力状态、钢材碳当量2、非合金钢:含碳量增加,裂纹倾向增大,含碳量大于0.25%的钢材不应用于制造锅炉、压力容器的承压元件。
3、合金钢:(1)合金元素大部分不利于焊接,但影响程度比碳小(2)不锈钢焊接难度:①材料热敏感性较强②容易发生热裂纹③保护不良,高温氧化严重④线膨胀系数大,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4、有色金属(1)铝及铝合金:导热系数大,用大功率或能量集中的焊接电源(2)铜及铜合金:导热系数大,用能量集中的强热源(3)钛及钛合金:导热性差,焊接熔池大,高温停留时间长、冷却速度慢(4)镍及镍合金:热裂纹敏感性高,容易产生未焊透、夹渣、未熔合(5)锆及锆合金:与钛相似,保护要求更高,焊接措施更严(三)焊接工艺选择1、焊接方法(1)SMAW(焊条电弧焊):材料广、场合广、接头装配质量要求低;依赖操作工人,技术性较强(2)GTAW(钨极气体保护焊):变形小、薄板材料适用、无飞溅、无气孔、可不去焊渣、焊接质量高;效率低、成本高、易受污染(适用:①公称直径小于600mm,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或涉及温度低于-20℃的管道②对内部要求清洁度较高及焊后不易清理的管道)(3)GMAW(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效率高、成本低;飞溅多、场合有限(4)球罐:SMAW、GTAW、FCAW2、坡口加工(1)表面淬硬层厚度:切割方法、切割速度、管道材质、结构状况、环境条件(2)非合金钢坡口:机械加工、火焰切割方法(3)低温镍钢、合金钢、不锈钢复合钢坡口:机械加工(4)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铝及铝合金坡口:机械加工、等离子切割(5)钛及钛合金:机械加工。
2H33000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律规定计量的相关规定1.强制检定必须定期送由法定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范围有:(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2)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3)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
2.企业、事业单位计量标准器具的使用,必须具备条件(1)经计量检定合格。
(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3.A类计量器具范围1)施工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量值传递的工作计量器具,例如:一级平晶、零级刀口尺、水平仪检具、直角尺检具、百分尺检具、百分表检具、千分表检具、自准直仪、立式光学计、标准活塞式压力计等2)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例如:电能表、接地电阻测量仪、声级计等。
建设用电及施工的相关规定1.用电计量装置使用规定(1)用电计量装置属强制检定范畴,应由省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授权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为有效。
(2)用电计量装置的设计应征得当地供电部门认可,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并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或规范。
安装完毕应由供电部门检查确认。
(3)供电企业在新装、换装及现场校验后应对用电计量装置加封,并请用户在工作凭证上签章。
2.临时用电的准用程序(1)施工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实际负荷情况,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协助业主向当地电业部门申报用电方案。
(2)按照电业部门批复的方案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临时用电设备、材料的采购和施工。
(3)对临时用电施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向电业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申请送电。
(4)经电业部门检查、验收和试验,同意送电后送电开通。
特种设备的相关规定1.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8种):①锅炉、②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③压力管道、④电梯、⑤起重机械、⑥客运索道、⑦大型游乐设施、⑧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特种设备。
一、电气设备的安装程序和要求(一)安装程序1、一般施工程序:埋管、埋件→设备安装→电线、电缆敷设→回路接通→检查、试验、调试→通电试运行→交付使用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施工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设备就位→吊芯检查→附件安装→滤油、注油→交接试验→验收(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否需要吊芯检查,应根据变压器的大小、制造厂规定、存放时间、运输过程中有无异常、建设单位要求)3、真空断路器的安装程序:真空断路器检查→操作机构检查→真空断路器就位→机械及电气性能试验4、六氟化硫断路器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本体安装→充加六氟化硫→操作机构安装→检查、调整→绝缘测试→试验5、隔离开关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本体安装→操作机构安装→调整6、成套配电设备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安装固定→母线安装→二次回路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二)技术要求1、安装要求:(1)设备保管环境条件具备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2)电气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或不锈钢制品(3)绝缘油应经严格过滤处理,电气强度、介质损失角正切值、色谱分析试验合格后才能注入设备。
(4)接线端子的接触表面应平整、清洁、无氧化膜,并涂电力复合脂。
(5)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要可靠。
(6)单体设备安装:暂时不使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应短路后再接地。
零序互感器安装时,要注意与周围的导磁体或带电导体的距离。
(7)成套设备安装:①基础型钢露出最终地面高度宜为10mm,基础型钢的两端与接地干线应焊接牢固。
②柜体间及柜体与基础型钢的连接应牢固,不应焊接固定。
③成列安装柜体时,宜从中部开始向两边安装。
④手车单元接地触头可靠接地:手车推进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先接触,手车拉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断开。
⑤同一功能单元、同一种型式的高压电器组件插头的接线应相同,能互换使用。
2、交接试验(1)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直流电阻、直流耐压试验、泄露电流测量、绝缘油试验、线路相位检查(2)交接试验注意事项:①装设遮拦,悬挂警示牌②操作人员与高电压回路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6—10KV不设防护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0.7m③高压试验结束后,应对直流试验设备及大电容的被测试设备多次放电,放电时间至少1min以上④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应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⑤成套设备进行耐压试验时,宜将连接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离开来单独进行。
一、光伏与风力发电设备的组成
1、光伏发电设备:光伏支架(跟踪式支架、固定支架、手动可调支架)、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电气设备
2、风力发电设备:塔筒、机舱、发电机、轮毂、叶片、电气设备
二、光伏与风力发电设备安装程序
1、光伏发电设备安装程序:……→光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汇流箱安装→逆变器→电气设备安装
2、风里发电设备安装程序:……→塔筒安装→机舱安装→发电机安装→叶片与轮毂组合→叶轮安装→其他部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
三、光伏与风力发电设备技术要点
1、光伏发电设备技术要点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在运输和安装中防止光伏组件损伤的针对性措施。
(2)光伏组件安装:螺栓固定,进行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的测试,施工时严禁接触组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3)汇流箱安装: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5mm
(4)逆变器安装:逆变器基础型钢其顶部应高出抹平地面10mm并有可靠的接地
2、风力发电设备技术要点*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选择恰当的吊装机械,制定吊装方案
(3)吊车机械要制定防倾倒措施
(4)要有在吊装过程中防止风机设备损伤的针对性措施
(5)。
1、起重机械的分类:(1)轻小型起重设备:千斤顶、滑车、起重葫芦、卷扬机(2)起重机:①桥架型起重机(梁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半门式起重机)②臂架型起重机(常用: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桅杆起重机)③缆索型起重机(固定式、移动式)2、载荷(1)额定起重量:①流动式起重机:吊挂在起升钢丝绳或起升链条下端起升的重物质量。
=固定吊具质量+可分吊具质量+吊挂在吊具上起升的重物质量②其他起重机:吊挂在固定吊具上起升的重物质量(2)吊装载荷计算1)单台起重机起吊:Qj=k1*Q2)多台起重机起吊:Qj=k1*k2*Q k1=1.1 k2=1.1~1.25 Qj—起重机的计算载荷Q—分配到起重机的吊装载荷,包括所承受的设备重量及起重机索、吊具重量3、吊具与钢丝绳(1)钢丝绳:①常用纤维绳芯(FC)或独立钢丝绳芯(IWR)②在绳径相等的情况下,6*19的钢丝绳耐磨性好,但柔性较差,常用作拉索、缆风绳等少弯曲、受磨损时使用;6*37的钢丝绳柔性好,但耐磨性差,常用作滑轮组及其他弯曲时使用,如跑绳、吊索。
③钢丝绳的安全系数:缆风绳≥3.5;滑轮组跑绳≥5;吊索≥8;载人绳索≥10~12(2)吊索: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4、千斤顶:(1)千斤顶头部与被顶物之间可垫以薄木板、铝板等软性材料。
(2)随着工件的升降及时调整保险垫块的高度。
5、起重滑车(1)滑车组动、定滑车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5m,跑绳进入滑轮的偏角不宜大于5°;(2)穿绕跑绳的方法有顺穿、花穿、双抽头穿法。
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应采用双抽头方式;若采用花穿的方式,应适当加大上、下滑轮之间的净距。
6、卷扬机(1)参数:额定载荷、容绳量、额定速度(2)由卷筒到第一个导向滑车的水平直线距离应大于卷筒长度的25倍,且该导向滑车应设在卷筒的中垂线上,以保证卷筒的入绳角小雨2°。
(3)卷扬机上的钢丝绳应从卷筒底部放出,余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应少于4圈,以减少钢丝绳在固定处的受力。
2021年全国注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复习资料碳的含量(Wc)大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高差法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高差,通过计算得到待定点的高程的方法焊接接头由焊缝、融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金属组成。
垫铁与设备基础之间的接触良好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两端金属外皮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开挖的沟底是松软土层时,可直接敷设电缆,一般电缆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如果有石块或硬质杂物要铺设10m厚的软土或细沙直埋电缆同沟时,相互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平行距离不小于10mm,交叉距离不小于500mm。
子吊装、转子测量和转子、汽缸找中心。
时,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
建筑管道工程的划分和施工程序自动喷水灭火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材料验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管道加工预制→管道支架安装→干管安装→报警阀安装→立管安装→喷洒分层干、支管安装→喷洒头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减压装置安装→报警阀配件及其他组件安装→喷洒头安装→系统通水调试。
1. 必须招标的机电工程项目①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
②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③不属于①、②规定情形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必须招标的具体范围由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项目经理部所设置的各个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材料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后勤及保卫部门等;1.强制检定必须定期送由法定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范围有:(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2)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3)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
2021年全国注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复习资料碳的含量(Wc)大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高差法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高差,通过计算得到待定点的高程的方法焊接接头由焊缝、融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金属组成。
垫铁与设备基础之间的接触良好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两端金属外皮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开挖的沟底是松软土层时,可直接敷设电缆,一般电缆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如果有石块或硬质杂物要铺设10m厚的软土或细沙直埋电缆同沟时,相互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平行距离不小于10mm,交叉距离不小于500mm。
子吊装、转子测量和转子、汽缸找中心。
时,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
建筑管道工程的划分和施工程序自动喷水灭火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材料验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管道加工预制→管道支架安装→干管安装→报警阀安装→立管安装→喷洒分层干、支管安装→喷洒头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减压装置安装→报警阀配件及其他组件安装→喷洒头安装→系统通水调试。
1. 必须招标的机电工程项目①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
②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③不属于①、②规定情形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必须招标的具体范围由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项目经理部所设置的各个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材料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后勤及保卫部门等;1.强制检定必须定期送由法定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范围有:(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2)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3)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