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式阻抗量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20
关于同轴电缆特性阻抗的测试方法同轴电缆是一种常见的电信传输线路,用于在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
特性阻抗是同轴电缆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电缆传输性能的稳定性和功率传输的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来测量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
一、综述特性阻抗是指电缆传输线路上的电阻和电抗的比率,它是同轴电缆的一个固有特性。
特性阻抗决定了传输线路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对于确保电缆传输性能的稳定性和最大功率传输至关重要。
特性阻抗的测试是通过测量电缆上的电阻和电抗来确定的。
电缆的电阻通常通过四线-阻抗法或两线法进行测量,电抗通常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下面将对这些测试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四线-阻抗法四线-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它通过测量电缆上的电阻来确定特性阻抗。
这种方法使用四条电缆进行测量,两条电缆用于提供测试信号,另外两条电缆用于测量电压和电流。
测试步骤如下:1.将电缆连接到测试仪器,确保四条电缆正确连接。
2.向电缆发送测试信号,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3.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确定电缆上的电阻。
电阻值除以电流值就是特性阻抗的值。
四线-阻抗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可以有效地测量特性阻抗。
然而,它需要特殊的测试仪器和电缆连接,成本较高。
三、两线法两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它通过测量电缆上的电阻来确定特性阻抗。
这种方法只需要两条电缆进行测量,其中一条用于发送测试信号,另外一条用于测量电压和电流。
测试步骤如下:1.将电缆连接到测试仪器,确保两条电缆正确连接。
2.向电缆发送测试信号,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3.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确定电缆上的电阻。
电阻值除以电流值就是特性阻抗的值。
两线法的优点是测试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但准确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测试场景。
四、网络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电缆测试仪器,可用于测量电缆的特性阻抗。
它可以测量电缆上的电压和电流,并计算电阻和电抗的数值。
(一)正确选择接地电阻测量方式及测量原理接地电阻测量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两线法、三线法、四线法、单钳法和双钳法。
各有各的特点,实际测量时,尽量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使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1.两线法条件:必须有已知接地良好的地,如PEN等,所测量的结果是被测地和已知地的电阻和。
如果已知地远小于被测地的电阻,测量结果可以作为被测地的结果。
适用于:楼群稠密或水泥地等密封无法打地桩的地区。
接线:E+ES接到被测地,H+S接到已知地。
2.三线法条件:必须有两个接地棒:一个辅助地和一个探测电极。
各个接地电极间的距离不小于20米。
原理是在辅助地和被测地之间加上电流,测量被测地和探测电极间的电压降,测量结果包括测量电缆本身的电阻。
适用于:地基接地,建筑工地接地和防雷接地。
接线:S接探测电极,H接辅助地,E和ES连接后接被测地。
3.四线法基本上同三线法,在低接地电阻测量和消除测量电缆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时替代三线法,测量时E和ES必须单独直接连接到被测地。
该方法是所有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中准确度最高的。
4.单钳测量测量多点接地中的每个接地点的接地电阻,而且不能断开接地连接防止发生危险。
适用于:多点接地,不能断开连接,测量每个接地点的电阻。
接线:用电流钳监测被测接地点上的电流。
5.双钳法条件:多点接地,不打辅助地桩,测量单个接地。
接线:使用厂商指定的电流钳接到相应的插口上,将两钳卡在接地导体上,两钳间的距离要大于0.25米。
(二)接地电阻值的正确测量接地是电器安全技术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接地装置的合适与否,接地电阻值是否合乎标准要求,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还关系到人身安全。
因此,应当正确选择接地方法及测量接地电阻。
笔者现依据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及结合实际测试,提出下述测量接地电阻的几点经验。
一、测量前的分析测量前应掌握埋地电极的分布情况(最好查阅竣工图),然后依据公式: (s为电极系统所覆盖的面积),并按图纸计算接地系统的有限半径,以确定辅助电极的远近位置和朝向。
EGB-324交直流接地阻抗分析仪操作使用说明书校验及校正声明华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声明,本说明书所列的仪器设备完全符合本公司一般型录上所标称的规范和特性。
本仪器在出厂前已经通过本公司的厂内校验。
本公司校验用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已委请认可的检验中心作定期校正,校验的程序和步骤是符合电子检验中心的规范和标准。
产品质量保证华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保证所生产制造的新品机器均经过严格的质量确认,同时保证在出厂两年内,如有发现产品的施工瑕疵或零件故障,本公司愿意免费给予修复。
但是如果用户有自行更改电路、功能、或径行修理机器及零件或外箱损坏等情况,本公司不提供免费保修服务,得视实际状况收取维修费用。
如果未按照规定将所有地线接妥或未按照安全规范操作机器而发生异常状况,本公司恕不提供免费保修服务。
本保证不含本机器的附属设备等非华仪电子所生产的附件在两年的保固期内,请将故障机组送回本公司维修组或本公司指定的经销商处,本公司会予以妥善修护。
如果本机组在非正常的使用下、或人为疏忽、或非人力可控制下发生故障,例如地震、水灾、暴动、或火灾等非本公司可控制的因素,本公司不予免费保修服务。
第一章简介 (4)1.1 安规符号 (4)1.2 安全规定 (5)第二章安装 (8)2.1 拆封和检查 (8)2.2 安装 (9)2.3 安装说明 (9)第三章技术规范 (10)3.1 功能及规格 (10)3.2 前面板说明 (12)3.3 背板说明 (14)第四章设定说明 (16)4.1 系统参数(Setup System)设定 (16)4.1.1 时间和日期设定(Time and Data) (17)4.1.2 校正提示功能(Calibration Alert) (17)4.1.3 硬件配置(Hardware) (18)4.1.4 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 (19)4.1.5 信息(Information) (21)4.2 测试参数(Setup Tests)设定 (22)4.2.1 Ground Bond:接地阻抗测试 (22)4.2.2 编辑测试步骤 (23)4.2.3 编辑测试档案 (24)4.3自我检测功能(FAIL-CHEK) (25)4.3.1 接地阻抗(Ground Bond) (25)4.4 屏幕锁定(SCREEN Lock) (26)第五章操作说明 (27)5.1 执行测试(Perform Tests)设定 (27)5.1.1 读取档案(Load) (28)5.1.2 测试结果(Results) (28)5.1.3 快速变更设定 (29)5.1.4 变更显示窗口位置设定 (29)5.2 讯息说明 (30)5.2.1 错误讯息显示 (31)5.3 操作程序及步骤 (31)第六章界面说明 (34)6.1 标准遥控界面(Remote I / O) (34)6.1.1 遥控讯号输出(Signal Output) (34)6.1.2 控讯号输入与记忆程序(Signal Input) (35)6.2 远程控制界面指令– USB (36)6.2.1 通用指令列表 (37)6.2.2 系统参数相关指令集 (38)6.2.3 Ground Bond 相关指令集 (40)第七章校正 (43)7.1 进入校正模式 (43)7.2 校正项目 (43)7.3 校正完成 (44)第一章 简介高电压测试前应该注意的规定和事项1.1 安规符号小心标志。
Rx
r1r2
V
I
图1 恒流测压法
MOS FET作为开关系统,那么受
响,根本无法量测小电阻。
舌簧式继电器,在测量很小的电阻值时,
内阻的影响,会产生测试值偏高的误差,一般偏高
10欧姆,测试引线的电阻和探针与测试点的接触电阻与被测电阻相比不能忽略不计时,若仍采用两线测试方法必将导致测试误差增大。
此时可采用四线测试方式来进行测试,如图2。
I 在被测电阻上的压降,所以电压表可以准确测出 Rx
R x 的阻值。
测试结果和r 无关,有效地减小了测量误差。
按照作用和电位的高低,这四条线分别被称为高电位施加线(HF)、低电位施加线(LF)、高电位检测线(HS)和低电位检测线(LS)。
Reed Relay 开关系统在检测试小阻时,可采用
法使激励源与量测分离,从而精确的测试出Rx的值。
而以
湿度影响内阻漂移,必须都采用四线测试。
开关系统因受内阻漂移、静电、耐电流小(一般不能高于
10V),使量测范围受到限制而被淘汰!
派捷电子。
四边形特性阻抗继电器测试分析彭洋【摘要】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使用较为广泛,常常用于高压输电线路以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故障时过渡电阻的存在,将直接影响距离保护动作的正确性,造成保护误动、拒动或者灵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国内外提出了多种消除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的解决方案.虽然提出的解决方案众多,但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许多方案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过渡电阻在单侧电源线路和双侧电源线路中发生短路故障时会出现的问题,然后以四边形特性阻抗继电器为例,分析不同特性阻抗继电器在经过渡阻抗影响时的工作原理,并对四边形特性进行测试动作边界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阻抗角的选择精确度越高,与四边形特性的阻抗继电器的理想图形越近似,边界倾角偏差越小,能极大地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6页(P116-121)【关键词】距离保护;过渡阻抗;四边形阻抗继电器【作者】彭洋【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 21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581 研究背景目前,中国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变得日益庞大,使用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电网结构也变得越发复杂。
目前,高压输电线路在电网中使用较为广泛,而保证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就成为当前电网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电网运行复杂的情况下,距离保护能为高压输电线路提供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电压、电流比值关系来判断故障的一种保护,灵敏性高,能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将检测到的故障切除,且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1]。
但是,距离保护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一旦线路中出现测量到的阻抗值等于或小于整定阻抗值,将会使电压突然消失,保护误动作。
因此,为了保证距离保护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可靠性,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距离保护中出现的测量阻抗值小于整定阻抗值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系统发生故障时,短路点存在过渡电阻造成的。
四线测量通常涉及低阻测量问题.用的是"加流测压"技术.即:两线施加电流,两线进行电压采样,排除了可达到几百毫欧的引接电阻与部分表面接触电阻的不稳定表现.简单到欧姆定律和电工原理.低阻低到什么程度呢?常看到有号称"数字微欧计"的商品广告.若真要准确测量1微欧的电阻,那就不是简单的欧姆定律问题了.也许还需要涉及材料的热电特性和电化学特性等跨学科的工程知识了.例如:1A的电流在1微欧的电阻上仅产生1微伏的压降;那我们知道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势系数是多少呢?以铜锡为例约5uV/C度(不一定记得准确,但量级是不错的;举例而已,况且还有许多其它的热电偶对呢).仅1度的温差或变化就会得到5微欧的叠加测量结果.可想而知,人体的热辐射,环境气流形成的热梯度等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多么显著的影响.因此,电压采样环路(线缆,接插件等)与卡具材料的选择以及卡具的力学设计,都不是凭想当然决定的.到了这个量级就涉及到uV与nV等测量技术了.先推荐朋友们到KEITHLEI网站获得一个<低电平测量>小册子的电子版,印刷版甚或中文版看看;其次是Keithley,Ajilent,Fluke,Datron等DMM制造商的网站上会有不少关于四线测量的SEMINAR,介绍原理与实际应用技巧.我想,对涉猎测量,1 通常,DMM(数字多用表)测量电阻大都采用加流测压法.无论二线还是四线法,无论3位半还是8位半的DMM,都是用定值恒流源输出已知电流,流过被测电阻,用机内DVM(数字电压表,其基本档位:通常200mV或2V)测量被测电阻Rx的电压Vrx实现的.这里的恒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不随其负载电压变化的特点(只要负载电压保持在其开路电压范围之内).例如:在200欧姆档位,Io=1mA.当Vrx=100.0mV时,算出Rx=Vrx/1mA=100.0欧姆.100.0mV的电压显示既代表100.0欧姆.同时,mV的单位显示被欧姆显示代替了.应说明的是:DVM在200mV或2V基本档位时因其输入电阻Rin通常在1000兆欧姆以上,被等效看作成内部电阻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即:不会有任何电流流经DVM.这个概念很重要!便于后面的分析.2 二线法与四线法的区别是:前者,DVM的两端在DMM机壳内部以并联方式被固定连接到定值恒流源的两端进行Vrx测量;后者的DVM的两端则被连接到DMM外部,形成由操作者灵活控制的四线测量方式--两端通流+两端采样测量电压.3 无论二线还是四线法,在定值恒流源电流经过有电阻的地方都会产生电压.那电流环路上有哪些电阻存在呢? 2Ra(仪器面板的两个输出电流插孔与插头的表面接触电阻,因表面氧化,污染及弹簧张力大小形成不稳定的2*(0.1-0.4欧)量级的电阻)+2Rb(两条电缆线阻<0.1欧)+2Rc(两表笔与测量点的表面接触电阻,因表面氧化,污染及压力大小形成不稳定的2*(0.1-0.4欧)量级的电阻)+2Rd(因测量位置不同而产生约<0.1欧的引线电阻)+Rx(被测电阻).二线法对这些隐性电阻是照单全收,因Vrx的采样点被固定在仪器的内部了.测出的Rx'=Rx+2Ra+2Rb+2Rc+2Rd.4 四线法则不同.例如:对一根长2米,其直径和电阻率(1欧姆/米)均匀分布的电阻丝进行四线测量.在电阻丝两头上分别标记为A ,D两点,相距A点0.5m处标记为B点,相距D点0.5m处标记为C点.则AD=2m,AB=CD=0.5m,BC=1m长度.施加电流Io=1A,流过B和C点,Vbc=Io*Rbc=1V,因AB段和CD段电阻丝没有任何电流经过,虽各有0.5欧姆电阻(哪怕是有数百欧姆的电阻变化)但是电压为零,其只发挥将电压分别传导到A和D点的作用,于是在DVM连接到A和D点后仅测得B-C段电阻丝之间的1V电压差值.此时虽有BC 点等等的接触,引线电阻(2Ra+2Rb+2Rc)产生的电压(哪怕是明显的变化),但不会被DVM记录在案(DVM仅跟随BC段的距离发生变化).另一种情况是:施加电流Io=1A,流过A和D点,Vad=Io*Rad=2V,用DVM探针测量BC段电压,虽然探针与BC点分别有可观的接触,串联等电阻(2Ra+2Rb+2Rc+2Rd),但其间也因没有任何电流经过,依然测得Vbc=Io*Rbc=1V.两种情况均能可靠测量BC段电压,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5 现在,让我们通过上篇文帖所举的事例对FLUUKE8508A的电流反向技术试做一番简单的分析.上帖中,1安培电流,在1微欧电阻上产生1微伏电压Vr,环路中的热电偶因1度温差产生5微伏热电势Vt,于是测得V1=Vt+Vr=6微伏.当环路测量电流反向后测得V2=Vt-Vr=4微伏.可直接看出,对两公式进行减法,代数运算,V1-V2=2Vr,于是完全排除,抵消了热电势Vt的存在与影响,Vr=(V1-V2)/2.条件是:获得电流反方向测量结果之前,Vt 不变.这也许就是洋人设计思想的精妙之处--简单(就一层窗户纸)有效.好象此法在高阻测量时,洋人也同有妙用呢.但那不是FLUKE(不太确定FLUKE也用了,得查一查).此外,以在下愚见,低阻测量时,被测电阻的功率损耗极小,由此产生的热电势影响和环境等因素相比恐也是高阶小量,可以忽略不计了吧?以本案为例,功耗只有1uW.当然,这只是初步判断.洋人有洋法,国人有国招.既然揭开了这层窗纱,似可不必花大价钱去买这个A,四线测量与四点测量是不一样的。
四线式测试技术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低阻四线式测试技术的原理,以及四线式飞针、四线式针床的实际工作过程,并以飞针低阻四线式测试进行实验。
一、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印制线路板(PCB)的制作层数越来越高、线路密度越来越密、焊盘尺寸越做越小,客户对板的要求越来越严。
通常情况下,PCB 的开短路测试测试参数值中的开路阻抗设为25Ω,线路阻值大于25Ω时机器判断为开路,小于25Ω时机器判断为合格,对于阻值小于25Ω的线路则无法精确测试出其实际电阻值,25Ω以下的线路成为测试盲区。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PCB的某些缺陷,如孔内无铜、空洞、铜薄、线幼、线路缺口等问题均会影响到线路阻值,当阻值小于25Ω时,用通常的开短路测试方法来测试以上缺陷板时,测试结果显示PASS,但客户经过高温焊接后阻值发生变化,导致开路问题发生,最终导致客户投诉,严重的还需向客户赔款。
二、现状经对我司某客户退回的板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在反馈的244 块开路缺陷板中,其中过孔阻值大于25Ω的板有6 块,过孔阻值小于25Ω的板有51 块,其它类型开路问题板187 块,而过孔阻值小于25Ω的51 块板退去元件上机测试后的结果显示为PASS,重新测试这51 块板的开路阻值,阻值分布在1.21Ω-23.4Ω之间(详见下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被退回的244 块开路缺陷板中,阻值小于25Ω的数量共51 块,占总数的比例为20.9%,此部分板是由测试机判断测试结果为PASS 而正常出货的,现有测试机根本无法检测出,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测试方法,降低客户投诉。
序号阻值(Ω)序号阻值(Ω)序号阻值(Ω)序号阻值(Ω)1 3.8 14 3.8 27 10.2 40 3.52 4.8 15 22.7 28 10.4 41 2.33 4.8 16 22.4 29 14.8 42 3.24 6.8 17 23.4 30 3.2 43 4.15 10.8 18 3.6 31 3.5 44 2.66 6.8 19 7.2 32 1.25 45 1.97 7.3 20 10.8 33 2.2 46 3.08 3 21 8 34 5.6 47 2.09 2.8 22 4.9 35 2.6 48 7.410 8 23 5.6 35 1.21 49 2.611 4.6 24 8.4 37 2.5 50 9.412 6.4 25 5.8 38 4.2 51 3.613 10.8 26 4.2 39 4.8三、二线测试与四线测试原理对比1、普通二线测试原理通常的开短路测试方法即为普通二线测试,如下图所示,二线测试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案。
四线测试原理
四线测试原理是指通过四根相互独立的测试线来检测电路或设备的工作状态。
四线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测试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减少测量误差和干扰。
它主要通过四根测试线分别传输信号和电源来进行测试。
在四线测试中,有两根线被用作电源线,另外两根线被用作信号线。
电源线主要负责提供所需的电流和电压,而信号线主要负责传输信号。
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隔离电源和信号,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
另外,四线测试中通常还采用了差分测量的原理。
差分测量是通过将两根信号线分别连接到被测电路的正负极来测量电压差。
这样可以消除电源线产生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四线测试原理还包括了通断测试和电流测试。
通断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电路的通断状态,通过施加电压和观察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电流测试则是通过测量通过被测点的电流来评估电路的负载能力和性能。
总之,四线测试原理通过分离电源和信号、采用差分测量和进行通断测试和电流测试等方法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的测试和调试中。
阻抗的测量实验报告篇一:电分实验-策动点阻抗测量实验报告电路频域特性的测量——策动点阻抗501实验时间:指导老师:养雪琴一、实验目的:(1)掌握策动点阻抗的测量方式。
(2)掌握示波器测量相位差的方式。
二、实验内容:一、RC 串并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RC 串并联电路如实验图1 所示,图中R = 1.2kΩ,C1=0.47uF,C2 =0.047 uF。
别离测量频率为500 Hz 、4 kHz、10 kHz 时的策动点阻抗。
二、RC2所示,图中R =5100,C=0.1uF,,2kHz、5kHz,10kHz,1O kHz时的策实验图2三、实验原理:策动点阻抗描述了单口网络正弦鼓励条件下稳态时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及相位差随频率转变的关系。
实验分析策动点阻抗频率特性可以采用正弦电压鼓励,然后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幅度及相位差,并进行数据处置。
实验图3 是策动点阻抗测量图,可以用毫伏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毫伏表只能测量幅频特性,示波器可以测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仪器的通道1测量电压,通道2采用间接法测量电流。
r的间按测试拔,考虑测量系统的参考点,测量的所以电阻r应该尽可能小( 远小于被测电路的阻抗,但不),减小测量误差。
由于:所以:当被测电路存在与r 串联的电阻时,可以通过测量该电阻的电压间接测量电流,省略外接小电阻r。
信号源频率可以按照需要选取必然的转变范围,并按必然距离选取,然后按照测量数据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在测量频率特性时,应当先粗略观察一下频率特性的转变规律,在特性弯曲较大的区域应适当增加测量频率点,然后设计好记录表格再进行逐点测量。
阻抗是电路的固有特性,对于某一信号频率,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会随输人鼓励幅度的转变而交化。
由于信号源内阻的影响,被测电路阻抗随频率转变将致使通道1 的幅度也会随频率转变,所以,在测量进程中需要监测通道1 的测量数据。
一般可以在测量每一个频率点时,调整信号源幅度,使每一个频率点输入到电路鼓励的幅度恒定,便于比较和计算四、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1) 重(2)(3) 记录实验图2电路始数据。
如何正确使用阻抗测量仪器阻抗测量仪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和物理实验中的测试设备。
它可以测量电路或物质对交流电信号的响应。
正确使用阻抗测量仪器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技巧,以帮助您正确地使用阻抗测量仪器。
1. 熟悉仪器的运作原理和规范在开始使用阻抗测量仪器之前,您需要仔细研究并熟悉仪器的操作手册和运作原理。
了解测量范围、精度、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确保您了解所测量对象的电气特性,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设置和参数。
2. 建立正确的电路连接在进行阻抗测量时,正确的电路连接非常重要。
首先,确保待测物品处于断开电源状态,并将其与仪器适当地连接。
按照仪器手册中的连接图例进行操作。
请务必注意仪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防止连接反向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 校准仪器在进行任何测量之前,都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在已知参考电阻或参考元件上进行测量,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根据仪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参考元件,并按照校准步骤进行操作。
校准过程通常包括调整仪器的零位、灵敏度和平衡等参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环境干扰在进行阻抗测量时,环境干扰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测量前,要确保测试环境符合要求。
避免电磁干扰、温度变化和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如果可能,将仪器保持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
5. 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不同类型的阻抗测量仪器支持不同的测量方法。
根据所需测量的物体和信号特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例如,对于电路板上的元件测量,可以采用四线式测量法以减少电缆电阻的影响。
此外,对于复杂的阻抗测量,可以使用频谱分析等高级技术来获取更多信息。
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测量完成后,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使用合适的软件工具或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转换、滤波和校正等操作。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例如绘制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等效电路参数等。
实验五 人体阻抗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阻抗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其心房、心室的体积变化,可观察到回路中人体阻抗的相应变化,进而了解阻抗测量的实际应用。
二、原理简介:阻抗为测量路径上,对交流电通过时,所产生阻力性和电抗性合成的总抗量。
这其中包含三种成分:电阻、电感、电抗。
所有导电物质。
包括活体组织皆具有阻抗,且其阻抗会随着季节或阻抗内体液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对电阻的定义是电流经过的物质上,所产生对直流电位和交流电位的抵抗量。
所有物质在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皆具有电抗的特性。
LR Aρ= 依上式,此电阻值会与电流通过物体的及面积A 成反比,而与电流的路径长度L 成正比,其中ρ是电阻系数。
下图为体阻抗测量的原理框图:图5-1 体阻抗测量原理框图由韦恩电桥振荡器产生的50KHz 交流信号,经由一定电流电路,将信号以表面电极送入体内。
再将向量信号萃取出为单极性信号,其放大倍率为5。
再者,隔离电路将信号和电源做隔离,其方法可采用光学式或变压器式。
经由精密全波整流电路所构成的解调器,将50KHz 的载波信号和身体阻抗的低频信号予以分离,又经一频宽为0.1~10Hz 的带通滤波器,即可提取出因心脏输出而改变的体阻抗信号,再将此微弱信号放大500倍,便可于示波器上显示体阻抗的变化信号。
前置放大器:图5-2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由OP1仪表放大器所组成,其放大增益设计如下式所示,可以调整Z10补偿电位,来消除输出端的漂移电压,使其归零。
949.41k Av Z Ω=+ 带阻滤波器、隔离电路、带通滤波器略,可以查阅心电实验中所述的相关内容。
韦恩电桥震荡电路:图5-3 韦恩电桥震荡电路由OP6A、Z21、Z22、Z23、Z24、Z25和Z26组成的振荡器,可产生正弦交流波信号,振荡器采用正反馈设计,震荡频率由Z22、Z23、Z24和Z26决定,如下式:o f =而振荡条件由Z21决定,必须满足公式:21252Z Z ≥ 定电流电路:图5-4 定电流电路在OP6B 电路中,因具有负反馈的设计,因此输入端有虚短的现象,所以输出电流只与输入电压有关,即28iL V I Z =,而与负载的大小无关,所以OP6B 、Z27和Z28可视为一定电流电路的组合。
开尔文四线检测Kelvin Four-terminal sensing开尔文四线检测(Kelvin Four-terminal sensing)也被称之为四端子检测(4T检测,4T sensing)、四线检测或4点探针法,它是一种电阻抗测量技术,使用单独的对载电流和电压检测电极,相比传统的两个终端(2T)传感能够进行更精确的测量。
开尔文四线检测被用于一些欧姆表和阻抗分析仪,并在精密应变计和电阻温度计的接线配置。
也可用于测量薄膜的薄层电阻。
四线检测的关键优点是分离的电流和电压的电极,消除了布线和接触电阻的阻抗。
四线检测感应也被称为开尔文(Kelvin)检测,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William Thomson, Lord Kelvin)在1861年发明的开尔文电桥测量低电阻。
每两线连接,可以称得上是Kelvin连接。
原理假设我们希望一些组件位于一个显着的距离从我们的欧姆表测量电阻。
这种情况下会产生问题,因为欧姆表测量所有的电路回路中的电阻,它包括导线的电阻(R wire)连接的欧姆表被测量组件(R subject):通常情况下,导线的电阻是非常小的(仅几欧姆的导线上的压力表(大小),主要取决于每数百英尺),但如果连接线很长,和/或待测组分有一个非常反正低电阻,引入线电阻测量误差将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的电阻测量主体的一个巧妙的方法,涉及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我们知道,从欧姆定律,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 = E / I)。
因此,我们应该能够确定电阻的主体成分,如果我们测量的电流通过,并且两端的电压下降电流在电路中的所有点相同,因为它是一个串联回路。
因为我们只测量电压下降的整个主体电阻(而不是导线的电阻)。
不过,我们的目标,是从远处来衡量这个主题性,所以我们必须位于电压某处附近电流表,由另一对含有电阻的导线跨接受阻力:起初,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任何电阻测量这种方式的优点,因为现在电压表测量电压通过长着一双引入杂散电阻(电阻)线,再次进入测量电路。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阻抗的概念,掌握阻抗的测量方法;2. 了解阻抗分析仪的使用方法;3. 分析阻抗与频率的关系,验证理论公式。
二、实验原理阻抗(Z)是电路中电压(V)与电流(I)之比,单位为欧姆(Ω)。
阻抗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可用复数表示:Z = R + jX,其中X为阻抗的虚部,j为虚数单位。
实验中,我们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元件的阻抗,通过改变频率,观察阻抗与频率的关系,验证理论公式。
三、实验器材1. 阻抗分析仪(4284A);2. 阻抗标准件(电阻、电感、电容);3. 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电缆线;6. 电脑。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阻抗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设备连接好,并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电路。
2. 校准仪器:根据阻抗分析仪的操作手册,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电阻:将电阻标准件接入电路,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电阻值,记录数据。
4. 测量电感:将电感标准件接入电路,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电感值,记录数据。
5. 测量电容:将电容标准件接入电路,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电容值,记录数据。
6. 分析数据:将测量得到的阻抗值与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测量结果:实验测得的电阻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2. 电感测量结果:实验测得的电感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3. 电容测量结果:实验测得的电容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4. 阻抗与频率关系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阻抗的实部(电阻)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虚部(电感或电容)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这与理论公式相符。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阻抗的测量方法,了解了阻抗分析仪的使用方法;2. 实验结果验证了阻抗与频率的关系,说明实验方法可行;3. 在实际应用中,阻抗测量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