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吸性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21
如何预防ICU患者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误吸及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许多困扰和风险。
因此,预防和控制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预防ICU患者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并提出一些适用于ICU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I. 引言ICU患者由于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通常存在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的情况,易于发生误吸及吸入性肺炎。
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患者的风险。
II. 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和培训1. 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警觉性,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3. 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护士、医生、呼吸治疗师等,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III. 提供早期过滤和气道湿化1. 使用有效的急救过滤设备,如高效颗粒空气(HEPA)过滤器,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含量。
2. 使用适当湿化的呼吸气体,以保持气道湿润,减少黏液积聚和支气管痉挛的风险。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引入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IV. 加强呼吸道护理1. 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器官功能和气道通畅性。
2. 适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包括痰液和异物,以减少感染和阻塞的风险。
3. 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咳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V. 采取有效的卫生措施1. 护理人员和访客必须遵守严格的手卫生规范,如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 更换和清洗床单、口罩和其他个人护理用品,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保持ICU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细菌和污染物的积聚。
VI. 引导患者的行为习惯1. 鼓励患者保持适度的体位转换和活动,以促进呼吸道通畅,并避免积液和肺部塌陷。
2.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水分摄入,以优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黏膜的保护。
3. 给予患者相关的信息和指导,如避免吸烟、限制饮酒等,以增强他们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和合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得了吸入性肺炎能治好吗?导语:生活中不少见有患有吸入性肺炎的患者,他们总是会出现不间断的痉挛性咳嗽,甚至会逐渐恶化为肺气肿。
虽然症状一般是极为严重的,但是经过治生活中不少见有患有吸入性肺炎的患者,他们总是会出现不间断的痉挛性咳嗽,甚至会逐渐恶化为肺气肿。
虽然症状一般是极为严重的,但是经过治疗依然比较容易好转,只是需要及时并针对性的处理,那么就有什么样的治疗措施呢?来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办法。
1、吸入呕吐物后的急诊处理。
发生误吸后,须积极处理气道阻塞和低氧血症。
如误吸刚发生,立即将病人采取头低侧卧位,促使吸入物排出。
迅速发生的严重发绀、气急提示有明显的上呼吸道阻塞。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
纠正血容量不足可用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为避免左心室负担过重和胶体液渗漏入肺间质,可使用利尿剂。
2、机械通气。
呕吐物吸入引起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低氧血症,须进行氧疗。
在严重肺部疾病患者误吸后的初始阶段,病情可能相对稳定,医师切不可松警惕,应密切观察数小时。
3、取出气管异物。
4~5 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常采用硬质支气管镜,而纤维支气管镜主要用于成人和大龄儿童。
纤维支气管镜比硬质支气管镜常用,多用于取出外周支气管内的异物,以及正在进行机械通气和颈部、上颌面损伤的患者。
取出异物后数小时可发生非心源性肺水肿,一旦发生,应给予吸氧和暂时的机械通气。
到这里小编就将基本的处理办法介绍完了,需要告诉各位患者的是,一定不要因为患病而产生担心等不良的心理情绪,眼下最主要的是去做检查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远离疾病的困扰,同时也要注意做。
简述误吸的概念误吸是指食物、液体或其他物质通过口鼻进入气管和肺部而不是食道和胃的过程。
这种情况被认为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失效,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误吸通常分为两种类型:有症状性误吸和无症状性误吸。
有症状性误吸是指当食物或液体进入气管和肺部时,引起咳嗽、呛咳、气喘或肺部感染等明显症状。
无症状性误吸则是指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食物或液体进入气管和肺部。
误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窒息:当物质进入气管和肺部时,可能会导致气流受阻、呼吸困难或窒息。
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婴儿和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喉咙和气管比较窄,更容易发生窒息。
2. 肺部感染:当食物或液体进入肺部时,可能会引起肺部感染,如肺炎。
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细菌或病原体会导致肺的炎症和感染,影响呼吸功能。
3. 吸入性肺炎:当误吸时,肺部的清洁机制被破坏,导致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增加。
吸入性肺炎是指因呼吸道防御机制失效,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
4. 呼吸道刺激和炎症:误吸的食物、液体或其他物质可能会刺激气管和肺部的黏膜,引起炎症和刺激性咳嗽。
误吸的原因有多种可能,包括咽喉和食管功能异常、口腔和喉咙肌肉的无力、神经系统问题、消化道返流等。
某些食物和液体的特性也可能增加误吸的风险,如过大、过硬、过稠的食物,或者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液体。
对于有症状性误吸,治疗包括清除气道内的异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对于无症状性误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预防误吸的方法包括:1. 维护口腔和咽喉的卫生:保持口腔和咽喉的清洁,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存在。
2. 保持正确的体位:进食时保持正确的坐姿或直立姿势,避免弯腰和平躺进食。
3. 小口、细嚼慢咽:避免大口吃东西,细嚼慢咽可以减少食物误吸的风险。
4. 避免喝液体时一边走动和说话:在喝液体时保持安静坐下,避免说话或行走,以免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
5. 避免过硬、过大的食物:注意选择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硬或过大的食物。
老年吸入性肺炎定义误吸指口咽或胃内容物被吸入喉或下呼吸道。
包括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更为常见,其与前者的差异是不伴咳嗽、梗咽、流涎、声嘶等症状。
)根据吸入物的性质、吸入物、吸入频率以及机体对吸入物的反应不同,可能诱发不问的肺部并发症。
日本;75%的住院肺炎患者年龄>75岁,吸入性肺炎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0岁以上老年人中吸入性肺炎占至UT80.1%。
吸入性肺炎分别占CAP和HAP的60.1%和86.7%。
而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可达40%~60%。
吸入性肺炎的发病是多因素的。
1吞咽困难:吞咽困难通常发生在卒中后。
急性脑卒中患者40-70%出现吞咽困难。
伴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40-50%发生误吸,是肺炎发病的高危因素。
在Alzheimer disease(AD)、肌萎缩侧索硬化、Parkinson病的早期即可出现吞咽困难,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与疾病奉身不一定相关。
药物或疾病导致的意识改变,牙齿缺失或义齿也会导致困难。
2咳嗽反射减弱3.口腔卫生口咽定植是吸入性肺炎发病的重要环节。
老年人口咽定植的病原微生物增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需氧革兰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这增加了由这些微生物导致的肺炎的危险。
4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可直接损伤咽喉部,破坏了气道自然防御功能和纤毛清除细菌的能力,消弱了咳嗽反射机制,同时阻碍了会厌和声门的关闭及吞咽功能的协调性,聚集在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之下,堆积在气囊之上,当放松气囊时分泌物顺流而污染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气管内囊压迫上部食管括约肌群,使防止胃内容物逆流的功能下降,亦增加了返流的机会。
呼吸机正压通气时,由于气囊充气不足,加压气体从气囊逸出,引起吞咽反射亢进,气体进入胃肠引起胃肠充气,也町能造成返流和吸入。
机械通气期间应用H2受体阻断剂、PPI等药物,使胃液pH值改变,导致胃内细菌繁殖和鼻咽部定植菌向下呼吸道转移,成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重要诱因。
吸入性肺炎的诊治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肺部疾病,通常是由于吸入异物(如食物、胃酸、口腔分泌物等)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
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但在老年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了解吸入性肺炎的诊治方法对于及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吞咽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或喉部结构异常等导致。
2、意识障碍:如昏迷、麻醉状态下,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发生误吸。
3、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进入食管和咽部,可能被吸入肺部。
4、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的细菌滋生,吸入后可引发肺部感染。
当异物被吸入肺部后,会激活肺部的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二、临床表现吸入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吸入物的性质、吸入量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表现包括:1、咳嗽:通常是突然发作,可能伴有咳痰,痰液的性质可以是脓性、血性或黏液性。
2、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发绀。
3、发热:由于炎症反应,体温升高。
4、胸痛:肺部炎症刺激胸膜可引起胸痛。
5、肺部啰音:听诊时可听到湿啰音或哮鸣音。
在老年人或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中,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食欲减退或原有病情的加重。
三、诊断方法1、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病等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的经过和症状。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呼吸频率、肺部听诊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是诊断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可以发现肺部的炎症浸润影、实变影或脓肿形成。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指标的变化。
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吸入性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pneumonitis)化学性肺炎是由动物脂肪、食物、胃容物等刺激性液体和碳氢化合物引起的,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性肺炎的病因胃内容物的临床吸入,因为胃酸引起的肺炎比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更为常见和重要。
煤油、汽油、干洗剂、家具照明剂等有时会被误吸,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由于喉咙保护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容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也可以通过咳嗽排出。
在全身麻醉、脑血管事故、癫痫发作、酒精中毒、过度麻醉或服用镇静剂后,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异物可吸入气管,食物可通过食管直接进入气管;胃刺激咽呕吐等医疗因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割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
吸入性肺炎更容易发生老年反应不良。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胎儿或新生儿在子宫内、分娩期间或出生后通过呼吸道吸入异物(常见的是羊水、胎粪、牛奶)引起的肺炎反应。
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疾病之一,死亡率高。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常发生在围产期胎儿宫内窘迫或窒息的新生儿,由于分娩过程长,胎盘或脐带影响胎儿血液循环,导致宫内缺氧,刺激胎儿呼吸中心兴奋,呼吸呼吸,导致羊水或胎粪吸入。
也有一些儿童是由于喂养不当而吸入牛奶。
剖宫产新生儿口腔未经产道挤压,呼吸道羊水含量高于自然分娩,如果呼吸道清洁不彻底,新生儿呼吸早,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机会更多。
吸入性肺炎:吞咽障碍、食管畸形、食管功能不全、腭裂严重、兔唇。
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和身体状况有关。
吸入呕吐物可突发喉反射性痉挛和支气管刺激性哮喘剧烈咳嗽。
由食道和支气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每天进食后伴有痉挛性咳嗽和紧急情况;神志不清的人在吸入后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1~2h然后可以突然呼吸困难,发绀,经常咳出浆液泡沫痰,可以带血。
两肺可闻湿罗音和哮鸣音,严重低氧血症可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