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黄海农场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0.50 KB
- 文档页数:34
江苏省土地治理的现状综合分析与研究调研报告这次,我们小组对江苏省的土地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到了省资源开发局和溧水县进行了理论的了解和实地的考察.就这次调研,我们都是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
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省资源开发局的调研按照我们实现准备的调研提纲,我们提出了若干问题,相关问题都由开发局的领导们为我们一一解答了。
(一)我省土地治理的现状及成果我省土地治理由1988年农业开发,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并于1989年启动了项目,对苏北24个县进行了土地治理,同时也从当时的8000万投入到如今的13个亿的投入,由此可见,再农业开发与农田基础设施改造上,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一直在不断地增长。
很明显,在土地治理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的同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我省再项目建设上的成效也是相当的明显的1.有70%—75%以上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灌溉,排涝等。
2.提高了抗资源灾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使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产量不断地提升。
3.不断推广新产品,新技术。
4.由于自家农田基础设的提高,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从而直接得到实惠.5.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
(二)我省土地治理的目标及状态与目标的偏离程度我省的土地治理目标随阶段不同而不断改变,由最开始的提高粮食产量到现在的提高。
1994—1998的主要目标是娘是供给充足以提高收入,推动产业化经营.98年以后,我省的土地治理以增加农业收入为核心目标。
(三)江苏省土地治理的分区及侧重点我省土地治理上总体来说没有具体的分区概念,如果非要大概区分的话,可以分为苏北,苏南,苏中三个区域。
而分区的主要依据则是资源因素与经济区的划分。
我省重点的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区域在苏北,我省50%以上的资金都投入到苏北的建设中,重点投入5个市,分别在第一,粮食产业(稻,麦)上,连续6年增产,在投入上有60%逐渐降低。
第二,蔬菜产业上由20%逐渐增加到30%甚至更多,鼓励建设蔬菜大棚提高产量。
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合作社概况1、合作社成立时间。
某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7月。
2、成员及出资构成。
合作社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入股人数为80股。
总出资100万元,其中:xx出资16.6万元,光敏出资20万元,xx出资10万元,其余为小股东出资。
3、收益分配机制。
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50%;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4、获得的各种荣誉及认证情况。
荣获“某园”和“小庄”两个市级知名品牌和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
5、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xx,合作社理事长法人代表:xx,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省某县人,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设立理事会、执行监事1名。
7、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
现有办公用房6间、20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合作社有财务人员2名、管理人员4名。
8、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等制度健全。
1.1.2运营状况1、主业发展情况。
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2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220亩。
基地建有300立方米沼气及配套工程两口,道路、水利,塘坝,水渠涵闸等设施配套,有40多户科技示户和30多名技术能手,确保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有“某园”和“小庄”两个市级知名品牌和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2011年,全年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利润320多万元,合作社人均年收入2.1万元。
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2011年资产总额1865万元,净资产702万元,年销售收入1367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X****** 位于*** 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属****** 灌区。
该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是*** 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和商品棉基地之一。
项目区地处*** 河下游细土平原,地下水埋深较浅、排泄不畅、蒸发强烈,潜水矿化度较高,加上灌溉渠系渗漏量较大,田间排水渠系不健全,致使农业效益逐年下降,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漫延,造成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耕地产量低而不稳,弃耕、盐斑形成大量中低产田。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困难。
为了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根治土壤盐渍化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促进区域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项目区进行配套改造建设。
****** 党委十分重视目前存在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渠道渗漏损失带来的严重问题,深刻认识到土壤次生盐渍化给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通过渠道防渗、挖排治碱,解决排水,有效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带来的影响。
1.2 项目建设的范围、内容和规模与工期本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范围为****** 区三连、十九连和***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根据项目区现状和实际需要,结合项目区农田总体规划,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本工程取2008年为现状年,2011 年为设计水平年。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一、水利措施建设范围为****** 区三连、十九连和***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建设规模:改善灌溉面积0.8 万亩;渠道防渗16km,其中支渠防渗6.4km (折合标准断面12.8km),斗渠防渗9.6km; 挖排清淤30km,其中清淤支排17km 新挖斗排3km,新挖农排10km;配套各类建筑物54座,其中涵洞12座,分水闸42座。
具体如下。
1 、*** 区三连、十九连(1)支渠防渗1条,6.4km (折合标准断面12.8km)。
黄海农场:土地整治新增农田5000亩
吴胜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7(0)6
【摘要】江苏黄海农场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将全场林地和鱼塘整合,化零为整,全场新增一般农田5000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力地保障了全场耕地占牵惭发展。
近年来,江苏黄海农场将一般农田进行归并,为林业、水产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
目前5000亩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区,规划草案已得到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初朔认可,养殖水面“化零为整”工程已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水面资源整合工程正在紧张准备中。
【总页数】1页(P79-79)
【关键词】农田;土地整治;农场;黄海;资源整合;养殖水面;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
【作者】吴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43
【相关文献】
1.渭北台塬区不同景观林对土地整治新增土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研究——以石川河综合整治项目为例 [J], 陈超;李娟;李劲彬;;;;;;;;;;;;
2.平原地区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新泰市楼德镇基本农田土
地整治项目为例 [J], 王晓芳
3.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解读r《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 [J], 中国国土资源报
4.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 [J],
国土资源部
5.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农业生产现状已经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脱贫目标的实现。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符合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将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生产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的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着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收入,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富民富县目标。
“九五”以来,**县紧紧围绕“九五”计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产值年均递增达到5.42%,人均粮食产量达到2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1元;相继完成投资52万元的苏集河三岔河二期险段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13万元的南部人饮二期工程,解决了1850户、7900人和4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总投资1650万元的农网改造一期二批工程、总投资550万元的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均已完成了投资任务。
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好成绩.投入资金135万元,完成造林3.05万亩,占计划的107%。
其中退耕还林(草)0。
8万亩,占计划的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6%,“整县灭荒”通过了省上验收,州上连续三年在全县召开了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农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种植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农、林、牧、粮、经、草”多元发展的农业新格局.近几年来,**县不断探索创新,及时总结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正确确立了“潜力在山区,希望在特产,关键靠科技,根本抓水保”和“农业稳县,林畜药菜富民,科教工商兴县,开发两业三川,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通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作土的文章,发树的财,积极实施综合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已建成蚕豆、油菜、洋芋、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庭院经济为依托,大力发展花椒、大接杏、酸巴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业。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市XX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区所在位置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XX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
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
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
附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管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出建设项目计划以前根据项目建议书进行的硏究工作。
其目的是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益预测和分析,并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比较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其作用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审走项目的依据,作为项目进行扩初设计、设备定货、施工准备等前期工作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1・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2.国家农发办《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硏究报告提纲的通知》;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及有关行蚯术规范;4•有关基础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收集资料。
包括项目区自然条件”水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现有基础设施情况,地方财力,农口有关部门本地区发展的规划,农业品种结构和种植情况,省批准的项目计划投资和任务,有关行业技术规范等。
2•分析硏究。
按照可行性硏究内容,根据收集的资料,对项目区水土资源条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开发治理措施、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
3•编写可行性硏究报告。
经过认真分析论证,按照规走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可行性硏究报告。
报告初稿完成后应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意见对报告进行修订、补充、宀盖> u r=! O(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一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申请立项实施的项目,其可行性硏究报告经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丁级以上)的单位编制,报经省级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后”由省级主管部门批复立项。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纸张和字体要求纸张:标准纸A4 ;字体;宋体小三字;行间距:1.5倍行距。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格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标志!(市■区)X X X 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X XJ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执行单位:负责人:可行性硏究单位: 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项目设计提要1.1项目建设背景1・2项目区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与工期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4项目效益1.5组织实施和管理第二章项目概况2.1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及范围,涉及的乡(镇〉村名;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土壤水资源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自然灾害工程地质2.2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及劳力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水平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2.3现有基础设施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等)项目区现有交通与电力情况现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条件、设计方案技术可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4.2供需平衡分区(根据地形、耕地和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供需平衡分区)4.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在P=75%・90%的情况下的来水量、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含灌溉走额分析)及供需平衡情况分区。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1.1项目背景
1.2项目目标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2.1经济可行性分析
2.1.1投资成本预估
2.1.2预期收益分析
2.1.3投资回收期评估
2.1.4盈利能力分析
2.2社会可行性分析
2.2.1就业机会
2.2.2农民收入增加
2.2.3农村综合发展
2.3环境可行性分析
2.3.1土地治理对环境的影响
2.3.2环境保护措施
2.3.3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
三、项目实施方案
3.1项目规划
3.1.1土地开发和利用规划
3.1.2农业生产规划
3.1.3农业基础设施规划
3.2项目进度和资源安排
3.2.1项目实施时间表
3.2.2人力资源需求和分配
3.2.3资金和物资需求和分配
四、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4.1项目风险评估
4.1.1技术风险
4.1.2市场风险
4.1.3政策风险
4.2风险控制措施
4.2.1技术风险应对方案
4.2.2市场风险应对方案
4.2.3政策风险应对方案
五、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5.1经济效果评估
5.1.1增加农业产值
5.1.2农民收入增加
5.1.3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5.2社会效果评估
5.2.1就业机会增加
5.2.2农村综合发展
5.2.3社会稳定
5.3环境效果评估
5.3.1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
5.3.2水土保持效果
5.3.3生态环境改善
六、项目可行性评价和建议
6.1项目可行性评价
6.2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黄海农场1600亩池塘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海农场养殖管理服务中心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黄海农场十管区1600亩水产养殖池塘改扩建1.2 项目承担单位黄海农场1.3 项目建设单位黄海农场1.4 建设地点黄海农场十管区1.5 建设规模1664亩1.6 建设内容150亩新挖池塘、500亩复垦老塘口重新改造、1014亩现有池塘加深、池塘护坡建设、进排水系统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电站建设等1.7 建设进度2009~2012年1.8 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5、《全国渔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6、《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7、《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2008年)二、立项背景与意义2.1 立项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养殖产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技术的日臻完善而不断提高。
从2001年开始,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开始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已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70%。
因此,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
与此同时,水产养殖占我国农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目前已经占到了近15%,其中池塘养殖在整个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淡水养殖产量中的70%以上来自池塘养殖。
但是,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池塘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突显。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池塘基础条件差,池塘老化,养殖污染和病害问题严重,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等等,存在与现代水产养殖业要求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阻碍了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而池塘基础条件差是导致其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池塘基础条件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池塘建设普遍缺少科学规划现有的池塘一部分是历史沿革使用下来的,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开挖的。
江苏省黄海农场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基本情况................................................................................................................. - 5 -(一)项目区位置.......................................................................................................... - 5 -1. 位置...................................................................................................................... - 6 -2.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6 -(二)农业资源状况...................................................................................................... - 7 -1. 气候资源状况..................................................................................................... - 7 -2. 水资源状况......................................................................................................... - 8 -3. 土地资源状况................................................................................................... - 14 -(三)农业生产状况.................................................................................................... - 14 - (四)建设条件............................................................................................................ - 15 -1. 基础设施状况................................................................................................... - 15 -2. 优势条件 ........................................................................................................... - 16 -3. 科技条件 ........................................................................................................... - 17 -4. 土地利用状况................................................................................................... - 17 -5. 组织保证 ........................................................................................................... - 17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7 -(一)项目建设的依据 ............................................................................................... - 17 -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18 -1. 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项目区规模优势............................ - 18 -2. 形成农场主导产业结构的需求...................................................................... - 18 -3. 规模化农田基础设施的集中整治,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18 -4. 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治理的效益..................................................... - 19 -三、项目区规划设计及农业结构调整布局 ..................................................................... - 19 -(一)初步规划设计方案 ........................................................................................... - 19 -1. 规划原则 ........................................................................................................... - 19 -2. 规划目标 ........................................................................................................... - 20 -3. 规划标准 ........................................................................................................... - 21 -4. 规划内容(见规划图) .................................................................................. - 22 -(二)农业结构调整布局 ........................................................................................... - 23 -1.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 23 -2. 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 23 -四、建设内容 ....................................................................................................................... - 24 -(一)建设规模............................................................................................................ - 24 - (二)建设内容............................................................................................................ - 24 -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具体见表15) ................................................................ - 26 -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26 -(一)投资估算............................................................................................................ - 26 -1. 估算依据 ........................................................................................................... - 26 -2. 投资估算(具体见表16)............................................................................ - 27 - (二)资金筹措................................................................................................................... - 30 -1、资金构成.................................................................................................................. - 30 -2、资金来源(具体见表16)................................................................................... - 30 - (三)群众筹资投劳........................................................................................................... - 30 -六、预期效益................................................................................................................ - 30 -(一)经济效益............................................................................................................ - 30 - (二)社会效益............................................................................................................ - 31 -1.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 31 -2.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