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双向转诊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2023年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制度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生活质量较低,并且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一类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慢性疾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
慢性病的管理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慢病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在2023年,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制度将成为我国慢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将通过引入“双向转诊”的方式,实现患者在初级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的有效转诊和管理。
首先,该制度将引入初级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
传统上,患者在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后,如果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自行到综合医院进行转诊,在综合医院排队等候,这样会花费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2023年的慢病双向转诊制度中,初级医疗机构将有权向综合医院发起转诊申请。
而综合医院也要对初级医疗机构的转诊请求进行审核,如果认为患者确实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综合医院将接收患者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这样一来,患者不仅可以避免到处奔波和排队等待的困扰,还可以获得更加精细和综合的医疗服务。
其次,慢病双向转诊制度还将引入电子病历共享平台。
在2023年,我国的医疗信息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电子病历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意愿和授权,初级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可以共享患者的电子病历。
这样一来,无论患者选择就诊于初级医疗机构还是综合医院,医生都可以获得患者的完整病历信息,而不需要重复的问诊和检查,这样可以避免信息的丢失和误判,提高医疗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慢病双向转诊制度还将注重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教育。
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对于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往往比较薄弱。
在2023年,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制度将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教育进行加强。
综合医院在接收患者后,除了提供必要的诊断和治疗外,还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引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进展。
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1一、为加强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与业务交流,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逐步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网络。
医院患者下转以乡镇卫生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以省内外三级医院为依托,加强技术协作与交流,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医疗与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双向转诊原则。
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
2、分级诊治的原则:小病、常见病在基层、社区,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
3、就近转诊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和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就近转诊患者,做到方便、快捷。
4、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地将患者转诊至专科、专病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提高患者诊治的有效性。
5、无缝式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四、双向转诊临床标准。
1、上转标准。
(1)本院临床各科急危重症,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②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④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⑤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
⑥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2)下转标准。
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
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例。
③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④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
⑤老年护理病例。
⑥自愿要求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者。
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5、双向转诊管理规范。
(l)双向转诊医院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的畅通,转诊协议时效自定,过期应再续签。
(2)双向转诊协调由医教部具体负责,急诊科、门诊部负责上转患者的登记与统计。
《医疗双向转诊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行为,建立分级管理的双向转诊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双向转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知情选择的原则。
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
(2)分级管理的原则。
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病、危急重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确诊治疗。
(3)综合权衡的原则。
为提高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到医院时应考虑患者病情与医院的专科、专病特色。
(4)资源共享的原则。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交流,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5)连续医疗服务的原则。
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
第三条双向转诊执行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向医院转诊的指征:①临床急危重症,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②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④疾病诊治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⑤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2)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指征:①医院门诊或出院后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而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
②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稳定需要维持治疗的病例。
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④其他应当转诊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的病例。
第四条双向转诊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转往医院:①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根据转诊原则及转诊指征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
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制度模版一、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慢性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为了更好地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院决定推行慢病双向转诊制度。
二、目的1. 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2. 增加患者对慢病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实现医院内外患者健康信息的共享和互通;4. 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三、范围适用于我院所有患有慢性病的患者。
四、流程1. 初次就诊流程:(1)患者首先到我院就诊,根据病情和需要,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转诊;(2)如需转诊,则医生将向患者提供转诊申请表,并按照患者的意愿和要求填写相关信息;(3)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转诊至其他医院或专科进行治疗;(4)患者将填写完整的转诊申请表交回给医生,并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5)医生将收回转诊申请表,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转诊要求进行转诊。
2. 转诊流程:(1)医生收到患者的转诊申请表后,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医院或专科进行转诊;(2)医生将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通过电子系统上传至转诊医院或专科;(3)转诊医院或专科接到转诊申请后,将及时与患者联系,安排诊断和治疗;(4)转诊医院或专科将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通过电子系统回传至我院,医生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后续处理。
3. 治疗结果反馈:(1)转诊医院或专科治疗结束后,将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建议通过电子系统反馈至我院;(2)我院医生收到治疗结果反馈后,将及时与患者联系,解释治疗效果和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五、责任分工1. 患者的责任:(1)认真填写转诊申请表,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2)选择合适的医院或专科进行治疗;(3)按时前往转诊医院或专科就诊,并配合医生的治疗;(4)治疗结束后回到我院进行复诊,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反馈。
2. 医生的责任:(1)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转诊,并向患者提供转诊申请表;(2)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医院或专科进行转诊;(3)将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通过电子系统上传至转诊医院或专科;(4)收到治疗结果反馈后,及时与患者联系,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和计划。
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制度,____字?慢病是指指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由于这些疾病通常是长期存在且进展缓慢,需要长期的医疗、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患者就医不方便、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通常会制定慢病双向转诊制度。
慢病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在患者在获得基层医疗机构的初步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综合医院推荐患者,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治疗。
同时,综合医院也会将一部分治疗完成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康复和长期管理。
慢病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可以减轻综合医院的医疗负担。
综合医院通常是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患者众多,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将一部分患者转入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管理,减轻了综合医院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其次,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生素质、设备和医疗技术方面与综合医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可以让患者获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第三,可以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
患者在家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更加方便快捷,避免了长时间的等待和长途跋涉。
患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时间,无需长时间等待,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第四,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
综合医院在医疗资源方面相对紧张,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将一部分患者转入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和配合。
首先,医院应当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订转诊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医院可以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帮助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此外,医院还可以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巡诊,解决一些难题和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一、引言双向转诊是医疗机构之间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增加患者就医的灵活性而设立的一种服务模式。
在双向转诊中,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就诊后,根据需要被转诊到更专业、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如三甲医院、专科医院等)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双向转诊的管理制度对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向转诊管理的目标双向转诊管理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和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的权益,推动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三、双向转诊管理的原则1. 协同合作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和高级别医疗机构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服务于患者。
2. 公平公正原则:双向转诊的选择和分配要公平、公正,不能有歧视,以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主要考虑因素。
3. 政府引导原则:政府要对双向转诊进行政策引导和监管,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 信息共享原则:基层和高级别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传递患者的病史和诊疗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双向转诊管理的内容1. 转诊准入管理(1)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诊断和治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以直接接诊并治疗,诊断和治疗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当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
(2)高级别医疗机构要明确接收的转诊病种和数量,确保自身能够承接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并合理安排诊治时间,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3)双向转诊要求患者在转诊前进行初步诊断,提供转诊所需的病历和检查结果,以便高级别医疗机构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
2. 转诊流程管理(1)基层医疗机构要与高级别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流程管理机制,明确转诊的标准、流程和规范,确保转诊的顺利进行。
(2)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初步诊断后,医生要依据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并向患者解释转诊的原因和必要性。
双向转诊制度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特制定本制度。
一、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应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医院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科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科主任为成员。
三、双向转诊协议医院双方要保持通讯畅通,遇危、急病人和大批伤员时直接沟通,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四、我院负责接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转回的病情稳定患者,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如遇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协议医院拨打我院急诊科急救电话或将病人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委病人,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转诊预约专线电话。
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病房科主任或诊疗组长认定确需要转出的病人,需与上级医院或下级医院做好联系,保证病人在转出过程中病人的安全。
六、转诊程序(一)转入病人:接转诊病人后,在急诊科进行转诊登记,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需住院者优先安排。
(二)转出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联系好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要护送患者转院,确保患者安全转入上级医院,并做好病情交接工作。
符合下转条件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并联系好下级医院。
由患者家属附带相关诊疗资料,将患者转送至下级医院。
七、双向转诊需具备的条件(一)转上级医院条件(除急诊抢救外)1.由于我院治疗条件有限,不能实施有效救治,且转运途中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2.多次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3.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4.疾病诊治超出我院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慢性病管理中心双向转诊制度
背景
慢性病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为了更好地管理患者的慢性病状况,慢性病管理中心成立了双向转诊制度。
目的
双向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全面、连续和协调的慢性病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双向转诊流程
1. 患者在慢性病管理中心首次就诊,由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
2. 如果需要进一步评估或治疗,慢性病管理中心的医生将建议患者进行外部专科医生的转诊。
3. 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专科医生并进行转诊。
4. 专科医生在接收到转诊请求后,将安排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5. 在患者进行专科治疗的过程中,专科医生与慢性病管理中心的医生将保持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方案得到有效实施和管理。
6. 完成专科治疗后,患者将回到慢性病管理中心进行随访和进一步的慢性病管理。
益处
双向转诊制度带来了以下益处:
- 提供了更全面的慢性病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避免了患者因多次就诊而浪费时间和金钱的问题。
- 专科医生与慢性病管理中心的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了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结论
通过双向转诊制度,慢性病管理中心可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
这一制度将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管理中心的专业形象,并树立其在慢性病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慢性病管理中心双向转诊制度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个人健康造成的威胁和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慢性病管理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应运而生。
慢性病管理中心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将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根据需要进行双向的转诊,即基层医疗机构将部分患者转至慢性病管理中心进行进一步的诊疗和管理,同时慢性病管理中心也可以将需要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持续管理。
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诊疗水平:将一部分慢性病患者转至慢性病管理中心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
2.引导患者就近就医:由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可以让患者接受就近就医,减少他们因长时间的治疗而面临的交通、住宿和心理压力。
3.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慢性病管理中心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锻炼方案等,以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建立医疗专家团队:慢性病管理中心可以引进医疗专家,建立专业的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这些专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方案以提供最优化的医疗服务。
在慢性病管理中心的双向转诊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转诊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转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转诊流程:1.基层医疗机构发现患者可能患有慢性病,进行基本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解决患者的问题,或者患者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生可以推荐患者进行双向转诊。
3.患者同意转诊后,基层医疗机构将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查资料发送至慢性病管理中心。
4.慢性病管理中心接收到患者的资料后,安排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5.治疗期间,慢性病管理中心的医生会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患者的信息和治疗方案,以便于基层医疗机构在患者转回后能够提供持续的管理和治疗。
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工作,提高医院慢病转诊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患者慢病双向转诊工作,包括患者在本院内部不同科室或医生之间的双向转诊。
第三条医院慢病双向转诊工作应遵循“患者利益第一,服务优质高效,医生合作共享”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慢病双向转诊管理制度,明确慢病双向转诊的流程、责任、权益保障等相关要求。
第二章转出科室的责任和义务第五条转出科室是指将患者转诊至其他科室的科室。
第六条转出科室应对患者进行慢病转诊的评估和筛查,确认患者是否适合转诊。
第七条转出科室应完善转诊申请流程,确保申请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八条转出科室在转诊申请后应尽快向所需科室发送转诊申请,并及时告知患者相应安排。
第九条转出科室应保证患者的转诊流程的顺利进行,协助所需科室完成转诊工作。
第十条转出科室应做好转诊意见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以便日后查询和回顾。
第三章转入科室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一条转入科室是指接受其他科室转诊患者的科室。
第十二条转入科室应及时收到转诊申请,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核实。
第十三条转入科室在接到转诊申请后应尽快安排患者的转诊就诊时间,并向转出科室告知相应安排。
第十四条转入科室应认真查阅转诊资料,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诊疗情况。
第十五条转入科室应与转出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诊疗情况和转诊结果。
第十六条转入科室应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诊疗工作,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章患者的权益和义务第十七条患者享有健康的权益,在医院进行慢病转诊过程中,患者的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
第十八条患者应积极配合转入科室的诊疗工作,提供准确、完整和真实的个人信息和病史资料。
第十九条患者有权要求医院提供清晰明了的转诊流程和相关信息,并及时了解转诊的进展情况。
第二十条患者有义务按医院要求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诊疗,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
XX县慢性病双向转诊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业务联动、医疗服务连续化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大病到医院、小病回基层”的有序就医格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常规任务之一,精心谋划,合理安排,由专(兼)人员负责具体落实,把双向转诊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双向转诊原则
(一)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有效服务。
(二)分级诊治原则:大病在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
(三)医疗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流动,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连续治疗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转、下转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医疗照护。
三、双向转诊条件
(一)乡镇卫生院转向综合医院
对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填写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转诊单(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将病人转到县级综合医院进行处置。
1、初次就诊怀疑高血压、糖尿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诊断的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慢性并发症,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
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新的严重临床情况或靶器官损害患者。
5、高血压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血压控制不能达标,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6、高血压患者规律药物治疗2-3个月,降压效果不满意者。
7、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
8、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很大,临床处理困难者。
9、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处理的不良反应。
10、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11、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危象,应就近做紧急处理,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或在原血压基础上降低20%~25%后尽快转诊。
12、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症、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症等急性并发症的,应做紧急处理后尽快转诊。
13、糖尿病患者有下肢感觉异常或疼痛,如袜子、手套状分布的感觉异常,以及麻木、针刺、灼热感或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14、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处理的不良反应。
15、糖尿病患者伴发感染,或需手术治疗者。
16、糖尿病患者规律药物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17、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访要求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二)下转条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
1、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
2、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四、双向转诊程序
转入病人:接上转单后进行登记,门诊就诊者实行优先就诊;提供预约门诊检查;组织会诊;需住院者优先安排、由接诊医生协调。
下转病人:符合下转条件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填写下转单,由医生安排患者附带诊断证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诊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由病人自己转送乡镇卫生院。
五、工作职责
(一)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相互协作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流程,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严格、规范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并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在县、乡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服务规范、技术过硬、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县医院要对乡镇卫生院在业务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援和帮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便使双向转诊工作顺利实施。
(三)各单位要建立上转、下转病人登记本,并认真登记相关信息。
各相关科室应将转诊单留存备查。
五、加强管理与监督
(一)加大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单,
电子屏、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就诊患者充分理解,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沟通协调: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加强沟通与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出方、转入方及被转者三方满意。
保证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督促检查:各单位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能科室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