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点)高中通用技术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微课)系统及其特性(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理解系统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概念及分类,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树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的定义及分类三、教学难点应用系统的定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分组讨论。
五、授课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六、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这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一、系统及其特性”、“二、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分成三个内容: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系统的基本特性。
本节课重点讲解前两节内容。
这些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看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从了解系统概念到知道系统分类,是认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飞跃,也是给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生态系统、人体八大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
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在教学中把概念含义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再加上老师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剖析,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这也是本节课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班班通的教室。
八、教学过程: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系统呢?回答:人体中的细胞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学校中的教学系统、德育系统、后勤系统;机器中的传动系统、润滑系统;交通系统、金融系统、生态系统、地球系统等等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生态系统、呼吸系统图片提问:为什么要学习系统呢?学习系统的重要性:我们要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正确分析系统的结构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节系统的分析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系统的分析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二节系统的分析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1) 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设计理念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 教学策略设计(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 学情分析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
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系统分析,承上启下)情景设置: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
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三单元系统及其设计3.3系统设计的优化与实现说课稿一、单元设计说明设计缘起:本单元为解决以往“就课论课,缺乏对教学整体把握的”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情景,设计有关系统的大单元项目式教学。
大单元问题情境:“疫情期间,为了尽量避免接触,家长不能进入校园,我们想到尝试去设计一款智能车,帮助学生运送校园内的物资。
项目主题:设计制作校园物资运送智能车模型二、教材及课标分析教材: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三单元系统及其设计共包含三节内容:“3.1是系统的基础知识, 3.2 和3.3 是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实现”,教学中以”校园物资运送智能车”为载体,通过对智能小车的设计分析、模型搭建、模型优化等教学活动,完成教材的内容目标。
课标:课标中关于“系统及其设计”共包含2 个内容标准:1.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基本构成及主要特性,结合实例学会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2.通过技术探究,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并通过对简单系统的设计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增强系统思考和工程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新教材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能从技术的应用角度阐明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
2.通过技术案例分析,能从应用的角度归纳系统的基本特性。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说出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归纳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4.经历简单系统的设计过程,概述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及一般步骤。
5.经历简单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阐明系统优化的意义,探究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6.经历简单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现,概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增强系统与工程思维的能力。
其中,目标1 和2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系统的基本知识;目标3 和4 主要是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和一般步骤;目标5 和6 主要归纳系统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能否达成与教学对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接下来我们对学情进行分析:年龄特征:高中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2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了解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系统分析的步骤及其原则性。
3.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课前预习】1.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一般是从系统的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
2.系统分析的目标:发挥,实现。
系统分析采用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
3.系统分析产生的结果:拟订一套有效的和,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a(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再分析;先看全局,后看局部。
(2)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
(3)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时还要注重综合性原则,要综合分析,,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课堂导学】【任务一】——探究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1.什么是系统分析:案例分析: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问题1:在汉字照排方案的决策中,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什么?你认为王选进行决策的依据主要有哪些?2.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2)收集资料,制订方案(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做出决策3、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模(1)数学模型(2)框图模型【学生活动】请在下图中补全该系统的设计分析框图模型.并做简要的系统设计分析。
4.系统分析的原则案例一:丁谓修皇宫案例二:公路施工学生分组讨论:丁谓在修皇宫为什么能一举三得?公路施工为什么会带来不便?公路施工的问题怎样解决更为合理?案例:孝囊高速公路问题3:分析孝襄公路的综合因素,分析孝囊高速公路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哪些目标?【任务二】——体验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1.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①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系统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学习目标:⒈掌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性。
⒉能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⒊知道系统优化的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一般性步骤。
⒋知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⒌学做简单系统的方案设计。
学习材料:同学们都知道,神舟六号飞船已经把聂海胜费俊龙送上太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它包括七大子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
人体是高级、精密的系统,主要有八大子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一、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含义与分类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此贴视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例:课本中的塑料大棚是系统,智能大楼是系统,一本书是系统,大到浩瀚的银河系,小到原子它们都是系统。
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人造地球卫星,桥梁(不包括天生桥)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由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复合的系统称为复合系统。
如:城市系统、村落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相对的(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5)系统的其他分类: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黑色系统与白色系统。
由此可知构成系统的三要素:(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也称为集合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
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
2.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
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第三单元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一课时) 系统的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根本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中将系统的根本特性考虑到设计中去,考虑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和联系, 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运用系统思想进行设计〔2〕培养正确处理和分析事物能力、学会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系统设计2.难点:如何运用系统的根本方法进行设计三、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和学会对简单系统进行设计,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初步学会简单的系统设计的根本方法。
学习如何进行系统设计。
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运用的案例比比皆是。
讲解: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对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根底上的,设计出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它既包含了对某个系统进行技术设计本身的内容,同时又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设计过程进行分析、设计。
例如:1.连锁店的货物配送的设计问:货物配送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程把货送到目的地。
问:怎样做到合理货物配送呢?学生讨论:〔1〕调查都有哪些连锁店,这些连锁店的位置都处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路线才能够到达,〔2〕设计通向连锁店的路线图,计算货物按不同路线配送时所需的时间,制定出几种路线方案,〔3〕配送车按照制定的路线行驶,计算行车时间,观察道路的状况,〔4〕对行车路线的实际情况进行比拟后,对路线进行优化,最后确定行车路线。
〔5〕送货车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对不适宜的行车线路进行调整不断完善。
2.某单位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问:远程视频会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远程视频会议就是召集不同的地点的人,同时召开会议。
问:怎样才能实现远程视频会议的召开?学生讨论:〔1〕调查有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参加会议。
〔2〕参加会议的这些部门要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专门会议室。
〔3〕专门会议室都要有电视网络和多媒体的技术的支持。
《方案的构思方法》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学段学科高中通用技术教学题目系统及其特性所选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技术与设计2第3单元第1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能够分析判断某一事物是否是系统。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对系统及其特性的理解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感受系统思想对设计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想进行设计的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系统思考习惯。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第三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和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又是最后一单元控制单元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
系统及其特性是基础知识,是后面两节内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知识铺垫,如果没有透彻理解系统本质含义与特性,将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这一节涉及到的概念和系统特性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并引导学生如何用系统的方法去进行设计分析。
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 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几种特性以简单的小活动引出系统概念,并以自行车为主案例,辅以其他案例说明系统的特性教学难点 1.系统概念具体涵义的理解;2.应用系统特性分析身边系统问题活动为引,案例讲解,辅以讨论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系统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系统的知识没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3.1系统的结构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系统的结构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一节系统的结构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能对简单系统的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含义,系统的构成三、教学难点: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
回忆所学过系统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复习巩固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集中了“系统、子系统、优化、系统分析、系统思维”等许多核心概念和“结构决定功能、系统优化”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本单元分三节来组织教材内容,它们分别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
本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建立系统意识,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处理问题。
第一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
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
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用系统的结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系统的结构可以从空间上架构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基本特性,涵盖本节的内容;二是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
2.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
因此,本节是系统教学的入门知识,学习系统的概念、含义及其特性,了解学习系统知识的价值。
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因此,如何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并加以说明。
有条件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学习目标:⒈掌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性。
⒉能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⒊知道系统优化的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一般性步骤。
⒋知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⒌学做简单系统的方案设计。
学习材料:同学们都知道,神舟六号飞船已经把聂海胜费俊龙送上太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它包括七大子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
人体是高级、精密的系统,主要有八大子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一、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含义与分类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此贴视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例:课本中的塑料大棚是系统,智能大楼是系统,一本书是系统,大到浩瀚的银河系,小到原子它们都是系统。
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人造地球卫星,桥梁(不包括天生桥)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由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复合的系统称为复合系统。
如:城市系统、村落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相对的(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5)系统的其他分类: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黑色系统与白色系统。
由此可知构成系统的三要素:(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也称为集合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
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
2.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
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3.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也称为功能性,每个系统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
4.系统适应性: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5.动态性: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三)典型系统的认识1.棚室环境系统 5.载人航天系统2.智能化大楼系统 6.教室系统3.人体系统 7.洗衣机系统4.龙赛艇系统二、系统的分析⒈系统的思想作为系统,它们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这些基本特性就构成了系统的基本思想。
在前面典型系统中,就体现了运用系统的思想来分析处理问题。
⒉系统分析及其一般步骤⑴什么是系统分析⑵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阐明问题:分析的对象(系统)、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的组成②分析研究:系统内部机理,如洗衣机采用波轮方法旋转激起水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关联、配合;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基本的定量分析。
③评价比较:系统性能、品质评价、系统运行效果评价、同类系统间比较。
找出优劣。
⑶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⑷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①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子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②科学性原则: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用说服力。
③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时还要注重总和性原则,要总和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⒊学写简单的系统分析报告简单的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分析过程,如功能、构成、特性的定性、定量分析说明;依据,如系统的内部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的挖掘;结论和建议。
如评价与小结。
报告的形式不拘一格。
三、系统的优化1.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首先,优化追求的目标适度。
目标选得低,达不到优化。
目标选得太高,脱离实际,实现不了,等于没优化。
如修筑致富路,路的级别不能定的太高。
其次,实施系统优化,总要有付出,或称投入。
希望取得效果(如经济效益)达到最大,而投入(如经费)最小。
二看三比,称为效/耗(即效率/耗费)比。
显然,效/耗比越大,就越接近或达到最优化。
以修路实例而言,如效/耗比趋于最大,那么,修路就达到最优化。
对此,在不同场合有不同提法,如性/耗(即性能/耗费)比、性/价(即性能/价格)比等。
再次,系统优化是离不开条件的。
比如,修筑致富路,实测中心必须要勘测,调查,准备数据资料,使修出的路符合技术规范;要预算,校验,是为了准备修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条件欠缺的,要创造条件。
条件是否具备直接影响优化。
最后,还应注意的是,某些不确定性的或不可预见的因素也会影响系统优化。
因此在优化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计划与方法,回到优化之路。
2、最优化原则和步骤⑴最优化原则:①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系统最优化。
这就是说,不仅要对系统进行科学的定性分析和决策,还要对系统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使系统最优化。
例如:在修筑致富路实例中,预算、校验都需要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
②坚持系统整体的最优化。
这就是说在处理优化过程中,在做优化决策时,要用好权衡的理念,权衡得与失,权衡当前与长远,权衡局部与整体。
如舍卒保车,弃车保帅,正是为了对弈时的最终胜利。
又如,在筑路工程中,通过增加少量的经费多投入一些人工从而获得修路的质量较大的提高或少占耕地。
这样做,可以保证“致富”这个“整体”。
③不间断的寻求系统最优化。
系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系统的最优化是相对的。
例:由于受当前的需求和条件的约束,修出一条等级不太高的公路,就已经算是最优化了;待到真正富裕了原来修路不再能满足需求时,那么,我们在更高的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最优化。
新的系统不断替代旧的系统,新的优化不断出现。
因此,在最优化的同时,要遵循系统的动态,观点,推动系统不断进步。
⑵最优化一般步骤:①提出需要最优化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②确定变量,建立定量计算方程(有关数字模型如用线性规划解决问题)和有关约束条件;③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④解方程,校验解的最优性;⑤实施。
四、系统的设计⒈系统的设计⑴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①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系统设计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为目的。
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系统设计要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意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
依据系统的动态性、环境适应性,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长远。
③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
首先从系统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⑵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系统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相互关联,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五、本章练习题1.“丢卒保车”“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它们说明了系统基本特性的()A.整体性B.相关性C.动态性D.目的性2.自行车是由若干主要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自行车,可以代步的功能。
其中任何一个主要部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自行车无法正常工作。
这说明了系统的什么特性?试说明车把、车蹬,链轮和链条,前后车轮,车闸等的作用?(提示:说明自行车是由几大部分组成,几大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自行车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车把:控制自行车的方向。
脚蹬:将人脚踩的力传递到链条上。
链轮和链条:将动力传递到后轮,驱动自行车行走。
前后车轮:车轮的滚动带动自行车整体行进,承受人和车的重力。
车闸:控制自行车的速度。
)3.自行车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导致什么后果?(1)车闸与车圈结合部位的橡皮筋松了。
(容易导致刹车不灵)(2)车把的固定螺钉松了。
(可能使自行车的方向把不准,酿成事故)(3)链条断了。
(使自行车无法行进)(4)车轮的辐条断了几根。
(容易使车圈受力不均而变形,增大摩擦阻力)4.一堆沙子、钢筋、水泥等材料散放在一起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造成一座桥梁,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A.目的性 B.动态性 C.整体性 D.适应性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系统设计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为目的B.系统是一个整体,它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C.系统分析的显著特点是完整地而不是零星地处理问题,考虑各种主要变化因素及其相互的影响,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6.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看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衡飞行。
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征?()A.整体性 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动态性7.在下列关于系统相关性的理解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一个系统往往存在多个目标,这些目标还常常不一致,需要进行协调。
B.系统通常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C.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不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它部分和整体任务的完成。
D.系统包含子系统,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8.2003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
飞船和运载火箭共有几百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本身都很一般,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性能优异的航天飞船,从而体现了系统的()A.动态性 B.目的性 C.整体性 D.相关性9.合金钢材料中,碳含量的高低影响着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从而影响钢的耐磨性。
碳含量高则硬度高,韧性差;碳的含量低则硬度低,耐磨性差。
这反映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A.相关性B.环境适应性C.动态性D.整体性10.台式计算机的CPU上安装的小风扇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A.整体性B.相关性 C环境适应性 D.动态性11.黑色系统是指()A.全部由黑色的材料组成的系统B.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C.在夜晚生产制造出的系统D.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系统12.“泰坦尼克”号游轮,在当时该游轮各项技术性能是世界最先进的。
但是为什么触冰后全沉没?请从系统的结构的角度理解,它主要反映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A.整体性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13.“系统论”是研究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系统论”是一门跨学科的很横断科学是由哪位科学家创立的?()A.马克思B.霍尔C.贝塔郎菲D.维纳14.填空:(1)系统工程的霍尔三维结构是指在运用系统工程时从三个侧面来考虑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