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管道标识)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管路安全管理pdca持续质量改进住院患者管道留置是预防、治疗和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管道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转归乃至生命[1]。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
中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拔管), 是临床工作中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2] ,因此管道管理也成为护理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诃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3] ,所以积极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保证患者安全[4]。
目前我院正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2011版)》标准,于2012年12月开始使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到2012年11月我院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上报非计划拔管事件20例;患者年龄18~77岁,平均48 .2岁。
管道类别:胃管8例;气管插管4例;尿管3例;气管导管(气管切开) 2例;深静脉置管2例;留置针1例。
2 PDCA循环管理方法2.1计划阶段(plan)2.1.1调查现状:本院2012年12月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管道管理情况检查,全院13个科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管道风险评估无依据10例科;②无床头管道滑脱警示标识,平均3例科;③管道加固方法采用不恰当,平均5例科;④深静脉置管病人未完成观察记录,平均3例科;⑤管道标识上无插入深度的记录,平均3例科。
2.1.2查找原因通过根因分析法对管道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出几点主要原因:①缺乏完整可操作的导管评估制度。
②护理人员教育培训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到位。
表现在护理人员在评估管道有滑脱的风险上认识不足,认为各种管道手术过程中医生已经进行了固定;管路固定方法不妥当,护理人员对各科采取的导管加固方法比较陈旧;对患者及家属的评估、沟通不力,观察巡视不及时、不仔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医嘱查对
一、引言
在医疗服务中,医嘱查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医嘱内容执行,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记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医嘱查对的情况,以便于后续总结和改进。
二、医嘱查对记录
下面是本月医嘱查对记录表:
日期医嘱执行情况问题反馈与解决情况
2022-01-01 正确执行无
2022-01-02 错误执行及时发现并更正
2022-01-03 正确执行无
2022-01-04 正确执行无
2022-01-05 未执行原因:患者病情变化,医嘱已停用
2022-01-06 正确执行无
三、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从以上记录中可以看出,在医嘱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错漏医嘱的
情况比较突出。
为了提高医嘱的查对准确率,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加强
护士的医学知识培训,提高医嘱解读能力; 2. 强化医嘱查对流程,确保每一道医
嘱都得到仔细核对; 3.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保证医嘱执行的全程准确性; 4. 定期进行医嘱查对的内部培训与交流,共同总结经验。
四、总结与展望
医嘱查对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
记录了医嘱查对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医嘱查对的准确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以上是本月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医嘱查对,希望相关改进措施能够得到
有效执行,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范文
背景
在医疗保健领域,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本文将介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内容和样本。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日期:2022年10月1日
改进项目
•项目名称:病房环境整治
•改进内容:加强卫生打扫频次,保持病房整洁
•改进措施:设立卫生巡查制度,每日定时检查病房卫生情况
•责任人:护士长
•执行情况:已定制卫生巡查表,并按时执行
日期:2022年10月5日
改进项目
•项目名称:患者饮食营养改善
•改进内容:调整菜单,增加膳食营养均衡性
•改进措施:邀请专业营养师进行饮食方案设计
•责任人:护理团队
•执行情况:已与营养师商定饮食方案,并开始实施
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改进项目
•项目名称:医疗仪器设备管理
•改进内容:定期维护和检修医疗仪器设备
•改进措施:建立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保养
•责任人:医疗设备科
•执行情况:已建立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并开始实施定期检查和保养
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是促进医疗机构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工具。
通过记录和跟踪改进项目的执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希望以上范文对医疗机构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有所帮助。
管道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人类对自身健康认识的提高以及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1]。
而导管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我院危重患者多、导管复杂、导管种类多的情况下,导管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导管的护理安全管理,本院重点对管道建立醒目的标识,强调交接班的细节管理,有效降低管道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留置管道安全、舒适以及护士交接班的快捷、准确,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 管道标识的设计1.1管道标识材料选择:管道标识纸选用有一定韧性、不易被撕破、具有防水功能的不干胶贴,将其揭下即可使用,用永久性记号笔填写后字迹牢固清晰,不会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偶尔触及液体而导致字迹模糊。
1.2管道标识的使用:管道对应的标识颜色为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管为红色,尿管和各种外科引流管为黄色,鼻饲管及胃肠营养管为绿色,气道湿化管为蓝色,持续吸氧管为白色。
2 标识的管理与应用2.1全院危重病人的管道管理使用统一、规范的管道标识。
由护理部统一设计、制作管道标识,各护理单元按需领用,标识的使用说明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科室,每位护士必须掌握其使用方法。
2.2管道标识用于病人治疗所置出入病人体内的管道。
包括中心静脉管、外周静脉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膀胱造瘘管、尿管、鼻饲管、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等。
由置管人标明管道的名称,置管日期、置管人姓名,使护士在工作繁忙时能快速识别不同的管道,防止差错的发生。
2.3管道标识管理制度化:制定管道标识管理制度,护士长要监督指导护士正确使用管道安全标识,对于使用不规范或未及时使用标识的问题迅速反馈、纠正,确保管道护理安全。
护理部定期检查落实和执行情况,并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不断补充和完善实施方案。
2.4持续质量改进:护士长每天和护士共同床头交接班,检查患者管道情况,查看标识是否正确、管道有无脱落、护理措施是否正确。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格模板日期改进内容负责人完成情况备注
2022/01/01 定期开展医护培训,提升团队
专业能力张护
士
进行
中
无
2022/01/05 更新护理操作流程手册,规范
工作流程李护
士
已完
成
新版手册已发放到
各科室
2022/01/10 设立患者意见箱,收集改进建
议王护
士
已完
成
需整理并提出实施
方案
2022/01/15 开展护理质量评估活动,发现
问题并改进赵护
士
进行
中
尚未完成评估报告
改进内容详细说明
1. 定期开展医护培训
目的: 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保证护理质量。
计划: 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培训会议,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2. 更新护理操作流程手册
目的: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提升工作效率。
措施: 重新审核更新手册内容,要求护士长每月进行一次培训,确保全体护士了解最新流程。
3. 设立患者意见箱
目的: 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操作: 在医院各重要位置设立意见箱,每周由专人汇总整理,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4. 开展护理质量评估活动
目的: 通过评估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步骤: 针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改进方案,定期监督执行情况。
结语
质量持续改进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寻找问题,勇于改进,才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和满意度。
希望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医疗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护理质量检查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高效、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手段。
通过护理质量检查,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存在的问题(1)个别护士仪表不符合要求,上班有玩手机的现象。
(2)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疾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落实。
(3)个别科室需要完善晨会及交接班制度,没有床头交接。
(4)按要求完善业务学习,次数不够。
(5)完善科室质控,要有记录。
(6)护士长手册按要求及时填写,有人员变动的及时登记。
(7)科室应急预案没有培训。
2. 整改措施(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2)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3)加强岗位职责培训,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5)加强科室质控管理,确保质量记录完整。
(6)护士长要加强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7)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病房管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存在的问题(1)重症病人的床单元进一步完善,床下物品放置杂乱,窗台有杂物。
(2)无床头牌,过敏标识不完善。
(3)办公室物品放置杂乱,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
(4)氧气筒用后要放余气并关总开关,空满标识按要求挂,不要自己写的。
(5)输液瓶签加药后未签名及时间,无菌观念差,有不消毒就换瓶的现象,输液瓶有留在病房的现象。
2. 整改措施(1)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整洁有序。
(2)完善床头牌和过敏标识,确保信息准确。
(3)规范办公室物品放置,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4)加强氧气筒的使用管理,确保安全。
(5)加强输液瓶签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存在的问题(1)无输液卡,有输液卡的个别没签名及时间。
护理管道标识管理制度2024管道标识是护理标识中的一种。
特别是引流管道标识管理使各种管道得到明显的标识,从而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形成安全有效的预警机制,尤其是患者置入多种管道时,避免了反复牵拉确认管道的现象,既准确、迅速又安全。
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事前控制,使管道护理更规范、更到位,实现了患者安全管理的持续性质量改进。
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病人安全,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特对医院病人的护理管道标识作以下规定:使用对象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置入各种管道时均需进行标识。
使用规定1、颜色规定(按照管道风险分类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1)低危管道(蓝色或绿色)一一用于由护理人员置入性输入管道。
如吸氧管,浅、深静脉留置针,尿管(泌尿外科特殊尿管除外λ鼻胃管(特殊胃管除外)等。
(2)中危管道(黄色)一一用于护理人员置入且风险较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或腔隙的引流管道。
如胃肠减压管、三腔二囊管、PICC.CVC、肛管、胸水引流管、腹水引流管、膀胱造屡管、气管切开导管(术后一周后)(3)高危管道(红色)一一用于医师置入且为高风险的管道,如膀胱造瘦管、T 型引流管、胆囊造瘦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盆腔引流管、关节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术后IW内\胃肠营养管(吻合术后)、浅表伤口引流管、普通造屡管、胆囊造屡管、脑室引流管、特殊胃管(螺旋、三腔二囊、消化道吻合术后置管、十二指肠营养管)、腰大池引流管、动脉置管、胰腺引流管、创腔引流管、空肠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特殊导尿管(尿道断裂/T裂手术置管)等(4)粉红色一一用于滴注静脉控速药物时输液管道上(或输液泵上)的标注。
2、标识部位及方法:胃管标识位于胃管末端IoCm处;尿管标识位于注水管端的上方;深静脉置管标识距离皮肤出口处IOCm处;浅静脉留置针标识在贴膜外针柄处;各种外科引流管标识位于距引流管末端IoCm处。
PDCA质量持续改进PLAN主题选定1.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手术室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可以进行质量改进的主题,然后针对每个主题按照上级政策、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5个方面由小组各成员进行打分,求得每个方面的平均分,然后加和总分并排序,选定得分最高的主题作为本次质量改进的主题,见下表1,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术后各类管道标示的完备率。
选题的意义在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严谨性及责任心,有利于医护人员辨识,降低了医疗风险。
确定术后管道标识定义: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放置于病人身体的各类管道,术后由巡回护士与医生核对无误后进行标识的过程。
确定完备率的含义:字迹清楚不褪色,标注的管道名称准确,风险种类准确,需有效期的要注明有效期,标签黏贴的部位准确、黏贴方法准确。
衡量指标为完备率=完备的管道标识数/需要标识的管道数*100%。
2.制定活动计划书利用甘特图制定PDCA各步骤的时间表3.现状把握理清管道标识放置的流程:1)术前或术中手术医生放置各类管道;2)由巡回护士填写管道标签并与手术医生核对;3)术后巡回护士正确黏贴标签,检查管道并核对标签;4)如有错误或其他疑问再次与手术医生核对并重新填写标签、黏帖;5)巡回护士检查无误后病人离开手术室。
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管道标签的完备率为75.6%,分析各类错误原因,制作柏拉图如下,可知管道标签不完备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期错误或未写和黏贴方法不当,这两项占总错误的比例为74.7%,也是本次质量改善的重点。
4.目标设定清楚现状后,利用公式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不完善率×圈能力×改善重点)=75.6%+(24.4%×0.8×74.7%)=90.2%改善幅度=(目标值-现况值)/ 现况值 =( 90.2%-75.6%) /75.6% =19.3%5.分析原因圈员利用头脑风暴分析影响管道标识完善的原因,并制成鱼骨图由现状分析,我们已经确定改进重点为有效期错误或未写和黏贴方法不当两方面,对这两方面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找到终末因素。
分级护理质量检查评价分析分级护理质量检查持续改进表科室:护理部时间:2014 年1月检查人员:2013年2月分级护理质量检查评价分析护理部于27日-28日组织各科护士长对全院6个临床科室分级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存在问题:1、床单位物品较多,放置不规范,床铺不整齐,床单元较乱。
2、分级护理与病情不符,一级护理率高。
内二科:抽查一级护理病人一个,二级护理病人一个。
存在问题:1、住院号20131605生活护理落实不到位,床单位欠整洁,病房摆放凌乱。
2、住院号20131609未做到按级别护理落实生活护理,年轻护士评估和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原因分析:1、晨晚间护理落实不到位。
2、护士长检查督导不及时、不到位。
改进措施:1、护士对各班工作职责及分级护理制度熟练掌握。
2、护士长加强基础护理督导及晨晚间护理的落实情况。
内一科:抽查一级护理病人一人,二级护理病人一个。
存在问题:1、住院号:20131608健康宣教方式比较单一,以一对一宣教为主。
2、住院号:20131610患者病房物品摆放杂乱,床单元物品较多,床铺不整洁。
原因分析:1、责任护士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2、生活护理方面:落实欠到位,未做到按级别护理落实生活护理,患者数量多,护理人员不足,相关分级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改进措施:1、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宣教资料,组织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加强工作责任心,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的落实及病人的卫生处置,跟踪检查存在问题以改进,加强年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普外科:抽查一级护理病人一人,二级护理病人一个。
存在问题:1、住院号:20131601宣教欠到位,患者及家属不清楚饮食调护。
2、住院号:20131603患者卫生处置不及时,不到位,患者身上有异味,责任护士未及时协助清洗。
原因分析:1、护士责任心不强。
2、分级护理与病情不符,一级护理率高。
改进措施:1、与科主任、主管医生沟通协调级别护理问题。
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落实3、危重病人护理:病室存在异味、病人头发不整洁,留置管道标识不规范。
4、消毒隔离质量:消毒记录本签字不规范,盛放体温计的方盘过期。
5、供应室质量:各种登记记录不全。
6、分级护理质量:责任护士汇报病例不全面,健康宣教不到位,病房内杂物多,陪探视人员多,护士未根据护理级别观察病情。
7、中医特色护理质量:个别科室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不完善,个别护士中医护理常规掌握不全面,中医技能操作不熟练,中医操作技能欠规范,个别患者中医药康复与健康指导不到位,护士研究笔记记录不全。
8、手术室质量:消毒液更换不及时,物品摆放不整齐。
改进措施及处理意见:1、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规范管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检查结果传达并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2、加强护士责任心,使工作规范化。
3、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对经常发现问题的病区和人员给予警告、处罚。
预期目标:各项护理质量均符合规范。
检查反馈及效果评价:质控检查结果已反馈相关科室,限期整改,通过护士长汇报及下科室检查,科室改进措施落实良好。
在最近的护理质量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其中病房管理方面存在物品摆放不整齐和走廊内有闲散人员的问题。
急诊室方面,个别护士在急救药品剂量掌握不准确和物品摆放不整齐。
急救护理方面,个别护士在急救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不全。
消毒隔离方面,消毒记录本签字不规范,盛放体温计的方盘过期。
供应室方面,各种监测记录填写不及时。
分级护理方面,责任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不到位。
中医特色护理方面,个别护士中医护理常规掌握不全面,中医操作技能欠熟练。
手术室方面,消毒液更换不及时,物品摆放不整齐。
这些问题的存在,部分原因是护士长管理不到位,检查、监督和指导缺乏方式方法,不能有效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个别护士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规范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手术室提高术后管道标识完备率主题选定:患者在手术前后因为准备工作和临床治疗的需要,会放置各类管道通路,如留置导尿管、术后各类伤口引流管等。
这些管道通常关系到患者术后病情观测和康复治疗,有些甚至关系到手术成败和生命维持。
各类管道依据其对患者生命维持和治疗的重要性可分高、中、低三个危险等级。
完备的管道标识要求做到:字迹清楚不褪色;标注的管道名称准确;风险种类准确;需注明有效期的要标注有效期;标签粘贴的部位和方法准确。
手术室作为大部分留置管道的起始科室,有责任提高管道标识的完备率,方便临床医护人员辨识、管理。
错误或不完备的管道标识,容易误导临床护士,造成各类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和差错,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经抽样调查统计发现,我院20XX年3月的手术患者术后各类管道标识的完备率只有76.3%o现况把握与原因分析:依据医院护理部关于管道管理制度《N-A0410-076管道风险管理制度》(20XX-04-D)的要求,抽样调查手术室患者术后管道标识的完备率,主要从标识分类错误、有效期错误、未粘贴标识、粘贴方法不正确和书写工具不合适等多个指标进行评判。
要求按照管道标识的危险等级分类来正确选择颜色分类(绿色一低危,橙色一中危,红色一高危),使用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正确注明管道名称,粘贴部位正确、牢固等。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患者术后各类管道标识的完备率只有76.3%,通过QCC小组活动的圈能力测评,确定本次检测指标的目标值为90.5%。
工作流程简介:术前或术中手术医生放置各类管道,由巡回护士填写管道标签并与手术医生核对,术后巡回护士正确粘贴标签,检查管道并核对标签,如有错误或其他疑问再次与手术医生核对并重新填写标签、粘贴,巡回护士检查无误后病人离开手术室。
将管道标识查检表作为工具(见表Do手术室统计各种管道标识的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表1管道标识查检表表2管道标识查检结果不当(两者合计74.8%)等,作为这次改善活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