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谁为峰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18
幼儿园语言活动《望岳》幼小衔接古诗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名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首古诗,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章——《望岳》诗歌朗读、背诵、解析以及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望岳》朗读和背诵。
2. 使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重点:《望岳》朗读、背诵及诗歌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泰山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泰山解,进而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望岳》。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望岳》,指导学生注意诗歌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4)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3. 诗歌解析(15分钟)(1)解析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杜甫。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3)讨论诗歌中关键词语,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给出例题:“请用自己话描述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
”(2)讲解例题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话描述诗歌中其他意境。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泰山相关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岳》2. 内容:诗歌背景:杜甫,唐代诗人诗歌内容:五岳归来看泰岳,群山罗列谁为峰?诗歌意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望岳》。
(2)用自己话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当我站在泰山顶峰,俯瞰四周,其他山峰都显得那渺小,仿佛都在向我低头。
山高谁为峰——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作者:暂无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5期本刊记者:东来从以上字数不多、篇幅不长的“人物档案”中,你不会看到,在漫长的30几年里,成军如何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晓喻传染病学界的大咖;你不会看到,在阖家团圆的节假日,他在医院病房、在寂静的实验室中默默的奉献与付出:你不会看到,在同学、同伴玩闹、打牌的时候,他却在一字一字地写下实验记录,记下行医心得,翻看着世界医学最前沿的文献。
如果有人问他,在以上这么多头衔中,你最看中哪个?他会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你:“我既是一名医生,也是学者和老师。
”“都说医生是天使,那么传染病医生是天使中的天使。
能用我们的双手,直接服务于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最无助、最贫穷、最需要帮助的传染病患者,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福!”这是成军在基层培训医生时经常说的话。
病人有选择的权利,他是我的病人,我就要对他负责,这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他家人的尊重。
抱着这样的理念,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成军和许多病人成了好朋友。
有病人病愈出院,发自内心地感谢他时,他都会由衷地说:“不是我的医术多么高明,重要的是您毫无保留的信任我,我们才战胜了共同的敌人——病魔”。
既然是朋友,就会常常做朋友之间才会有的举动。
有一天,成军的一位病患朋友给他打电话说:“成医生,过会儿我老婆会跟您打电话,麻烦您跟她说一下‘我的病不能生气’。
”哈!难道肝病是气出来的?好吧,为了病人的身体健康,成医生权且利用自己的身份做一次和事佬吧。
原来病患夫妻俩在家经常拌嘴。
病人不想吵嘴,就想了一个办法,告诉他老婆说:“成医生说了,我的病不能生气,你不要和我吵了。
”果然,不一会儿病人的老婆打来电话,成军按“要求”作了回答……两个月后,病人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他家现在和睦了不少。
医者父母心,说起来只有区区五个字,真正践行起来,却是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但成军做到了。
患者的肯定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
最让他感到高兴的,还是为普通患者解除病痛。
俗话说“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所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讲的就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王安石却有一首诗立意高远,说的就是居高临下,才能有远见卓识。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诗曰《登飞来峰》: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林则徐的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应当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
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中,我都深深体会到,站的高度越高,看问题的角度越广,想的越开,越想的开越觉得人间就是天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作文《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小朋友们,你们爬过山吗?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山的高远。
当我们站在山脚下,抬头往上看,山顶好像在云里一样,又高又远。
那陡峭的山峰,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让我们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就像我上次去爬泰山,一开始在山脚下,看着那高高的山顶,我心里还有点害怕呢。
但是我想,一定要爬上去看看!一路上,我累得气喘吁吁,腿都酸了。
可是当我终于爬到山顶,哇!那种感觉太棒了!我看到了远处的城市,看到了像小蚂蚁一样的人和车,我明白了什么叫高远。
高远就是要我们有勇气去挑战,去看到更远的地方。
小朋友们,以后遇到困难,也要像爬山一样,有勇气去追求高远的目标哦!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山的高远。
你们想想,当我们站在山下面,抬头看着山顶,是不是觉得山顶离我们好远好远呀?那种感觉就像是天空在山顶上面。
比如说我去爬黄山的时候,一开始我站在那,哇,山好高啊!我都有点不敢爬了。
可是我又想,一定要上去看看上面有什么。
我一步一步地爬,累得我汗流浃背。
最后我终于到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云海,就像棉花糖一样。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高远就是要努力向上,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努力追求高远的梦想,好不好?。
杜甫《望岳》原文翻译《望岳》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5首。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望岳》原文翻译,欢迎来参考!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宋四个角度望泰山,第一句:远望,第二句:近望,第三句:细望,第四句:俯视。
古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就是出自《望岳》这首诗。
杜甫共写了三首《望岳》,下面把三首诗一并提供给大家欣赏。
《望岳》原文1.《望岳》(东岳泰山)作者: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西岳华山)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3.《望岳》(南岳衡山)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xū)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望岳》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山高人为峰走在高楼林立的大街上,对于已经习惯了汽油味的我来说,味到一股淡淡的“烟草香”也会有别样的感觉,我会想他抽的是不是“红塔山”。
眼睛会不自觉地扫视路边的烟酒店和烟摊,那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品牌香烟,在外形上有方盒的、也有长盒的;在包装上有炫丽多彩的,也有清淡素雅的:在材料上有纸的、也有铁的……并不是因为香烟可以让人在“吞云吐雾”中飘飘欲仙,使我对香烟的“功效”产生了好奇心,而是因为香烟体现着一种艺术特色和文化理念,让我从中学习到一种品牌精神“山高人为峰”。
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美丽的海岛,独自到内地求学。
丰富多姿的大学生活在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显的那样的舒畅,校院内的一景一物都让人爱不释眼。
在大学里面抽烟成了很平常的事情,随处都可以看到吸烟留下的遗物“烟屁股”,很煞风景。
学校里的“便利店”成了“烟民”们的“采购站”,方便学习和聊天的地方成了他们“抽烟处”,经常可以欣赏到一个“成熟男人”的悠雅姿势,从手指与其口中不时的冒出一股股的“仙气”,还有的时不时的玩几个吸烟的花样。
特别是在每个假期结束回校后的几天里,男生们都会把各自家乡的品牌香烟拿出来,美名“家乡特产”,随后聚集在一起,若开“烟话会”一般,你送我一支,我换你一支,从火光出现的一刹那,清烟如泻水,过不了一会就是烟气缭绕,每个人都好像沉浸在烟雾云海之中。
古往今来竟有仁美其名云:“抽上一支烟,快活赛神仙。
”但是有一件事情使我改变了对香烟的看法。
在大学里,最让我遗憾的是我竟没有登过泰山。
泰山,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许多中国人梦想着去攀登的。
到山东如果没去过泰山就像到北京不去长城一样。
由于我有恐高症,每次有同学相约一起登山,好不容易鼓起的豪情壮志,一想到陡峭的阶梯就又放弃了。
参加工作后,为了弥补我大学时期的遗憾,有幸在一次国庆节与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再次来到母校,去圆我的“泰山之梦”。
在前往泰山的火车上聊天时我问同学:“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么一则广告:在一个漫天飞雪的气候下,一群登山队员举步为坚地走在半山腰,经过暴风雪的洗礼,他们最终登上了山顶,把红旗插在最高处,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话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中,尽管许多时候可以坐着,可以躺着,可以保持任意一种自己认为最舒适的姿势,但站立永远都是一道永远都是呈现精神的独特风景!请以“站立,不仅仅是一种姿势”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得抄袭。
【话题导写】站立,不仅是一种姿势,从容、镇定、尊严、精神、意志、使命、人生态度无不蕴含于这个姿势之中,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
要让自己的意志、心灵和人格站立,以一片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
肉体倒下了,我们要让思想立着;富贵没了,我们要让精神立着,这应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站着的”人。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霄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
请站成自己!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磊落的襟怀!站成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素材金库】1、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无精打采地课诵经文。
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立地成佛,他为此而苦闷、仿惶,渴望解脱。
正好,一位云游四方的大师来到他身旁。
和尚来不及站起,激动得颤颤巍巍地说,“今有一事求教,请指迷津;伟人何以成其伟人?比如说,我们面前的这位佛祖……”“伟人之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大师从容地说,“站起来吧,你也可以成为伟人!”一心想成“佛”,又不敢站起,世间这样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其实睁眼看一下,大千世界中哪有跪着的佛?!迷信乃至崇拜偶像,以至失去自我,泯灭个性和做人的自尊,是世人的悲哀。
想干大事业,有一番作为,首先必须站起来!2、人生不能像某些鱼类躺着游,也不能像某些兽类爬着走,而应该站着向前行,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存姿态。
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正是为了摆脱某些时候人们常身不由己而采取的“躺着”“爬着”生存的可悲姿态,正是为了摆脱平面化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还世界与人生以多维生存结构的真面目。
盘点辰东大神六部小说中引用的诗词,也因此我爱上了文学辰东大神号称五白之首,因其自创挖坑派,文笔天马行空,擅长活用经典名句与典故,展现的小说场景磅礴与大气,而闻名网文小说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辰东大神六部小说中,引用的诗词。
也因为看了辰东的小说,我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古典诗词。
以下按照辰东写书的时间顺序摘选与评析书中引用的诗词。
另外冒昧问一句大家,辰东所写的六部小说中,引用的那首诗句,你最喜欢?《不死不灭》主角独孤败天霸气无比第一部小说:《不死不灭》这本小说篇幅不长,为辰东的开山之作。
文笔足够简练,前期有很浓厚的武侠风,以此可以看出辰东创作之前。
肯定阅读了大量先辈们的经典名作。
在此书的第十七章九转之明王不动中独孤败天挑战银髯道人时,辰东为独孤败天写的壮词。
正因为独孤败天为战而生,逆天而行,他的命运九世坎坷。
所以要怎样的诗词才能承托出当初独孤败天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原文诗句摘要:飞扬跋扈为谁雄?天下风云出我辈。
王图霸业谈笑中。
逍遥载洒红尘路。
谁愿等闲归。
这句诗,被辰东活用。
充分体现出了独孤败天年轻气盛、与众不同!当初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真心感到一股大气自心底油然而生。
主要是当年的我看的诗词少,见识比较短。
很容易被经典的诗词感动。
不过书迷们知道这句诗是化用哪里的吗?其实是化用黄霑老先生创作的《人生·江湖》: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人生·江湖》从上面八句诗,充可以体会到黄霑先生对于俗世人生的哲理性的深入思考。
不过完全引入《不死不灭》中,肯定不大适合。
毕竟整本书是布局的开始,与天斗的开始。
辰东想表达独孤败天的豪情与勇气。
所以辰东只是引用部分。
借此表达独孤败天的壮志凌云,注定不平凡。
当初的我看到这句诗词的时候,特地去查询了一下来源。
因此看小说的同时,我记下了很多经典名句。
《神墓》小说封面,龙舞插画第二部小说:《神墓》这部是小编第一部玄幻仙侠读物,只能说太多回味与震撼。
山高谁为峰黄刚《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24 版)标题书法:毕胜你是一座奇峰一颗璀璨的人文星辰,从19世纪的南中国那个叫翠亨的小渔村冉冉升起。
一座最富情感的山峰,在相对于人类历史的百年瞬间,一次次政治地震将你推向摩天接宇的极致。
穿越弥漫恐怖的近代史隧道,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孙中山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灼目的精神光芒以及观照古今的思想灵光烛照并引领着一个民族踏过苦难、走向共和、走进复兴!一个佃农的后裔,一个根性叛逆的客家少年,要作洪秀全第二。
一个不安分的灵魂,一颗牢骚满腹的心灵,思忖着医人医国的大道。
不信神,就无需北帝来呵护,你,毁了渔村的神龛。
不信邪,锻打扼杀欺侮的凶刃,踏着洪天王的屐痕,从容为“寇”。
无奈,从私塾出走,负箧踏浪,远渡重洋。
沐浴檀香山遒劲的海风明媚的阳光,呼吸自由的思想吮吸西学的养分。
医人,你有一双回春的妙手。
医国,你在寻觅一剂猛如虎狼的灵丹。
为了医国的良方救世的蹊径,你的神思飞扬在料峭的寒夜。
秉烛疾书的心灵之声凝结在宣纸上。
然而,满怀希冀转达给李大人的万言书毕竟石沉大海。
不禁那满腹的牢骚,你舌如箭镞弹射权贵。
“大逆不道”的“四寇”,密谋削刈皇帝老儿的狗头,砸碎病入膏肓的清廷!一眼迷茫不见路,报国无门渡西洋。
在那里,在檀香山,这块顽劣的灵石迸射出一粒种子的火焰——血色的革命烈焰。
1895年,呕心沥血的第一枪没有打响,广州起义黯然落幕。
从此,先生踏上了四处为家命运多舛的漂泊生涯。
尽管如一株青萍,却依然在漂泊中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八极。
面对清廷爪牙的围追堵截,先生屡破厄难,死里逃生,数度起义,愈挫愈勇——直至辛亥年的风暴摧垮延宕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先生是一座孤独崛峭的山峰!从他行者漂泊的征程,提炼出“博爱”的光辉,“民族复兴”的宏愿,“三民主义”的求索!先生是一座群山簇拥的奇峰!端详山一样博大的胸襟,凿刻着“天下为公”的无私,“振兴中华”的理想,“世界大同”的感叹!仰望跨越世纪的奇峰,不啻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你的主义,屹立在一个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视野;徜徉摇撼天地的理想国,宛若一本厚重的经典:承载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启示着一个民族的今天,还有将来!翠亨,民国第一村站直了是一棵挺拔的树,躺下去是一条虬曲的龙!活了120多岁,无论是站是躺,都在滋长勃勃生机。
十七岁那年,你从教堂走出。
特意携带一粒酸豆树种踏浪归来。
从万里之遥的檀香山回归香山那个叫翠亨的乡村,将你的心思和追求种在了客家小院。
萌芽、抽枝、拔节,沧桑成一躬卧龙。
那株幼嫩的酸豆树很像年少的你——海风来了,叶子撞击出掌声;暴雨来了,根须抓紧信念。
就这样,西土的基因与东土的雨露化合成坚韧,挺拔成擎天的姿势。
这是一棵中西合璧的思想树。
可能,先生钟爱酸豆树扎实的木质,可能,先生偏爱酸豆特殊的味道,也可能,先生希望生命与意志像酸豆一样绵长而醇厚。
从异国他乡回到自己的家,还要遭受官府的层层盘剥,为什么?父亲一样的乡亲经年累月的辛劳竟换来食不果腹,为什么?偌大的大清帝国竟被列强蹂躏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为什么?世间多少不平事!就着油灯,你在想。
借着星光,那棵酸豆树也在想。
你是一位先行者,驰骋在救国的思想疆域。
它是一棵酸豆树,顶风雨兀自独立。
后来,你从香山这个码头出发了。
不知走过多少驿站,踏过几重恶浪,摧毁千年帝制,筑起一个主义,树起一个共和!先生漂泊着,行走着。
一个甲子不到,却走了。
走得那样匆匆、那样让人揪心——革命尚未成功。
雷电劈来,那棵酸豆树倒下,但没死,那棵思想树依旧蓬勃着自己的思维。
即使在台风的肆虐中匍匐在地,依旧以思想的绿茵滋润着古老的土地,依旧是一条遒劲生猛的龙——卧龙。
从豪士到勋臣1905年,东京,秋阳普照。
你谦让的豪气因一种理想而磁化,一个同盟因共同的信仰而奠基。
一个是名声大振的先行者,一个是独立无敌的豪士英雄——由此牵手,由此同行。
孙中山、黄兴,两个响亮的符号在历史的天空交集成“孙黄”,两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华大地的星汉交相辉映。
不在乎虚名,不善高谈阔论,但你在真刀真枪地陷阵冲锋义无反顾。
你的高格被四面八方的热血男儿簇拥,你的豪气沸腾了一管管英雄的血脉!从钦州、防城到镇南关,从廉州、河口到广州,——直到武昌,弥漫铁血的硝烟里,虎啸狮吼的是你,挥枪腾跃的是你,你以巍巍的血肉之躯驱动着共和的车轮。
于是,潇湘大地的骄子冠盖了“中国革命的拿破仑”的英名,勋绩如山的豪士与英雄,显现成“孙氏理想,黄氏践行”的百姓影像。
往事并非如烟。
弹去史书黯然消寂的灰尘,黄兴,民国元勋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狂想之花在理想国怒放长江,从青藏高原的雪域走来,一路浩荡,润泽了千里平畴。
长江,曾经决堤溃坝洪水肆溢,百姓罹难哀鸿遍野。
这一神奇的土地,散落着巫山人古老的文明踪迹,鸣响着三国古战场的剑镞飞舞,也回荡着几代几十代百姓流离的水之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
昨天那哀哀的川江号子,勒入江上纤夫的肩膀。
漫漫江汉平原,洪水苍茫田毁屋塌饿殍遍野。
幽幽丰都鬼城,浮泛着冤魂凄厉的哭号。
那朽黄的竹简渗出水患的血腥,那黑褐的岩壁镌刻着万千罪孽。
纵是大禹这治水的圣贤也不禁泪湿青衫。
水治则国治!是谁扛起了治水的巨笔,是谁铺展开三峡的宏图,是谁挥动了降龙的旗帜?百年求索啊,呕心沥血。
昔日,中山先生寻觅的目光在这如画山水长廊——三峡停驻了许久许久,一瞬,他的理想国被灵感洇染出一幅天才的蓝图——筑坝为民。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两个世纪伟人心有灵犀,牵手而行:长江自清幽朝蔚蓝奔腾,三峡从洪荒向文明匍匐,高峡平湖的梦幻走出了混沌,百年的求索勾勒得轮廓清朗。
九十年后,先生的理想国开花结果。
脚踏着一个世纪,头顶着一个世纪,巨龙衍生的中堡岛,宛如翡翠镶嵌的神龟,从三斗坪驮升高峡平湖的梦幻,高树起民族崛起的丰碑。
一个时代承继一个时代的理想。
华夏民族如是呐喊:给我一片蓝天,我搏击的翅膀将撑起一片辉煌,赐我一次机遇,我征闯的劲臂将拓展一把奇迹。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来了,千万个大禹挺进三峡;听吧,民族的心脏同频共振。
先生,你可看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敏锐的神经出击另一个世纪。
这是一个汇集精英的舞台,上演着雄风凌霄震古烁今的壮剧。
截流,截断巫山云雨。
报捷的鼓乐回谷绕江,百年美梦散射华光,长江左右云舞林唱,神女的明眸里闪烁着诧异的晶莹,黄鹤楼巅紧衔这合龙的喜报。
三峡梦,民族梦;三峡梦,世纪梦;三峡梦,一个星球的梦。
先生,你可欣慰?厚重的重峦叠嶂,锁不住三峡激扬的旋律;悲怆的川江号子,锁不住万吨巨轮溯流的鸣笛;凄惨的丰都鬼号,锁不住浪尖上轻舟如风的欢愉,锁不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狂喜。
锁不住!锁不住那举世瞩目的风姿,锁不住汉唐雄风的——呼啸。
博大与友爱的行板和平的底色是博爱,博爱的底韵是和谐。
我们的民族是上善若水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是崇尚大爱的民族。
听听回荡在遥远时空里的汉唐雄风,你将品读出华夏人的开明与包容: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的“圣人”,也生长出泽被天下的奇迹。
这片土地延伸着福及四方的“丝绸之路”,也涵养出一个肤不分色,友不论族的包容的国度。
我们以博爱为基座构筑和平的舞台。
我们以和平为旋律腾祝福人类。
中国有许多高山,因博爱而挺拔。
世界最高的山叫珠穆朗玛,那是自然的山。
中国最富情感的一座山叫中山,这是人文的山!敲响爱的行板,使那首叫博爱的“国际歌”响彻寰宇,经久不息……海纳百川的人格魅力伍立杨《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24 版)中山先生允文允武的人格气魄为人所景仰。
他革命一生,荆棘载途,却始终如牛负重,两肩担起,未尝稍息。
很多历史的关头,机会微渺得如同海底捞针,而先生总是不辞艰危,期达目的。
1895年的早春,在中山先生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他创立了兴中会总会,从此奔走于美洲、欧洲、亚洲各国,筹划并发动革命。
到了1905年盛夏,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中山先生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
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中山先生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中山先生进行第十次革命,起事于广州,即黄花岗之役,革命党无数次的点火,到黄花岗起义,可谓火势熊熊,再难浇灭;到了四川保路运动,更是风借火势,直接向十月十日的武昌定点燃烧而去……小说家曾朴,在他的《孽海花》中曾热情洋溢地介绍孙中山先生。
说到孙先生的童年异禀,留学时所吸养的自由空气、革命思想。
在他笔下,孙先生“面目英秀,辩才无碍”,是“一位眉宇轩爽,神情活泼的伟大人物”。
1924年底,中山先生病象已深,还扶病北来。
欢迎的民众,环拥如堵。
几年后张恨水先生著文回忆当时情景:“中山先生带着笑容,从火车上下来。
因为有病,不能演说,一路之上,扔了许多传单答复民众。
传单虽极简单,第一句就是‘中华民国诸位主人先生’。
你看他对于民众(人力车夫在内)是怎样谦逊有礼,和蔼可亲。
”恨水先生的笔调,率真而沉郁,情绪低徊不已。
他又写道:“而今青白旗挂遍北京了,中山先生的主义好像快要实行。
但是,这莽莽乾坤,哪里去找这样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伟大人物?我伤心极了,我只有痛苦。
”读到这里,谁能不受感染呢?中山先生对中西文化良性传统方面的有机继承发展使他不但建树伟大,更在献身国家的同时,表现出一种罕见的人格魅力,而对时势给他的名利,却弃如敝屣,绝不介怀。
彭西先生曾记述:“他伟大人格的特质,是在他个人立身行道方面的谦恭、朴实和克己的态度与精神。
就是我们兴致来的时候,于日本的茶屋式中国料理中,他正襟危坐,态度谦和庄重。
对朋友们他是一往情深,在宣传说理方面,谁也比不上他坦率、雄辩及说服的能力。
他说明及宣传他的主张,温和而动听,并且以绝对诚朴的态度,含笑答复与他反对的意见。
”1901年6月至7月间,中山先生在日本接待来访的留日学生,有吴禄贞、钮永建、程家柽、马君武、张雷奋等数十人,他们中多数尚未见过中山先生,一些人更倨傲轻狂,以为中山不过是龙蛇起陆的江湖人物,懒得往访。
但很快,他们的看法转变了。
深深感慨到中山先生大木百寻、海纳百川的伟岸气度,其中一位后来回忆道:一天,有位学农科的安徽程家柽,又有一位湖北吴禄贞,来寻钮先生,要邀我同到横滨去看孙文,我虽不曾骇成一跳,暗地里吃惊不小。
我说:梁启超我还不想去看他,何况孙文,充其量一个草莽英雄,有什么讲头呢?他们三人微笑而去……傍晚他们回来了,我马上就问孙文状貌,是否像八蜡庙里的大王爷爷?钮先生说,一个温文尔雅,气象伟大的绅士。
我说与梁启超较如何?程摇头道:“梁是书生,没有特别之处。
”其时钮先生说道:“你没有看见,看见了定出于你的意料之外。
”其时钮先生,以书院有名的学者,与后来《申报》的主笔陈冷血被梁鼎芬共称为“二雄”,亦受到张之洞看重,我就问他:“难道孙文就有张之洞的气概么?”他说:“张之洞是大官而已,你不要问;孙文的气概,我没有见过第二个,你将来见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