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庄启传
- 格式:pdf
- 大小:129.34 KB
- 文档页数:2
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7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42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命之桥⑴一百多年前,翼王石达开率众转战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四面是不可攀援的绝壁,中间是飞流湍急的大渡河,顺着河,有近百里的河谷,如谷口被堵死,江面的舟桥再被破坏,那么就只剩死路一条了。
智勇双全的石达开,终于被牢牢堵死。
万箭齐发、百炮齐轰,几万精锐将士统统化为一场春梦。
血,凝结在大渡河两岸,太平天国,成为历史。
⑵七十年前,又是三万疲惫不堪的红军,被追至此。
看着这些顽强不屈的“赤匪”终于走进这条河谷,老蒋笑了。
他说,毛泽东就是石达开。
似乎历史重现:河谷又被堵死,江面上的船被烧了,桥也被拆了,几十万国军日夜兼程地围上来,黑沉沉的炮口与冷冰冰的机枪对准这块“死地”上站立的数万名苏维埃战士。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后一点希望。
奇怪的是,悬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的桥板虽然被拆,但那几根铁索依然无损,也许是吸食鸦片的川军弟兄们不相信红军能一个个用轻功从几条晃悠悠的寒索上飞过来,红军,也是人,毕竟不是神。
但奇迹还是出现了。
红军冲过了铁索桥,闯出了一条血路,中国共产党人的骨干几乎全部存活下来。
十五年后,他们成了中国的主人。
⑶他们不是神,但在他们身上,始终存在着至今仍令许多中外学者不解的一种意志,或叫做是一种精神。
他们后无根据地,前无目的地,身缺枪弹、军乏粮草、破衣烂衫、日夜作战,居然无一人抱怨,无一人退缩,所过州县秋毫无取,始终维持着铁的军纪。
⑷攻取泸定桥时,需几个敢死队员,他们要像猴子般地爬过百米长的铁索,下面是翻滚的江,对岸是怒吼的枪……但令人震惊的是,召集令一下,成千上万的战士拼命抢着报名。
第14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二)建议用时30分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27页一、[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
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夫为人A 所B 陷C 而欲胜D 敌E 不亦难乎F 臣故曰无术焉G 苻坚之类H 是也。
答案:EFG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原文及翻译一、原文: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
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
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
游者悚焉。
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
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
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
“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二、翻译: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
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
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鸟的叫声。
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
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
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像飞鸟展翅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
”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可遮盖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
2023乌鲁木齐市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课外阅读蔡洪赴洛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④握之璧⑤不必采于昆仓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⑥处。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⑦,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
②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
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
④盈:满,满满的。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18-19学度高一下年中考试-语文(缺解析)高一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2018.4〕说明:本卷为进展卷,采纳长卷出题、附加计分的方式。
第Ⅰ、Ⅱ卷为必做题,第Ⅲ卷为选做题,必做题总分值为120分,选做题总分值为30分。
第一卷为第1页至第2页,第二卷为第3页至第6页,第Ⅲ卷为第7页至第9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迎接挑战,做完必做题后再挑战一下进展题吧,你一定能够成功!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此题包括5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笨拙.〔zhuō〕熨.帖〔yùn〕长歌当哭〔dàng〕玉砌.雕栏〔qì〕B.颠簸.〔bǒ〕隽.永〔jùn〕瘦削.不堪〔xuē〕前合后偃〔yǎn〕C.缧绁..锋利〔jiéào〕怦然心动〔pīng〕..〔léixiè〕间.或〔jiàn〕桀骜D.渣.滓〔zǐ〕罪愆.〔qiān〕擎.天玉柱〔qíng〕转弯抹.角〔mò〕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寒暄沧桑恼羞成怒平心而论B.踊跃安详走头无路雍容大度C.惯例废驰坚不可摧气宇轩昂D.和蔼喋血陨身不恤迫不急待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南宋遗民清晰这一点。
因此,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
⑵那时她的儿子还太,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明白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⑶站在雅典卫城上,我发明对面远远的一座绿色的小山顶上,爽眼着一座白色的石碑。
A.敦促年轻树立B.敦促年青竖立C.敦促年轻竖立D.督促年青树立4、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味道是最说不清晰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河南桐柏月河墓地出土玺印文字考释
黄锦前;樊温泉
【期刊名称】《古文字研究》
【年(卷),期】2012()1
【摘要】2001年末,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宁(南京)西(西安)铁路的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柏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位于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北的月河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墓葬22座,出土了一批铜器和玉器.其中M10出土的一方玺印,《河南桐柏月河墓地第二次发掘》已作了初步介绍,并附有该印的线图、摹本及钤本①。
【总页数】2页(P466-467)
【作者】黄锦前;樊温泉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滇王之印与南越王墓出土玺印之比较
2.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玺”——陕西出土帝后玺所涉印史二题
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一号春秋墓出土玉器阴刻技术的微痕分析
4.古玺印文字考释四则
5.古玺印文字考释(四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爱斯伢牙乐儿童营养牙膏系列产品特性:针对中国儿童牙齿健康状况,特别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水溶性矿物盐等营养成分,强根健齿,帮助儿童牙齿健康成长。
特别选用温和的高档软性硅磨料,加倍呵护儿童幼嫩的牙齿和牙龈;鲜纯草莓味,粉色水晶珠光膏体,有营养,好味道,小朋友好喜欢。
纳爱斯营养牙膏系列产品特性:含有益牙龈健康的维生素C,帮助强健牙龈。
闻名全球的美国佛罗里达鲜橙香味,清新爽口,祛除异味。
纳爱斯牙刷儿童系列产品特性:旋转刷头,减缓冲撞和摩擦,保护牙龈,纤细柔软刷毛,深入牙缝清洁食物残留,防止蛀牙;橡胶柔软刷柄,手感舒适;底部软胶吸盘,可以任意吸附。
适合7~15岁少年儿童。
爱斯牙刷系列产品特性:软胶护龈刷头,缓冲刷牙时的过大力度;双功效洁齿刷毛,双重洁净,口腔更健康;软胶波纹防滑刷柄,手感舒适。
纳爱斯集团的品牌战略纳爱斯公司的前身是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丽水“五七”化工厂,在全国118家肥皂行业中排名第117位,但今天它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洗涤用品生产基地。
目前从天山南北到东海之滨,从北国风光到天涯海角,无论是在崇山峻岭的偏僻乡村,还是在孤帆碧影的渔船上,你都会看到,有那么多的人爱用“纳爱斯”和“雕牌”产品,其渗透力和市场覆盖面创下了中国洗涤用品市场销售之最。
它那形象生动、富有感召力的产品广告早已深入人心,过目成诵。
纳爱斯的发展轨迹,像是一组组跳跃的音符演奏着催人奋进的雕牌广告词——“经历过,才能明白,努力就有机会!”1、提炼富有个性的品牌名称打造名牌,一靠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二靠时尚的包装意识。
深谙此道纳爱斯首先在品牌名称的创意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纳爱斯”是英语NICE的谐音,意思是美好的、美的、令人愉快的。
采用“纳爱斯”作为香皂的名称,寓意美好,比喻形象,体现温柔,给人以联想和希望,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符合中国人民的文化习俗和思想伦理。
因此,消费者对它有亲切感,很容易接受它、容纳它。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人们渴望对本土以外的事物包括对外国的产品、外国的文化、外国的技术有更多的了解,这只中外合资的“NICE”香皂,用“NICE”(纳爱斯)作标识,中、英文兼备,便于国内外消费者认识。
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卢仝卢仝,范阳人。
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
家甚贫,惟图书堆积。
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终日苦哦,邻僧送米。
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
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全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
元和间,月蚀,全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①,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
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②。
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
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
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几近。
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