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2.07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3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针灸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采取美多芭治疗;观察组32例,在美多芭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取穴以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哑门为主,根据辨证类型,确定配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计算进步率,综合评价临床总有效率,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而明显下降,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病情,促进疾病转归和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结合美多芭治疗,可协同提高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灸;美多芭帕金森病作为常见、严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1]。
众所周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作为帕金森病的最主要病理改变,这为临床采取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而提供重要依据。
鉴于长期使用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可存在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且难以显著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不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自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结合美多芭治疗,可起到强化疗效的作用。
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3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针灸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男患20例、女患11例;年龄范围42~68岁,平均(64.8±3.7)岁;病程最短5.7个月,最长6.3年;病情严重程度:II级12例、III级15例、IV级4例;观察组32例,男患21例、女患11例;年龄范围41~69岁,平均(65.2±3.3)岁;病程最短5.2个月,最长6.7年;病情严重程度:II级13例、III级14例、IV级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9-29T02:55:06.5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1期作者:石泽锦房晨曦于珊指导老师:王辉[导读]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石泽锦房晨曦于珊指导老师:王辉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针灸,两组均治疗两周。
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疗法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缓解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康复运动训练;帕金森病引言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呈慢性进展,老年人群好发。
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几何指数增加,并在80岁以后达到高峰,有报道称至2030年我国PD患者将达到500万。
PD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密切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而发病。
PD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睡眠障碍等,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因全身僵硬致卧床不起,出现吸入性肺炎、骨折等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西医常使用左旋多巴、金刚烷胺、苯海索等药物控制病情,部分患者联合康复运动干预,但疗效不甚理想,同时长期口服上述药物,常出现恶心、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低血压等副作用。
频率等。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比较 (mL,x±s )组别例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45365.76±32.4358.04±18.35325.04±27.53394.27±25.78参照组45370.68±31.4998.15±19.04326.42±28.01364.06±37.97 t0.730110.17520.2357 4.4156P0.46720.00000.81420.0000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x±s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等症状[1]。
帕金森病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depression,PDD)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治疗多以药物疗法为主,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不够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多[2]。
本研究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PDD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04例,均为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
观察组女21例,男31例;年龄50~74岁,平均(61.02±3.57)岁;病程1~6年,平均(2.74±1.12)年。
对照组女19例,男33例;年龄51~76岁,平均(60.97±3.54)岁;病程1~8年,平均(2.71±1.15)年。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帕金森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深部脑刺激等。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往往伴有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传统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风内动,脑络失养”引起的,因此通过针灸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刺激手段,其对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 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来改善病情。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以及提高多巴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在体内的含量。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针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等途径,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除了多巴胺系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谷氨酸酸、GABA、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功能,从而恢复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芭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评分为(31.67±5.37);对照组患者总评分为(48.93±7.26),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治疗帕金森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总评分情况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效果帕金森是临床老年常见病,又被称为震颤麻痹[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反射障碍。
目前帕金森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是患者长期使用药物其药效会减退,治疗反复,波动性大[2]。
随着我国中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帕金森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病历资料完整,且非其他锥体的外系疾病所引发的帕金森病。
③患者无严重的躯体疾病与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④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能够配合治疗。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针灸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其可以显著缓解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并得到了科学界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着重介绍针灸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一、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硬、震颤和不随意运动。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一些临床研究还表明,针灸可以促进帕金森病患者血中多巴胺的水平,从而减轻疾病症状。
二、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记忆力丧失,智力退化。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血流量的增加,提高认知能力。
三、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偏瘫、失语、言语障碍等等。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症状。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饮食和沟通,促进肢体的康复。
四、针灸治疗癫痫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意识丧失、抽搐等。
通过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以显著缓解癫痫患者的症状。
一些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总结:针灸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实验证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灸将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千年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情复杂,疗效不佳的情况普遍存在。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系统地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创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方案:1. 确定研究对象与分组:选取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招募一定数量的参与者,并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
2. 研究方法:(1)针灸组:参与者接受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取相应的穴位组合进行治疗。
针灸的具体操作方法采用传统的针刺技术,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穴位和刺激力度。
(2)对照组:参与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3. 方案实施情况:(1)采集基线数据:在实施治疗前,对参与者进行详细的症状评估和心理测量,包括Hamilton抑郁量表、患者健康问卷等。
(2)治疗过程:针灸组参与者接受一定次数的针灸治疗(如每周2次,持续8周),对照组参与者接受相应的常规治疗。
(3)数据采集: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参与者进行评估和数据采集,包括心理评估、生理指标测量等。
需要记录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4)方案评估:治疗结束后,对参与者进行最终疗效评估,比较针灸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数据采集与分析:根据实施情况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数据整理,以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在对比两组数据差异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疗效与患者特征(如年龄、性别、病史等)的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
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通过实施相关方案和数据采集分析,总结治疗效果,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对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针灸穴位点的选择以及治疗次数和持续时间等进行创新和发展,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和接受。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联系各个身体部位,调节气血运行。
而帕金森病则被认为是由于肝肾虚弱、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通过针灸手法刺激具有特定疗效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中的应用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
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运动功能。
例如,通过刺激“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缓解肢体僵硬和震颤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供应,从而改善运动缓慢的情况。
三、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中的应用除了运动障碍外,帕金森病还常伴随着非运动障碍,如睡眠障碍、精神行为症状等。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这些非运动障碍。
例如,通过刺激“太冲”、“百会”等穴位,可以缓解睡眠障碍。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精神行为问题。
四、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全身症状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早期往往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消化系统问题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改善这些全身症状。
例如,通过刺激“关元”、“脾俞”等穴位,可以增加机体能量,提高食欲。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缓解消化问题。
五、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临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主要体现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而对于疾病的根本治疗和病情的长期控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系统评价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用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因此,许多患者和医生正在寻求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内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而国外一项基于老鼠模型的研究则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本次系统评价采用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
我们确定了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和“疗效”,并收集了相关文献。
然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质量评估,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在本次系统评价中,我们共纳入了11项研究,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项非随机对照试验。
这些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帕金森病症状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在于其副作用较少,可以减轻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不足之处在于其疗效不稳定,部分患者可能无法从针灸治疗中获益。
由于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疗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共纳入10个研究,总计3100例患者。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较低。
一贯煎加味方对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贯煎加味方对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肌强直和运动缓慢。
除了运动障碍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常伴随着非运动症状,其中抑郁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
近年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抑郁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一贯煎加味方,它被认为对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贯煎加味方的临床观察,评估其对帕金森病抑郁的疗效。
方法:选取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一贯煎加味方。
观察组治疗周期为12周。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抑郁量表(PDQ-39)和中医证候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差别不显著。
PDQ-39评分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观察组内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5)。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在观察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
讨论: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一贯煎加味方在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贯煎加味方是一种中药复方,其组成包括人参、白术、山药等,具有补肝益气,滋阴养血的作用。
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症状主要由肝气郁结、肝阴不足所致,一贯煎加味方能够调节肝气、滋阴降火,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治疗周期较短,且未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临床研究来验证一贯煎加味方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制。
结论: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一贯煎加味方对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这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其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为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综合以上观察结果,一贯煎加味方在阴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针灸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帕金森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谢佳更;王顺;梁遥【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of acupuncture with triple viable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epression .Methods:A total of 106 cas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outpatient or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2015 Septemb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 including 47 female cases , 61 male cases;age from 59~78, average age ( 71.51 ±6.06 )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basis routine therapy ,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received acupuncture and Bifid Triple Viable and control group of Bifid Triple Viable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8 weeks.The HAMD and UPDR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After 8weeks′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2.45%and 79.24%respectively and the HAMD and UPDRS scores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rovement, bu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especially in the HAMD score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iple viable bacteria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目的:对针灸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帕金森抑郁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前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部就诊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06例,其中女47例,男61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71.51±6.0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3例,2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以针灸及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照组加以双歧三联活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2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45%、79.24%,且患者的HAMD、UPD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治疗组的HAMD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能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抑郁情况.【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10【总页数】4页(P2116-2119)【关键词】帕金森抑郁症;双歧三联活菌;针灸,肠-脑轴【作者】谢佳更;王顺;梁遥【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00;哈尔滨众仁小儿推拿,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R246帕金森病又名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或者减少、肌肉强直张力升高和姿势不稳平衡障碍等,部分患者还伴随有认知功能下降,睡眠障碍及轻重程度不一的抑郁状态等临床表现[1]。
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研究楚惠;赖国安;许创润;卢以茜;李大年;林诗雨;曾婧纯;范靖琪;王澍欣;庄礼兴【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24(40)5【摘要】目的:观察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轻中度抑郁(PD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7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
治疗组采用靳三针调神针法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
本研究对比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统一帕金森病量表-第3部分(UPDRS-Ⅲ)、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治疗后第30天PDQ-39评分,并且记录不良事件。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HAMD-17评分、UPDRS-Ⅲ评分和PDQ-39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S评分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评分差值的相关性分析示HAMD-17差值与UPDRS-Ⅲ、PDQ-39差值呈现正相关,与PDSS差值呈现负相关(UPDRS-Ⅲ:r=0.54;PDQ-39:r=0.53;PDSS:r=-0.50)。
研究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靳三针调神针法对轻中度PDD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且PDD患者抑郁状况改善与运动情况、生活质量及睡眠情况改善具有相关性。
【总页数】7页(P10-16)【作者】楚惠;赖国安;许创润;卢以茜;李大年;林诗雨;曾婧纯;范靖琪;王澍欣;庄礼兴【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相关文献】1.“靳三针”调神针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睡眠障碍疗效分析2.调阳祛邪针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IL-4、IL-10的影响3.调神针法联合补肾活血疏肝汤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4.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5.加味调神解郁汤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