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交往》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2框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的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二框“师生交往”。
本框主要围绕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如何与老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老师,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在实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困扰和疑惑。
通过学情分析,我发现学生在以下方面需要引导和帮助:1.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2.学会尊重老师和与老师沟通的技巧3.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老师和与老师沟通的技巧–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增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勇气和信心四. 教学重难点•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老师和与老师沟通的技巧•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培养学生尊重老师和与老师沟通的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模拟与老师的交往过程,提高沟通能力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案例材料、角色扮演道具等2.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教案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和谐的师生画面,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师生交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师生交往》。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师生交往》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二框内容。
本框内容在前一框“走近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掌握师生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框共包括两个目:“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
“教学相长”主要阐述了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亦师亦友”则探讨了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
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比如不敢主动与老师交流、不懂得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交往,掌握师生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知道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
2、掌握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二)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尊师重教的情感,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2、树立正确的师生交往观念,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教学相长的内涵。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教学相长,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五、说教法(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认识到师生交往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 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人际干系,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正确方式。
3. 培养良好的师生交往能力,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师生交往的正确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干系。
2.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与老师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做到尊重和理解老师。
三、教学准备1. 制作PPT课件,包含师生交往的案例、图片和视频等素材。
2. 准备一些与师生交往相关的案例和故事,以便在教室上分享。
3. 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参与教室讨论,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师生交往的意义,掌握师生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2. 懂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干系的重要性。
3. 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
二、教学重难点1. 建立和谐的师生干系的方法。
2. 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师生交往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师生交往的原则和方法a.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干系。
b. 在与教师交往时,我们应该主动关心教师,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激励,同时也要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c. 与教师交往的方法包括:注意场合、方式和方法;主动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干系的前提;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等。
补充材料:师生交往中需要避免的言行举止a. 不尊重教师,对教师出言不逊。
b. 不注意场合,对教师进行恶语讪谤。
c. 与老师争执不休,得理不让人。
《师生交往》名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活动建议:采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教学相长”。
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教材以古人倡导的“教学相长”为题,阐述了师生交往对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材引用《礼记·学记》中的“教学相长”作为本目的开篇,旨在告诉学生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
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互动中增进师生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从民主、平等的角度定位教与学,师生之间是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后一目“亦师亦友”的学习奠定基础。
接着,教材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成长两个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师生交往的意义。
其二,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倾听者、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在上一框的“拓展空间”中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我们还需要老师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师生均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学生需要老师,老师有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为学生提供引领和指导,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要主动参与,真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当面陈述、书面表达、请别人转达等,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沟通和感情。
同样,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从而使师生共同分享新资源,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师生交往-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生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良好的师生交往方式。
3.了解常见的师生交往案例,并能够分析其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2.如何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师生交往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师生交往?师生交往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育人工作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和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良好的师生交往方式•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尊重感。
•耐心倾听。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倡导平等交往。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倡导平等、公正和友善的原则,避免对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侵害。
•维护信任。
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值得信任的人。
3. 常见的师生交往问题3.1 口角冲突口角冲突是师生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针对口角冲突,教师应该采用以下方式解决问题。
•冷静理性地分析冲突的原因,避免情绪化。
•倾听对方的心声,掌握对方的态度。
•强调问题的本质,避免把问题变成个人攻击。
•寻找解决的办法。
3.2 学生不尊重教师学生不尊重教师是师生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分析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原因,寻找问题的源头。
•用事实说话,把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
•给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建立正确的态度。
•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避免让学生轻易得逞。
4. 教学案例案例一:学生不尊重教师小明是一名初二学生,他经常上课睡觉、发呆或者吃东西。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采取了制止和批评的方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他的行为逐渐升级,不仅捣乱,还说老师不懂他的心灵世界,不理解他的苦处。
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分析:小明的行为是因为他对老师和学习缺乏兴趣和认知。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建立小明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师生交往课标要求1.4 了解老师的工作,乐观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判,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和谐相处;增进师生的感情,共同谱写师生关系新篇章。
2.学问与力量目标:理解:教学相长。
探究: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判教学方法故事共享,感受沟通。
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争辩,体会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探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2.情景分析法: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同学针对具体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运用你的阅历【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阅历”(P65)板块,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开放争辩。
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对全体同学”、同学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同学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同学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开放探究,并将争辩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老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争辩结果。
同学们争辩得格外认真,课堂氛围也很吵闹,那么,我们到底应当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让我们开启今日的学习之旅。
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讲授新课其次节师生交往活动二:阅读感悟同学阅读课本P66.“阅读感悟”内容,争辩沟通:这段材料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争辩沟通,老师点评、归纳:一、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课时师生交往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六课,主题是“师生之间”。
本课主要围绕师生交往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存在对老师过于敬畏、不敢主动沟通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增强与老师沟通的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学校的情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与交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放下对老师的敬畏心理,主动与老师沟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师生交往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师生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学会正确处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本课的主题和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师生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师生交往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师生交往的过程。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即教学相长;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给师生交往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本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中学生的生活视野比小学生更加宽广,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中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面对老师的批评,很多学生不知道亥怎么面对和处理。
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到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学习目标:1.分析语文学霸小奇的故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教学相长的含义及其具体要求,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通过情景小奇上数学课写小说被老师批评,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出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正确对待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通过情景再现及角色扮演,准确说出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关心和理解老师,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在合作、分享、尊重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处理好与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歌曲导入:学生聆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老师播放相关歌曲,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出示问题: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从中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和问题引领,带动学生思考,引入本课课题。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分析语文学霸小奇的故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教学相长的含义及其具体要求,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通过情景小奇上数学课写小说被老师批评,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出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正确对待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爱戴老师;在师生交往中能够表现出主动和真诚的态度。
2.能力目标:能够用实际行动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能够理解老师批评背后的良苦用心,初步掌握尊重、平等对待老师的方法。
3.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内涵;懂得师生沟通的方法;理解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尊重和理解老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的角色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校园生活情景中老师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感受老师的陪伴、指导、倾听、组织、合作等意义。
教师:每到教师节,同学们都会向曾经或现在的老师表达赞美和感激之情。
但是,我们和老师的相处更多地表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师生一起运动、老师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和学生及家长交谈……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情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填写在表格中。
印象深刻的师生交往情景老师的角色小结:老师在我们学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身心发展、促进学习质量,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交往、掌握交往技巧。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师生交往。
(二)活动: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们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与老师的交流也促进了老师更好地“教”。
讨论与分享:1.回忆你跟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这种交流互动促进了老师更好地“教”?2.当你给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的时候,你是否注重自己的礼仪?3.在某个问题上,如果你与老师的观点不同,你会如何看待你的老师?小结: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师生交往》教案师生交往【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标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注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本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沟通与交流,不善于与老师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有些学生讨厌老师,讨厌学习。
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重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目标】1、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3、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4.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6.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行举止中。
7.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师生交往》教案
师生交往
【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标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注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本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沟通与交流,不善于与老师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有些学生讨厌老师,讨厌学习。
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重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目标】
1、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3、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4.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
交往的良好状态。
5.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6.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行举止中。
7.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每组的2号展示答案。
)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出示可供学生参考的答案:如在学习中,老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老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引出知识点:新型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探究二: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小组讨论,每组7号展示答案)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教师做总结:(1)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我会对小奇说,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
我会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作,等等。
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要求
1、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A 面对老师的引领和领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B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