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与配置2版10章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40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技术指标和参数,所遵循的网络标准,在网络层中所使用的协议。
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础上,对当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清晰的概念,掌握如何使用配置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
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尽快熟悉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技术。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标准。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了解” 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中层次要求。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要求。
1、要求学生了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应用与特点,熟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2、了解服务器的相关特点,组成以及功能,掌握2种常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用法和维护;3、掌握综合布线各个子系统的特点,能初略计算网络工程中耗材的用量包括水晶头网线等常见物品;4、了解无线网络的特点,能搭建小型无线局域网;5、掌握ISA的基本用法,熟练搭建常见的各种如文件、WEB、DHCP、DNS等服务器。
6、能完成小型局域网的的设计,做出完整的网络工程方案;6、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的使用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以便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课后配合上机练习,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
8、本课程将安排6次上机作业,必须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要求在布置后的2周内检查实验效果。
9、考核和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上课出勤+上机课+课下作业平时成绩(包括学习纪律、作业、实验)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电子教案03局域网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了解常见的局域网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3.掌握局域网操作系统的部署和配置方法;4.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其实施方法。
二、教学重点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常见的局域网操作系统;3.局域网操作系统的部署和配置方法。
三、教学难点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其实施方法。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局域网操作系统是指用于支持局域网的操作系统,它是局域网中实现各种功能和服务的核心软件。
-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作用主要有:提供文件共享服务、提供打印服务、提供Internet连接共享服务、提供网络安全服务等。
- Windows Server: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支持多种网络服务和功能。
- Linux:是一种基于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支持多种网络服务和功能。
- Unix:是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操作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 Novell NetWare:是一种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性能较高的特点,支持多种网络服务和功能。
3.局域网操作系统的部署和配置方法-部署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步骤: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配置网络参数、安装相关驱动和软件、进行系统优化和安全设置。
- 配置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方法: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网关和DNS服务器、配置文件共享、配置打印服务、配置Internet连接共享等。
4.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其实施方法-实施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的方法:设置系统密码、设置访问权限、实施防火墙策略、定期更新补丁和升级操作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和防恶意软件等。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常用网络服务配置并且能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简单维护管理,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职业能力要求具备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布线设计、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配置、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网络服务的配置、网络安全的维护及网络监控、网络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1.采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模式,体现理论的适度性,实践的指导性,应用的完整性;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边举例边讲解,一目了然,学习轻松,容易上手;3.选择大量内容新颖、典型,实用性、指导性强的实例;4.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 6构建虚拟网络环境,练习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5. 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指导相结合,实验教学采用个别化指导与课堂示范相结合。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个中等规模校园网的网络设备,能够进行常规设备的选型。
(2)掌握一个中等规模校园网的布线系统,能够进行布线系统的初步设计。
(3)掌握一个中等规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机房装修,能够进行网络中心机房的初步设计。
(4)掌握一个中等规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机房中服务器的架设和配置。
(5)掌握一个中等规模校园网的网络中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
(二)能力目标:(1)能够完成小型网络的设备(网线、水晶头、网卡、交换机、宽带路由器)的采购任务。
(2)能够制作网线,跳线,信息模块,以及测试。
(3)能够完成小型网的网络设备安装配置。
(4)熟悉网络服务器的应用,能够对网络服务器进行常规配置。
(5)熟悉网络应用系统,能够配置网络常用应用系统。
(6)具有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7)具有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
(8)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标准第一章计算机组网技术基础(讲授:6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2.掌握局域网的定义3.了解网络软硬件组成4.了解传输介质的概念及分类5.了解常用的传输介质6.了解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7.理解OSI参考模型的概念,8.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9.掌握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的异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的第二版,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通信协议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
课程内容涉及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历程;2.掌握网络协议的运作原理和通信过程;3.熟悉网络硬件设备的类型和特点,并了解其常见的部署方式;4.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5.熟悉网络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网络协议与模型2.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模型; 2.2.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和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模型的对比和关系;2.3. TCP/IP协议的运作原理和常见应用协议。
3. 网络硬件设备3.1. 网络硬件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3.2.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配置; 3.3. 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运作原理和部署方式; 3.4. 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和部署方式。
4. 网络安全4.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 4.2. 网络攻击和防范技术; 4.3. 网络策略和风险评估。
5. 网络管理5.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5.2. 网络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5.3. 网络配置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均配有相关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
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演示评估来计算。
六、参考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刘鑫等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分为十个章节,以下为教学进度安排: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4第二章网络协议与模型8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12第四章网络安全8第五章网络管理8第六章TCP/IP协议8第七章网络安全技术8第八章网络管理技术12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第九章应用层协议和技术 4第十章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 4八、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通信协议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教学设计1. 概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教学来说,组网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网技术的相关内容,并针对实践教学的需求,提供一些实用的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设计思路。
2. 计算机组网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程序)的过程。
根据组网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组网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多种类型。
2.1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常见的局域网包括校园网、公司内部网络等。
局域网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实现。
2.2 城域网城域网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可以通过电话线、光纤、微波等方式实现。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在广大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常常是以多个局域网或城域网为基础,通过异地互连而成。
对于广域网的建设,通常需要考虑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距离、数据传输安全等方面因素。
3. 实训教学设计思路在计算机组网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
通过组网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3.1 实训设计思路针对计算机组网技术实验,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实训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
可以选用以下的实训设计思路:•确定实际需求。
教师应当针对所教的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实际需求进行匹配,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
•确定实验装置。
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确定适合实验的设备和软件平台。
•确定实验内容。
教师应根据所需求的专业技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计算机组网技术。
•编写实验指导书。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编写出精心设计的实验指导书,将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详细描述,以帮助学生快速入门。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电信学院系(专业)物联网技术专业教研室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师竺士蒙一、教案头(1)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协议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会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常用介质⏹了解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了解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1)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第一次课,告知课程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
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协议⏹引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常用介质讲授设问课件演示20分钟引入(任务项目)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演示课件演示10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重点的网络协议教师重点讲解和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模仿1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Cisco Packet Tracer下载安装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重点⏹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难点:⏹重点的网络协议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个人操作15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或提问课件演示3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课件演示2分钟后记一、教案头(2)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IP地址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会识别IP地址的分类⏹会划分子网使学生了解:⏹I P协议实现的功能⏹理解IP报文的格式⏹理解VLSM的概念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2)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IP地址讲授设问课件演示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任务1、认识IP地址和掩码演示提问课件演示讨论代表发言互相点评20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任务2、子网划分将IP地址中网络位和主机位固定下来后,IP地址被分成了不同的几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2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3:子网掩码练习求下列地址的网络编号和广播地址172.16.10.255 /16192.168.1.47 /27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重点⏹IP地址的分类难点:⏹子网划分的方法解决方法重点讲解、演示实验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1、请问下列地址是否可以分配给主机192.168.10.31 /28,172.16.10.255 /192、请问下列地址中哪些地址分配给主机后可以直接通信(无需路由)192.168.10.34 /28,192.168.10.53 /28192.168.10.31 /28,192.168.10.61 /28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个人操作25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或提问课件演示5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后记一、教案头(3)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网线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综合布线实训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会制作交叉和直通网线2、会打线信息模块3、会使用网络能手等工具测试网线1、了解双绞线特点2、了解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3、了解网卡和网卡的物理地址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3)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网线讲授设问课件演示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任务1:认识网线和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演示课件演示5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任务2:制作交叉和直通网线教师重点讲解和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模仿3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3:会打线信息模块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双绞线特点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网卡的物理地址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使用网络能手等工具测试网线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或提问课件演示3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课件演示2分钟后记一、教案头(4)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软件和服务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会安装使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2、会使用PING、IPCONFIG等命令测试网络3、会配置共享文件夹4、会使用ICS联接INTERNET1、了解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特点;2、了解INTERNET3、了解网络文件的共享方法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4)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软件和服务讲授设问课件演示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任务1:安装使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演示课件演示25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任务2:使用PING、IPCONFIG等命令测试网络教师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模仿1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3:配置共享文件夹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0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特点;INTERNET网络文件上传和下载方法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使用ICS联接INTERNET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20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课件演示3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课件演示2分钟后记一、教案头(5)单元标题:组建办公网络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4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交换机组建办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