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经济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522.00 KB
- 文档页数:29
动作经济原则定义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Action Economics)是指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合理评估和权衡行动的成本和效益,以最大化个体或组织的利益的一种经济原则。
它是经济学中关于行动选择的基本原则之一,常用于解决个体或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的问题。
动作经济原则强调,在做出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并评估其带来的效益和成本。
根据原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些带来最大效益而成本相对较低的行动方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意味着,人们会权衡不同行动方案的利弊,选择那些带来最大效用的行动方案。
动作经济原则还可以简单概括为“边际效益递减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当人们在增加一项活动时,初始时的边际效益可能会很高,但随着增加的活动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益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初始时增加新活动会给人们带来新增的好处,但随着增加的活动数量的增加,人们会经历递减的边际效用,即对增加一项活动的边际效益将逐渐减少。
动作经济原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决策的方法,通过比较决策的成本与效益来确定决策的合理性。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各项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效益。
其次,比较各项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并计算出相应的成本效益比。
最后,选择那些成本效益比最高的行动方案作为决策。
动作经济原则在个人和组织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个人层面,人们可以应用该原则来做出关于消费、投资、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决策。
通过慎重评估不同选择带来的成本和效益,个人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动方案,从而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在组织层面,动作经济原则也可以应用于生产、投资和营销等方面的决策。
通过评估不同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效益,组织能够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此外,动作经济原则还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总之,动作经济原则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的一种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
所谓动作经济原则,即在于人在操作作业时,能以最少的劳力在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经济法则,对这个法则能好好的学习与使用,在工厂内,我们可在许多地方发现许多不合乎此法则的动作,当然工作效率会低,人员易于疲劳。
1、能用脚或左手做的事情,决不适用右手;
2、两手同时作业,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除休息时间外,两手不应同时空闲;
4、尽可能小范围运动,与身体的运动量相比,胳膊、手臂、手腕和手指灯在运动量逐渐变小且灵活;
5、要让动作按一定节奏自动地有序进行;
6、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左、右对称运动,不要向同一方向运动;
7、利用惯性、重力、自然力等;
8、利用机械的最大能力;
9、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量”;
10、连续曲线运动方向突变直线运动为佳;
11、弹道式运动较轻快;
12、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
13、零部件放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工作范围;
14、作业范围要适当;
15、工作台椅高度应适当舒适;
16、尽量用夹具代替手;
17、设计合适的容器;
18、工具物料预防在工作位置;
19、设法将两种以上工具合并;
20、基本工作要素组合数越少越好。
动作经济原则1. 简介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种经济学原理,主张通过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经济目标。
这一原则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经济决策中注重积极的行动和主动的参与。
动作经济原则认为,积极主动的行动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财富,而单纯的观望和被动等待则往往会限制个人的经济发展。
2. 意义与原理动作经济原则基于以下几个原理:2.1. 机会成本动作经济原则认识到经济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所有其他选择的收益。
按照动作经济原则,我们应该在评估各种选择的时候考虑到机会成本,避免因迟疑不决而错失机会。
2.2. 创造机会和财富动作经济原则认为,通过积极主动的行动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只有采取行动,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
而如果只是坐等机会的到来,可能会错失许多潜在的机会。
2.3. 学习和成长动作经济原则鼓励个人通过行动来学习和成长。
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人可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不断行动的过程,个人才能不断进步和提升。
2.4. 风险与回报动作经济原则认为,风险与回报是不可分割的。
在经济决策中,积极主动的行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但也有可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通过合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个人能够更好地控制其经济命运。
3. 实践动作经济原则的方法3.1. 设定目标首先,根据自身的经济目标,明确自己希望达到的成果和收益。
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和行动。
3.2. 制定行动计划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时间表和具体的行动步骤,以便个人能够有条不紊地对目标进行实现。
3.3. 克服拖延症拖延症是影响行动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克服拖延症,个人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设定小目标、与他人分享目标、创造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等。
3.4. 学会适应在经济决策中,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和变化。
个人需要学会适应变化,并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动作经济22原则1.趋势是你的朋友:这是一条经典的交易原则,意味着你应该跟随市场的趋势进行交易,而不是与市场对抗。
2.突破确认:在突破位上有一个交易信号,而不只是观察价格穿越突破位。
3.K线需要有上影线和下影线:这个原则意味着K线图中的每个蜡烛必须有上影线和下影线,以表明市场的波动范围。
4.高点和低点确认:在寻找价格高点和低点时,需要等待价格确认,而不是仅仅依靠趋势线。
5.收盘价确认:对于确定交易信号,最好等待交易日结束后的收盘价。
6.波动的注意点:在市场波动下降时,交易者需要更小心,因为这可能是趋势的结束信号。
7.双重底部和顶部:双重底部和顶部是趋势反转的信号,交易者应该在这些形态出现时注意。
8.股票创新高点时买入,创新低点时卖出:这个原则建议交易者根据股票的历史记录,在价格达到新的高点或低点时进行交易。
9.趋势线持久性:趋势线在趋势延续时更有可能持久存在。
10.价格线间距:价格线之间的间距要尽量相等,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11.收缩阶段:市场在大趋势形成之前,通常会经历一个收缩的阶段。
12.加速阶段:市场在大趋势形成之后,通常会经历一个加速的阶段。
13.涨势和跌势中的分割线:当价格长期上涨或下跌后,市场可能会出现重要的分割线,表明趋势可能发生转变。
14.涨势和跌势的概率:市场在涨势和跌势之间切换的概率是相等的。
15.整理区域和突破:市场在涨势和跌势之间切换时,会形成一段整理区域,并在突破该区域后发生重要的趋势变化。
16.高波动股票和低波动股票:高波动股票通常会有更大的利润机会,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17.价量关系:价格和成交量之间的关系是预测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
18.价格与指标之间的关系:市场的价格行为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有力的交易信号。
19.交易量:交易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市场趋势的加速或结束。
20.价格周期:市场的价格会在一定周期内重复出现。
21.指数趋势:利用指数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整体走向。
浅析动作经济性原则
动作经济性原则是一种管理学原则,也被称为行动经济性原则。
它强调在行动和决策中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在任何情况下,最好的行动和决策应该是以最小的成本和资源来实现最大的效益。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行动经济性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公司需要精打细算地使用有限的资源,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动作经济性原则强调对成本的敏感性。
每个行动和决策背后都有一定的成本,无论是时间,劳动力还是资金。
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评估使用这些资源的成本,并与预期的效益进行权衡。
如果成本高于收益,则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行动。
动作经济性原则鼓励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在企业中,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它们。
这包括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不同的项目和任务之间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
动作经济性原则强调在决策和行动中考虑长期利益。
有时,可能需要在短期内进行某些投资或牺牲,以便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必须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效益,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动作经济性原则强调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不断寻找和实施新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成本。
经济性的原则包括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并与其他人分享和学习。
动作经济性原则是一个很实用的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效率。
这涉及对成本的敏感性,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考虑长期利益,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动作经济四原则引言动作经济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优化决策和行为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方法。
动作经济的核心在于理解并应用经济学原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动作经济的四个基本原则,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有效的决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原则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我们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放弃某个选择会带来的机会成本。
采取动作经济的角度,我们应该比较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并选择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
举个例子,假设你计划购买一台新手机。
你面临的选择是购买一台价格较高但功能齐全的手机,或购买一台价格较低但功能较少的手机。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权衡价格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购买价格较低手机的机会成本。
如果你更注重价格,可以选择购买价格较低但功能较少的手机,这样你可以将剩下的钱用于其他方面。
原则二: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效益递减原则指的是随着我们增加某种资源或行为的量,其每单位增加所带来的效益逐渐减少。
这里的边际效益指的是当我们增加一单位资源或行为时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家餐馆的经营者,你拥有20名员工。
你决定再雇佣一名员工来提高服务质量。
最初增加一名员工可能会带来明显的效益,例如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高烹饪效率等。
然而,当你雇佣更多员工时,每多雇佣一人所带来的效益就会递减。
因此,在雇佣新员工时,你需要权衡雇佣该员工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
原则三: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资源或行为所付出的成本。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边际成本是否超过边际效益。
如果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效益,那么该决策可能并不划算。
继续上面的例子,假设你决定再雇佣一名员工。
你需要考虑雇佣该员工的成本,包括薪水、培训费用等,然后再与雇佣该员工所带来的收益进行比较。
如果雇佣员工的成本高于其带来的收益,那么这个决策就不划算。
原则四:激励激励是指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在动作经济中,我们可以利用激励来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s of Action Economics)是指在经济领域中,人们追求经济有效的行动和决策所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个人、企业和政府在资源有限和目标多样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选择。
下面是20条动作经济原则:1.选择最佳决策:在每个决策中,选择能最好达到目标和满足需求的行动方案。
2.考虑边际效益:通过比较额外行动带来的效益和成本,做出决策是否值得。
3.考虑机会成本:做出项决策时,要考虑放弃其他可能选择所带来的损失。
4.理性决策:在做出决策时,要用理性思维和基于事实的分析来评估选项。
5.适应性决策:在变化的环境中,根据情境调整和修改决策,以适应新的要求。
6.综合考虑: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
7.考虑长期影响: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它对未来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眼前的结果。
8.推动变革:通过改变现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改进。
9.最优资源配置: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优先级,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10.鼓励创新:通过提供激励和支持,鼓励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11.促进竞争:通过开放市场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竞争和选择的多样性。
12.支持自由贸易: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加强国际合作,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共赢。
13.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14.提高教育和技能: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竞争力。
15.平等机会: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性。
16.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和满意度。
17.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18.推动公共投资:通过增加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19.鼓励合作和协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跨领域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20.持续改进:在经济活动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动作经济的22条原则
动作经济有三大类22条原则,它们分别是:
第一类:关于人体的运用。
1、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2、除规定的体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3、双臂的动作应对称,反向并同时进行。
4、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的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5、物体的运动量应尽可能地利用,但如果需要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程度。
6、连续的曲线运动双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
7、弹道式的运动较受限制或受控制的运动轻快自如。
8、动作应尽可能地运用轻快的自然节奏。
第二类:关于工作场地布置。
9、工具物料应放置在固定的地方。
10、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操作者前面近处。
11、零件物料的供给应利用其重量附送至工作者手边。
12、附落应尽量利用重力实现。
13、工具物料应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14、应有适当的照明,使视觉舒适。
15、工作台及座椅的高度应保证工作者座立舒适。
16、工作椅式样及高度,应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式。
第三类:关于工具设备
17、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
18、可能时,应将二种工具合并使用。
19、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上。
20、手指分别工作时,其各指负荷应按其本能予以分配。
21、设计手柄时,应尽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
22、机器上的杠杆、十字杆及手轮的位置,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姿势,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机械力。
希望对大家有用~~~~。
动作经济原则所谓动作经济原则,是指实现动作经济与减轻疲劳的原则,用以改善工作方法。
动作经济原则是方法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与程序分析、作业分析不同,利用动作经济原则作为方法改进的工具,其重点不是放在改变整个制造程序的计划、作业标准的内容,也不是更换不良的机器设备和改变生产进度等问题,而是在现有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科学地使用人的双手及人身的其他部位,以最少的体力、精力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提高动作的效果,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使他们感到身心舒适愉快。
动作经济原则的内容包括关于人体的利用、操作场所的布置、工具和设备的设计等三个方面原则。
一.人体的利用原则1.双手应同时开始完成其动作。
2.除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闲置。
3.双臂的动作应对称,动作反向并同时进行。
上述三项原则是手部动作的重要原则,即充分利用人的双手。
但是人们在习惯上,通常是一只手握持工作物,另一只手进行操作,实际上只是一只手在工作。
虽然人的双手效率不同,在手不如右手效率高,但至少可达到右手效率的80%,浪费操作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平衡感,减少身躯有关部位的应力,增进动作效益,则必须采取两手同时作反向对称地进行相似或相同的动作。
4.手的动作应以用最低等级的动作,而可以圆满地完成工作。
动作等级是根据身体各部位必须围绕其活动的枢轴来划分的,如表所示:级动作显然节省人的体力消耗,减少工人的疲劳、动作等级越低,所耗时间越少,使用较低级动作完成工作,可节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布置工作地时,如能将所需要的物料都放在容易抓取的范围内,就会使操作者的动作等级达到最低。
5.不管在何处,应使惯性有助于工人,如果必须以体力来消除惯性,则务必设法减少到最低限度。
6.连续的曲线运动,比含有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好。
7.弹道运动,比受限制的或受控制的运动更为快速,更为方便和更为准确,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手或身体其他部分的运动,是由两组肌肉控制的,一组推向前,一组推向后,两组肌肉互相协调,当前推与拉后的力量相等时,手就停止不动。
工业工程基础之动作经济原则与现场改善一、动作经济原则在工业工程中,动作经济原则是指通过优化动作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原则。
具体来说,动作经济原则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优化动作顺序、改善动作方式等方式来实现的。
1. 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人们在工作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比如多次重复拿放物品、走动次数多等。
通过观察工作过程,并进行分析,可以找出这些不必要的动作,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例如,在生产线上,工人在拧紧螺丝时,可以通过优化工作台的设计,将螺丝和螺丝刀一起放置在工人手边,减少工人来回拿取螺丝的动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优化动作顺序优化动作顺序是指通过调整工作过程中的动作顺序,使得工作更加高效、流畅。
在分析工作过程时,可以根据动作的复杂程度、频次等因素,合理地安排动作的顺序。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仓库的工作人员需要将货物从货架上取下,然后放到运输车上。
如果工作人员先取货、再放货,反复来回多次,那么工作效率就会很低。
而如果将取货和放货这两个动作安排在一起进行,可以减少走动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3. 改善动作方式改善动作方式是指通过调整人体姿势、动作方式等方面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如果工作人员的姿势不合理或动作方式不当,容易导致身体不适、疲劳和错误操作,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比如,在长时间的坐姿工作中,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姿势,避免驼背或过度弯腰。
同时,使用适合的工作工具、设备,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力气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二、现场改善现场改善是指在工作现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和改进工作质量。
1.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进行现场改善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观察工作现场,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措施。
在进行现场观察时,应该充分利用目测、录像、计时等方法,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观察。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浪费,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动作经济16条原则发布时间:2006年10月18日 10时14分1、双手并用原则;单手动作不但是一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一只手负担过重,动作不平衡。
另外,双手的动作最好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这样会更加协调。
2、对称反向原则;从身体动作的容易度而言,同一动作的轨迹周期性反复是最自然的,双手或双臂运动的动作如能保持反向对称,双手的运动就会取得平衡,动作也会变得更有节奏。
3、排除合并原则;不必要的动作会浪费操作时间,使动作效率下降,应加以排除。
而即使是必要的动作,通过改变动作的顺序、重整操作环境等也可以减少。
4、降低动作等级原则;例如:工人在作同样的作业中用以腰部为中心的动作比走动要经济、以肩部为中心的动作比以腰部为中心的动作经济、以肘部为中心的动作比以肩部为中心的动作经济、以手腕为中心的动作比以肘部为中心的动作经济、以手指为中心的动作比以手腕为中心的动作经济。
也就是说动作越简单越经济、动作等级越低越经济,这就是十六条原则中的第四条,降低动作等级原则。
5、减少动作限制原则在工作现场应尽量创造条件使作业者的动作没有限制,这样在作业时,心理才会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
6、避免动作突变原则动作的过程中,如果有突然改变方向或急剧停止必然使动作节奏发生停顿,动作效率随之降低。
7、保持轻松节奏原则;顺着动作的顺序,把材料和工具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是保持轻松节奏的关健。
8、利用惯性原则;充分的利用惯性、重力、弹力等进行动作,从而减少动作的投入。
9、手脚并用原则;脚的特点是力量大,手的特点是灵巧。
作业中应充分结合起来使用。
10、利用工具原则;工具可以帮助作业者完成人手无法完成的动作,或者使动作难度大为下降。
11、工具万能化原则;万能化工具会大大减少使用多种工具的寻找、取放动作。
12、易于操作原则;使用方便才能提高动作的效率。
13、适当位置原则;工作所需的一应材料、工具、设备等应根据使用的频度、加工的次序,合理进行定位,尽量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動作經濟原則在动作分析时,经常需用到“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组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率的准则,它的目的是减少工作疲劳与缩短操作时间。
“动作经济原则”可划分为三大类,共22项。
第一类是关于人体的使用,第二类是关于工作场所的布置,第三类是关于工具设备的设计。
更综合地说,它可归纳为四点:(1)同时使用两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闲;(2)力求减少动作单位数,避免不必要的动作;(3)尽可能减少动作距离,避免出现全身性活动;(4)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动作难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势或操作方式。
(1)關於人體動作1﹑雙手應用時,開始並同時完成其動作.2﹑除規定休息時間外,雙手不應同時空閒.3﹑雙臂之動作應對稱,反向並同時空閒.4﹑手之動作應以用最低等級而能得滿意結果者為妥.5﹑物體之邉邮潜M可能利用之,但如需用肌力製止時,則應將其減至最小度.6﹑連續之曲線運動,較含有方向突變之直線運動為佳7﹑彈道式之變化,較受限制或受控制之變化輕快確實8﹑動作應盡可能使用輕鬆自然之節奏,因節奏能使動作流利及自然.(二) 關於操作場所佈置:9﹑工具物料應置放於固定處所.10﹑工具物料及裝置應佈置於工作者之前面近處.11﹑零件物料之供給,應利用其重量墜至工作者手邊.12﹑[墜送]方法應盡可能利用之.13﹑工具物料應依照最佳之工作順序排列.14﹑應有適當之照明設備,使視覺滿意舒適.15﹑工作台及椅之高度,應使工作者坐立適宜.16﹑工作椅式樣及高度,應可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勢.(三) 關於工具設備:17﹑盡量解除手之工作,而以夾具或足蹋工具代替之.18﹑可能時應將兩種工具合併為之.19﹑工具物料應盡可能預放在工作位置.20﹑手指分別工作時,其各個負荷應按照其本能,予以分配.21﹑手柄之設計,應盡可能使與手之接觸面增大.22﹑機器上槓桿,十字槓及手輸之位置,應能使工作者極少變動姿勢,且能利用機械之最大能力.動作經濟原則測試題姓名: 工號: 得分:一〃填空(每空5分,共50分):1.動作經濟原則的創始人是2.動作經濟原則一般可分為三類:1. 关于人体的使用2. 关于工作场所的布置3. 关于工具设备的设计3.動作經濟原則的目的是1. 目的是减少工作疲劳 2.缩短操作时间4.動作經濟原則共有22 條5.雙臂動作時,應遵守, , 的原則.二〃選擇題(每題5分,共25分)︰1.當手指分別工作時,其各個負荷分配原則是 ( c )A.按十指生長順序B.按十指的熟練程度C.按十指本能2. 生產線的工具物料應放置於( a )A. 固定位置B.靠近領班的位置C.靠近管理員的位置3. 在生產過程中,動作應該保持的節奏( b )A. 緊張B.輕鬆自然C.極其放鬆4. 在操作工具時,應盡量利用( b c )A. 手B.腳踏C.夾具5. 生產線的照明燈具,應保證亮度( c )A.足夠明亮,以確保看清產品B.柔和,製造浪漫情調C.適度,使得作業者感到舒適三. 問答題(25分):在學習了動作經濟原則之後,作為一線的作業員工,你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如何來運用動作經濟原則?5W1H測試題姓名: 工號: 得分:一〃填空(每空4分,共42分):1. 5W1H是指, , , , ,2.ECRS是指, , ,3.5W1H的目的是4.對於不必要的動作,我們應該將其5.在安排人員工作時,應遵循的原則二. 問答題:1.請用5W1H分析一下你所做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8分)2.針對上一題中發現的問題,請應用ECRS原則提出您的改善建議(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