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的资本旅程
- 格式:pdf
- 大小:597.12 KB
- 文档页数:5
投资者必读】58上市前夜,看看这家神奇网站的模式,盈利,风险与股权【导读】:58同城是一家神奇的网站,和分类信息网站的鼻祖Craigslist 一样,58为用户提供招聘、租房、二手等生活服务内容的信息交换平台。
然而,和Craigslist仅30人的轻模式大为不同的是,它聘用了超过5000人的团队才撬动整个国内市场;它愿意一年砸4亿人民币做广告,树立行业地位;但一开始没被足够重视的信用问题,却成为了平台良性生态建立的制肘……58同城将于10月31日IPO,发行价格17美元/ADS,这篇文章将从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增长策略、竞争风险、财务、公司及股权结构等方面,逐一分析58同城的投资价值。
一、业务模式————————————————————————————————–分类信息网站的出现,源于细分领域里,传统线下分类信息广告和线上搜索引擎,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效、更精准获取信息的需要。
分类信息网站以一种新的信息发布和信息收集的形式诞生,它相当于一个线上公告栏,在包括房产、招聘、二手车、二手物品置换、黄页等生活服务领域,为个人信息交换和商业信息发布提供了一个本地化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58在招聘、房产领域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58抢的并不是垂直网站的份额,而是传统分类信息行业的份额,这个行业以往集中于线下渠道,效率极低,未来很难期待其增长了,信息分类行业的增量将完全取决于线上渠道,58、赶集这类网站作为线上的典型代表,将是该行业最大的获益者。
所以,不用特别计较在细分领域,58和垂直网站的差距有多大。
运营数据—今年第二季度,58同城每独立用户的网页浏览次数PV较去年第二季度翻翻,同时移动端流量增长迅速,大约39.4%的PV来自移动端APP ;每月发帖量达到5640万,每天发布新信息近200万条;活跃商户量近400万,2013年第二季度付费商家数量达29.77万,第三季度35.3万。
58在招股书中披露,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于招聘、房产和黄页几个领域,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几大城市,58缓引了艾瑞数据称,2013年5月,58在房产、招聘及二手车三大垂直领域,月独立用户数均排名在前三。
58同城成功案例摘要:一、58 同城简介二、58 同城的发展历程三、58 同城的核心业务四、58 同城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家政服务2.案例二:房产交易3.案例三:招聘求职五、58 同城的市场竞争与未来展望正文:【58 同城简介】58 同城,成立于2005 年,是一家立足于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信息及便捷服务。
通过汇聚各类生活服务信息,58 同城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线服务平台。
【58 同城的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58 同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从最初的家政服务信息发布,到房产、招聘等领域的拓展,58 同城逐步确立了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
2013 年,58 同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其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58 同城的核心业务】目前,58 同城已经涵盖了家政、房产、招聘、二手交易等多个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
其中,家政服务、房产交易和招聘求职是58 同城的核心业务。
【58 同城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一:家政服务】李女士是一家企业的白领,平时工作繁忙,家务琐事成为她的负担。
通过58 同城家政服务平台,李女士找到了合适的家政服务员,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58 同城家政服务为李女士这样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的选择。
【案例二:房产交易】张先生准备出售一套房产,通过58 同城房产频道发布了房源信息。
不久后,便有买家通过平台联系张先生,最终成功达成交易。
58 同城房产频道为张先生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机会,提高了房产的成交率。
【案例三:招聘求职】陈同学在58 同城招聘频道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
此外,58 同城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58 同城的市场竞争与未来展望】尽管58 同城在生活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要应对来自赶集网、百姓网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另一方面,还需应对新兴的O2O 生活服务平台。
58同城成功案例:从分类信息平台到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背景58同城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平台之一。
起初,58同城主要提供房产、招聘、二手交易等信息发布服务,帮助用户在网上发布和搜索各类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8同城逐渐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分类信息平台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58同城意识到仅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保持竞争力并开拓新的商业机会,58同城决定转型,从分类信息平台发展为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
过程第一阶段:拓展服务领域为了实现从信息平台到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的转型,58同城开始拓展服务领域,逐步覆盖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1.房产服务:58同城推出房产经纪服务,为用户提供房源发布、房屋租售等服务。
通过与房地产经纪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房产服务。
2.招聘服务:58同城推出招聘服务,帮助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同时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服务。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精准的招聘服务。
3.生活服务:58同城拓展到生活服务领域,推出家政服务、装修服务、汽车服务等。
通过与服务供应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第二阶段:建立O2O平台为了更好地连接线上和线下服务,58同城开始建立O2O(Online to Offline)平台,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1.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58同城与各行业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其线下服务资源。
例如,与房地产经纪公司合作,整合房源信息和房产交易服务。
2.建立O2O平台:58同城建立了自己的O2O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各类服务,线上支付并享受线下服务。
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3.提供增值服务:除了基本的信息发布和服务预约功能,58同城还提供增值服务,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第三阶段:开放平台和生态圈建设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服务范围,58同城开始建设开放平台和生态圈,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提供更多的服务。
58同城分析论文电子商务结课论文---58同城1.公司简介:58同城网成立于2005年,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立分公司,目前已经在全国320个主要城市开通分站。
定位于本地社区及免费分类信息服务,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工作所遇到的难题。
58同城网同时也为商业合作伙伴提供:最准确的目标消费群体、最直接的产品与服务展示平台、最有效的市场营销效果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多方面服务。
58同城获得软银亚州赛富基金、DCM等机构多轮风险投资,总额高达2500万美元。
2022年12月,58同城第三轮6000万美金融资到位,此次融资由华平投资领投,58同城CEO姚劲波个人跟投500万美金。
在谷歌TOP1000网站排名中,58同城网已名列第128位,在全球分类信息领域仅次于Craiglit,位列第二位;在艾瑞发布的中文网站排行榜名已进入33位。
在由互联网协会和IDGVC联合发布的Web2.0百强排名表中,58同城网位列第16位;在“第二届中国数字英雄榜、中国IT品牌风云榜”获得分类信息网站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
截止到2022年6月,58同城网注册用户5000万,新增用户以5万个/日的速度迅速增加,日PV2850万,每位用户平均浏览页面为10个,日发贴量达到100万。
58同城网流量已经跃升生活服务类网站第一名,访问人数和页面访问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2.企业特色:作为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本地化、自主且免费、真实高效是58同城网的三大特色。
其服务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房屋租售、餐饮娱乐、招聘求职、二手买卖、汽车租售、宠物票务、旅游交友等多种生活信息,覆盖中国所有大中城市。
58同城网不仅为个人用户提供了资源丰富、信用度高、交互性强的分类信息平台,同时还为商家建立了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提供网站、直投杂志《生活圈》《好生活》、杂志展架、LED广告屏“社区快告”等多项服务,并为商家提供精准定向推广的多种产品,如“网邻通”、“名店推荐”等等。
58到家融资3亿美元预计烧1年寒冬之际,58到家获得来自阿里、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的3亿美元,不扩品类,继续发力家政、美甲与搬家业务。
成立一周年之际,58同城旗下公司58到家宣布签署一项有约束力的A轮股权融资协议,金额为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投资巨头KKR 和平安创投。
作为多品类本地生活O2O上门服务平台,目前58到家在30多个城市提供包括家政、同城速运、美业、洗车、月嫂等多项服务,其中家政、美甲与搬家三大主力业务属自营。
58同城总裁兼CEO姚劲波强调,融资后58到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58同城依然保留多数股权。
至此,58到家的资方已包括58赶集、腾讯和最新加入的阿里、KKR与平安创投。
姚劲波透露,除了资金,三家新资方也会给予资源支持,按照融资时的约定,包括支付宝、淘宝、平安的一些保险产品,都会为58到家量身订做,最终统一出一个新生态。
姚劲波口中的新生态所指是做平台。
当前,58到家只提供10余项到家服务,以家政为例,开锁、维修、管道疏通都不提供。
这距离目标中的平台相去甚远,因此,大部分业务将以提供平台与一部分公司合作为主,或直接投资其中一部分公司。
58到家CEO陈小华表示到明年,要接入200多家企业。
3亿美元的流向,将主要用来继续扩大规模,将当前业务覆盖的30多个城市扩到60个到100个;其次是品牌投入,现有单量规模并未支撑盈利,亟须品牌效应来扩大份额,不靠补贴而带来更“真实”的订单。
按照姚、陈二人的策略,他们希冀“非常激进”地将规模做到足够大,同时提高效率,以降低每单成本,到每单不亏的时候,再更激进地加大投资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到家O2O公司之间的补贴战已烧到尽头。
目前,58到家已大幅下调补贴力度,包括对自营美甲业务的美甲师的补贴也在频频调整,这也引发了人员的离职潮。
尽管如此,陈小华仍坚持“我们有钱也不会任性”,表示无意主导补贴战,但如果业内有公司执意继续,58到家也会跟进,直至“战争停火”。
58同城转型的过程,内容及结果一个财报季,58同城公布了2016财年Q2财报,数据显示,其实现营收2.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6.7%,在连续5个季度亏损后再次实现盈利。
58同城营收增速减缓明显,而营销成本花销过于庞大,促使姚劲波考虑平台转型,搭建生活服务平台。
58同城和赶集网相爱相杀近10年,在营销上都投入巨大。
以2015年一季度为例,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142亿美元,其中广告费用6190万美元,同比增长391.3%。
而2014年和2013年广告费用分别为7340万美元和2270万美元。
杨浩涌表示“双方超过90%的发展经历都在打,打的太痛苦,有很多很血腥的竞争故事,想发展新业务的时候都不敢轻易调人”。
而随着两家的合并,广告战已不复存在,营销费用大幅降低。
2015年58同城动作颇大,合并安居客、赶集网,中华英才网。
合并后经过一年的整合,优势逐渐显露。
58同城目前业务囊括房线上和线下房产,二手买卖,招聘,汽车,家政,美业等,协同与运营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公告显示,58同城Q2实现营业收入2.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6.7%,符合公司之前的收入指引。
毛利为2.734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同时,58同城仍然维持了高达91.8%的毛利率水平。
而同时58同城付费会员数量约117万,同比增长约49.2%。
赶集网及安居客付费会员约80.4万,同样保持增长态势。
会员服务贡献了1.151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75.8%。
在线推广收入1.722亿美元,同比增长93%。
会员及在线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安居客与赶集网业务并表的影响,以及58同城自身主营业务的强劲发展。
58同城CFO周浩表示:“总收入及付费商户数在2016年第二季度再创新高。
58同城的业务市场潜力巨大,收入增速始终快于成本增速,我们的利润率和运营现金净流入也保持持续增长。
与2013年我们实现盈利时的情况一样,今年的运营利润率的提升又一次反映了分类信息业务模式的盈利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3月/24日/第026版创投58同城的资本旅程本报记者赵娜2014年3月17日,北京北四环外北美国际商务中心略显局促的办公室里,姚劲波草草地吃了个工作餐,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挤出1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因为临时决定赴美出差,姚不得不修改日程安排,因此离京前几天的时间排得更满。
其实,自从创业开始,他已经习惯于这种状态。
尽管一直在忙碌,但从他与记者对话时的神态,不难捕捉到发自内心的愉悦:公司股价表现良好,业务板块推进有条不紊,增发计划顺利实施等都是支持的原因。
截至上一个交易日收盘,58同城的股价达到49.48美元,几近是其17美元发行价的三倍。
而在此前几天,公司股价曾一度飙升至58.32美元——这距离58同城登陆纽交所仅仅过去了4个月。
按照50美元的股价计算,58同城的市值已逼近40亿美金,跻身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前十的行列,仅次于新浪、超过了搜狐等。
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大规模的产品研发和平台的打造, 58同城选择的这种既耗时间又耗资本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成立后的8年的亏损。
然而,这种状态在2013年第二季度发生了改变。
“58是典型的由资本扶持起来的企业。
”姚劲波说。
用他的话说,资本对于58同城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活着”。
而来自投资人方面的反馈,姚劲波在与投资人的沟通上尤为见长。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姚劲波讲述了过去八年中和投资人相处的点滴:资本如何作用于58同城?姚劲波如何与投资人有效沟通?赛富:发现了黑马2005年7月,姚劲波离开万网,选择将分类信息网站作为新的起点。
当年的12月12日,58同城正式上线。
这一年,他28岁。
在此之前,姚已创业两次:2000年创办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同年9月被万网收购;2001年9月与万网的同事金鑫、李如彬共同创办学大教育,该公司后于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
如今提到58同城,大家都会马上想到姚劲波。
更多人并不知道,58同城最初有三位创始人:姚劲波、个人站长出身的蔡文胜和现乐乐互动创始人林先珍。
在58同城成立早期,蔡文胜、林先珍在运营方面参与较多,而之后,蔡文胜、林先珍逐渐淡出。
最早发现58同城这个“鲨鱼苗”的是赛富投资。
赛富的前身软银亚洲,其中国地区的投资由阎焱带领的团队负责。
2004年底,赛富团队从软银亚洲管理团队独立出来,次年赛富亚洲投资基金二期成立,规模6.43亿美元。
而投资58同城的基金即为该只基金。
该基金投资的项目还包括:完美世界、雷士照明和怡亚通等。
有公开资料显示,赛富90%的资金投成长期企业,仅有10%投早期企业或者团队。
赛富一直以来的投资风格是中晚期的公司,58同城是赛富投资组合中为数不多的早期公司之一。
在赛富投资(当时还叫“软银赛富”)的羊东找到58同城时,58同城还没有注册公司。
在三个创始人中,羊东早前即认识蔡文胜和林先珍,因而,找到姚劲波并不困难。
但在开始时,却闹了个笑话。
羊东的拜访电话打到58同城,接电话的女生告诉姚劲波“有个叫软银的先生找你”。
这样的乌龙,并没有影响他们后续的合作。
而在羊东和58同城的团队见面,并在当时就确定了投资意向。
然而,据姚劲波回忆,当时,赛富对58同城考察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做出最终的投资确定。
一直没有得到结果的姚劲波在一个早晨跑到了赛富的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吃早餐的阎焱。
阎焱邀请姚劲波一起吃了早餐,边吃边聊,最终的投资决定在那天的早餐后完成。
“他们很重视交流,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人。
”姚劲波总结。
来自赛富基金的第一批150万美元资金为58同城早期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基础。
2006年,黄页板块发布,正式进入黄页广告服务领域。
并于当年实现日均访问量40万次,日均消息量10万条,注册会员8万。
2007年,58同城拓展产品线。
线下媒体《生活圈》加盟,58同城开始为商家提供网络、杂志、无线等领域的广告服务。
在投资方看来,DM的业务尽管有点“反互联网”,但并未觉得不靠谱,因而并未过于阻拦。
一年之后,尽管DM业务每个月会给公司带来几百万的收入,但相应的是数百人的人员配置。
管理团队开始反思:互联网公司是否要以这种方式做线下?姚劲波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砍掉DM杂志《生活圈》业务。
当时,58同城的钱也烧得差不多了,公司进入困境。
姚劲波在这时找到了阎焱。
“头耷拉着抬不起来,问能不能再给点钱。
”阎焱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次活动中回忆。
时值金融危机,赛富内部对是否追加投资意见不一,但最终还是做出追加投资的决定。
根据招股文件,2007年8月和2008年5月,赛富分别向58同城再次注资79.1万美元和250万美元。
其后,58同城启动华南发展战略,广州、深圳分公司成立。
2008年,日均访问量突破100万,日信息量达到25万条,58同城进入中文网站百强队列。
获得赛富的再次注资之后,58同城又找回“满血复活”的状态。
截至58同城上市时,赛富方面持有58同城22.6%的股权。
按照当前的股价计算,赛富持有的股权价值近10亿美元,该笔投资的回报近200倍。
赛富在58同城上的投资收益,超过了该只基金的总规模。
DCM:带来了资金和人力2009年末,正值PE/VC投资的低潮期,58同城开始新一轮融资谈判。
当时,58同城瞄准在2011年“成为中国分类信息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标。
最终58同城获得了专注于高科技公司早期投资的DCM的投资。
姚劲波介绍,58同城几乎是DCM在金融危机之后投资的第一个案子。
58同城的上市文件显示,DCM先后两次投资58同城:2010年3月向58同城注资1000万美元,2010年12月,DCM联合华平投资向58同城注资4500万美元。
在决定投资58同城之前,林欣禾用一周时间同时研究了58同城、赶集网和百姓网三家公司,最终选择了本土特征更为明显的58同城:与分类信息网站鼻祖Craigslist不同,58同城有大规模的线下团队。
至今,在其5800人的团队中,遍布27个城市的销售团队占到了4000人。
“我那时候赌的就是,虽然58的成本比较高,但是销售可以做得比较好。
很明显在过去的4年,这个赌注下得比较成功。
”林欣禾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DCM的投资在58同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羊东认为:“当时正值金融危机,58同城在创业阶段也遇到了很多发展中的问题,DCM的投资给成长期的58加了一把火。
”“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但一旦尝试不通,换方向的时候砍起来也非常快。
”姚劲波说。
除上述关闭DM业务,58同城快速转向的例子还有,在决定从纯线上的模式开始转向线上线下并行后,58同城在一年之内完成了27个分公司的设置、几千个员工的招聘,以及后来团购业务的关闭。
当时,尽管58同城向团购投入的资源不到整个公司的10%,但团购带来的收入却仅占整体收入的5%。
赚钱遥遥无期,加上同期如火如荼的广告大战,58同城最终决定放弃团购业务。
“我们觉得这个仗还要打很久,实在分不出这个精力来,没办法同时打好两场仗。
”姚劲波回忆,我们从决定关闭到完成人员遣散,一共就用了一两周。
在姚劲波看来,投资机构对58同城的支持不仅限于资本。
2011年,VC帮58同城引入了副总裁段冬。
段此前曾在新浪网供职7年,其中的4年与林欣禾共事。
如今,段冬在58同城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
论及58同城与VC沟通的经验。
姚劲波说:“不断的分享信息、非正式的沟通。
这就是我和基金处理好关系的重要技巧。
”58在早期很少固定召开董事会,与公司管理相关的讨论和决策都是通过非正式沟通的方式进行,有时一起吃饭,有时一起运动。
公司到郊区去做团队建设的时候,也常常会叫上投资方。
任何好消息、坏消息,任何公司决定,姚劲波也会通过邮件分享给投资人。
按照融资时的规划,2011年,58同城启动上市进程。
然而,在当年4月到6月间,先于58同城上市数月的两家公司——优酷和当当——的股价在2011年4月到6月间持续下跌;同期申请赴美上市的迅雷亦在最后一刻宣布,因美国股票市场状况不佳,推迟IPO。
于是,已经交表的58同城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一是市场不是特别好,二是我们觉得公司规模还没到,硬往上冲会费点力气。
”羊东回忆。
华平:广告大战弹药库姚劲波把与投资人的相识和交往过程看作是缘分。
而与华平投资结缘则是在学大教育的上市路演期间。
2010年,学大教育上市路演,这是姚劲波和另外两个创业伙伴金鑫、李如彬共同创办的企业。
路演过程中,姚劲波碰到了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高科技投资团队负责人程章伦。
当时,华平投资在学大教育上市时购入超过5%的公司美国存托凭证。
截至2012年年底,姚劲波持有学大教育10.1%的股权,华平投资持有学大教育11.2%的股权。
路演期间闲聊,程章伦问姚劲波:“你是做什么的?”“你来看看呗。
”恰好处在募集阶段的姚劲波顺势邀请程到58同城来转转。
如约而至的程章伦立刻意识到58同城的价值,但当时58同城与另一家基金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
“就两周时间,如果你们能把钱投进来,我就拿你们的钱。
”姚劲波知道华平的实力,但并未因此放开时间期限。
最终,华平投资在半个月之内做出决策,迅速注资。
“虽然58的模式在2010年还相对比较新,整个行业的产值也并不大,但当时我们还是相信这个模型的未来,并积极的通过两笔比较大的投资去支持公司的发展。
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是对的。
”程章伦在58同城上市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10年-2012年间,华平投资先后向58同城注资8700万美元。
同时,出于对线上分类信息模式的看好,于2012年在印度投资了一家模式相近的网站Quikr。
在资本注入的同时,华平为58同城介绍了CFO周浩。
2011年6月,58同城新任CFO周浩走马上任。
周浩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任职11年,之后在数家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担任CFO,拥有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
服务过的企业包括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和中信医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资本的进入,为58同城的市场投入带来充足的弹药。
其实,58同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向市场投入。
赞助了包括《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非诚勿扰》、《非你莫属》、《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同时,在地铁等户外进行持续的广告宣传。
在众多广告投放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2011年58同城和赶集网之间的广告大战。
而在这场大战背后,为其提供火药支持的则主要是华平投资。
尽管当时58同城的市场份额略高,但竞争对手的动作仍给58同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他们投多少,我们投两倍。
”董事会一致表示,全力支持广告战,无论赶集网投入多少,58同城的投资金额都要是其两倍。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形容也不为过。
58是流量生意,广告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方式。
先成为行业老大,然后乘胜前进拉开和第二名的距离,这样地位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