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50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非发酵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熟悉非发酵菌的鉴定方法;3.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实验原理非发酵菌是一类不发酵或不分解糖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菌属、黄杆菌属等。
非发酵菌的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进行生化试验、动力与鞭毛观察等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非发酵菌菌种: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莫拉菌、黄杆菌等;(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动力半固体培养基、氧化酶试验培养基等;(3)试剂:葡萄糖、乳糖、酵母提取物、酚红指示剂、氧化酶试剂等;(4)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落特征;(2)恒温培养箱:用于培养菌种;(3)酒精灯:用于无菌操作;(4)无菌操作台:用于无菌操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落观察(1)将菌种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别于30℃、37℃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透明度等;(3)记录观察结果。
2. 动力与鞭毛观察(1)将菌种接种于动力半固体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如是否有鞭毛、菌落是否呈指状、螺旋状等;(3)记录观察结果。
3. 氧化酶试验(1)将菌种接种于氧化酶试验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是否产生氧化酶,即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绿色;(3)记录观察结果。
4. 氧化-发酵(O/F)试验(1)将菌种接种于氧化-发酵试验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是否产生酸,即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3)记录观察结果。
5. 麦康凯琼脂平板生长情况(1)将菌种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如是否生长、生长速度等;(3)记录观察结果。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及策略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
非发酵菌指的是不能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发酵的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肠杆菌属(Escherichia)。
这些菌株在感染过程中发展出多种耐药机制,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将探讨非发酵菌耐药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多重耐药性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多重耐药菌株对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呈现耐药现象。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以及耐药菌株的自身进化使得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给抗生素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耐药机制非发酵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其中包括药物靶标的突变、药物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以及β-内酰胺类药物酶的产生等。
这些耐药机制共同作用,使得非发酵菌株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大大增强。
医院感染非发酵菌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传播的,因此医院感染成为非发酵菌耐药的主要途径。
它们可以通过医疗设备、空气和手术室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感染发生,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非常困难,临床结果往往不理想。
应对策略强化抗生素管理与合理使用为了应对非发酵菌耐药,强化抗生素管理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在医院中,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途径。
此外,通过加强医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减少无效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发展新型抗生素当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十分重要。
目前的抗生素对非发酵菌的效果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发展新型抗生素。
在研发新型抗生素时,应该考虑耐药菌株抗药机制,以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探索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疗法等。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非发酵菌的耐药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传播的,因此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以及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
非发酵菌是一大类不能以发酵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革兰阴性杆菌的统称,主要存在于外界环境中,有的是人体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组成部分。
非发酵菌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不能利用或仅能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
多数为机会致病菌,即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引发感染。
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耐药性较强,容易形成多重耐药性。
非发酵菌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菌属等。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在非发酵菌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由非发酵菌引起感染的报告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医院感染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非发酵菌的相关资料或咨询相关研究学者。
非发酵菌的重要性
非发酵菌 (Non-fermentative bacteria) 是指一类在发酵过程中不能产生酒精或其他代谢产物的微生物。
与之相对的是发酵菌,它们能够产生酒精、二氧化碳或其他代谢产物。
非发酵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许多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组织中。
非发酵菌的生理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生产抗生素、分解有机物、提高免疫力等。
非发酵菌的命名主要基于它们的代谢类型,即它们是否能够产生酒精或其他代谢产物。
例如,一类叫做“醋酸菌”的微生物,能够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
另一类叫做“嗜盐菌”的微生物,能够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生存。
非发酵菌在人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一些非发酵菌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酿造,如啤酒、葡萄酒和醋等。
此外,一些非发酵菌还可以用于医药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非发酵菌是指一类在发酵过程中不能产生酒精或其他代谢产物的微生物。
它们的生理功能多种多样,并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发酵菌的鉴定定义: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指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不发酵糖类,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存在外界环境中,种类繁多,多为条件致病菌或医院内感染菌。
关于临床标本中NFB的意义,在混合培养物中见到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和标本来源。
一般来说,以纯培养方式分离自正常无菌部位的NFB,一定要鉴定到种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目前CLSI中,K-B法除了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的判断标准外,其他非发酵菌没有K-B法的标准。
一、鉴定原则:1.血、无菌部位(脑脊液、胸水等),特殊病人,少见菌可用API-20NE或VIKET TWO-GN 卡鉴定。
2.其它部位如呼吸道标本、临床常见的非发酵,根据菌落形态、生化反应、抗生素耐药谱等综合分析手工法鉴定即可。
二、非发酵性菌基本分类: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20多个临床上重要菌种中,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等最常见。
)不动杆菌属Acinetoacter spp.(最常分离的种鲍曼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等)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p.(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非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p.(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等)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p.(少动鞘氨醇杆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p.(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p. (腐败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产硷菌属Alcaligenes spp.黄杆菌属Flavoacterium spp.莫拉菌属Moraxella spp.罗尔斯通菌属 Ralstonia spp.食酸菌属Acidovorax spp.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p.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p.等还有一些未定名的菌群三、辨认非发酵菌的基本要点1. 分离培养基上的菌落有以下情况初步考虑非发酵菌的存在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或中国蓝上不生长的阴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