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技术条件(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14
QB/SJ 汝州郑铁三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JS-00-2011煤矿井巷用混凝土轨枕技术条件(送审稿)2011-00-00发布2011-00-00实施汝州郑铁三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汝州郑铁三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目录前言 (2)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标准 (3)3 定义 (3)4 技术要求 (3)5 试验方法 (5)6 检验规则 (5)7 标记和证明书 (5)8 堆放、运输及质保 (6)9 质量保证 (6)前言本技术条件以运基线路[2002]160号《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技术条件》、TB/T2190-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Ⅰ型、Ⅱ型及Ⅲ型》和《预应力混凝土枕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为参考编制而成。
煤矿井巷用混凝土轨枕技术条件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煤矿井巷用混凝土轨枕(以下简称矿用枕)技术条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堆放和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本技术条件出版时,所示标准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YB/T5294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4 热轧扁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4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1499.2 热轧带肋钢筋GB/T3091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TB2181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跳桌增实法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425-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3 定义本技术条件采用下列定义:3.1露筋矿用枕内部钢筋(含钢丝、钢绞线,以下通称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作业指导书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工艺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交埃塞铁路项目Ⅱ、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及、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枕(以下简称轨枕)。
本指导书制定了轨枕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厂、钢模及工艺配件投入、生产各工序到产品检验、标记、堆放和运输等过程)各环节的工艺操作准则。
2 施工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 技术要求1.试验室筹建、砼配合比、砼拌合站安装、料场及存料大棚修建、预制场地修建,模板及其附属设臵配备到位。
2.岗前培训、技术交底。
4 技术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书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ZQ02.04 Ⅰ、Ⅱ、Ⅲ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技术条件QJ/ZQ04.21 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型技术条件QJ/ZQ04.25 混凝土枕用橡胶轴技术条件QJ/ZQ05.10 弹条Ⅲ型扣件预埋铁座检查验收技术条件QJ/ZQ05.11 Ⅲ型无挡肩枕用橡胶密封件检查验收技术条件QJ/ZQ05.12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枕预埋套管检查验收技术条件QJ/ZQ05.53 预应力混凝土枕箍筋技术条件QJ/ZQ05.54 预应力混凝土枕螺旋筋技术条件QJ/ZQ08.18 进厂原材料复验规则QJ/ZQ10.04 轨枕装载加固方法5 原材料要求5.1 所有原材料须符合TB/T2190-2002中4.1和QJ/ZQ02.04中的4.1要求。
5.2 水泥5.2.1 水泥进厂时须有生产厂合格证、碱含量、试验报告单,对于每批进厂的水泥中心试验室须根据QJ/ZQ08.18中第3章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能办理入库。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前言内容: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新II型预应力混凝土枕(以下简称轨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码放和运输。
混凝土枕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新II型预应力混凝土枕、混凝土短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堆放和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本技术条件出版时,所示标准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l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343—1994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5223—200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l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TB2181—1990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跳桌增实法;TBl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l878—2002 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l879—2002 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TB/T2922—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混凝土枕技术条件TB/T3054-2002 铁路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TB-T2190-2002 预应力混凝土枕Ⅰ型、Ⅱ型及Ⅲ型。
3 定义本技术条件采用下列定义:3.1 露筋轨枕内部钢筋(含钢丝、钢绞线以下通称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冬期施工方案一、目的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冬期时间较长,考虑冬期时间长及生产任务紧的情况,必须进行冬期施工。
为保证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冬期施工时生产成品的质量、确保冬期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冬期施工技术方案,以指导、规范冬期施工时的轨枕生产。
二、范围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适用于环境温度为-30℃至5℃的施工期。
三、编制依据与参考规范规程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B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运基线路〔2002〕160号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技术条件(暂行);研线0322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设计图纸);四、冬期施工的不利因素及其影响原材料低温对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黏聚性、流动性与灌造后的凝缩与干缩带来严重影响。
出料温度低、生产环境温度低、钢模温度低,致使混凝土入模温度低,水化速度慢而不充分,凝固极慢或不能正常凝固,或凝固后强度不能达到甚至报废;内部凝固快而外部凝固极慢形成的体积凝缩差易造成裂纹。
脱模剂低温也导致隔离效果差造成气孔麻面多,粘模掉块多,成品质量降低。
五、技术组织措施5.1冬施方案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照冬期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冬期施工核心是:第一保证砂、石、水等材料加热到足够温度;第二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5.5℃(高于规范0.5℃);第三保证轨枕半成品、成品的蒸养与后期养护,形成保证质量的最根本条件。
其它保障措施有:保证车间温度、设备设施正常、防冻害、防安全事故等。
通过可能的方案比较,采取冬期施工总体技术方案为综合蓄热法方案,并同时采取其它必须的工艺措施保证,在执行中并注意试验分析纠偏。
对砂石、拌合水、减水剂、脱模剂、钢模等温度每班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改善车间围护条件,减少热损失,增强防风抗强寒流能力。
严格执行轨枕出池温差、出室温差规定,保证轨枕不增加额外的不均匀内应力、变形甚至开裂。
轨枕修理要求第1条线路上的轨枕类型及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线路允许速度及线路设备条件等确定。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应铺设Ⅲ型混凝土枕,既有Ⅱ型混凝土枕应逐步更换为Ⅲ型混凝土枕。
普通线路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除应将失效的轨枕和严重伤损的混凝土枕更换掉外,还应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表1所列标准,更换为与运营条件相适应的轨枕并补足配置根数。
第2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正线木枕或Ⅱ型混凝土枕地段,线路设备大修时应增加轨枕配置数量:一、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
二、坡度大于12‰的下坡制动地段。
三、长度300m及以上的隧道内。
按表1所列轨枕配置数量,Ⅱ型混凝土枕每千米增加80根,木枕每千米增加160根,条件重合时只增加一次,但每千米轨枕最多铺设根数标准为:Ⅱ型混凝土枕1 840根,木枕l 920根。
第3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一、铺设木岔枕的普通道岔两端各5根轨枕,铺设木岔枕的提速道岔两端各50根轨枕。
二、铺设木枕的有碴桥和无碴桥的桥台挡碴墙范围内及其两端各不少于15根轨枕(有护轨时应延至梭头外不少于5根轨枕)。
第4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宽枕:一、第3条规定不宜铺设混凝土枕的地段。
二、路基有翻浆冒泥、不均匀下沉、冻害等病害的地段。
第5条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道岔内专用钢枕除外)。
一、混凝土枕与木枕、混凝土枕与混凝土宽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5根轨枕。
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少于25 m。
二、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 600 mm×260mm×160 mm 的木枕过渡,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50根。
三、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
1.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50根;160km/h≥υmax>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75根。
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机组法预应力轨枕生产过程由清模、预应力钢丝的定长、镦头及入模,张拉、安放箍筋隔板、混凝土拌制和灌造、混凝土振捣清边、蒸养、放张脱模、切割码垛、吊运成品入库等工序组成(见轨枕生产工艺流程图)。
下面分别对各工序加以说明。
1 清模清模工序主要是将上一循环过来的钢模型端部及两侧面上的混凝土渣清理干净,并对钢模喷涂隔离剂,同时检查更换钢模型损坏的部件,如撑孔器等。
隔离剂喷涂时注意喷洒均匀,严禁滴状或线状进入模型,造成粉肩,孔洞等缺陷。
2 预应力钢丝的定长镦头及入模2.1 预应力钢丝定长下料定长下料通过定长下料机完成,预应力钢丝的长度必须严格控制,其误差不得超过2mm,轨枕中共有10根预应力钢丝采用的是钢模活动端整体张拉的方式,钢丝的长度相差过大将会造成轨枕内部张拉应力不均匀,会严重影响轨枕的整体性能。
2.2 预应力钢丝镦头把预应力钢丝穿上锚固板、铁挡板进行编组作业,然后使用镦头机镦头,镦头直径以保证张拉时镦头不拉断为准,一般情况下不能小于母材直径的1.4倍且不得重复镦头。
2.3 预应力钢丝入模镦头完毕的钢丝组按设计位置入模,检查钢丝是否错位或交叉,旋紧张拉杆螺母,绷紧钢丝组。
3 张拉、安放箍筋隔板3.1 主筋预应力张拉张拉应力按照轨枕的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张拉力小会严重影响轨枕的静载值,过大又会对轨枕的疲劳产生严重损害。
张拉过程主要控制张拉应力,同时对预应力钢丝伸长量复核验证,张拉加载速度不得大于30KN/S。
钢丝预应力必须采用自动张拉机张拉,其张拉程序为:0→348kN→持荷1min→补拉至348kN→锁紧螺母→0,张拉过程中若出现断丝,应及时更换重新进行张拉作业。
3.2 安放箍筋隔板箍筋的弯制使用专用定型模具,螺旋筋采用绕簧机绕制,经点焊成型。
安装前检查模型内有无杂物,并清理杂物。
将橡胶隔板、设计要求的箍筋、螺旋筋等按图样要求全部安放到位,严防移位,插筋应插入钩环内,螺旋筋严防倒置。
新Ⅱ型砼枕锚固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根据《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编制。
二、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正锚的方法,锚固时,利用锚固架固定螺旋道钉的位置,使螺旋道钉高低、偏斜度、偏离预留孔中心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每个锚固作业班组配30套锚固模具,循环使用。
三、材料技术条件1、硫磺:II~III级工业用硫磺,纯度95%及以上。
配置前打成碎块,如受潮配置前应干燥。
2、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低于42.5级。
如有结块,配置前应过筛。
3、砂子:天然级配中粗砂,粒径不大于2mm,配置前过筛、洗净、烘干。
4、石蜡:一般工业用石蜡,配置前应打成碎块。
5、各种材料不得混有杂物。
四、成分配合比根据气候条件,按以下规定的质量配合比范围,实验选定各种材料用量:硫磺:水泥:砂子:石蜡=1:(0.3~0.6):(1~1.5):(0.01~0.03)配置成的溶液应较稠,其流动度以不影响灌注为宜。
最后选定配合比为:硫磺:水泥:砂子:石蜡=1:0.5:1.4:0.02五、溶制工艺1、按选定的配合比,称好各种材料的一次溶制量。
2、先将砂子放入锅内搅拌加热至100~120℃,再将水泥放入锅内搅拌加热至130℃左右,最后将硫磺和石蜡放入锅内继续搅拌加热,使溶液混合均匀由稀变稠成液胶状时(温度升高至160℃左右)即可使用。
六、施工步骤1、将砼枕抬放至线路道床坡脚旁边,清理好钉孔,恢复原来的喇叭型。
用砂子堵住砼枕预留孔并捣固,剩余净深不小于160mm。
2、将螺旋道钉安放在锚固架插入预留孔,然后调整螺旋道钉的高度,螺旋道钉圆台应高出承轨槽面,使用扣板扣件时高出0~5mm,使用弹条扣件时高出0~2mm。
调整好后取出螺旋道钉放在枕木上。
3、将硫磺砂浆注入预留孔,注浆时要一次灌够,但不能太满。
注好浆后将螺旋道钉插入,用定位模板控制道钉高度并调整道钉的垂直度及居中情况。
4、硫磺砂浆冷却、凝固后,去掉模板、铲除溢出的硫磺砂浆,回收至铁桶内,在下次溶制中倒入溶化使用。
X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板技术要求北京中铁房山桥梁有限公司锡林郭勒盟分公司工程技术部X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板技术要求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XⅡ型预应力混凝土枕钢模板的制作。
2引用规范GB700-88 碳素结构钢GB/T5117-1995 焊钢焊条3主要技术要求3.1 主要材料模板的主梁、端梁、轨槽板、壳体采用符合GB700规定的Q235制造。
模板制造厂对模板材料的变更,均应进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通知用户。
3.2整体变形模板的组装拼焊应在专用的拼装台上进行,拼焊并经调直机矫正后的整体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a.模型不设反拱。
b.旁弯值不大于4mm。
c.整体扭曲值不大于8mm。
d.钢模采用2×5的结构形式。
3.3 各组成部件的加工和组装要求模板由主梁、张拉端梁、固定端梁、壳体及轨槽板等五个部分组成。
3.3.1主梁主梁包括模板两侧承力主槽钢,张拉端的端托板,及其载壳体底部的横向连接件。
3.3.1.1主槽钢型号采用[32b。
主槽钢允许接长,但每侧接头数不得多于一个。
两侧槽钢的对接焊缝至少应相互错开一个模板的长度,并尽量避免与壳体两端的对接焊缝处于同一横截面。
3.3.1.2主梁长度(即模板计算长度)的尺寸极限偏差为(+5mm,-5mm)。
3.3.1.3两主槽钢的内侧净距尺寸的极限偏差为(+4mm,-2mm)。
3.3.1.4张拉端端托板距主槽钢上翼缘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为(+2mm,-1mm)。
3.3.1.5主梁侧面用角钢L110×70×10mm补强,吊环处用钢板补强。
侧面加劲肋板用□10钢板,间距1090mm。
3.3.1.6主梁槽钢顶面用□20×60的钢板补强。
3.3.1.7主梁设垫块5对,跨中一对,其他四对按间距2.5m顺次左右布置。
垫块尺寸为:30×50×100mm。
3.3.1.8吊点距离6m。
(行车吊具用)3.3.1.9两吊环间距为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