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 格式:ppt
- 大小:784.50 KB
- 文档页数:33
紧急状况下母乳对婴儿的特殊意义
'
是紧急状况下婴儿的保护伞。
婴儿在紧急状况下是最脆弱的,因患腹泻、呼吸道疾病及而导致的死亡率是通常情况下的两倍甚至更高。
紧急状况下,哺乳妈妈能给孩子提供洁净、安全且具持续性的食物和水分,这将保护婴儿免受感染。
而
不含免疫因子,不具保护性,导致感染更易发生。
因此,在紧急状况下支持母乳喂养,加强母亲应对各种紧急状况的能力很有必要。
地震、海啸、水灾之类的自然灾害,核电厂核
事故、矿山安全事故等技术事故,大范围人类和动物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
母乳喂养:正确的启动与维护一、引言母乳喂养是婴儿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之一。
母乳可以提供婴儿所需的营养,同时还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促进母子关系。
然而,母乳喂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确的启动和维护是确保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二、正确的启动:母乳喂养的初次设置1.坐姿: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可以是坐在床边、椅子或沙发上,确保你的背部支撑良好,腰部和颈部保持挺直。
坐直的姿势有助于确保你的背部和颈部得到良好的支撑,避免长时间哺乳带来的疲劳和不适。
2.确定宝宝的吸吮姿势:首先,要确保宝宝的下唇比上唇凸出,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吸吮姿势。
如果宝宝的吸吮姿势不正确,你可以轻轻地用手压下宝宝的下唇,帮助他形成正确的姿势。
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位置,确保他的舌头位于口腔底部,以防止吞咽空气或呕吐。
3.开始哺乳:当宝宝吸吮你的乳头时,你可以开始哺乳。
初次哺乳时可能会有些疼痛,这是因为乳头和乳晕的皮肤需要时间来适应宝宝的吸吮。
疼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
为了减轻疼痛,可以在哺乳前用温水浸泡乳头,使其变得柔软。
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吸吮方式,确保他正确地吸吮乳头和乳晕。
4.保持哺乳姿势:在哺乳过程中,要保持宝宝的头和身体的直线,以帮助他更好地吸吮。
同时,宝宝的嘴应该完全环绕住乳头和乳晕,以确保充分吸吮到乳汁。
为了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以用一只手支撑宝宝的头和颈部,另一只手环绕住乳头和乳晕。
此外,要注意宝宝的鼻孔不要被堵住,以防止窒息。
5.确定哺乳时间:新生儿通常需要每两到三小时哺乳一次。
这是因为在最初的几周内,宝宝需要频繁地吸吮以刺激乳汁的生成。
随着宝宝的成长和食量的增加,哺乳间隔可以逐渐延长。
同时,要根据宝宝的睡眠时间和需求来确定哺乳时间,以确保宝宝得到足够的营养和睡眠。
总之,正确的启动母乳喂养需要选择舒适的坐姿、确定宝宝的吸吮姿势、开始哺乳、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以及确定适当的哺乳时间。
这些步骤有助于确保宝宝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免疫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
母乳喂养指导流程规定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3.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有利于婴儿心理发育。
4.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如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风险。
二、母乳喂养的指导原则1. 尽早开奶:分娩后30分钟内,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
2. 按需哺乳:根据婴儿的需要进行哺乳,一般每2-3小时喂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
3. 正确含接:确保婴儿的口唇紧密含住乳头和乳晕,面部肌肉放松。
4. 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婴儿的饥饱信号,避免强迫喂食。
5. 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房和乳头。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1. 乳房按摩:哺乳前,用手掌按摩乳房,从边缘向乳头中心方向按摩,以刺激乳汁分泌。
2. 正确挤奶:用手挤奶或使用挤奶器,注意挤奶时的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乳腺。
3. 储存母乳:将挤出的母乳储存于标有日期和时间的容器中,冷藏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 代乳品的选择:如母乳不足,可选择合适的代乳品,遵循医生建议。
四、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1. 母婴分离:确保定期哺乳,可通过吸奶器将母乳储存,以便婴儿按时喂养。
2. 母亲疾病:母亲如有特殊情况,如患有传染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采取适当措施。
3. 婴儿疾病:婴儿如有特殊情况,如先天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母乳喂养方式。
五、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 避免烟酒等有害物质,避免食用可能导致婴儿过敏的食物。
4.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六、母乳喂养的推广与支持1.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为哺乳母亲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者需要:1.能指导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2.掌握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喂养3.熟悉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案例4导入】吴女士,26岁,孕40周,乙肝“大三阳”携带者,病毒6次方,肝功能正常,孕期没有服用抗病毒药,来院产检。
产检无其它异常,咨询可否母乳喂养?1.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喂养患一般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母亲没有必要停止哺乳,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儿患病的机会。
(1)患乙型病毒性肝炎母亲的母乳喂养1)若母亲为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了乙肝疫苗,可以母乳喂养。
2)若母亲为乙肝“小三阳”,孕妇在孕期检测HBV- DNA的乙肝病毒复制量,若病毒量很低或没有病毒复制,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后,可行母乳喂养。
3)若母亲为HBV-DNA阳性或乙肝“大三阳”,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复制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可于妊娠第7、8、9个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宫内垂直感染的机会。
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6个月的时候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实行联合免疫,可以母乳喂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母亲都应注意以下事项。
1)哺乳前应双手,预防乳头皲裂。
2)皮肤、黏膜溃疡或破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
因此,母亲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均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待伤口恢复后再行母乳喂养。
3)婴儿和母亲的用品隔离,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杯子都应该独立使用。
4)定期对婴儿进行乙肝抗原抗体和检测。
(2)艾滋病产妇的母乳喂养有研究表明,58%感染艾滋病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
母乳喂养的任何时侯都能够传播艾滋病病毒,早期你们停止母乳喂养将缩短婴儿暴露于母乳中病毒的时间,从而减少传播的危险。
1)提倡人工喂养2)避免母乳喂养3)杜绝混合喂养2.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1)患有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放疗、化疗者。
(2)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等,哺乳可能增加母亲的身体负担,导致病情恶化者。
特殊情况母乳喂养一、不宜早吸吮:1.窒息、产伤及其他并发症、经复苏抢救后未好转,在30分钟内必须送儿科新生儿区继续抢救的新生儿;2.胎龄少于34周的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不完善者,可仅行母婴直接皮肤接触;3.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4.高危抢救的母亲;5.手术麻醉未清醒者。
二、不宜母乳喂养:1.母亲因素:(1)传染病急性期;(2)心脏病心功能Ⅳ/Ⅲ级者;(3)严重肾功能不全;(4)高血压伴心、脑、肾等功能损害;(5)糖尿病伴严重脏器功能损害;(6)有严重精神病、癫痫、产后抑郁症;(7)甲亢治疗期间。
2.婴儿因素:(1)先天性代谢病半乳糖血症未绝对禁忌症;(2)枫糖尿症、苯丙酮尿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
三、患乙型肝炎母亲的母乳喂养:在新生儿接受合理免疫程序后,可行母乳喂养,e抗体阳性和肝炎活动期不进行母乳喂养;四、其他感染性疾病,如上感、巨细胞病毒感染、念珠菌感染、梅毒、淋病等,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婴需同时治疗,进母婴同室隔离病房;五、哺乳期间用药与母乳喂养:1.应用下列药物时暂时或者永久停止母乳:金刚烷胺、抗癌药、溴隐亭、可卡因、氟化物、碘化物、氯霉素、抗凝血剂、放射性同位素、大量水杨酸盐、灭滴灵(避开药物高峰期即用药半小时后可以哺乳),甲基硫氧嘧啶;2.普通剂量时,以下各类药物属安全药物:扑热息痛、抗酸剂、咖啡因、头孢霉素、避孕药(含激素类)、皮质激素、肝素、胰岛素、红霉素、青霉素、泻药、利多卡因、硫酸镁、甲基多巴、甲基麦角新碱、心得安、氨茶碱、甲状腺素、预防疫苗、万古霉素、法华全。
备注:1.转儿科的新生儿由产妇挤奶送新生儿室喂养。
2.产房放置婴儿床、婴儿随产妇同时转爱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