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 格式:ppt
- 大小:665.00 KB
- 文档页数:25
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是新生儿早期成长发育所需的两种重要喂养方式。
对于从事月嫂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正确辨别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中的困惑和误区进行讲解。
一、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是自然、健康的喂养方式。
对于婴儿的免疫系统、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月嫂来说,提供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帮助妈妈正确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1.1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母乳供应尚未建立,建议在婴儿醒来后每次喂养15-20分钟,约每2-3小时喂养一次。
待母乳供应建立后,婴儿可以控制自己的进食量和频率,一般建议按需喂养,让婴儿自行决定何时进食。
1.2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保证婴儿吃到充足的奶量和避免乳房疼痛非常重要。
月嫂应当指导妈妈采用正确的姿势,如侧卧喂养、趴卧喂养或躺平喂养等。
同时,保持婴儿头、颈部和躯干在同一直线上,确保婴儿能够正确吸吮。
1.3 母乳喂养的特殊情况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月嫂提供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对于早产儿、有唇腭裂的婴儿或生病的婴儿,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哺喂技巧来保障他们的营养摄入。
二、奶粉喂养指导奶粉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一种代替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必需的。
月嫂应当掌握奶粉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以保证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2.1 选择适合的奶粉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和特殊需求的奶粉非常重要。
月嫂应当帮助父母了解奶粉产品的成分表和相关信息,以便能够正确选择适合婴儿的奶粉品牌和类型。
2.2 奶粉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婴儿奶粉喂养的时间和频率与母乳喂养相似,但可能会有所不同。
月嫂应当根据婴儿的需求和品牌的建议进行喂养,并尽量保持稳定的喂养时间和频率。
2.3 准备奶粉的正确操作正确准备奶粉非常重要,以避免婴儿吞食过早或过热的奶粉。
月嫂应当指导父母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准备奶粉,并确保正确的温度和比例。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母乳喂养及孕期营养母乳喂养及孕期营养(一)、母乳喂养的好处---营养好,防病抗病,增加母子感情。
(1)(营养好:母乳是为婴儿专门生产的食品,最适合婴儿的胃肠功能特点,最适合婴儿(特别是前6个月)的生长发育需要,能完全满足4---6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
(2)、防病抗病:因含大量防病抗病物质,(3)、增加母子感情:亲密接触和抚摸有利建立和增加母子感情,有利婴儿健康心理发育。
创建爱婴医院的目的---保护支持纯母乳喂养,将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增加婴幼儿的健康素质,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什么是爱婴医院---爱婴医院是指产、儿科工作人员以爱婴为核心,努力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发病率。
创建爱婴医院的目的---保护支持纯母乳喂养,将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增加婴幼儿的健康素质,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 三)、热量供给充足的乳母每日可分泌700-800克乳汁,供热不足可减少至正常40-50%,乳汁成分与摄入营养关系密切,严重营养不良可使蛋白质、脂肪降低。
水溶性维生素随膳食含量而变化,脂溶性维生素仅V-A能少量通过乳腺,不因膳食而有所变化。
哺乳期间因乳母自身营养需要外,因乳汁分泌需增加热量,优质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维生素,据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孕妇、乳母膳食营养供给量,乳母应在非哺乳期供应量基础上增加。
轻劳力正常所需热能 +800Kcal 2300Kcal 蛋白质 +25g 70g 钙 +700mg 800mg 铁 +10mg 18mg 锌 +5mg 15mg 碘 +50ug 150ug 视黄醇 +400ug 800ug V-D +5ug 5ug V-E +2mg 10mg V-B1 2.1mg 1.2mg V-B2 2.1mg 1.2mg V-C + 40mg 60mg乳母要做到合理膳食,轻体力劳动乳母每日热量应达到3000-3300Kcal,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约为13-15%、27%、58-60%,如粮食400-600克、蛋50-100克、肉100-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25克、蔬菜400克(绿叶类含50%),烹调多用烧、煮、炖,少用油炸。
母乳喂养指导流程规定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3.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有利于婴儿心理发育。
4.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如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风险。
二、母乳喂养的指导原则1. 尽早开奶:分娩后30分钟内,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
2. 按需哺乳:根据婴儿的需要进行哺乳,一般每2-3小时喂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
3. 正确含接:确保婴儿的口唇紧密含住乳头和乳晕,面部肌肉放松。
4. 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婴儿的饥饱信号,避免强迫喂食。
5. 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房和乳头。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1. 乳房按摩:哺乳前,用手掌按摩乳房,从边缘向乳头中心方向按摩,以刺激乳汁分泌。
2. 正确挤奶:用手挤奶或使用挤奶器,注意挤奶时的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乳腺。
3. 储存母乳:将挤出的母乳储存于标有日期和时间的容器中,冷藏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 代乳品的选择:如母乳不足,可选择合适的代乳品,遵循医生建议。
四、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1. 母婴分离:确保定期哺乳,可通过吸奶器将母乳储存,以便婴儿按时喂养。
2. 母亲疾病:母亲如有特殊情况,如患有传染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采取适当措施。
3. 婴儿疾病:婴儿如有特殊情况,如先天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母乳喂养方式。
五、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 避免烟酒等有害物质,避免食用可能导致婴儿过敏的食物。
4.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六、母乳喂养的推广与支持1.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为哺乳母亲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母乳喂养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产科病房作为新生儿和产妇的关键环境,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定来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以下是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1. 支持母乳喂养:产科病房应该积极支持母乳喂养,包括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如哺乳椅、乳房泵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母乳喂养的时间安排:婴儿应该在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和初次哺乳。
随后,母乳喂养应该按需进行,即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哺乳,无需限制次数和时间。
3. 母乳喂养的位置:产科病房应该提供私密、肃静的环境,供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同时,哺乳椅和隔离屏风等设施应该提供,以保护母亲的隐私和舒适度。
4. 婴儿室内喂养:为了方便母亲和婴儿,产科病房应该设立专门的婴儿室内喂养区域。
该区域应该具备舒适的环境和适当的温度,以保证婴儿的舒适度。
5. 母乳喂养的支持和指导:产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该提供相关的母乳喂养支持和指导,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式、乳房按摩和乳头护理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母亲参加母乳喂养教育课程,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6. 婴儿配方奶的使用限制: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婴儿无法通过母乳获得足够的营养或者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产科病房应该限制婴儿配方奶的使用。
医护人员应该提供充分的解释和支持,匡助母亲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7. 母乳喂养的记录和评估:产科病房应该建立完善的母乳喂养记录和评估机制。
医护人员应该记录每次喂养的时间、持续时间和婴儿的吃奶情况。
同时,定期进行母乳喂养的评估,以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8. 母乳喂养的支持网络:产科病房应该与社区的母乳喂养支持网络合作,为母亲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资源。
这包括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和信息,以便母亲在出院后继续获得支持。
以上是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规定,产科病房可以为母亲和婴儿提供良好的母乳喂养环境,促进婴儿的健康和发展。
第1篇一、引言哺乳时间是母亲在产假期间,为保证婴儿健康成长,根据法律规定,在工作单位享受的特定休息时间。
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母婴健康的重视,保障了母亲和婴儿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意义、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女职工的休息、哺乳时间。
”2.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哺乳时间的具体内容:“女职工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用人单位应当给予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
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但不得少于1小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其休息、哺乳时间,不得安排加班、加夜班。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享有休息、哺乳时间,不得降低女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意义1. 保障母婴健康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有助于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在哺乳期间,母亲可以充分休息,调整身体状态,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维护妇女权益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有助于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享有特定的休息时间,避免了因工作原因而影响哺乳。
3. 促进社会和谐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生育意愿,推动人口结构优化。
四、哺乳时间的法律规定实施现状1. 政策宣传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哺乳时间法律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女职工的法律意识。
2. 政策落实取得一定成效在政策推动下,部分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哺乳时间的落实,为女职工提供合理的休息、哺乳时间。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佳的喂养方式之一,对于婴儿的健康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产科病房内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定:1. 母乳喂养的优先性:产科病房鼓励并支持母乳喂养,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情况下,母亲应该优先选择母乳喂养。
医护人员应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匡助母亲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
2. 母乳喂养的时间安排:产科病房鼓励母婴早接触,即在分娩后的第一时间内,将新生儿放在母亲的胸部进行皮肤接触和吮吸。
医护人员应协助母亲正确地将新生儿放置在乳房上,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3. 母乳喂养的频率:新生儿在产科病房内的母乳喂养应按需进行,即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喂养。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需要进行8-12次的母乳喂养,医护人员应匡助母亲正确判断婴儿的饥饿信号,并及时进行喂养。
4. 母乳喂养的姿式和技巧:产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提供母乳喂养的姿式和技巧的指导。
正确的喂养姿式可以匡助婴儿更好地吸吮乳汁,减少乳头疼痛和乳房阻塞的发生。
5. 母乳喂养的支持和匡助:产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提供全面的母乳喂养支持和匡助,包括解答母亲的疑问、提供喂养技巧指导、解决喂养中的问题等。
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倾听母亲的需求和困惑,并赋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
6. 母乳喂养的隐私保护:产科病房应提供合适的空间和环境,保护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隐私。
医护人员应尊重母亲的选择和隐私权,避免在喂养过程中干扰或者打搅。
7. 母乳喂养的监测和评估:产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和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包括婴儿的吸吮力度、吸乳时间、乳房充盈度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8. 母乳喂养的营养补充:在特殊情况下,如母亲的乳汁不足或者婴儿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时,产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母乳增加技巧、婴儿配方奶粉的使用等。
9. 母乳喂养的教育和宣传:产科病房应定期开展母乳喂养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母乳喂养意识和知识水平。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一、背景介绍产科病房是为妇女在分娩后提供医疗护理的重要场所,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产科病房需要制定相应的母乳喂养规定。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母乳喂养服务,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2. 原则:尊重母亲的意愿,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保障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三、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支持1. 产科病房应配备专业的产科医生和护士,他们应接受过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能够为产妇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产科病房应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供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房间内应配备舒适的座椅和适当的灯光,以提供良好的喂养环境。
3. 产科病房应提供母乳喂养的教育材料和宣传资料,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技巧等,以帮助产妇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
四、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1. 产妇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进行初次喂养,这有助于建立母乳喂养的早期联系。
2. 产妇应根据新生儿的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每2-3小时喂养一次。
夜间喂养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4小时。
3. 产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奶瓶和奶嘴,以免干扰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反射,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
五、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母亲应选择合适的喂养姿势,如侧卧、坐姿或趴着喂养等,以保证新生儿能够正确吸吮乳汁。
2. 在喂养前,母亲应洗净双手,确保乳房的清洁卫生。
3. 母亲应注意乳房的按摩和保护,避免乳头受伤或出现乳腺炎等问题。
4. 母亲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乳汁的质量和数量。
六、母乳喂养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 母亲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HIV感染、乙肝病毒携带等,应暂停母乳喂养,以避免传染给新生儿。
2. 母亲正在接受特殊药物治疗,如化疗、抗生素治疗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
3. 母亲在喂养过程中出现乳房疼痛、乳头出血、乳房硬块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暂停喂养。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引言概述: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之一,对婴儿的健康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产科病房,母乳喂养也有一些规定,以确保婴儿能够获得最好的营养和保健。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包括婴儿喂养的时间、频率和方式,以及相关的辅助措施。
一、婴儿喂养时间的规定1.1 出生后的第一次喂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喂养。
这一喂养被称为早产后喂养,其目的是刺激婴儿吮吸反射和肠道蠕动,促进乳汁分泌和消化功能的发展。
1.2 喂养的频率在产科病房,婴儿的喂养频率应根据其年龄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整。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天需要较频繁地喂养,每天约8-12次。
随着婴儿生长,喂养频率逐渐减少,到了一个月大摆布,每天约需要喂养6-8次。
1.3 喂养的时间间隔为了确保婴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产科病房普通要求母乳喂养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小时。
这样可以保证婴儿的胃肠道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乳汁,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婴儿的血糖水平和体温稳定。
二、婴儿喂养方式的规定2.1 母乳喂养产科病房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养分和免疫保护。
母乳喂养的方式包括直接哺乳和乳汁抽取喂养两种。
直接哺乳是指婴儿直接吮吸母亲的乳房,而乳汁抽取喂养则是将乳汁抽取出来后用奶瓶或者其他喂养器具喂给婴儿。
2.2 配方奶喂养在某些情况下,如母亲乳汁不足或者婴儿无法通过母乳喂养获得足够的营养,产科病房会允许使用配方奶喂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奶喂养应在医生或者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正确的配方和喂养量。
2.3 辅助喂养措施为了匡助婴儿更好地吮吸和吞咽乳汁,产科病房还提供一些辅助喂养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乳头刺激器来刺激婴儿吮吸反射;也可以使用吸管或者医用器具来辅助喂养,以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三、母乳喂养的禁忌症3.1 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果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HIV感染等,产科病房会禁止母乳喂养,以避免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
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者需要:1.能指导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2.掌握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喂养3.熟悉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案例4导入】吴女士,26岁,孕40周,乙肝“大三阳”携带者,病毒6次方,肝功能正常,孕期没有服用抗病毒药,来院产检。
产检无其它异常,咨询可否母乳喂养?1.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喂养患一般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母亲没有必要停止哺乳,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儿患病的机会。
(1)患乙型病毒性肝炎母亲的母乳喂养1)若母亲为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了乙肝疫苗,可以母乳喂养。
2)若母亲为乙肝“小三阳”,孕妇在孕期检测HBV- DNA的乙肝病毒复制量,若病毒量很低或没有病毒复制,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后,可行母乳喂养。
3)若母亲为HBV-DNA阳性或乙肝“大三阳”,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复制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可于妊娠第7、8、9个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宫内垂直感染的机会。
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6个月的时候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实行联合免疫,可以母乳喂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母亲都应注意以下事项。
1)哺乳前应双手,预防乳头皲裂。
2)皮肤、黏膜溃疡或破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
因此,母亲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均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待伤口恢复后再行母乳喂养。
3)婴儿和母亲的用品隔离,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杯子都应该独立使用。
4)定期对婴儿进行乙肝抗原抗体和检测。
(2)艾滋病产妇的母乳喂养有研究表明,58%感染艾滋病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
母乳喂养的任何时侯都能够传播艾滋病病毒,早期你们停止母乳喂养将缩短婴儿暴露于母乳中病毒的时间,从而减少传播的危险。
1)提倡人工喂养2)避免母乳喂养3)杜绝混合喂养2.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1)患有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放疗、化疗者。
(2)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等,哺乳可能增加母亲的身体负担,导致病情恶化者。
特殊情况母乳喂养一、不宜早吸吮:1.窒息、产伤及其他并发症、经复苏抢救后未好转,在30分钟内必须送儿科新生儿区继续抢救的新生儿;2.胎龄少于34周的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不完善者,可仅行母婴直接皮肤接触;3.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4.高危抢救的母亲;5.手术麻醉未清醒者。
二、不宜母乳喂养:1.母亲因素:(1)传染病急性期;(2)心脏病心功能Ⅳ/Ⅲ级者;(3)严重肾功能不全;(4)高血压伴心、脑、肾等功能损害;(5)糖尿病伴严重脏器功能损害;(6)有严重精神病、癫痫、产后抑郁症;(7)甲亢治疗期间。
2.婴儿因素:(1)先天性代谢病半乳糖血症未绝对禁忌症;(2)枫糖尿症、苯丙酮尿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
三、患乙型肝炎母亲的母乳喂养:在新生儿接受合理免疫程序后,可行母乳喂养,e抗体阳性和肝炎活动期不进行母乳喂养;四、其他感染性疾病,如上感、巨细胞病毒感染、念珠菌感染、梅毒、淋病等,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婴需同时治疗,进母婴同室隔离病房;五、哺乳期间用药与母乳喂养:1.应用下列药物时暂时或者永久停止母乳:金刚烷胺、抗癌药、溴隐亭、可卡因、氟化物、碘化物、氯霉素、抗凝血剂、放射性同位素、大量水杨酸盐、灭滴灵(避开药物高峰期即用药半小时后可以哺乳),甲基硫氧嘧啶;2.普通剂量时,以下各类药物属安全药物:扑热息痛、抗酸剂、咖啡因、头孢霉素、避孕药(含激素类)、皮质激素、肝素、胰岛素、红霉素、青霉素、泻药、利多卡因、硫酸镁、甲基多巴、甲基麦角新碱、心得安、氨茶碱、甲状腺素、预防疫苗、万古霉素、法华全。
备注:1.转儿科的新生儿由产妇挤奶送新生儿室喂养。
2.产房放置婴儿床、婴儿随产妇同时转爱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