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研究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11.73 MB
- 文档页数:36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现状,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对100例产妇用问卷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现状调查。
结论:促进母乳喂养根本要开启孕期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非常必要。
【关键词】母乳喂养措施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为了解目前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水平,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产妇迅速康复。
对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用问卷法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现状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调查方法随机对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调查,其中来自城市81例,农村19例;学历:初高中70例,大学及以上30例。
在我院进行初次及正规产前检查者89例,占89%,其余为不定期产前检查者。
采用《母乳喂养与健康课题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2、结果2.3 产妇对增强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方法的掌握情况:1种未掌握的1例(1%),掌握2种或3种15例(15%),掌握4种以上的84例(84%)。
2.4 产妇对“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的认识(见表3)表3 产妇对“母乳对产妇恢复的优势”的认识情况(例%)2.5 孕期教育情况孕妇产前检查时由专职的接受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培训的妇幼医师为孕妇上课,通过授课,播放录像,示范操作,答题讨论的形式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孕期教育的出勤率为53.4%。
3、讨论3.1 开启孕期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增强母亲及婴儿健康,这已达成共识。
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执业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手段即是健康教育,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产妇文化水平较高的,具有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的文化基础,能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对增加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的方法有较好的掌握,本调查显示增强母乳喂养量或提高乳汁量掌握4种方法以上者占85.04%。
作为爱婴医院,产妇产后全部受到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知识技能的床前指导,具有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开展的良好环境。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戚文艳1ꎬ江㊀会2ꎬ夏㊀蔓1(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㊀1.产科ꎻ2.护理部ꎬ上海㊀201204)㊀㊀摘要:㊀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ꎬ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ꎬ而母乳喂养受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较大ꎬ本文综述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干预ꎬ旨在为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以及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ꎮ关键词:㊀母乳喂养ꎻ自我效能ꎻ影响因素ꎻ干预中图分类号:R19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1-7550(2020)04-0108-03㊀作者简介:戚文艳(1988-)ꎬ女ꎬ硕士ꎬ护师ꎬ研究方向:临床护理ꎮ㊀通讯作者:江会ꎬE-mail:jianghui@51mch.comꎮ㊀㊀母乳是婴幼儿最佳营养来源ꎬ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极力倡导母乳喂养ꎮWHO提出2025年之前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应达到50%[1]ꎮ2017UNICEF数据[2]指出ꎬ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不佳ꎬ早期启动率为41%ꎬ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21%ꎮ尤其全面二胎政策下ꎬ二胎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3]ꎮ研究[4-5]显示母乳喂养受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较大ꎬ自我效能水平越高ꎬ母乳喂养程度越高ꎬ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也越长ꎮ因此ꎬ自我效能应广泛用于母乳喂养ꎬ以改善产妇母乳喂养现状及母婴健康ꎬ现就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概念㊁影响因素及干预等进行综述ꎮ1㊀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概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由Dennis[6]于1999年提出ꎬ是指产妇给婴儿实行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ꎬ可以作为预测母乳喂养行为的变量ꎬ是影响母乳喂养行为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ꎮ目前最常用的测评工具为Dennis开发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及其简表(BSES-SF)ꎬ已被多个国家地区译为多个版本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ꎮ我国常用戴晓娜汉化版本[7]ꎬ共包含2个维度ꎬ30个条目ꎬ分数30~150分ꎬ得分越高ꎬ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越高ꎮ目前研究[3ꎬ8]显示我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体处于中等水平ꎬ并受多种因素影响ꎮ2㊀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2.1㊀初产妇和经产妇㊀Blyth等[9]认为初产妇因缺乏母乳喂养经验ꎬ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显著低于经产妇ꎮ而陈柯洁[3]在比较初产妇和二胎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研究中发现ꎬ初产妇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二胎产妇ꎮ这两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ꎬ原因可能是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差异所致ꎮ我国二胎政策开放后ꎬ多数二胎产妇年龄较大ꎬ妊娠并发症多ꎬ掌握母乳喂养新知识较少ꎬ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ꎮ但母乳喂养有成功经验的经产妇自我效能感较高ꎬ由于其经验丰富ꎬ能够成熟应对母乳喂养中的难题ꎮ2.2㊀分娩方式㊀研究[8]认为自然分娩产妇与会阴侧切及剖宫产产妇比较ꎬ其自我效能水平显著较高ꎮ一方面ꎬ由于会阴侧切及剖宫产产妇伤口疼痛ꎬ且早期哺乳引起的宫缩痛更加剧疼痛感ꎬ从而带来母乳喂养不愉悦体验ꎻ另一方面ꎬ剖宫产产妇术后麻醉及体位影响ꎬ肢体活动受限等ꎬ难以采用合适的姿势哺乳而带来母乳喂养挫败感ꎬ引起焦虑等ꎬ阻碍母乳喂养的进行ꎮ因此ꎬ临床医护人员应耐心为这类人群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及心理疏导ꎮ2.3㊀同伴与社会的支持㊀同伴与社会的支持对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具有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ꎮ余梦婷等人[10]研究表明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受配偶的影响ꎬ同伴纯母乳喂养的态度坚定ꎬ能够增强产妇的泌乳自信ꎬ改善产后不同阶段的母乳喂养状况ꎮ产妇社会支持资源越多ꎬ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就随之增加[5]ꎮ产假期间ꎬ产妇与外界的社交活动减少ꎬ主要从配偶及家属处获得支持和动力ꎬ因此ꎬ配偶㊁家属等积极参与ꎬ可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意愿ꎮ2.4㊀抑郁㊀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ꎮ姚微等[11]在分析产后抑郁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关系中ꎬ发现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ꎬ盛夕曼等也得出相同结论[8]ꎮ产妇由于进入母亲角色不适应㊁产后身体外形改变等易产生抑郁情绪ꎬ对母乳喂养不够重视ꎬ从而降低母乳喂养效能ꎮ医护人员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心理安抚ꎬ帮助其进入母亲角色ꎬ尝试母乳喂养ꎬ增加与婴儿的互动ꎬ建立亲子交流ꎬ营造轻松的氛围ꎬ以利于母乳喂养的实现ꎮ2.5㊀母乳喂养知识水平㊀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可以作为自我效能的预测因子ꎬ孕产妇掌握的母乳喂养知识越多ꎬ其自我效能感越高ꎮ研究[11]表明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高于未参加孕妇学校的产妇ꎮ通过孕妇学校学习ꎬ获取更系统的相关知识技能ꎬ切实认识到母乳喂养优点ꎬ增强母乳喂养认同感ꎮ获取知识途径多ꎬ自我效能得分也较高ꎬ其中ꎬ从亲友处获取知识者自我效能得分最高ꎬ可以汲取更多母乳喂养经验ꎬ借助亲友的成功案例ꎬ更有利于增强产妇的信心ꎮ2.6㊀其他因素㊀年龄影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ꎮ年龄越大的产妇ꎬ对自己学习某种技能的信念不足ꎬ导致自我效能水平低[11]ꎮ但陈娟慧等[12]却提出了相反意见ꎮ这种结果存在争议可能是选取样本的人群结构不同导致ꎮ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还可能与经济条件㊁受教育程度㊁计划喂养方式㊁产假时间长短及新生儿体重等相关ꎮ3㊀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3.1㊀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干预研究㊀管理学领域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包括品管圈和赋能教育[13]ꎮ3.1.1㊀品管圈㊀品管圈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自发组成的小团队ꎬ也称为医院品管圈活动ꎬ自我启发㊁相互启发下ꎬ活用各种品质管理手法ꎬ在护理孕产妇过程中圈员通过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ꎬ集思广益ꎬ将智慧和创意总结成医院的制度和规范ꎬ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14]ꎮ体现了 自主管理 与 人性化管理 相结合的方式ꎮ孙琳[14]研究认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ꎬ由原来的57.1%增至70.6%ꎬ也明显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ꎮ品管圈干预中ꎬ为孕产妇制定适合的母乳喂养方案ꎬ在专业保健人员帮助下ꎬ产妇更能轻松应对母乳喂养时遇到的问题ꎮ品管圈干预方案可供临床采纳ꎮ3.1.2㊀赋能教育㊀赋能教育是一种以授权㊁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新模式ꎬ提倡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内源动力而使其主动关注自身健康ꎬ对自我健康负责ꎬ自我行为护理ꎬ其特点是以教育对象为核心ꎬ共同合作ꎬ为其提供咨询与建议ꎬ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15]ꎮ管慧[15]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干预中ꎬ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ꎬ试验组给予赋能教育干预ꎬ由产科医生㊁护士及助产士组成干预小组ꎬ以孕产妇及其照顾者为对象ꎬ应用情感沟通㊁情景模拟等技巧ꎬ增加产妇与照顾者在信息㊁技术方面的互动ꎬ从中学习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ꎬ结果试验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ꎮ产妇发挥自身潜力ꎬ与教育者一起ꎬ为自己量身定制母乳喂养目标与方案ꎬ可以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ꎮ这种干预方式具有个体性㊁效果显著ꎬ但耗时长ꎬ耗费人力物力ꎬ增加临床工作人员负担ꎬ难以推广ꎮ3.2㊀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的干预㊀研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研究中ꎬ社会学领域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研究为延续性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13]ꎮ(1)延续性护理干预:张晓云等[16]为期6周的干预研究中ꎬ为观察组制定APP延续护理干预ꎬ进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护理ꎬ定时推送相关知识ꎬ包括母乳喂养方面(如哺乳姿势㊁如何挤奶等)㊁产妇方面(如饮食营养㊁乳房护理等)以及新生儿沐浴㊁抚触等方面ꎬ6周后比较得出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ꎮ手机智能化宣传母乳喂养ꎬ作为延续性护理的一种新形式ꎬ有效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率ꎬ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ꎬ方便快捷ꎬ具有趣味性ꎬ易被孕产妇接受ꎬ可供医疗保健人员借鉴ꎮ(2)配偶参与式护理干:预配偶的支持大大地提升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ꎮSrinivas等[17]对试验组给予同伴教育护理干预ꎬ发现试验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ꎮ这与Flacking等[10ꎬ18]研究一致ꎮ配偶以实际行动分担家务ꎬ辅助照顾婴儿ꎬ亲身实践应对奶涨㊁乳头破损等问题ꎬ能够增强同理心ꎬ减轻产妇的身体及心理负担ꎬ更有利于母乳喂养的进行ꎬ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ꎮ应鼓励配偶参与母乳喂养ꎬ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ꎮ(3)个性化支持干预:为产妇实行个性化母乳喂养干预ꎬ是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ꎮLiu等[19]招募了150名初产妇ꎬ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ꎬ产前参加母乳喂养培训学习ꎬ产后进行1h的一对一母乳喂养咨询ꎮ与对照组比较ꎬ干预组在出院时㊁产后4周及8周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较高ꎬ且纯母乳喂养比例也较高ꎮ这种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支持计划积极有效ꎬ但干预时间较短ꎬ建议以后可延长干预时间ꎬ干预效果及影响会更显著ꎮ3.3㊀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干预㊀研究积极疏导产妇心理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ꎬ可有效提高自我效能ꎮ马楠等[20]对剖宫产产妇采用(下转153页)[9]㊀PRADOMLꎬCLAVELLEJTꎬFITZPATRICKJJ.LeadershipPrac ̄ticesandEngagementAmongMagnetHospitalChiefNursingOf ̄ficers[J].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ꎬ2018ꎬ48(10):502-507.[10]㊀LASATERKBꎬRICHARDSMRꎬDANDAPANINBꎬetal.Magnethospitalrecognitioninhospitalsystemsovertime[J].HealthCareManagementReviewꎬ2019ꎬ44(1):19-29.[11]㊀CURLEDꎬHALERꎬWILSKERDꎬetal.TheNightingaleExperi ̄ence:AcommunityservicecollaborationbetweenaMagnet hos ̄pitalandnursingprogram[J].NursingManagementꎬ2017ꎬ48(3):40-48.(收稿日期:2020-03-16㊀本文编辑:黄㊀蕊)(上接109页)聚焦模式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指导ꎬ对产妇正面评价和鼓励ꎬ结果实验组产妇在出院当天㊁出院后1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ꎮ聚焦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ꎬ充分尊重产妇㊁发挥其潜能ꎬ调动其积极性ꎬ针对存在的母乳喂养问题及目标进行指导ꎬ并给予反馈和积极评价ꎬ增强产妇自信ꎬ最终实现产妇期望的母乳喂养目标ꎬ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ꎮ心理疏导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ꎮ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ꎬ母乳喂养时应注意与产妇的积极沟通和正向心理暗示ꎮ4㊀小结与展望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妇如何选择婴儿的喂养方式ꎬ因此ꎬ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值得重视ꎬ我国目前基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样本量小ꎬ区域有一定限制ꎬ研究结果还不够全面ꎮ未来可扩大样本量ꎬ比较不同区域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性ꎬ在二胎政策下较多关注高龄产妇㊁经产妇人群ꎬ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ꎮ国内现有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研究也取得一定效果ꎬ但有些干预临床推广受限ꎬ干预时间短ꎬ延伸至出院后的干预较少ꎮ建议可以利用现代手机智能的优势ꎬ结合产前产后不同时期ꎬ以孕产妇实际需求为基点ꎬ探索更多可行的院外干预ꎬ以改善孕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ꎬ加快实现母乳喂养目标ꎬ促进母婴健康ꎮ参考文献[1]㊀WORLDO.UnitedNation'sChildren'sFund.Globalnutritiontargets2025:breastfeedingpolicybrief[EB/OL].[2018-03-27]. [2]㊀UNICEF.Thestateoftheworld'schildren2017.[2019-04-01].ht ̄tps://www.unicef.org/publications/files/SOWC_2017_ENG_WEB. [3]㊀陈柯洁. 全面二孩 政策下二孩纯母乳喂养现状及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9ꎬ34(14):3164-3167. [4]㊀CHANMYꎬIPWYꎬCHOIKC.Theeffectofaself-efficacy-basededucationalprogrammeonmaternalbreastfeedingself-efficacyꎬbreastfeedingdurationandexclusivebreastfeedingrates:Alongitu ̄dinalstudy[J].Midwiferyꎬ2016ꎬ36(3):92-98.[5]㊀任海燕ꎬ梁雨ꎬ左彭湘.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ꎬ2019ꎬ36(4):532-534. [6]㊀DENNISCLꎬFAUXS.DevelopmentandpsychometrictestingoftheBreastfeedingSelf-EfficacyScale[J].ResearchinNursingandHealthꎬ1999ꎬ22(5):399-409.[7]㊀戴晓娜ꎬDENNISCLꎬ陈叙.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ꎬ2004ꎬ39(6):407-409. [8]㊀盛夕曼ꎬ洪静芳ꎬ王维利ꎬ等.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5ꎬ18(2):191-195. [9]㊀BIYTHRJꎬCREEDYDKꎬDENNISCLꎬetal.Breastfeedingdura ̄tioninanAustralianpopulation:theinfluenceofmodifiableantena ̄talfactors[J].JournalofHumanLactationꎬ2004ꎬ20(l):30-38. [10]㊀余梦婷ꎬ樊丹凤ꎬ裘佳菁ꎬ等.父亲的母乳喂养态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ꎬ2019ꎬ19(9):1330-1333.[11]㊀姚微ꎬ谈小雪.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ꎬ2014ꎬ14(1):89-91. [12]㊀陈娟慧ꎬ尹心红.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ꎬ2013ꎬ13(2):35-37.[13]㊀秦烁ꎬ谷岩梅.基于CitespaceⅤ的我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ꎬ2019ꎬ36(4):33-37.[14]㊀孙琳.品管圈用于初产妇持续性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郑州大学ꎬ2016.[15]㊀管慧.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ꎬ2016.[16]㊀张晓云ꎬ魏丽丽ꎬ谷如婷ꎬ等.手机APP在产褥期妇女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ꎬ2017ꎬ23(12):4-6.[17]㊀SRINIVASGLꎬBENSONMꎬWORLEYSꎬetal.Aclinicbasedbreastfeedingpeerconselerinterventioninanurbanꎬlow-incomepopulation:interactionwithbreastfeedingattitude[J].JournalofHumanLactationꎬ2015ꎬ31(1):120-128.[18]㊀FLACKINGRꎬDYKESFꎬEWALDU.Theinfluenceoffathers'so ̄cioeconomicstatusandpaternityleaveonbreastfeedingduration:a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J].ScandJPublicHealthꎬ2010ꎬ38(4):337-343.[19]㊀LIULꎬZHUJꎬYANGJꎬetal.TheEffectofaPerinatalBreastfeed ̄ingSupportProgramonBreastfeedingOutcomesinPrimiparousMothers[J].Westernjournalofnursingresearchꎬ2017ꎬ39(7):906-923.[20]㊀马楠ꎬ丛云凤.聚焦解决模式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5ꎬ30(16):2498-2499.(收稿日期:2020-02-07㊀本文编辑:张作虎)。
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研究进展(重庆市涪陵区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20-02母乳喂养是人类最自然、最本能的一种喂养形式,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最安全以及最科学的天然食品,可以为婴儿成长提供所需的基本营养。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其中提出,对六个月以下的婴儿要实施纯母乳喂养,保证婴儿最佳的发育、生长与健康目标。
国际上将促进、保护以及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母乳喂养率呈现出了持续降低的态势,2014年我国母乳喂养率为27%,国务院国民膳食计划中则明确要求2020年我国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要达到50%,2030年为60%,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比较困难。
1 产前护理产前护理的目标是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技巧与知识,提升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信心。
因此,在产前护理工作中可以采用知信行模式,向产妇灌输相关的理论,改变其健康信念,推动其科学母乳喂养行为的养成。
产前教育工作通常每期都会有相应的主题,内容包含了母乳喂养分类、常见认识误区、纯母乳喂养优点、乳头与乳房的准备、哺乳期间常见的预防与不适等相关内容的指导。
考虑到肥胖对于泌乳减少与泌乳延迟所产生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可以适当的强化体重控制策略教育工作[1]。
我国目前的产前教育主要使用传统教育形式,将发放材料以及讲座作为主要形式。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子邮件、电话以及互联网远程护理形式的兴起,同时为了打破单向传播途径对于有效互动的束缚,很多研究工作重点讨论操作指导、模型示范以及情境体验等产妇参与性互动效果[2]。
很多产前教育工作通常起始于孕晚期,个性化一对一指导通常持续15分钟,群组教育的时候通常会将分娩日期以及孕龄相近的产妇放在一起,持续时间通常为2-2.5h[3]。
国外所使用的集中群组管理形式在产前教育阶段把孕龄接近的8-12名产妇组织起来,从12-16周开始由专业人员开展保健指导工作,持续到40周,每2周进行一次,每次持续的时间为90-120分钟[4]。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产妇母乳喂养是指第一次生产的妇女选择母乳喂养新生儿。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最自然、最健康的喂养方式。
初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如缺乏经验、恐惧焦虑、乳房疼痛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她们的自我效能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其自我效能的影响以及提高自我效能的策略。
对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不足等。
有必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初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水平,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提高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概念,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制定相应的支持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旨在帮助初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乳喂养,增强其自信心和能力,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持久性。
通过实证研究的进展,可以揭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相关建议,促进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提升,为母婴健康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意义非常重要,因为母乳喂养是保护婴儿健康的最佳方式。
研究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助于了解母亲在喂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为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可以帮助母亲建立信心和意愿坚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的可能性,减少婴儿接触人工奶粉的机会,从而降低婴儿患病的风险。
研究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还可以促进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促进婴儿健康和母婴关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肥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目的:研究母乳喂养对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影响。
方法:选取某市6—8岁学生10220名,对其身高、体重进行测量。
其中,9723名学生及其家长完成了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等内容的调查问卷。
结果: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中,肥胖发生率只有14.8%,从来没有母乳喂养的儿童中,肥胖发生率则为18.1%,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母乳喂养对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应当予以重视。
标签: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肥胖;机制【中圖分类号】R1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5-01目前,在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中,肥胖是其中一个常见多发的问题。
就全球而言,儿童的肥胖率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美国,2000年的儿童肥胖率就接近15%。
而在中国,儿童肥胖率保持每年超过9%的增长速度。
依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报告,我国儿童肥胖率已经超过8%,是十年前的两倍。
在儿童肥胖的流行分布上,我国东北地区最明显,中南地区的儿童肥胖率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儿童肥胖率增长的更加迅速,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外,儿童肥胖不但对儿童时期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到其成年阶段。
据国外研究,有30%的儿童肥胖会持续发展到成年阶段,进而导致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高于儿童时期没有肥胖情况的成年人[1]。
为此,选取某市6—8岁学生10220名,研究母乳喂养对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某市6—8岁学生10220名,对以上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
制定出包含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饮食及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并发给家长来填写。
1.2方法统一测量方法和量具,并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不能低于95%,对于明显错误或者填写不全的问卷,应当再次询问和核对。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提要】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喂养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孕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提高孕妇产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旨为更好地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综述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对提高婴儿免疫能力、促进母婴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等均具有诸多好处。
有学者研究[1]表明,母乳喂养的时间与母乳喂养的总量与婴儿成年后的智商、情商、免疫能力以及社会收入等均成正比。
对产妇而言,母乳喂养可减少其乳腺癌、卵巢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改善更年期心血管健康状况[2]。
但是,由于产妇缺乏相关健康知识或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母乳喂养的状况不容乐观。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在过去的16年间下降了近40%,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其中在城市仅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母乳喂养状况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为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本文就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1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象1.1孕产妇孕产妇是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对象。
学者[3]报道,他们将200例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不给予孕期健康教育,试验组孕产妇给予孕期健康宣教,结果显示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宣传喂养相关知识,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者[4]报道,对剖宫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缩短开始泌乳的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剖宫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及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接受1个月健康教育干预的初产剖宫产妇,其母乳喂养依从性显著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产妇。
婴幼儿母乳喂养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母乳喂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母乳喂养被广泛认为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智力发育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和相关问题,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婴幼儿母乳喂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现况、母乳喂养的意识和态度以及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医生、医院、婴幼儿保健机构以及母乳喂养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根据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关键结果:1. 婴幼儿母乳喂养的普遍性调研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超过80%的家庭选择了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
这表明婴幼儿母乳喂养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普及。
2. 母乳喂养的意识和态度大部分受访者对母乳喂养的益处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愿意尽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母乳喂养。
然而,还存在一些受访者认为母乳喂养过程不方便、影响工作和社交等问题,对母乳喂养持有消极态度的情况。
3.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调研显示,婴幼儿母乳喂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工作压力及社会观念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女性在面对母乳喂养时产生疑虑和困惑,导致早期辍乳的情况出现。
4. 医疗机构和专家的角色医疗机构和专家在婴幼儿母乳喂养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调研发现,通过提供专业的知识、宣传和指导,医疗机构和专家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解决困惑和困难,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改进措施:1. 宣传与教育加强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母乳喂养意识的认知程度,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优势。
2.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保障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母乳喂养权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母乳喂养研究进展【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741-01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无论在营养学、免疫学还是心理学等方面母乳喂养都具有众多人工喂养无法比拟的优点。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母婴喂养的意义及其对母婴健康的有利影响已被世界公认。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明确指出:在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然后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开始添加适宜的辅食,以实现嬰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目前,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是大自然赋予母亲的一种生物本能,但随着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从上世纪开始各种母乳替代产品相继问世,人工喂养逐渐取代了母乳喂养,世界各地的母乳喂养率一度下滑。
以美国为例,1900 ~1919年近70%的母亲选择母乳喂养婴儿,1920 ~1939年这一比例下降为50%,而到了1940 ~1959 年母乳喂养率只有25%,于1972 年达到最低点22%。
20世纪80年代,通过大量科研证实了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对母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并着手推动母乳喂养,使其母乳喂养率逐步回升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1995 ~2001 年的母乳喂养率调查显示:印度、瑞典、挪威、波兰、巴西、日本等国的母乳喂养率已大于90%,其中印度最高为99%;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美国的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但亦达到60%左右;相比之下英国的母乳喂养率最低仅为35%。
在我国,母乳喂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产妇在婴儿出生后一般都会进行母乳喂养。
20世纪70年代起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开始波及我国,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台湾、香港、澳门亦无例外,据报道,1974年香港的母乳喂养率仅5%。
1990年一项八城市调查,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已下降为30% 左右,其中广东、海南和广西三省分别只有14.7%、15.9%和20.4%。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学杂志(外科版),2010,25(20):49 50.19黄怡,周建平,胡瑜.银离子敷贴在血管活性药外渗中的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0,22(9):113 114.20陈丽娜,金艳.改良硫酸镁湿敷法治疗抗恶性心律失常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61 62.21吴金凤.喜疗妥软膏治疗20%甘露醇静脉滴注外渗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4:126 127.22熊丽萍,张爱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配合喜疗妥外涂治疗甘露醇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1,25(3b ):697 698.23李尚娣,周月琼,曾飞燕.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联合山茛菪碱治疗甘露醇外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 21.24陈舜卿,卢锡芝,陈晓君.2种药物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性损伤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7:136 137.25肖勤.欧乃派克外渗1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l7(27):83.26许作刚,于佳晓,王燕妮.泛影葡胺静脉造影药液外渗1例[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384.27杜玲,颜芳.中药金黄膏外敷治疗碘海醇致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J ].新疆中医药,2010,28(6):73 74.28王翠英,崔进华.复方丹参液热湿敷治疗小儿钙剂外渗临床观察[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4):309-310.29董建英,吴照凤,张英娜,等.1例氯化钙引起患儿左踝液体外渗的伤口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14 1715.30来临.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脂肪乳外渗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45.31杞丽娟,栾琰,邱成丽,等.介绍一种脂肪乳外渗后的新型湿敷办法[J ].西南国防医药,2011,2l (5):562.32徐颖.输注10%氯化钠造成外渗一例的护理体会[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4):335.33吕秋玲,邝日红,张春花,等.持续冷敷改善克林霉素外渗致局部症状的疗效[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l6(l9):2326.34薛焕芬,冼日凤,谢艳,等.丝瓜络炭加蜂蜜热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l2):1130 1131.35叶春燕,吴凡伟,杨艺,等.新生儿输液外渗早期使用喜疗妥加芦荟的疗效及护理[J ].现代医院,2011,11(6):99 100.36卢文珍,滕雪珍.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287 288.37杨媚月,张志国,肖辉,等.蜈蚣油外敷治疗输液外渗所致肿痛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1,30(33):3 4.(本文编辑:王萍吉彬彬)工作单位:1.448000荆门湖北省荆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448000荆门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朱巧玲:女,中专,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2-05-31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朱巧玲1程英2摘要综述了有关母乳喂养的优势,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纯母乳喂养率的现状,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对婴儿体格发育、低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减少儿童肥胖的影响,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伤口疼痛、信心不足、母乳喂养知识缺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