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0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 观察和分析心血管活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验证心血管调节的原理。
3. 掌握心血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途径实现的。
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心血管反射,其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重要。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对象与材料实验对象:家兔实验材料: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BL-410生物信息记录处理系统、20%氨基甲酸乙酯、0.9%NaCl、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0肾上腺素、1:100000乙酰胆碱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
2.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
3. 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4. 使用BL-410生物信息记录处理系统记录心率和血压。
5. 分别进行以下实验:a. 牵拉左侧颈总动脉残端,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b.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c. 注射0.4ml去甲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d. 注射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e. 注射乙酰胆碱,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牵拉左侧颈总动脉残端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这是由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增强,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2.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这是由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弱,通过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力,使心率加快。
4. 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这是由于肾上腺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平滑肌,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经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心血管活动在正常人体内是自律、协调、稳定的,其调节机制主要有神经、激素和自主神经等方面。
2. 运动会导致心率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这是由于体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心脏和全身,因此心脏需要增加血液流量以满足需要。
3. 运动后的恢复期会导致体循环总阻力下降,这是由于血管扩张增加了全身血流量,使得血压下降。
4. 饮食和情绪会对心血管活动产生影响,如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使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而情绪激动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
5. 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会让心率和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会使其下降,两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心血管活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同的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调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系统,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确保身体各器官和组织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性。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是负责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主要神经网络,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
当身体处于休息或放松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它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使心率放缓、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相反,当身体面临紧急状况或需要应对压力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它通过释放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除了自主神经系统外,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对心血管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两种重要的激素,它们直接影响心率和血管收缩。
当身体面临应激或紧张情况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的收缩程度,以适应身体应对挑战的需求。
三、局部调节的作用除了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外,心血管系统还受到局部调节的影响。
这主要通过组织和器官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来实现。
例如,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化学物质的积累会导致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液流动和氧气供应。
这种局部调节可以确保各个器官和组织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获得适量的血液供应。
四、重要性与意义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它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节心率和血压,以确保足够的血液灌注各个器官和组织。
如果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持其正常功能,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神经、激素和化学物质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它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局部调节的机制,保持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分别支配心房肌、心室肌、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和血管平滑肌。
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是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是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
心脏的神经支配(图)(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神经纤维发自脊髓的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胞体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节后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存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型)。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了心交感神经,分别支配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
左右两侧的心交感神经的作用明显不同,支配窦房结的心交感神经主要来自右侧;支配房室交界的心交感神经主要来自左侧。
刺激右侧心交感神经的主要效应是心率加快;而刺激左侧心交感神经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交感神经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其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导致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心房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增强,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循环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都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cAMP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钙离子的内流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交感神经的兴奋还使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故心率加快;使房室交界区中结区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加快,故传导速度加快。
(2)心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元集中在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走行于迷走神经内,称为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纤维进入心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在心脏内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神经纤维分别支配窦房结、心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通过循环系统来向身体的各个部位输送血液,同时又通过循环系统将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输出来。
因此,心血管系统对于人体的正常运转非常关键。
为了保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人体内有一套精密的机制来调节它的功能。
一、全身性的调节机制全身性的调节机制就是人体内积极地维护循环压力的自动调节机制。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神经控制、荷尔蒙控制和利尿剂类药物控制。
1.神经控制神经控制机制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完成的。
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率和收缩力的增加,扩张外周血管并缩小肠道和包膜的直径,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提高血压。
而副交感神经则是相反的作用,它将心率降低,并使心室收缩力减弱,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2.荷尔蒙控制荷尔蒙控制是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荷尔蒙是肾上腺素素系的重要成分,具有强烈的收缩作用,能使心率加快和心室收缩力增强,还能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压。
同时它们也有扩张血管的效果,但这种作用较弱。
3.利尿剂类药物控制利尿剂类药物是通过减少人体内液体量而起作用的。
由于血容量减少,血管内血液的容积也变小,进一步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
二、局部性调节机制局部性调节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的组织区域产生作用的调节机制,如组织代谢、温度改变和压力改变等。
1.组织代谢人体内的细胞组织需要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才能正常工作。
因此,当细胞组织代谢加速时,往往需要通过调节血液供应来保证代谢的需要。
例如,当肺部通气减少时,其组织代谢加快,血管内氧气的张力下降,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就会放松,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温度改变显然,当温度下降时,身体需要加速血液循环来保持体温的稳定。
此时,血管将扩张,以加强血液循环。
在温度升高时,血管将收缩,从而减少血液循环,使体温回到正常水平。
3.压力改变血管内血压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原理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原理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心血管功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受到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来影响心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 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来增加心脏
的收缩力和心率,收缩血管并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
这种调节使得血液流动加快,血压升高,有利于应对紧急情况。
- 副交感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减慢
心率、减小心脏收缩力,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2. 体液调节:体液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心血管功能。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
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它们通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的受体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率,收缩血管,使得血压升高。
-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素、抗利尿醛固酮等
能够增加血管收缩和钠离子重吸收,从而增加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
-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是一种体液调节机制,它能够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提高血压。
总的来说,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心脏收缩力、心率,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以及调节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来维持心血管功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