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俣病案例分析共6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66
日本水俣病事件第一篇: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3年至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水俣镇是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属熊本县管辖,全镇有4万人,周围村庄还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由于西面就是产鱼的不知火海和水俣湾,因此这个小镇渔业很兴旺。
1925年,一个资本家在此建成一个小工厂,叫日本氮肥公司。
1932年又扩建了合成醋酸工厂,1949年开始生产氯乙烯。
1956年产量超过6000吨,这个企业由此而发家。
就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酝酿着一场灾难。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猫自杀”,但没有人研究这事。
当后来得知这是一起公害事件时,有人称为“自杀猫事件”。
1953年,在水俣镇发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但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
1956年5月,又在医院出现4个这种病人,得这种病而没有入院的患者还有50多人。
这才引起本地熊本大学医学院一些人的注意。
在调查中,把猫死人病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初步找到吃鱼中毒这个共同受害的根源。
1957年,由于鱼有毒使成千上万渔民失业。
1958年春,资方为掩人耳目,把排入水俣湾的毒水延伸到水俣川的北部。
六七个月之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出现了18个水银中毒的病人。
于是引起广大渔民愤怒,几百名渔民攻占了新日本氮肥公司,捣毁了当地官方机构。
但资方仍拒不承认污水毒害的事实。
到1963年,熊本大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水俣氮肥厂乙酸乙醛反应管排出的汞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甲基汞(CH3HgCl)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湾捕获的鱼、贝作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了典型的水俣病症状。
用红外线吸收光谱分析,也发现汞渣和鱼贝中的氯化甲基汞结晶同纯氯化甲基汞结晶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完全一致。
生活水污染doc第一节生活水污染世界上重大的水污染事件1.水俣病事件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邻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杀的猫与狗。
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继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特殊,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先是当地一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与醋酸乙烯时,使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与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与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2.“托里坎荣”号油船污染事件1967年3月18日英国西南七岩礁海域.该船满载11.7万吨原油在锡利群岛以东的七岩礁海域触礁,致使8万吨原油流入海中,留在船体内的原油被引爆,造成英国、法国海域原油污染。
造成大量鱼贝类与海鸟死亡,赔偿金额达720万元美元。
这一事件后,海洋污染成为海事的重要问题。
3.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与水流入莱茵河。
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
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案例分析水污染的分类上述三个事例揭示了当今社会一个繁重的话题—水污染。
那么什么是水污染呢?根据统计,中国有3.2亿农民没有饮用水;大约有1.9亿农民是喝受到污染的水。
此外,灌溉农田的水散发着恶臭,而且漂浮这一些污染的泡沫。
而这样条件下生产的食物,却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防范提示一系列的数据真让人触目惊心啊!针对水污染,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
水污染的事例水污染的事例一:水俣病事件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杀的猫和狗。
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水污染的事例三: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两岸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中妇女比男士多,患上此病,则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走,故取名为“痛痛病”。
经调查,这是一种镉中毒事件,起因是附近的电镀厂、蓄电池制造厂及熔接工厂或因采矿工业含镉之废水未经适当处理而径行排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1水污染的事例四:泰晤士河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
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
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
水污染的事例五:金矿事件2000年,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氰化物废水,流到了南联盟境内。
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
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案例讨论环境污染案例讨论【案例】水俣病公害事件1956年4月,一名5岁11个月的女孩被送到水俣工厂附属医院就诊,其主要症状为脑障碍:步态不稳,语言不清,谵语等。
在以后的五周内,病儿的妹妹和近邻中的四人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1956年5月1日,该院院长向水俣市卫生当局作了报告,说“发生了一种不能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
因这些人的症状和当地猫发生的“舞蹈病”症状相似,又因病因不明,故当地人称这为“猫舞蹈病”或“奇病”。
经过工厂附属医院、市卫生当局、市医院及当地医师会的调查,发现儿童及成年人中都有病例发生,初步调查共发现了30例患者,其中一部分自1953年就已发病并多数住在渔村。
过去对这些患者的诊断不一,有的被诊断为乙型脑炎,有的被诊断为酒精中毒、梅毒、先天性运动失调及其它。
因患者发病时期正赶上各种传染病流行期,且呈地方性和聚集性,故判定为一种传染病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问题讨论1]1.为什么当时会判定在人群中流行的病为传染病?2.要找出引起本事件的原因,应作哪些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后,专家们认为该地区的疾病不是传染性疾病,而是因长期食用水俣湾中鱼贝类后引起的一种重金属中毒,毒物可能来自化工厂排出的废水。
进一步调查发现,当时工厂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如锰、钛、砷、汞、硒、铜和铅等。
尽管研究人员在环境和尸体中检出了大量的锰、硒、钛,但以猫进行实验时却不能引起与“奇病”相同的症状。
虽然研究组未能找到原因物质,但他们在1957年的研究中发现,由其它地区移来放到水俣湾中的鱼类,很快蓄积了大量的毒物,用这些鱼喂猫时,也引起了水俣病的症状。
即受试猫每日三次,每次喂以捕自水俣湾中的小鱼40条,每次总量为10克。
经过51天(平均),全部受试猫出现了症状。
由其它地区送来的猫,喂以水俣湾的鱼贝类后,在32,65天内也全部发病。
[问题讨论2]3.你认为水俣湾附近发生的这些病例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4.该次中毒事件可否定为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污染?5.研究组进行的实验研究为什么能证明水俣湾水域受到了严重污染?6.请从本例说明食物链在生物富集中的作用。
环境污染案例水俣病公害讨论参考答案.doc实实三实境实染案例实实【目的要求】熟悉实境实染案例的实实分析方法~了解实境实染所致公害事件的危害性及防治。
【案例】水病公害事件俣【实料1】水位于日本九州实西实不知火海实岸。
水市是以新日本肥实中心建俣湾俣氮厂立起的市实~人口大实来10万。
1956年4月~一名5实11月的女孩被送到水工附院就实~其主要症实实障碍个俣厂属医状,步实不实~实言不~实实等。
在以后的五周~病的妹妹和近实中的四人也出实了同实的症清内儿状。
1956年5月1日~实院院实向水市实生局作了实告~实“实生了一实不能实的中神实系实疾俣当确枢病的流行”。
因实些人的症和地猫实生的“舞蹈病”症相似~又因病因不明~故地状当状当人实实“猫舞蹈病”或“奇病”。
称实实工附院、市实生局、市院及地实的实实~实实实童及成年人中都有病例厂属医当医当医会儿实生~初步实实共实实了30例患者~其中一部分自1953年就已实病多住在实村。
实去实实些患并数者的实不一~有的被实实乙型实炎~有的被实实酒精中毒、梅毒、先天性实失实及其。
断断断运它因患者实病实期正上各实实染病流行期~且呈地方性和聚集性~故判定实一实实染病采取了相赶并实的措施。
,实实实实1,1,实什实实判定在人群中流行的病实实染病,;因患者实病实期正实上各实实染病的流行当会赶期~且呈地方性和聚集性~故判定实一实实染病。
,2,要出引起本事件的原因~实作些实实,;实做病例,实照究和实究~实得病因实找哪研况研索后~再用群实究和实实究实实,实实实一实实方案,;实实目的,实实病的致病因素~疾研研个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实律及疾病前的实~实实病因~根据实实实果~采取措施~消除实染源状并~改造实境~控制消除疾病的实展。
实实方法,采用病例,实照究和实究~实得病因实并研况研索后~再实用群实究和实实究实实。
实实容,水实境实染源实实及实境实实~人群患病情研研内俣湾况实实~致病因素的实实及实实实实。
具方法,体1、实实病例,院病例、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新医实病例、死亡病例~2、实人群实行实实~了解其实食、实作等实实情~与况3、实患病及暴露人群、暴露实境中的表实出病实的生物~如实实猫等实行实实~如液、实实中的有害物实实度~体4、人群中患病率的实量~人群及实物机功能的实量~体5、水一实水域及居民生活居住地俣湾区周实实境中实染源的实实。
水污染的事例水污染的事例一:水俣病事件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杀的猫和狗。
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水污染的事例三: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两岸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中妇女比男士多,患上此病,则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走,故取名为“痛痛病”。
经调查,这是一种镉中毒事件,起因是附近的电镀厂、蓄电池制造厂及熔接工厂或因采矿工业含镉之废水未经适当处理而径行排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1水污染的事例四:泰晤士河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
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
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
水污染的事例五:金矿事件2000年,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氰化物废水,流到了南联盟境内。
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
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世界大公害事件之——水俣病-V1正文:水俣病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民性疾病灾难。
下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次世界大公害事件。
一、水俣病的起因1.1 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遭受破坏195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化进程加速,化学工业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发达,工厂排放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海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 水俣湾医院的病例暴发1956年,日本熊本县华北町水俣湾上的地方渔夫开始发现,捕获的鱼虾颜色不正常,不能食用,动植物的畸形和大量死亡在所难免。
此后,水俣湾地区出现大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等疖病症状,包括不良贫血、眼疾、听力下降等,引起人们关注。
水俣湾医院先后诊断出大量疑似甲基汞中毒的病例。
二、甲基汞污染的危害2.1 甲基汞有毒且难以分解甲基汞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毒的液体,极易挥发成为气态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被积累。
甲基汞具有高度的毒性和渗透性,容易穿过生物细胞膜和胎盘,累积在脑和肝等器官中,对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2.2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水俣湾地区居民长期食用受污染的鱼、贝类和水产品,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婴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有一些人发生了癫痫发作,产生失眠、抑郁等精神障碍。
三、水俣病的影响和教训3.1 全民性公害,影响深远水俣病疫情被曝光后,日本政府和工商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深刻的重视,也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水俣病成为人们认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范例,也使得对甲基汞的污染监测得到了加强。
3.2 提高环保意识,防止公害再次发生水俣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加强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术水平,是防止公害再次发生的关键。
在全球化的今天,环境污染不再是一个地域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人类的共同利益。
因此,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的治理和监管,避免和化解各种环境问题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