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穿甲弹的穿甲作用--弹丸终点效应节选
- 格式:pdf
- 大小:953.01 KB
- 文档页数:17
穿甲弹工作原理
穿甲弹是一种特殊的弹药,它的设计和工作原理都是为了能够在击中目标时穿透装甲,造成更大的破坏力。
穿甲弹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弹丸结构、材料选择和射击角度等方面。
首先,穿甲弹的弹丸结构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穿甲弹的弹丸会采用硬质合金或者陶瓷等特殊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和抗压能力。
在射击时,这种硬质材料能够保持弹丸的形状,从而在击中目标时能够更好地穿透装甲。
此外,穿甲弹的弹丸通常会采用尖锐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射程和穿透力。
其次,材料选择对于穿甲弹的工作原理也至关重要。
除了弹丸材料外,穿甲弹的发射药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
一般来说,穿甲弹的发射药需要具有高能量和高速度,这样才能够在射击时给予弹丸足够的动能,从而实现更好的穿透效果。
最后,射击角度也是影响穿甲弹工作原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穿甲弹需要以较大的入射角度击中目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弹丸的穿甏能力。
此外,射击角度还会影响弹丸在击中目标后的行进路径,从而影响穿甲效果。
总的来说,穿甲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特殊的弹丸结构、材料选择和射击角度等方面的设计来实现的。
这些设计都旨在提高弹丸的穿透能力,从而在战场上取得更好的作战效果。
当然,穿甲弹的工作原理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目标装甲的厚度和材料,以及弹丸的速度和精度等。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是两个与导弹攻击有关的重要概念。
终点弹道指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最后一段的飞行轨迹,通常是弹头进入目标区域后的飞行轨迹。
终点效应则指导弹在撞击目标时产生的破坏效果。
终点弹道通常被设计为高速直线飞行或低空俯冲等方式,以增加命中率和攻击效果。
而不同类型的导弹还会采用不同的终点弹道设计,比如反坦克导弹采用高爆杀伤方式,需要在目标表面爆炸;而对付舰船等目标的导弹则通常采用穿甲方式,需要在目标内部爆炸。
终点效应则取决于导弹的弹头类型和撞击位置等因素。
传统弹头通常采用高爆炸药,可以产生较大的杀伤面积和爆炸力度;而穿甲弹头则采用高速穿透材料,可以在目标内部产生较大的破坏效果。
同时,在导弹撞击目标时,还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等效应,对目标造成额外的破坏和损伤。
终点弹道和终点效应是导弹攻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率和攻击效果,有效地提高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 1 -。
穿甲弹的物理原理穿甲弹是一种利用高速撞击力穿透防护装甲的专用弹药。
它主要由弹头、弹壳、药筒、引信等部分组成。
与普通子弹类似,穿甲弹也是利用高温、高压爆炸物推动弹壳内的子弹飞跃,但它的弹头材料和形状与普通子弹有所不同。
穿甲弹弹头通常采用高硬度合金钢、钨合金或陶瓷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硬度非常高,即使是在极高的速度下,也能维持强大的抗击负荷能力。
另外,穿甲弹弹头通常采用较小的直径,形状也经过优化设计,以提高弹头在撞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穿透能力。
弹头撞击装甲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弹头撞击”的物理模型。
当穿甲弹飞行到目标物体表面时,首先要克服目标物体的表面网状结构、分子力和材料的韧性。
这需要穿甲弹弹头具有较高的摩擦力和剪切力。
一旦弹头克服了这些力,就会开始穿透目标物体。
在穿透过程中,弹头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撞击。
当弹头撞击目标物体的表面时,它会失去一部分动能,同时也会产生局部弹变和破坏,形成一个扁平的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弹头表面的摩擦和剪切力会变得更大,因为它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
第二阶段:初步穿透。
当弹头穿透目标物体表面时,它会继续受到弹性反弹和继续产生破坏,弹头会稍微扭曲形变。
穿透深度也会逐渐增加,接触面积会进一步缩小。
在这个过程中,弹头的接触压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第三阶段:稳定穿透。
在完成初步穿透后,弹头会进一步深入目标物体,形变也会进一步增加。
尽管弹头产生大量能量,但其表面温度很高,甚至可以熔化部分目标物体。
当弹头的形变达到最大时,它将变形成一种顶锥形状,并以极高的速度瞬间穿透装甲材料。
第四阶段:透甲穿透。
在完成稳定穿透后,弹头将完全穿透装甲材料,这时它的速度会比初始速度稍微降低一些。
穿透后的弹头会在目标物体内部产生大量机械和热能,对目标物体造成更广泛的破坏。
弹头撞击和穿透时产生的机械和热能将转化为弹头的动能和穿透深度。
因此,穿甲弹的物理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弹头的高度优化和材料的强度硬度来实现的。
第一章:目标易损性1.目标:弹药预计毁伤或取得其他军事效果的对象。
2.目标易损性:目标对于破坏的敏感性。
3.人员目标:人员在战场上易受许多杀伤手段损伤,尽管损伤人体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在于使人丧失预定职能的能力。
(一名士兵丧失战斗力,是指他丧失了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在定义丧失战斗力时,应考虑四种战术情况:进攻,防御,充当预备队和后勤供应队)4.人体对爆炸波超压的耐受程度有两点:①瞬时形成的超压比缓慢升高的超压造成更严重的后果,②持续时间长的超压对持续时间短的超压对人体损伤更严重。
5.人员受到的平移力是由爆炸风引起的,其大小取决于爆炸强度,人员至炸点的距离,地形条件以及人体方位等。
6人员对火焰和热辐射的易损性可分为闪光和火焰烧伤。
7人员对冲击波的易损性主要取决于爆炸时伴生的峰值超压和瞬时风动压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8易损性尺度:车辆运行所必须的某个零部件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车辆停驶时间超出某一规定时间,即认为遭到破坏。
9.地面车辆:分为装甲和非装甲,相对于破片和弹丸的易损性是由装甲的类型弹丸的着速等决定的。
地面和地下建筑物:大多数破坏作用都能够破坏建筑物,须和目标的载荷与响应特征及制约响应。
10.车辆易损面积:指小于目标暴露面积的计算面积。
其中命中概率等于目标被击中并毁伤的概率。
(装甲车辆易损面积法:评定坦克的毁伤威力和将坦克分成若干不同单元区后分别考虑射弹对每一个单元区的毁伤威力,将单元一部分的M、F和K级破坏相加即可得到总破坏值。
非装甲车辆的易损面积法:目标暴露面积与单元破片平均毁伤概率之积)11车辆易损性:①受到损坏方式:破片、穿甲弹、冲击波、火焰、热辐射、电子干扰危害成员等。
②装甲车辆a,装甲战斗车:参与进攻作战并参加冲击行动;AFV:唯一采用抵御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的车辆;AIV/AA V:参与进攻作战,不参加冲击行动。
装甲战斗车辆、坦克:火力强大,机动性好,冲击能力强,良好的装甲防护;毁伤等级:M级损坏,丧失行动能力;F级损坏:丧失设计能力;K级损坏:完全损坏。
军武百科碎甲弹、破甲弹与穿甲弹的原理碎甲弹(HESH)是通过塑性炸药在装甲板上爆炸产生冲击波,利用超压崩落坦克装甲内层碎片来杀伤车内人员和毁伤设备的。
碎甲弹最初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而且一直使用至今。
碎甲弹用来对付二战坦克的均质钢装甲比较有效。
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作为普通高爆弹使用。
碎甲弹里面装的是塑性炸药,只要弹丸命中坦克,薄薄的弹壳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变形或破碎,里面的塑性炸药像膏药一样紧紧粘贴在装甲表面,既不破碎,也不飞散。
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粘贴在装甲外面的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几百亿帕压力作用在装甲上,巨大的力传递到装甲内,犹如用锤子敲打墙壁,墙壁未穿透,背面的墙皮却一块快剥落一样,致使内壁落一块几千克重的的蝶形碎片和数十块小碎片。
这些碎片在坦克里四处飞溅,将乘员杀伤,设备击坏,外形完好的坦克再也无法动弹。
破甲弹又称空心装药破甲弹,是以聚能装药爆炸后形成的金属射流穿透装甲的炮弹。
也称聚能装药破甲弹,是反坦克的主要弹种之一。
主要配用于坦克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等。
用于毁伤坦克等装甲目标和混凝土工事。
射流穿透装甲后,以剩余射流、装甲破片和爆轰产物毁伤人员和设备。
破甲弹的使用,加强了对坦克的威胁,其主要特点是靠装药本身的能量来穿甲的,故不受初速和射距的限制,是一种发展潜力较大的弹种。
不过它的装药很有学问,因为空心装药破甲弹,主要靠把装药制成带锥形孔的空心圆柱体药柱,并在锥形孔药表面加上金属罩,这样,爆炸时即会聚成一股速度、温度和压力都很大的金属能射流,即“聚能效应”,摧毁装甲,反之,如果把装药制成实心,就不能达到破甲的目的。
穿甲弹主要依靠弹丸的动能穿透装甲摧毁目标的炮弹,俗称动能弹。
其特点为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弹种,我们知道,穿甲弹的穿透能力主要来源于弹丸运动时的动能。
而要增大弹丸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就必须提高弹丸的速度。
我们现在使用的穿甲弹,用长管火炮发射(更高的身管长度与口径比可以形成更高的炮堂压力,从而使炮弹的初速度更快,动能更大),还将弹体做成流线型或长杆形,就是我们常说的脱壳超速穿甲弹,因为脱壳超速穿甲弹的弹丸形状像支长箭,所以,还有人称它为箭形超速穿甲弹。
穿甲弹工作原理
穿甲弹,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穿透装甲的弹药。
它通常被用于军事领域,用来对付装甲车辆或者建筑物等目标。
穿甲弹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其特殊的设计和材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穿甲弹的工作原理。
首先,穿甲弹的核心部分是弹头。
弹头通常由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钨或者钢。
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密度,能够在高速撞击时保持形状并且产生极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可以让弹头在撞击目标时产生高温和高压,从而使目标表面的装甲材料发生变形或者破裂。
其次,穿甲弹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穿甲弹的弹头会采用尖锐的形状,以减少空气阻力并且增加穿透力。
此外,一些穿甲弹还会在弹头表面加上特殊的凹凸纹路或者稜线,以增加弹头与目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穿透能力。
另外,一些穿甲弹还会在弹头内部填充特殊的爆炸物或者增加内部结构,以增加撞击时的能量释放和穿透效果。
最后,穿甲弹的工作原理还与射击时的速度和角度有关。
一般
来说,穿甲弹需要以较高的速度射出,这样才能在撞击时产生足够的动能来穿透装甲。
此外,射击的角度也会影响穿甲弹的效果,通常来说,垂直撞击能够获得最大的穿透力,而斜角撞击则会减弱穿甲效果。
总的来说,穿甲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弹头的材料、设计和射击条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对装甲目标的穿透。
它的设计和制造都需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和实验,以确保在实战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穿甲弹的设计和材料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型装甲目标的防护需求。
末老试(单选题1分)1 knocked at thedoo1.1已完成本次成绩:100【单选题】警用手枪在满装枪弹后的总质量比军用手枪略低,约为()。
窗体顶端A、600gB、800gC、1000gD、1200g窗体底端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2【多选题】与其他枪械相比较,手枪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些?()窗体顶端A、质量小B、易于大批量生产C、制造成本低D、体积小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BCD得分:33.3分3【判断题】手枪是贴身护卫的主要武器,主要是为了保证使用者在作战中的最后安全。
()我的答案:√1.2已完成本次成绩:50【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手枪的组成部分?()窗体顶端A、套筒B、闭锁机构C、击发机构D、保险机构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BCD得分:50.0分2【判断题】54式手枪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军军用手枪步入了世界手枪先进行列。
()我的答案:√1.3已完成本次成绩:100【单选题】国产54式手枪是使用()毫米口径的子弹。
窗体顶端A、9B、11.7C、7.62D、5.56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2【单选题】国产54式手枪的有效射程是()。
窗体顶端A、20B、30C、40D、50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3【判断题】国产54式手枪是我们国家仿制俄罗斯TT1930年式手枪生产的。
()我的答案:√1.4已完成本次成绩:100【单选题】朵英贤院士是()枪族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枪王”。
窗体顶端A、92式B、95式C、81式D、54式窗体底端我的答案:B得分:50.0分2【判断题】手枪口径越小,其停止作用越小。
()我的答案:√1【单选题】朱德元帅在哪里打响了“中国革命第一枪”?()窗体顶端A、武汉B、井冈山C、西安D、南昌窗体底端我的答案:D得分:50.0分2【判断题】朱德元帅所使用的“中国革命第一枪”是在德国生产的M1896式短管警用型毛瑟手枪。
()我的答案:√2.1已完成本次成绩:66.6【多选题】步枪有哪几种自动方式?()窗体顶端A、枪机后坐式B、管退式C、导管式D、导气式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BD得分:33.3分2【多选题】下列对于步枪的全自动射击模式主要缺点描述正确的有哪些?()窗体顶端A、弹药消耗快B、容易卡壳C、远距离射击精度低D、以上都不是窗体底端我的答案:AC得分:33.3分3【判断题】所有的步枪都能够安装榴弹发射器发射枪榴弹。
穿甲弹的内部原理
穿甲弹的内部原理是通过利用高速运动和特殊设计的弹头来穿透目标的防护装甲。
具体的原理如下:
1. 弹头设计:穿甲弹的弹头一般采用较硬的材料,如钢、钨合金等,以提供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
弹头通常具有锥形或长形设计,以减小与目标的接触面积,集中冲击力。
2. 高速运动:穿甲弹的关键是通过高速运动来增加弹头冲击目标的能量。
通常通过使用极高的发射速度或者使用火药加速发射速度,以提高穿甲效果。
3. 软化外层装甲:穿甲弹还可以采用一些手段来软化目标的外层装甲,以增加穿透能力。
例如,使用化学性能较强的装药,使弹头与目标接触时产生爆炸能量,破坏目标表面的装甲。
4. 经高速运动穿越装甲:当穿甲弹以极高的速度冲击目标装甲时,弹头与装甲接触区域的高压会导致装甲材料发生断裂、碎裂,形成穿孔。
弹头通过装甲后,目标内外部之间的压力差进一步破坏目标结构。
总之,穿甲弹通过高速运动和特殊设计的弹头来增加冲击目标的能量,软化目标装甲,以及通过产生高压来破坏目标结构,从而实现有效穿透装甲。
穿甲弹原理和各种主要的穿甲计算公式(ZT)2007-07-10 23:25:41| 分类:趣味学习之点兵|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把这几篇文章敲上来,使大家对于穿甲原理和主要的穿甲计算公式有个了解。
穿甲是可以依照公式进行计算的,因为这种公式本身就是从无数试验中归纳,并得到验证的。
摒弃所谓“一切通过试验”的说法,其实很多试验数据本身又隐藏了很多值,测试方是谁?装甲靶板是什么材料(两国装甲钢都不一样靶板会一样)?穿透标准是什么?贯穿率是多少?空气抵抗系数怎么取算?等等,很多网上二战坦克资料中从未给出,所以出入很大也就不奇怪了。
公式按原形式难以用文本书写,所以按照C语言的规范来写:§5.2穿甲现象和抗弹能力的表征各种穿甲弹都是利用长身管火炮发射它时所获得的高速飞行动能来穿头装甲和起杀伤作用的。
弹丸在冲击装甲前具有的动能为W=1/2*M*Vc^2 (5-1)公式中m——弹丸质量;Vc——弹丸冲击装甲的速度。
弹丸的动能在穿甲过程中消耗于许多方面,包括破坏装甲、弹丸本身的变形、装甲板的弹性振动、碰撞及摩擦发热等。
其中,破坏装甲做功是主要的。
从力学的观点看,装甲受破坏的应力可能有以下几种;延性挤压:σx=F/π*d^2环形剪切:τ=F/π*d*b张应力破裂:径向:σn周向:σm式中F——弹丸对装甲的作用力;d——弹丸直径;b——装甲厚度。
当弹丸碰撞装甲时,这几种应力都同时出现,但其中那一种首先达到极限值造成破坏,随弹丸和装甲的材料性质和尺寸等不同而不同。
实际的装甲损坏形式有如下的概约规律:1、延性扩孔:主要由于挤压应力σx起作用,金属受弹丸挤压塑性流动,有的堆集在入口处,有的从出口处挤出,孔径约等于弹径d。
这一般发生在装甲较厚而韧、弹较尖而硬,和装甲厚b稍大于d时。
2、冲塞穿孔:主要是超过剪切应力τ所起的破坏作用,装甲被弹丸冲出一块大体成圆柱形的塞子,其出口稍大于弹径d。
这一般发生在中等厚度的装甲具有相当硬度,弹头较钝,装甲板厚略小于弹径时。
穿甲弹冲击多层金属靶板终点弹道参数的研究进展肖云凯;吴昊;方秦;杜博【期刊名称】《防护工程》【年(卷),期】2014(036)003【摘要】用多层不同厚度和材料的子靶板代替总厚度相同的单一整体靶板对其抗弹体侵彻性能进行优化,是舰船、坦克等装备防护设计领域研究的热点.对于靶体而言,总厚度相同的单一靶体分为若干不同厚度的子靶板时,随着子靶板厚度的逐渐减小(即层数增加)或弹体冲击速度的降低,子靶板的主要破坏模式由局部响应逐渐转化为整体结构响应,耗能机制的改变导致防护能力发生变化;同时,子靶板间隔和顺序也会影响多层子靶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整体防护能力.对于弹体而言,不同弹头形状导致靶体破坏模式和耗能不同,如钝头弹冲击下的剪切冲塞破坏,尖卵头弹冲击下的延性扩孔和花瓣开裂破坏,半球头弹冲击下的盘式隆起和碟形变形破坏等.此外,靶体的硬度、强度、密度和延性等材料特性对其抗侵彻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多层金属靶板的弹体侵彻贯穿问题非常复杂,而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在穿甲弹冲击多层金属靶板终点弹道参数研究领域中,靶体配置(材料、厚度、顺序、间隔等)、弹体参数(弹头形状、冲击速度、倾角或攻角等)和侵彻理论分析及优化模型3个方面对靶体防护能力(用靶体的弹道极限速度或弹体残余速度表征)的影响,以及弹体终点弹道轨迹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穿甲弹冲击多层金属靶板终点弹道参数研究领域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总页数】17页(P52-68)【作者】肖云凯;吴昊;方秦;杜博【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72711部队,山东青岛26601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尖头弹侵彻延性金属靶板弹道极限的解析模型2.半穿甲弹丸对加筋靶板侵彻的终点弹道的实验和理论研究3.分析金属靶板弹道极限的延性扩孔模型4.ABAQUS在模拟弹丸高低速冲击金属和复合材料靶板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5.尖头弹丸撞击下金属靶板弹道极限的两种工程模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4科目名称:弹药学适用专业:082600兵器科学与技术、085500机械
弹药学是武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弹药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榴弹,反装甲弹药,特种弹,迫击炮弹,子母弹,火箭弹,灵巧弹药,防空反导弹药,防空炸弹,燃料空气弹药,软杀伤弹药及其它新概念弹药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常用弹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具有结构分析和相关计算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基本内容
(一)弹药概述
弹药的定义,对弹药的要求,弹药的组成及分类。
(二)相关基础知识
内弹道与外弹道,火药与炸药,药筒与发射装药,火炮,引信等的基本知识。
(三)榴弹
榴弹概述,普通榴弹,远程榴弹,枪榴弹,榴弹的发展趋势。
(四)穿甲弹
穿甲弹概述,普通穿甲弹,次口径穿甲弹,超速脱壳穿甲弹,穿甲弹的发展趋势。
(五)破甲弹
碎甲弹概述,破甲弹作用原理,影响破甲威力的因素,成型装药破甲弹的结构,爆炸成型弹丸。
(六)碎甲弹
碎甲弹概述,碎甲弹的作用原理,影响破甲威力的因素。
(七)特种弹
特种弹概述,烟幕弹,燃烧弹,照明弹。
(八)迫击炮弹。
简述穿甲弹1208060110 张琦祺有盾就会有矛。
同样,当装甲武器出现后,穿甲弹的诞生也是自然而然的啦。
最初的穿甲弹出现在十九世纪,它主要用来应对当时的铁甲战船和坚固工事,使用并不普及。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坦克的出现,才让穿甲弹在和坦克的斗争中发展了起来。
早期穿甲弹设计思路较简单,即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做弹体,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和硬度分布强化弹头并增大炮弹初速,从而依靠更强的弹体和更大的动能达到破坏装甲的效果。
普通穿甲弹,结构特点是弹壁较厚,装填系数较小,普通穿甲弹所采用的弹体材料均为高强度、高硬度的合金钢,并采用一定规范的热处理。
普通穿甲弹常用的弹药有钝化黑索金、顿黑铝等炸药,一般采用块装填法装填,把压制好的药柱用石蜡、地蜡混合物黏固于药室中。
根据头部形状的不同,普通穿甲弹又可以分为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披帽穿甲弹。
尖头穿甲弹的弹头外形为简单的尖锥状流线型,但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简单的流线型并不能保证弹头的射击精度且尖头穿甲弹侵彻装甲时头部阻力较小,对硬度较低的韧性装甲有较高的穿甲能力,但侵彻硬度较高的装甲时,头部易破碎,对倾斜的装甲易跳飞。
钝头穿甲弹则规避了这个缺点。
由于钝头穿甲弹碰击装甲时,接触面积大,弹头部不易破碎,而且改善了着靶时的受力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跳弹。
钝头部便于破坏装甲表面,易产生剪切冲塞破坏。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高速倾斜碰撞的情况下,钝头穿甲弹穿甲能力高于尖头穿甲弹,可用来对付硬度较高的均质装甲和非均质装甲。
披帽穿甲弹的结构特点是在尖锐的头部钎焊了钝形披帽。
披帽的作用是尽可能避免倾斜穿甲时产生跳弹和保护弹头部在碰击目标时不破碎。
披帽较弹体的硬度低而韧性好,为了便于开坑,披帽顶端采用表面淬火,以提高硬度。
碰击装甲时,通过披帽传到弹体头部的应力大为减小,从而保护了弹头部。
碰击时披帽和装甲表面被破坏,而尖头弹体本身受较小的阻力继续侵彻,且在倾斜碰击时不易跳飞。
因此,穿甲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