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认识你自己
- 格式:ppt
- 大小:618.00 KB
- 文档页数:37
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一)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教案一、情境导入:或许有些同学现实的我是勤奋的,是积极的,热情的;也有的是懒惰的,意志力不坚强的,消极的;总之,不同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展示;每位同学来谈谈自已。
学生描述自己的平时表现。
二、有效地认识自己1、寻找病因:了解自己“现实中的我”缺点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2、针对性的对自己的缺点进行克服3、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做不到可以请别人监督;4、要有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缺点三、总结:刚才老师说到的这几个同学,大家都很了解,说明大家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密切。
相互了解很多。
而猜不出的同学可能提供的信息量很少,或者同学之间沟通还不是很密切,这个需要我们要多注重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
总结: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了解了现实的我、理想的我、他人眼中的我;,现实的我是怎么样的,也许有的同学是勤奋的,也有的是积极的,但是也有意志力不强,消极的等等,总之现实的我们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从这点可以告诉我们,要包容别人的缺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现实的我总是和理想的我有差距,怎么消除这个差距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去努力,逐步逐步的把缺点转化为优点,把不好的习惯改过来。
最终实现理想的我。
而他人眼中的我,告诉我们要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多与同学交流沟通。
在同学中树立自己一种良好的形象,并且要多赞美别人,多发现别人的美总结这次班会:我们这次的班会主题是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就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
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
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课,懂得怎么样去认识自我。
(二)认识自我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主题: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自我。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真实的自我有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
2、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克服自傲、自负、自卑等心理。
第二课《正确认识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学会从多方面了解自己。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正确认识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 认识自己的途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了解自己。
3. 自我评价的方法:学会用积极、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
4. 与他人交流分享:学会倾听、表达,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了解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积极、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自我认识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积极、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
5. 交流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二课《正确认识自己》2. 内容提纲:a.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b. 认识自己的途径c. 自我评价的方法d. 与他人交流分享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让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眼中的自己,进一步认识自己。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课正确认识我自己|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他人反馈,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自我认识。
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自我认识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2. 自我探索的方法:介绍自我反思、自我观察、与他人交流等方法。
3. 自我评价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
4. 他人反馈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他人反馈在自我认识中的重要性。
5. 自我认识的持续发展:强调自我认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认识和评价的方法,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及如何处理他人反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活动道具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自我探索工作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游戏,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
2. 讲解与讨论:介绍自我认识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实践活动:设计自我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认识的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自我认识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板书设计1. 正确认识我自己2. 主题: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方法、技巧和持续发展3. 副自我探索、自我评价、他人反馈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份自我探索工作表,记录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自我探索成果,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