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认识自己》教材习题答案第三课认识自己第一课时认识自己(P25・运用你的经验)1.(1)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2)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3)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参考答案】(1)镜头一:实验课上,我根据老师的操作提醒在认真地做实验。
镜头二:我和小伙伴在操场上踢足球,配合得非常默契。
镜头三:晚上我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我在镜头里展现的形象:镜头一,认真、仔细;镜头二,活力四射、阳光开朗;镜头三,刻苦、努力。
(2)满意。
(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P27・探究与分享)2.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小刚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他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他因为没有当上队长,拒绝参加比赛时缺乏集体意识的表现,他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没有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2)影响:使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利于促进自我发展,影响与他人的交往,不利于与他人积极互动。
(P28・探究与分享)3.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请你完成下面的句子,越多越好。
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参考答案】(1)答案具有开放性。
如,我觉得自己长得又高又帅;我体育好,所以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我协调能力好,所以很喜欢跳舞;我学习很认真,很努力;我的朋友都说我很热心;等等。
(2)我从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3)我是通过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得出这些认识的。
(P29・探究与分享)4.(1)画画像。
拿一张白纸,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
(2)猜猜看。
每人从中抽一张折叠的画像,猜测这是谁的画像并说明理由。
第一眼看到这张画像,你想对画像中的人说些什么?最后公布答案。
(3)谈感受。
正确认识自己》心理活动课教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发展地看待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掌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自我。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主体参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并在活动中培养帮助他人的好品质,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
活动年级:五年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故事1:上周,一家跨国公司去一所名牌大学招聘员工,有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非常优秀,还是学生会主席,却意外地被拒绝了。
据说是因为招聘人员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我们公司?”他回答说:“我喜欢和有档次的人在一起,我觉得你们公司的人很有档次。
”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大学生没有被录用?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引导学生发言。
师小结:他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自大自负导致他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故事2:一个名叫XXX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很自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
有一天,她到饰物店买了一只绿色蝴蝶结,店主夸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XXX虽不信,但还是很高兴,不由自主地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XXX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XXX,你抬起头来真美!”老师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
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在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不过,XXX知道,以后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结了。
师小结、提问:这位名叫XXX的小女孩现在是世界著名的主持人。
同学们,如果XXX没有在那一次发现自己的美,结果会怎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的重要性一、引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的重要性。
二、的重要性某位同学发现自己和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他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他,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一框《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科书相关内容】《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暂时依据2011版课标,依据框题内容,适度择取。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相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自我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相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三课《发现自己》的第一框内容《认识自己》,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觉察自我形象,并初步了解自己在在同学中的形象,引出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认识和发现自己不仅成为“我”的需要,而且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小刚与队友对话,理解自我探索对中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我是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同时觉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共同之处和差异。
通过“了解自我评价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学会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学情分析】跨入中学的大门,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自己在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如:我是谁?我的能力如何?别人如何看待我?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容易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
而自我认识的偏差必然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
由此本节课基于以上学情,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这一主题。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2022年,某位影视界全国政协委员曾因递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提案,被一些网友批评只有“小学生水平”。
2022年两会期间又曝出某位体育界政协委员自己写不出提案请别人代写的传闻。
据媒体报导,近年来确有不少明星委员虽在个人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因文化水平不高,难以更好的行使政协委员职责进行参政议政。
据此完成1、2两题1材料中提及的少数明星政协委员的做法①不能正确的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②能做到积极与国家的管理③不能做到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④正确的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材料中提及的少数文化水平低的明星政协委员应该①正确认识自己,辞去政协委员职务②加强学习,提高个人文化素质③继续参政议政,巩固个人政治地位④不断努力,再创个人事业辉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记者问时这样剖析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从温总理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温总理认识自己的方法主要有①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②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③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④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年4月,随着电影《杜拉垃升职记》的热播,才女导演徐静蕾的身价猛增。
据徐静蕾透露,几年前,她就觉得已不太适合总演装嫩的青春偶像剧,于是就想到做导演,后来她导演的《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电影果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获得了成功。
徐静蕾在其博客中写道:“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自我认识,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对自己认识不正确,没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我却知道自己适合做导演!”徐静蕾博客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A正确认识自己就会走向成功B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掌好人生之舵C不断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正确认识自己D名人都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5近年来,有不少演艺界、体育界的名星选择了从政之路: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熊倪——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牛群——安徽省蒙城县副县长,王志——云南丽江副市长,邓亚萍——北京团市委副书记……。
正确认识自我活动课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活动名称:我的特点1.2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和不足。
1.3 活动步骤:1.3.1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
1.3.2 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班级内分享。
1.3.3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尊重彼此的独特性。
1.4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思考自己的特点,并记录下一件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
第二章:我的情绪2.1 活动名称:认识情绪2.2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2.3 活动步骤:2.3.1 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体验,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2.3.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2.3.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绪调节的过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4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学到的情绪调节方法,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我的价值观3.1 活动名称:我的价值观3.2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认识到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
3.3 活动步骤:3.3.1 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如诚信、尊重、公平等。
3.3.2 学生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价值观对它们来说重要。
3.3.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根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3.4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记录下一件自己根据价值观做出正确选择的事情。
第四章:我的梦想4.1 活动名称:我的梦想4.2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4.3 活动步骤:4.3.1 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梦想,可以是学业、职业、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梦想。
4.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说明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
4.3.3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格类型以及其特点;
2.明确自己的人格类型,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提高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格类型以及其特点,清楚自己的人格类型。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提高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互动、讨论
教学器材:投影仪、PPT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日常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与自己的性格有何关联;
2.讲述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引起学生对自己性格的思考;
3.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性格特点。
第二步:讲解
1.人格类型分类:情境型、顺应型、谨慎型、主宰型;
2.详细介绍每种人格类型的特点、优缺点、行为表现等;
3.引导学生理解并找出自己属于的人格类型。
第三步:互动
1.学生自我介绍,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人格类型的同学的思考方式、行为表现等。
教学作业:
1.填写心理测试问卷,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
2.思考自己的优缺点,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评估:
1.检查学生填写“人格测试问卷”的结果;
2.听取学生的自我介绍和小组讨论的情况;
3.评估学生短文内容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七上第三课《认识自己》教学分析与设计一、教与学的情况分析对应课标: “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 积极接纳自我, 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2.教材分析: 观点: 中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探索自己, 认识自己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
关系: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在第一课学生认识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新阶段, 第二课走进学习新天地之后, 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 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内容: 本框由“人贵自知”、“多把尺子量自己”两目组成。
通过老子的话、古希腊神庙的格言, “小刚和队友”的对话, 让学生知道认识自己是人类古老的话题, 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 通过“我是这样的”活动,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 多个角度看自己。
作用: 认识自己才能根据自己禀赋发展自己, 本框教学对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意义重大。
3.学情分析:基础: 中学阶段,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 学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 有探究自我的兴趣与需要。
这是本框学习的思想基础。
问题:(1)自卑自负:初中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准确、不适当, 很多人会陷入自卑或自负的心理。
(2)在意他评:初中生往往十分注重自我形象, 往往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以上这些需要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加以澄清和引导。
4.教学目标:(1)通过“人贵自知”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体会认识自己很难也很重要, 探索自己是一个过程。
(2)通过“人能自知”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
(3)通过“理对他评”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他人的评价, 能够客观看待自己。
5.教学重点:人贵自知。
学生只能懂得认识自己很难但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 才会激发他认识自己的热情。
6、教学难点: 理对他评。
限于年龄、阅历、认知发展水平, 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期的初中生, 自我认同的程度低, 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 往往以他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 缺乏理性分析、对待他人评价, 这对初中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认识自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3.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4.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3.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突破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安排“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第二部分“多把尺子量自己”内容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中,通过明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充分活动,再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又可以达到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重点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活动导入通过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等方式,使大家认识到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引入本课的内容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顺利引入新课教学。
过程:教师:你了解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
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一则小孩抓糖的故事: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抓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