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广告及其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8.70 KB
- 文档页数:5
违法广告的法律处罚规定是怎么样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无数的广告,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成为了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广告可以提供给我们相应的商品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找出相应的产品。
那么,违法广告的法律处罚规定是怎么样的?相信大家对这样一个问题十分感兴趣,接下来就让我为你来一一解答这样一个问题。
一、违法广告的法律处罚规定是怎么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章明文法律规定:1.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3.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九条至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用,可以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发布者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美丽的谎言:变相广告及其危害在生活中,广告分为很多中。
但其中变相广告无疑是最难以发现和预防的。
例子一:我们学生宿舍的门上,经常有人贴上一些张贴画,但是那些张贴画上“午休时间,请勿打扰”、“文明寝室”等标语占主要部分,只是右下角有各种饭店啊,KTV的广告。
这些张贴画还非常难撕掉,即使撕掉了也会留下痕迹。
例子二:百度百科里当搜索一些名词,在解释栏里都会有变相广告。
比如搜索“关节炎”时,词条介绍是“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炎症、感染、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炎性病变,属风湿学科疾病。
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我国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
我国的患病率为0.34%~0.36%,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
近些年在临床上取得突破,常见医院用药合盛堂宗,及中医四联修复调控疗法—通过渗透、祛湿、修复、激活三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祛风除湿、活血散结,调节功能扰乱等系统。
”问题就出在常用疗法那里!词条里介绍的中医四联修复调控疗法在任何医学教科书和期刊上,都没有这种方案的介绍。
而再次搜索中医四联修复调控疗法,我发现该疗法只是存在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中!例子三: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马路边上都有很多公益广告牌,但是这些广告牌右下角都有清楚明白地标明了赞助商的了解电话,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网址,获得的奖项!例子四:一个老板开两个商店,然后卖同样的东西,但是标价不一样。
在我家附近就有两家鞋店,卖的鞋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家标出了两三百的价钱,一家只有几十块钱的价钱。
当然几十块钱的那就鞋店卖疯了,而几百块钱的那家鞋店坚持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
后来他们赚足了银子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原来两家鞋店都是一个老板,而且他们的仓库都是打通的。
不但库存一点没有剩,而且赚得满盆金。
例子五:各种便宜报纸。
最恐怖的就是扬子晚报,零售价五毛钱,但是最厉害时能有60多个版面!打开一看,全是各种大小广告。
第1篇正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它们用各种夸张的手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然而,你是否想过,那些看似诱人的夸张广告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法律后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夸张广告的法律面纱,看看那些笑谈间就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一、夸张广告的定义夸张广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夸大其词、扭曲事实、误导消费者等手段,以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这类广告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 夸大产品功效:将产品的功效无限放大,甚至与实际效果相差甚远。
2. 突出产品优势:过分强调产品的某一特点,忽略其他重要信息。
3. 诱导消费者购买: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制造购买欲望。
4. 违反法律法规:涉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行为。
二、夸张广告的法律后果1. 违反《广告法》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夸张广告往往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一旦被查处,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2)没收违法所得;(3)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最高可达广告费用三倍。
2. 损害消费者权益夸张广告误导消费者,使其购买了不符合实际的产品,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可以依法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赔偿损失。
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退还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费用;(2)赔偿消费者因此遭受的损失;(3)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损害企业形象夸张广告一旦被曝光,将严重损害企业形象,降低品牌信誉。
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消费者对产品失去信心,影响销量;(2)合作伙伴和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3)企业形象受损,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4. 持续侵权行为如果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持续进行夸张广告宣传,将被视为侵权行为。
相关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查处,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如何避免夸张广告的法律风险1. 实事求是:广告宣传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得夸大其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实施日期】2018.10.26【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广告内容准则第三章广告行为规范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六条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年)(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2015年9月1日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广告内容准则第三章广告行为规范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六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广告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引导会员依法从事广告活动,推动广告行业诚信建设。
第二章广告内容准则第八条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
浅谈虚假广告危害、产生原因及监管建议------------------------------------------作者xxxx------------------------------------------日期xxxx浅谈虚假广告的危害、产生原因及监管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对全国传统媒体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发布的广告中,虚假广告率为2%-3%,然而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我国广告业中虚假广告的现状,因为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覆盖的时长来说,虚假广告时长达30%左右,低频次、长时间、大版面、极具目标针对性与煽动性的虚假广告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也破坏了政府形象,亟需严格监管。
一、虚假广告的危害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虚假广告集中于保健品、药品领域,多在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非高峰时段插播,且长时间播放,而其目标群体恰好是能够在非收听、收视高峰时段打开广播或观看电视的老年群体.虚假广告通常采用模仿专家讲堂、养生保健等电视节目,或宣称厂家特殊让利、国家惠民政策等广播节目等方式,通过专家认证,使用者现身说法,现场气氛烘托来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甚至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辨识能力低的消费者,尤其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老年人,在接收到虚假广告的宣传后,容易误信广告内容,购买其所宣传的产品,轻者损失钱财,由于误信“灵丹妙药”而贻误病情,重者可因为购买劣质产品而直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扰乱市场秩序。
虚假广告在宣传上存在不真实、不合法的内容,用能够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消费者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其本质是以不符合产品价值的价格开展销售,甚至是公开销售劣质产品,前者排挤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造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后者直接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
破坏政府形象。
发布在传统媒体的虚假广告,多数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平台,群众出于对这些大众传媒的信任,进而对其发布的广告内容报以信任的态度购买产品,然而当消费者误信上述媒介发布的虚假广告,购买到名不副实、质次价高甚至是劣质产品时,对大众传媒的信任度会直接下降,对大众传媒的办理单位的信任度下降,从而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
广告法的案例一、虚假广告广告中存在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推销的商品的详细信息,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等,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能够影响购买行为的允诺等对合同订立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成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相关案例一:某化妆品的精纯美白祛斑组合:在电视上宣称“遗传的斑我都能去除”,“祛斑有效率达95%”,涉及虚假夸大,被处罚没款2.6万元。
相关案例二:某马铃薯膨化食品:在外包装宣称“口感松脆、不油腻;且100%不含反式脂肪”,涉及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处以5万元罚款。
相关案例三:某教育机构:自制印刷品宣称“已经培育高考学子近12万,其中重点大学录取率高达95%”等内容,涉及虚假宣传,被处以1万元罚款。
相关案例四:某洗发水品牌:在电视上宣称“杀灭真菌,对家族遗传性的脱发白发有预防作用”等内容,涉及虚假宣传,被处以31万元罚款。
二、招商、投资咨询、金融服务或者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例如保险、期货、债券等商品或服务的广告存在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等内容的情况,或出现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作推荐及证明的情况;相关案例一:某保险公司在其广告语中说明“投资回报率70%,稳赚不赔”等字样。
相关案例二:某电视广告中出现:“今天我依然要告诉你们两只同样看涨的热股,最先打进来的一百个电话就可以获知具体股票名称。
”或者说“如果你想第一时间获得这只牛股的信息,请致电……”三、房地产广告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房屋位置以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现有交通干道的所需时间表示而不以距离表示等。
相关案例一:某房地产公司在其广告宣传页中说明“距离地铁***站5分钟,保证至少升值30%”等字样。
相关案例二:某房产有限公司为推销其房产,于2006年3月发布广告,宣称“距徐家汇中心区仅3公里”,而实际最短距离是5.77公里;广告称“浦江有两道湾……其房产独享陆家嘴之后的浦江南段唯一的湾景资源”,而事实上,其他房地产项目也建在浦江的湾道处;广告声称,“根据政府规划,浦江南段将建设成为集城市居住、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滨江板块……”相关案例三: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为其销售的商品房进行广告宣传,声称“可零首付”,但广告中并未同时标明“零首付”的条件,即需要购房者以原有的房屋申请抵押贷款,另外可申请抵押的房屋还有时间上的限制,由于未在涉案广告中明示重要信息,使不少消费者产生误解。
对“变相”香烟广告的思考摘要:我们小组的一些浅见,变相烟草广告其实就是所谓的“糖衣炮弹”,不应该存在在电视广告之中。
香烟本质上是伤害身体的东西。
虽然许多人离不开它,我们也不能太过苛责。
但是所谓的“变相”广告是为了公司自己的利益为香烟添加了一个个附加价值。
诱导消费者消费的恶劣行为,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
毕竟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所以希望法律能进一步完善,最后彻底消灭这种“变相”烟草广告。
关键词:变相烟草广告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真相一、变相的主要手段烟草公司从烟盒入手,处心积虑规避《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施行内外有别政策,误导欺骗公众。
与此同时,烟草企业大打文化牌,变相发布烟草广告,这已经深入到公众的每一个生活环节。
“宁要漂亮烟盒,不要公民健康”的烟草主管部门乃至烟草公司,共同编制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从大打文化牌,到追捧高科技,甚至办希望小学、赞助电视剧、运动会,烟草厂商将自己装扮得美轮美奂,其实质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烟民,尤其是引诱更多的青少年开始吸烟国内烟草公司都说自己的广告宣传只是强化自己的品牌,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其实质“一是增加消费,引诱烟民多吸烟;二是对青少年的诱惑,培养下一代对烟草的认同”。
杨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
根据中国现行广告法的规定,烟草品牌广告,只限于“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影剧院、等候室、会议室、运动场”五类媒体和四类场所。
然而,变相的烟草广告几乎泛滥成灾。
许多知名烟草企业通过注册同名文化公司,以“品牌传播”方式,变相宣传。
“当你看见电视上那些气势磅礴,但又不知所云的广告,八九不离十就是香烟广告。
从“利群”的“永远利于群众”、“让心灵去旅行”,“红塔山”的“山高人为峰”、“潮流来来往往,唯有经典恒久不息”,“芙蓉王”的“传递价值,成就你我”,“白沙”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到“黄山”的“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这些烟草广告“气势磅礴”,这些变相烟草广告,以隐晦的语言鼓励人们吸烟,而这些广告都属于中国早已批准生效4年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所明确禁止的“直接或间接鼓励他人吸烟”的烟草广告范畴。
美丽的谎言:变相广告及其危害在生活中,广告分为很多中。
但其中变相广告无疑是最难以发现和预防的。
例子一:我们学生宿舍的门上,经常有人贴上一些张贴画,但是那些张贴画上“午休时间,请勿打扰”、“文明寝室”等标语占主要部分,只是右下角有各种饭店啊,KTV的广告。
这些张贴画还非常难撕掉,即使撕掉了也会留下痕迹。
例子二:百度百科里当搜索一些名词,在解释栏里都会有变相广告。
比如搜索“关节炎”时,词条介绍是“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炎症、感染、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炎性病变,属风湿学科疾病。
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我国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
我国的患病率为0.34%~0.36%,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
近些年在临床上取得突破,常见医院用药合盛堂宗,及中医四联修复调控疗法—通过渗透、祛湿、修复、激活三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祛风除湿、活血散结,调节功能扰乱等系统。
”
问题就出在常用疗法那里!词条里介绍的中医四联修复调控疗法在任何医学教科书和期刊上,都没有这种方案的介绍。
而再次搜索中医四联修复调控疗法,我发现该疗法只是存在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中!
例子三: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马路边上都有很多公益广告牌,但是这些广告牌右下角都有清楚明白地标明了赞助商的联系电话,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网址,获得的奖项!
例子四:一个老板开两个商店,然后卖同样的东西,但是标价不一样。
在我家附近就有两家鞋店,卖的鞋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家标出了两三百的价钱,一家只有几十块钱的价钱。
当然几十块钱的那就鞋店卖疯了,而几百块钱的那家鞋店坚持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
后来他们赚足了银子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原来两家鞋店都是一个老板,而且他们的仓库都是打通的。
不但库存一点没有剩,而且赚得满盆金。
例子五:各种便宜报纸。
最恐怖的就是扬子晚报,零售价五毛钱,但是最厉害时能有60多个版面!打开一看,全是各种大小广告。
生活费不多想看个报纸,买便宜的结果买到了广告纸。
而且上面的广告也是各种变相广告。
很多都是用感谢信、新闻报道的方式去做广告。
(一)变相广告的危害有:
1、让人被防不胜防地接受一些垃圾信息。
如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向我们。
但是变相广告由于是变相的广告,我们对其并不会有戒心。
比如一些烟草企业宣传自己企业文化的广告,虽然一字不提烟草,但是人们一看见这个企业的商标就可以直接联想到了烟草。
而且中华烟的广告上更是直接写了“爱我中华”,这就是直接强迫人们接受不购买中华牌
香烟就是不爱中华的信息。
2、易于蒙骗读者和消费者。
比如说一些广告新闻,虽然其
投放在广告版面、时段上,但外在表现形式却以新闻出现,因此会使受众误以为是新闻。
在某种程度上,其提高和增强了广告信息的传播效果。
“新闻性广告”的内容还可能是以类似典型报道
的形式介绍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业绩、经验、事迹,颇多溢美之词,标题往往使用“××侧记”、“××纪实”、“来自××的报告”、“××访谈”,甚至还有“答记者问”、“采访札记”等用语。
不明就里的读者哪里分得清是广告还是新闻,往往就把它当作新闻了。
而读者凭着对媒体的信任,对此也同样深信不疑,结果往往使人上当。
3、给职业犯罪带来机会。
很多广告都是在依靠钻一些制度
上的漏洞而播放的。
比如公益广告牌的赞助商。
为什么是这个赞助商能在公益广告牌上加上自己的商标、联系方式和获得奖项呢?这是一个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变相广告了,但它怎么能通过审批而制作和传播呢?因此我们有正当的理由去怀疑这些变相广告
是广告制作者、审批者与广告发布企业货币交易的结果。
(二)对与规制变相广告的建议:
1、加强对于新闻、信息类节目以及儿童节目的广告管制。
新闻、信息类节目对公正性、客观性有最高的要求,“隐蔽的商
业利益”的侵入会对该要求带来极大的挑战,并扭曲整个社会的
信任体系。
因此,对于这些节目类型,严格禁止变相广告有利社
会公正。
对儿童节目而言,因儿童的辨别能力很低,即便是在传统广告形式下,儿童都是最容易受到广告影响的群体。
如果变相广告得以在儿童节目中实施,那么其隐蔽性所带来的危害将会发展到极致。
2、香烟、酒、药品等特殊产品不能在所有媒体中进行变相广告。
特殊商品的广告形式受到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身体上的直接损害,或者必须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以避免潜在的危害。
变相广告相比传统广告具有更好的产品推销效果,如果在这些特殊产品中进行应用,会促进相关产品的销售,但也会加大这些产品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同时,传统广告管制中,这类商品是监管的重点,如果再允许其他任何形式的变相广告,则会变相为原本严格的管制打开缺口,使得整个管制体系受到冲击。
3、完善与健全广告审核与事后监督制度。
广告的审核与事后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不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变相广告。
因此我们应该对广告审核与事后监督制度加以完善,以面对我国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中国的变相广告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快速的发展在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争议。
因为变相广告作为一种新颖的营销形式,相关产业的参与者只注重变相广告带来的商业利益,而法律规制上由于对其认识不足而缺乏相应规范。
正如前文
所指出的,尽管变相广告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创新的营销方式,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广告。
如果不利用《广告法》来对其有效规制,其负面效果的爆发会使得消费者受损、广告规制体系崩溃。
所幸,越来越多出现在各类媒体中的变相广告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只是,变相广告作为新兴事物,在规制的时候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给其保留生存和有序发展的空间。
10法学1班
陈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