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本章小结
- 格式:pptx
- 大小:56.33 KB
- 文档页数:1
第九章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概述1.四环素类(1)四环素类抗菌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美他环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临床应用2.氯霉素氯霉素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问题】为什么把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放在一起?答:①都通过影响蛋白质合成(30S、50S)抗菌;②都有独特的应用;③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四环素类一、抗菌作用与机制1.抗菌作用广谱。
对G+、G-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及某些原虫(阿米巴原虫)均有效。
由于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细菌感染临床已少使用。
2.抗菌机制:通过与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与其A位结合,肽链形成受阻而抑菌。
30而立四环素!1.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洛矶山斑疹热和恙虫病——首选药物。
2.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首选。
①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②肺炎衣原体——肺炎;③沙眼衣原体——非特异性尿道炎、子宫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包涵体结膜炎和沙眼等。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非典型肺炎;溶脲脲原体——非特异性尿道炎。
4.螺旋体感染——多西环素——首选。
【注意】梅毒螺旋体首选——青霉素。
5.细菌性感染——特殊小结:四环素类的临床应用——“4+3”4:四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3:三菌(霍乱、布鲁氏菌、肉芽肿鞘杆菌)四环素,治四体,衣支螺立最好记。
普通细菌不能用,霍乱布鲁肉芽肿。
【不良反应】多而重要!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可引起消化道溃疡。
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菌株生长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引起新的感染。
3.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恒齿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
亦可引起骨骼畸形、骨质生成抑制和婴幼儿骨骼生长抑制,造成暂时性生长障碍。
4.肝毒性:急性肝细胞脂肪性坏死,易发生于孕妇,特别是伴有肾盂肾炎的妊娠妇女,易出致死性肝中毒。
第三十八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注:横线处为PPt的补充内容学习目的通过学习四环素类抗生素与氯霉素类抗生素基本知识的学习,为今后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打下基础学习要点1、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同特性2、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等地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氯霉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耐药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第一节四环素类抗生素1、结构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均具有共同的羟化骈四苯基本结构,并因此而得名,不同品种为环上5、6、7位上取代基团不同。
2、分类:四环素类分为天然及半合成两类,天然品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3、抗菌特点:属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需氧和厌氧菌有效对立克次体、螺旋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对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病毒、真菌、结核菌等无效属于快速抑菌药,高浓度时也杀菌一·体内过程1、吸收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影响口服吸收因素:①食物或药物中多价阳离子:Ca2+,Mg 2+, Al3+ , Fe2+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络合物,排出体外,影响吸收。
如合用,服药间隔 3 小时。
另外药物所在环境的PH也会影响吸收效率,如②胃酸中酸度增高,药物溶解完全,吸收较好③与碱性要或抗酸药合用,使西环素类抗生素吸收减少;酸性药如VC则促进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收2、分布吸收后分布比较广泛。
主要集中在肝、肾、脾、皮肤、骨、骨髓、牙齿及釉质等组织。
能通过胎盘屏障(1)可沉积在骨和牙组织中(可能与Ca 2+络合有关),注意不良反应发生。
(2)胆汁中浓度较高:可在肝中浓缩排入胆汁,形成肝肠循环,胆汁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10—20倍,可用于胆道感染。
3.代谢与排泄:(1)部分在肝脏代谢,经胆道和肾脏排泄,大多数四环素类存在于肝胆循环(2)部分以原形由尿排泄,故尿中浓度高,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3)由于肝肠循环,部分可从肠道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