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 格式:ppt
- 大小:786.01 KB
- 文档页数:22
第42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①抗菌谱广泛,属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快速抑菌作用。
②两类药也对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衣原体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③其中四环素对某些螺旋体和原虫尚有抑制作用。
第一节四环素类本类药的化学结构中有菲烷的基本骨架,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林穿一般用其盐酸盐。
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地美环素属天然四环素。
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属于半合成四环素。
[抗菌作用特点]药物的抗菌活性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作用机制]本类药物必须进入菌体内才能发挥抑菌作用。
对于革兰阴性菌,药物首先以被动扩散方式经细胞壁外膜的亲水性通道转运,再以主动转运方式经胞浆膜的能量依赖系统泵入胞浆内。
对于革兰阳性菌,药物进入的转运机制不十分清楚。
在胞浆内,药物与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入A 位,阻碍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
药物尚可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胞内核苷酸及其他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高浓度时也具有杀菌作用。
哺乳动物细胞缺乏主动转运四环素类药物的生物机制,同时其核糖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低,所以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
[耐药性]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四种:①药物促进细菌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表达增强,大量生产的核糖体保护蛋白与核糖体相互作用,保护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不受药物影响;②药物使大肠埃希菌的染色体突变,导致细胞壁外膜的OmpF外膜膜孔蛋白减少,阻碍四环素药物进入菌体内;③细菌产生四环素类药物泵出基因,其表达的膜蛋白具有排出四环素-阳离子复合物的作用,使军体内药物浓度降低;④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活。
四环素[抗菌特点]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阴性菌,但是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不如氨基糖苷类及氯霉素类。
极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
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无效。
第三十八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注:横线处为PPt的补充内容学习目的通过学习四环素类抗生素与氯霉素类抗生素基本知识的学习,为今后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打下基础学习要点1、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同特性2、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等地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氯霉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耐药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第一节四环素类抗生素1、结构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均具有共同的羟化骈四苯基本结构,并因此而得名,不同品种为环上5、6、7位上取代基团不同。
2、分类:四环素类分为天然及半合成两类,天然品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3、抗菌特点:属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需氧和厌氧菌有效对立克次体、螺旋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对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病毒、真菌、结核菌等无效属于快速抑菌药,高浓度时也杀菌一·体内过程1、吸收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影响口服吸收因素:①食物或药物中多价阳离子:Ca2+,Mg 2+, Al3+ , Fe2+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络合物,排出体外,影响吸收。
如合用,服药间隔 3 小时。
另外药物所在环境的PH也会影响吸收效率,如②胃酸中酸度增高,药物溶解完全,吸收较好③与碱性要或抗酸药合用,使西环素类抗生素吸收减少;酸性药如VC则促进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收2、分布吸收后分布比较广泛。
主要集中在肝、肾、脾、皮肤、骨、骨髓、牙齿及釉质等组织。
能通过胎盘屏障(1)可沉积在骨和牙组织中(可能与Ca 2+络合有关),注意不良反应发生。
(2)胆汁中浓度较高:可在肝中浓缩排入胆汁,形成肝肠循环,胆汁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10—20倍,可用于胆道感染。
3.代谢与排泄:(1)部分在肝脏代谢,经胆道和肾脏排泄,大多数四环素类存在于肝胆循环(2)部分以原形由尿排泄,故尿中浓度高,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3)由于肝肠循环,部分可从肠道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