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驱动雾化吸入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
雾化吸入如果用氧气来驱动,一般来说氧气的流量要达到6-8L/分。
对于二氧化碳潴留比较明显的患者,如果用氧气来作为驱动,有增加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这时候建议用空气压缩泵。
如果是对于缺氧的患者,比如间质性的肺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没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这时候可以用氧气作为驱动进行雾化吸入。
氧气雾化吸入的氧流量一般是需要保持在6~8升每分的。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当中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操作简单,而且有的时候效果也是不错的。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缺氧,一般情况下氧流量需要保持在6~8升/分之间才能起到较好的雾化效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雾化吸人疗法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因药物可直接到达病灶局部,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炎,还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改善通气功能,与其它治疗手段相比具有用药量少,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声雾化吸人,另一类是由气体驱动的雾化吸入方式,分别包括以氧气为驱动压的雾化吸入方式和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压的射流吸人方式。
我院在2015年1月开始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超声雾化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
氧气驱动雾化简介定义:利用氧气雾化面罩内高速喷射的氧流造成的负压将雾化液撞击成微小颗粒,随氧气一起吸入肺部的一种雾化吸人方法。
方法:所需材料为一次性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在5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加入各种药物,直接连接在吸氧装置上,在药液罐中加入适量药物(最多不超过l0ml)打开氧气开关,将流量设定在5~6L/分,将雾化面罩外接于患者口鼻即可。
体位:选择进行雾化吸人时尽可能选择坐位,该体位使膈肌下移,并可以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肺泡,鼓励患者深呼吸,深呼吸能将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甚至到达肺泡,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吸人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沉降。
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坐位,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床头抬高30度的侧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
优点:(1)治疗成本低;(2)雾量大小可以自行调节;3 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轻微; (4)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可以随身携带;(5)氧气雾化面罩为一次性用品,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6)产生的雾化液对吸人氧浓度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不易使气道内痰栓吸湿膨胀; (7)霉化吸人同时还可以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不足和缺氧症状; (8)由于有气体吹入,还可以帮助解决因分泌物堵塞而造成的肺不张。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疗效欠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通过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治疗的患儿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其引起疗效欠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患者入院后,第一次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0 min后进行评估,并对疗效欠佳的临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随后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第一次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疗效欠佳发生率达34%(17/50),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后,疗效欠佳发生率6%(3/50)。
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临床平喘的有效临床方法,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局部用药,副作用少。
如果遇到疗效欠佳患者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明显降低疗效欠佳病例发生。
标签: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原因;护理对策气喘症状是儿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机理为支气管气道高反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症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水肿,最终造成患儿呼气困难,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加布地奈德平喘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平喘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疗效欠佳的情况,通过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平喘疗效欠佳的病例,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10-12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患儿,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个月~2.5岁。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诊断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1.2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一次给予布地奈德1 ml+复方异丙托溴胺1.25 ml用面罩或口含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氧气流量4~5 L/min,持续10 min。
雾化吸入治疗10 min后进行评估,并对疗效欠佳的临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随后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一般病例在8~12 h后在运用相应护理对策的同时,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再次评估。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12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雾化吸入后SaO2变化。
结果:经过吸入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显效32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显效29例,好转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SaO2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后SaO2明显高于吸入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且还能明显提高患儿SaO2,该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标签:氧驱动雾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儿科呼吸道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危害了患儿身体健康[1]。
若中度和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引发呼吸和心力衰竭,严重者导致患儿死亡。
雾化吸入治疗能将药物直接送达至支气管病变部位,不仅具有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作用,而且具有起效快、用药剂量少以及副作用轻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方法[2]。
随着雾化机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雾化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然而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因此合理选取雾化方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12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进行探讨,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12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能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氧动力雾化吸入什么是氧动力雾化吸入?氧动力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高压氧气雾化器将药物溶液形成微细气溶胶,通过呼吸道给患者吸入,以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该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口罩、口香吸管等途径进行。
氧动力雾化吸入的原理氧动力雾化吸入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氧气雾化器将液体药物制成微米级别的气态颗粒,通过呼吸道送入人体。
气态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5微米之间,可以穿过呼吸道的细小结构(如支气管、肺泡等),达到治疗效果。
氧动力雾化吸入所用的压力大约在1-10巴之间,当气体压力施加在液体表面上时,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被破坏,使得液体分子能摆脱表面限制而散布到它们的自由状态中。
这些分子以非常小的颗粒大小(微米的大小)释放,经呼吸系统吸入体内。
而吸入的药物颗粒越小,越容易被吸收。
氧动力雾化吸入的优点•治疗效果好:氧动力雾化吸入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药物到达呼吸系统的各个部位,使药物充分发挥最大功效。
•无痛、安全:氧动力雾化吸入不需要在胃肠道吸收药物,特别适用于胃肠道不适应药物治疗的患者。
•用量小、手段简单:药物通过雾化器变成气态颗粒,用量小且能够快速地穿过狭窄的气道,从而快速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氧动力雾化吸入的适用范围•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氧动力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不适用于病情严重或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不适用于存在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
,氧动力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痛、安全、用量小、治疗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特别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但是在使用时仍需注意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和禁忌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流程1.检查雾化吸入器是否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Check if the nebulizer has sufficient oxygen supply.2.打开雾化吸入器盖子,放入合适的药品。
Open the nebulizer cover and put in the appropriate medication.3.关上雾化吸入器盖子,确保盖子紧闭。
Close the nebulizer cover and make sure it is tight.4.打开氧气阀门,将氧气管连接至雾化吸入器。
Open the oxygen valve and connect the oxygen tubing to the nebulizer.5.打开氧气瓶,确保氧气流动顺畅。
Open the oxygen cylinder and ensure the oxygen flow is smooth.6.调节雾化吸入器的出气量和时间。
Adjust the nebulizer's air flow and time.7.将雾化吸入器的口罩或嘴嚼器放置到患者口鼻部位。
Place the nebulizer mask or mouthpiece over the patient's mouth and nose.8.打开雾化吸入器开关,开始吸入治疗药品。
Turn on the nebulizer switch to start inhaling the medication.9.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正常吸入药品。
Observe if the patient can inhale the medication normally.10.在吸入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和监护。
Provide appropriate comfort and supervision to thepatient during inhalation.11.吸入结束后,关闭雾化吸入器开关和氧气阀门。
滨州市中心医院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目的】1.湿化气道,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2.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患者。
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4.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
【注意事项】1.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吸入器内稀释药液影响疗效。
2.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注意用氧安全。
室内避免火源,严禁存放烟火或易燃品。
3.观察雾化效果,注意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如痰液仍未咳出,可予以拍背、吸痰等方法协助排痰。
【评估】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用药史等。
2.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3.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粘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
【操作步骤】(2018年10月修订)【操作流程】确认医嘱 正确 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并发症】一、呼吸困难(一)原因1.粘稠的呼吸道分泌物具有吸水性,因雾化吸入后吸水膨胀,使原部分阻塞的支气管完全堵塞。
2.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导致呼吸困难(见于儿童雾化吸入)。
3.雾化吸入时间较长使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呼吸肌容易疲劳。
4.药物过敏或雾化药物刺激性大导致支气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
(三)预防及处理1.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帮助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吸氧,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压下降。
3.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储备能力。
4.严重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并降低驱动氧流量,及时吸出湿化的痰液,以免阻塞气道引起窒息。
氧气雾化吸入技术考核评分标准(2018年10月修订)。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门诊部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住院部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5 d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3%,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能有效缓解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但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明显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
【关键词】氧驱动雾化;空气压缩泵雾化;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哮喘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它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如中、重度哮喘发作控制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呼吸、心力衰竭[1]。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小儿哮喘的发病率正在与日俱增[2]。
临床上对于小儿哮喘通过选用β受体兴奋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联用糖皮质激素以达到缓解炎症反应的目的。
雾化吸入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的病变部位,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改善通气,还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控制哮喘发作主要治疗手段[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雾化方式层出不穷,合理选择雾化器及雾化方式对治疗有直接影响[4]。
本文就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旨在为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水平,具体报告如下。
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
2014.6.13.5pm
(一)目的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
2.解痉。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二)评估
1、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
2、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
3、患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三)计划
1、目标/评价标准
⑴患者理解吸入目的,愿意接受
⑵患者感觉轻松、舒适,痰液较易咳出,呼吸道痉挛缓解。
⑶患者能正确配合雾化吸入。
2、用物准备
氧气雾化吸入器,氧气吸入装置1套(不用温化瓶)、弯盘、药液。
(四)操作方法
1.洗手、戴口罩,按医嘱抽药液,用蒸馏水稀释或溶解药物在5ml以内,注入雾化器
2.能起床者,可在治疗室内进行。
不能下床者,则将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合作,初次作此治疗,应教给病人使用方法。
3.嘱病人漱口以清洁口腔,取舒适体位,将吸氧导管一端连接至吸氧装置,另一端连接雾化吸入器底部的接口,将面罩安装到雾化吸入器上,再次核对,打开氧气开关,将氧流量调制4-6升分(因此时气雾能达到细雾状态,利于气道的吸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4.病人将面罩罩住口鼻,缓慢的吸气、呼气,重复此步骤直至药液全部雾化完毕。
5.吸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筒,清理用物,将雾化器放消毒液中浸泡
30分钟,然后再清洁、擦干、物归原处,备用。
6.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氧气雾化吸入法
【目的】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炎、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化痰祛痰、减轻咳嗽。
2.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
【用物准备】
氧气雾化吸入装置一套(雾化药液罐、管道)、氧气吸入装置一套(取下湿化瓶)、注射器、蒸馏水、治疗巾或病人毛巾、按医嘱准备药液。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用蒸馏水稀释药液5ml,注入雾化器内。
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并介绍使用方法。
3.与氧气连接,取下氧气装置上的湿化瓶。
4.病人颈下放置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5.调节氧流量6~10L/分钟,口含雾化器喷出口,病人吸气时,用手指堵住
出气口,呼气时将雾化器从口中取出,同时手指松开出气口,如此重复,将药液全部吸完。
6.治疗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7.治疗完毕,移开雾化装置,关闭氧气。
8.清理用物,做消毒处理。
【注意事项】
1.雾化器内药液必须浸没弯管底部,否则药液不能喷出。
2.指导病人作深呼吸,使药液充分吸入,呼气时,需将手指移开出气口,以防药液丢失。
3.操作中,避开烟火及易燃物,注意安全用氧。
4.吸入过程中,喷管口应放在舌根部,尽可能深长吸气,以达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