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反驳
- 格式:docx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5
学号2010050499 本科学年小论文学院、系表演艺术系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年级 2010级六班12组学生姓名申馨2011 年10月 24日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与老师的讲解,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过去我们常常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为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话,当成“圣旨”。
这是造成今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产物,而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和探讨,人类如何认识自然人类社会的科学成果。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如何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所以说,它是人类科学发展的成果。
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它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并且强调人在充分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系统的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提出了共产主义是人们最为崇高的共同理想。
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剥削与压迫,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这不是等于说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是知道我们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须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等错误的论断,本文拟将对“过时”一词进行探析,并就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及其意义进行分析,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思想,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理解和解读。
关键词:过时;马克思主义;合理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一论调,在列宁时期便已经存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先生曾以其科学的言论击退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那么,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者究竟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呢?什么叫做过时?他们的说法为什么是不正确的呢?笔者将首先从过时一词的释义说起。
一、过时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过时有三个解释:1. 超过一定的时限。
2. 过去相当时间以后。
3. 过去流行现在已经不流行;陈旧不合时尚。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于过时(obsolete)解释为no longer used,out of date.(outmoded)解释为(often derog)no longer fashionable.这两处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再使用的,过时的,不再时尚、流行的。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对过时一词的词义做一个界定,就是时间上的过时且意义上的不再实用。
是否马克思主义超过了它所存在的时段呢?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物理性质的时间来说,距现在的21世纪的确已经有一段历史了。
但是我们如果要判定它是否过了它存在的时段,我们就必须要从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来看他所在的时间段即存在的依据是否依然存在着。
(一)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p4) 在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已经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条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p277—278)第一卷中所提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的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然而,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在未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之前,我也曾愚昧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我深入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所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任何一个理论都不是完美的,也并不能适应所有人的想法。
当然,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其又落后的一部分,但是先进的思想占大部分。
虽然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等于其就是“过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之前,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与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特殊国情具体结合,即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是因为他们仅仅看到了狭隘的马克思主义,仍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即是空想的理想社会模式的错误认识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认清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
我宁愿站在通向真理的荆棘丛中哭泣,也不愿站在通往谬误的康庄大上微笑。
也许当站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庞大“科学”体系之中来审视全部马克思主义时,很难发现其会有过时的倾向,或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述【我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这一命题,若以单纯“是”或“否”的判定形式来回答未免过于粗糙。
因为在现阶段并不能说他已过时(否过时)——我发现有不少前沿人物不管是在他们的著述中还是谈话中都有清晰的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生活、工作的全部。
”但在将来(不知是几年?几个世纪?几十个世纪后?)某时他却要过时(是过时)】。
既然如此,何不跳出马克思主义,站与他的旁边或以更高姿态来审视这一科学呢?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近二十年时期里,人类思想、科学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更新的层次,特别是随着一种“预言”的迫近,对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关于人类未来的观点形成一种不言自明的威胁。
那么在此,我先与辩论稿的展开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会过时,但有其在当下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空距离中存在并被运用的自身合理性和社会必然性;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当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和符合伴随人类时代大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的发展的眼光;马克思主义并非终极真理,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并非万古长青。
下面几行字是通篇辩论稿的整体思路和大体框架的展示。
一、哲学是什么?一)定义二)学科: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坐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一)产生基础(早期工业时代)二)存在(有用性)基础(中盛期工业时代)三)局限性——上层建筑三、现代经济基础的嬗变(后工业时代)一)由市场经济(工业时代)到知识经济(科技时代)的嬗变二)基本经济理念的嬗变(机器、体力劳动、有形的原材料到若机器化显现、脑力劳动、无形商品)四、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一)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二)从纳米技术到费米技术的构想五、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狂热一)儒学的宗教狂热——一言堂二)悖论出现六、马克思主义哲学悖论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二)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七、结尾谈到哲学是什么,在《哲学导论》(孙正聿著)一书中持“普遍规律学说”者这样定义:各门学科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种“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的世界观理论。
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种错误的理论、观点。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巨大变化,因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它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空界限混为一谈,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一错误的理论、观点在国际、国内都有所表现。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既然真理总是相对的,那么,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推论出马克思主义也是相对的。
但是,他们对真理的相对性又作了错误理解,以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曾经是科学的,由于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就完全不适应了,完全“过时”了。
例如,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端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整个世界的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强大冲击,西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第二次浪潮社会的产物,在新技术革命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面前已经“失效了”,即所谓“不能借助马克思去了解高科技的现实”(阿·托夫勒)。
作为共产党革命成功的理论工具和思想武器,刚开始由于各个阶层或者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统治者的理解不同,不仅在宣传上有天壤之别,而且在政府对待其理论态度上也产生很大分歧,谩骂者有之,赞美者有之,视为异端邪说必欲彻底扫除赶尽杀绝者有之,迫不及待地当作一种先进政治理论和革命学术进行引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者也有之。
中国的共产党是从原苏联成功的社会主义曙光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中国反封建反压迫革命上的希望,无数革命先烈或者飘洋过海或者翻译原著拼命汲取其中的营养力图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事实上经过毛主席等一大批革命家几十年的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为宣言团结领导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毛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又是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甚至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复杂时期,但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尴尬,那就是原来一套能够指导中国旧时代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却真正是老经验出现了新问题,明显出现落后的迹象,不少人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吗?我以为尽管其基本的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是毕竟马克思生活和研究的年代已经久远,他不是先知不是神仙岂能够料事如神万万年,如此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亵渎与错误理解,邓小平面对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地按照一百年前的马克思理论走向死胡同,还是推陈出新地批判吸收马克思的学说成为决定中国生死存亡命运的痛苦抉择,中国人长期在理论的土井中摸索怪了,就如同一批蒙着黑布的驴子拉着共和国意识形态的磨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咀嚼着陈词滥调.当出现新的不能够解释的问题时,甚至为了圆谎千方百计地生拉硬拽,贻笑大方,因此邓小平当机立断用实事求是的改革勇气与方针彻底扭转中国封闭守旧的落后政治经济面貌,唯一遗憾的是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没有同步进行或者说政治改革十分不彻底,遗留下今天官僚势力猖獗的局面。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Logic of Marxist "Outdated
Theory"
作者: 彭志恩[1]
作者机构: [1]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29-3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边肯定改革开放成就,一边质疑马克思主义合法性。
这一悖论的直接原因包括:误将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同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西方思潮涌入导致的“晕轮效应”、形式逻辑主导下的错误归因、对党的建设存在问题的不当解读。
更深层原因是“西方中心论”的理论陷阱:体现了部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部分西方政治势力的保守性、部分西方利益集团的本质面貌。
事实证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性以及勇于独立思考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作者: 林志
作者机构: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16-19页
主题词: 过时论;资产阶级自由化;普遍指导意义;革命任务;城市武装起义;自身解放;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国家前途命运;现代化建设
摘要: 近几年来,极少数顽固坚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企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把攻击的目标直接指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们利用国内外的各种刊物,各种理
论“沙龙”和大小字报,以及演讲等形式,肆意地贬低、歪曲、否定、诋毁和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与老师的每一次精彩的讲解,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的发展的潮流中已经过时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尤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远远不是过时。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在上个世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失败,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灭亡,没有过时,而且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了新生,对马克思学说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参加马克思主义论坛的人逐渐增加,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并没有像过时论所说的那样而过时。
而且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到现代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讨论题目: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班级:中药201301组别:1组组长:陈竞天组长联系方式:中药201301班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第1组成员构成及评分情况讨论稿的具体内容提纲:一.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表现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四.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已经过时了。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理论、观点。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巨大变化,因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它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空界限混为一谈,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
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与老师的讲解,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如何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所以说,它是人类科学发展的成果。
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已经过时了。
“过时论”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论据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产生的,在当时有指导作用,今天,它的指导作用已经没有了。
他们竭力抓住近几十年来人类历史出现的新变化,翻来复去地喧嚣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它有利于解决上一个世纪的问题,但不是今天的问题”等。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这不是等于说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它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并且强调人在充分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系统的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提出了共产主义是人们最为崇高的共同理想。
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途上,一共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是一个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体系,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黄凯丽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早在第二国际时期就产生的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本文主要结合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的部分观点,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三种错误解读进行驳斥,由此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体系,并没有过时.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黄凯丽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兼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J], 倪国玉;郭长春
2.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J], 汪勤;夏江敬
3.永远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J], 盖伯琳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兼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J], 任吉悌
5.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J], 陈钧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反思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也不会过时。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失误、挫折甚至暂时的倒退,除了某些复杂的历史原因外,根本的就在于偏离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指的是它的基本原理不会过时,而不是指它的某些具体的结论不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做某些修正和改变。
而这与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应该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
马克思主义开始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到此时在西欧英、法、德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
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国家;法国在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出生地德国莱茵河地区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的发展。
但整个说,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适用吗?这个疑问的关键,在于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他们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因而是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
我们只要读一读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致卢格的信,以及《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篇早期文章,就能非常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的学说的目的和使命。
恩格斯1845年1月20日致马克思的信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
他对马克思说,“目前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写出几本较大的著作,以便给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个必要的支点。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目的从事写作,因而科学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谬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西方推行意识形态渗透、颜色革命的重要工具,我们必须从理论上上澄清它的错误。
( 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是对理论本质的误读人们通常所说的“过时论” 的第一层含义是: 理论总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当这种时代背景或现实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后, 这种理论的合理性或解释力就消失了。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的重要依据之一, 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 其“理论打着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的烙印”。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 特别是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人由此认为, “古典马克思主义已不再能确切地说明先进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 ( 赖特·米斯) ,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新技术革命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面前“失效了”, “不能借助马克思去了解高科技的现实” ( 阿·托夫勒) 。
这种观点看到了理论及其产生的具体环境的关联, 但却忽视了理论本身的特质。
这是因为, 理论并非对现实的简单摹写, 而是观念层面的建构, 仅仅停留于现实的思想观念并不能被称为理论。
理论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这种本质和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稳定性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说, 凡是科学的理论都包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意义, 因而能够超越产生它的那个时代。
因此, “真正的理论认识与现实并非亦步亦趋, 而一定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1〕否则, 任何理论一经产生都必然已经过时。
从文化角度看, 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思想都不会过时。
正如黑格尔所说:“伟大的灵魂———哲学史上的英雄们的身体, 他们在时间里的生活 , 诚然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他们的著作( 他们的思想, 原则) 却并不随着他们而俱逝。
”〔2〕42两千多年前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 今天仍然是中国人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从产生至今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 它们的基本精神仍然影响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古希腊哲学一直启迪着西方人, 是欧洲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 黑格尔) 。
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背景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政治背景。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9世纪20年代,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正在为他们的理想四处奔走,而工人阶级已经在酝酿着自己的实际斗争了。
从16世纪起,在里昂城的中心,可以看到整洁的大街、林立的店铺和穿戴讲究的行人。
可是在工业区,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这里街道狭窄,遍地垃圾,街道两旁密布着低矮破旧的作坊。
在作坊里干活的都是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纺织工人,其中有许多是妇女和儿童。
这样的生活把工人们逼得走投无路,他们开始了反抗。
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工资。
1831年10月,工人代表提出了工资标准草案,要和资本家一起开会讨论。
6000名纺织工人停止了工作,列队来到省政府门前示威。
这一天深夜,工资标准协议终于被通过了。
胜利的消息一传出,整个里昂的工人区立刻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工人们为斗争的初步胜利而欢呼。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
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2021年第37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37 N o.32021 (总第177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177)文章编号:1673-1646(2021)03-0046-04对三种质疑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回应*张杨,王云霞(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马克思㊁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声鹊起,西方学者不断唱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不绝于耳,他们甚至抛出 历史终结论 ,而 后马克思主义 走进人们的视野,试图以新的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暗流涌动㊂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被超越,反而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彰显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㊂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仍然以真理的光辉照耀当代世界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也为世界上谋求发展的国家贡献了 中国智慧 和 中国方案 ㊂马克思主义彻底的理论性㊁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性,都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无论过去㊁当下或是未来,马克思主义仍然指引人类谋求解放的现实道路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终结论;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j.i s s n.1673-1646.2021.03.008R e s p o n s e s t oT h r e eS u s p i c i o n s o f M a r x i s mZ H A N GY a n g,W A N GY u n x i a(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J i l 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c h u n13011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C o m m u n i s tM a n i f e s t o,c o-a u t h o r e d b y M a r x a n dE n g e l s,w a s p u b l i s h e d i n1848.A f t e r i t s p u b l i c a t i o n,t h ew o r l ds i t u a t i o n s c h a n g e d r a p i d l y.S i n c e t h ed r a s t i c c h a n g e i nS o v i e tU n i o na n dE a s t E u r o p e,t h e v o i c e s q u e s t i o n i n g M a r x i s mh a s b e e n r i s i n g,a n dM a r x i s mh a s b e e nb a d-m o u t h e db y w e s t e r n s c h o l a r s.F o r i n s t a n c e,t h e M a r x i s m-I s-O u t d a t e d f a l l a c y c a nb er e p e a t e d l y h e a r d,a n dt h e E n do f H i s t o r y a n d P o s t-M a r x i s ma p p e a r e d i n1980s a n d t r i e d t o r e p l a c eM a r x i s mw i t h n e w t h e o r i e s.T h i s a r t i c l e a r g u e s t h a tM a r x i s m,a s t h e g u i d i n g i d e o l o g y o f g l o b a l p r o l e t a r i a t,i s n o t o n l y 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 b u t a l s om o r e r e l e v a n t i n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w o r l d.M a r x i s t s c r i t i q u e s o fC a p i t a l i s ma n d t h e f i n d i n g o f r u l e s o f h u m a n s o c i e t i e s a r e s t i l l s e n s i b l ea t p r e s e n t.T h e 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M a r x i s mi nC h i n an o to n l yp r o f o u n d l y c h a n g eC h i n a i t s e l fb u t a l s oc o n t r i b u t e C h i n e s ew i s d o m a n d C h i n e s ea p p r o a c h t oo t h e r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v a l u e s o fM a r x i s mh a v e s h o w nw h y M a r x i s mw o r k s.M a r x i s mw i l l b e a g u i d a n c e t h a t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l i b e r a t e h u m a nb e i n g i n t h e f u t u r e.K e y w o r d s: M a r x i s m-I s-O u t d a t e d f a l l a c y;E n do fH i s t o r y;p o s t-M a r x i s m;p r a c t i c e so fs o c i a l i s m w i t h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与其它理论学说不断碰撞和交锋的状态中存在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㊂自苏东剧变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质疑的方式有了新的表现形态,他们的质疑中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和误解,因此有必要进行及时的理论回应㊂1关于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立场1.1历史终结论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缩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㊂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一时成*收稿日期:2020-11-30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19J D710049)作者简介:张杨(1996-),男,硕士生,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㊂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声音也把马克思主义推到风口浪尖㊂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学者弗朗西斯㊃福山抛出所谓 历史终结论 ,认为苏东剧变是 社会主义失败了 ,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同时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终点只有一个,即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人类历史将永恒终结于这一美好的 自由民主制度 ㊂然而,这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过度赞誉并没有持续太久即被无情的现实所证伪㊂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并没有把美国拖出经济停滞的泥沼,相反,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似乎整体 失灵 ,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的‘资本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并且在西方国家掀起了 ‘资本论“热 ㊂人们试图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 真理 ,西方社会声称 马克思再度复活 ,就连福山本人也开始反思西式自由民主发展道路㊂ 历史终结论 提出20年之后,福山试图修正自己的观点,他发表文章称美国已成为 失败国家 [1]3㊂从 历史的终结 到 失败国家 这一立场的重大转变,既说明了西式自由民主制度并非完美的社会制度,同时也表征了以福山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误判,人类历史也并没有走向终结㊂1.2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从经济所有制㊁社会阶级结构㊁劳资关系㊁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危机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㊂一些西方学者试图以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为根据,认为‘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社会存在状况已经时过境迁㊂资本主义也没有如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那样走向自我否定和灭亡,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也没有被激化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资本主义制度也呈现出一定的生命力㊂因此,在某些西方学者看来,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马克思㊁恩格斯当年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了,而是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的西方学者称之为 晚期资本主义 [2],有的称之为 后工业社会 的来临,或者称之为 福利国家 等,以区别于马克思㊁恩格斯意义上的 资本主义 ㊂因此,问题已不再存在,马克思主义也将失去解释力,再用这种理论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已不合时宜㊂然而,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220㊂我们不能用单纯的时间尺度去标志时代,而是应该用人类所面临和待解决的问题来界定不同的时代,当代资本主义在直观表象上发生的新变化,不足以改变其实质,资本主义面对的基本时代课题仍然没有变化,仍然没有逃脱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逻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基本矛盾没变,相反,今天西方资本主义面对发展窘境的困兽犹斗恰恰证明了资本的悖论逻辑㊂1.3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晚期,其特点是对整体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质疑和批评㊂其观点指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自我否定,最终被社会主义取代的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而且社会阶级的复杂结构也不是马克思所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二元阵营的简单对抗,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阶级斗争方式实现社会变革已经不再可能㊂因此,用无产阶级实践来颠覆社会革命的方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政治体制的调整与改良㊂从东欧崛起的 后马克思主义 [4]308立场来看,他们同样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 切割 ,他们拒斥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原则和概念框架,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斗争理论㊂ 后马克思主义者 丹尼尔㊃贝尔认为,虽然马克思将社会变革归结于社会阶级结构,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㊂贝尔向马克思提出的二元阶级模式发难,进而对马克思的整个社会分析模式进行质疑㊂[5]51他的后马克思主义概念所要表明的无非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化㊁阶级的多元化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变化㊂使古典马克思主义以摧毁社会整体制度结构的革命模式成为不可能㊂因此,社会的改变只能从社会制度全盘废除转向政治体制的调整与改良㊂总体而言,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试图挣脱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批判的逻辑,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背离㊂后马克思主义即使是做出了有益的理论探索,但是其本质不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 挽救 ,相反却是与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㊂2马克思主义是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真理体系2.1马克思主义的 出场 是思想史的伟大变革哲学家们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74(总第177期)对三种质疑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回应(张杨等)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6]136,这一充满着革命性和批判性的世界观,既没有陷入唯心主义哲学的 神秘之路 ,同样也没有重复旧唯物主义的 老路 ,而是彻底地把哲学的目光转向现实世界,为挣扎在生存困境中㊁正在受资本统治的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道路㊂马克思主义认为,单向度的精神自由不是真正的人的自由,感性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解放,才是真正的㊁现实的㊁历史的人的自由㊂把人的自由还给人本身,必须要推翻统治人的资本主义制度㊂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大声疾呼: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㊂ [6]286无产者在推翻资本家的革命实践中,砸碎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㊂2.2马克思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超越对自由的追求和理想社会的向往自古有之,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始终在不同的维度上探索人类社会的理想存在模式㊂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直接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看到并试图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恶,并对未来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㊂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也曾试图亲身实践他们的社会理想(比如欧文躬身践行他提出的 新和谐公社 ),企图建立 人人平等,个个幸福 的新社会,但是对于未来社会仅存在于直观描述㊁猜测以及文学式的表达,并不能做出科学的论证㊂因此,只能是 空想 ㊂马克思主义恰恰超出这一点㊂对于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科学论证基础之上㊂正如恩格斯所言: 社会主义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做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㊂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㊂ [7]545以往的社会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但由于不能说明生产方式,也就不能对付这种生产方式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指明了劳资斗争的经济根源,为社会主义走向科学奠定了现实的立足点㊂正是 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为了科学 [8]739㊂2.3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彻底的真理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㊂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㊂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㊂ [6]9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触及事物的内生规律㊂ 彻底性 与 革命性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它不崇尚任何宗教的㊁世俗的权威,而是要对现实世界展开无情地批判,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要用物质来摧毁 [6]9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革命性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没有折中的温情脉脉,而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揭露资本存在秘密,阐释人类社会的 历史之谜 ㊂两个伟大理论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证明: 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是同样不可避免的㊂ [6]26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指向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试图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㊂3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中国实践检验的真理体系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都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 行 ㊂新中国成立70年所走过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从 站起来 富起来 到 强起来 的现代化强国之路用事实直接地驳斥了 历史终结论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以及其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并为世界上其他谋求发展的国家提供发展的参考方案,同时为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㊂ [9]这 两大奇迹 成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㊂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㊁植根中国大地㊁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㊁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㊂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 两大奇迹 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84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㊁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造福全国各族人民㊁深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㊂3.1中国实践回应 历史终结论 ,证伪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汲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㊂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㊂哪有这回事! [11]382从落后于时代到逐步赶上时代㊁引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判断那样: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㊁全球发展的贡献者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2]中国的现代化实践,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数百年发展中走过的历史阶段:从一个物质贫乏的国家成长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的世界工厂 ,从一个消费能力极度薄弱的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从一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跃升为科技专利申请大国㊂中国发展的世界奇迹,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奇迹㊂3.2中国道路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对关涉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诸如单边主义㊁全球性治理危机㊁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㊁贸易保护主义等的关注度普遍提升,全球性问题成为可能 终结历史 的最大可能㊂对此,中国以悠久的文化底蕴为智慧根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践行原则,以改革开放40余年积累的发展经验为具体方法,为解决棘手的世界性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其代表就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在多国落地扎根和筹建 亚投行 等有效举措为实践载体的中国方案,旨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㊁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有效化解全球性风险与危机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然推翻了 历史终结论 对社会主义所做的 死刑宣判 ,社会主义生机正盛并蓬勃发展㊂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历史也没有终结,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时代不可超越性,将继续指引人类未来命运走向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坚定 道路自信㊁制度自信㊁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㊂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时刻铭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参考文献[1][美]弗朗西斯㊃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2][比利时]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M].马清文,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美]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M].王逢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美]丹尼尔㊃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高铦,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社,1995.[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6(1).[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2).[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8(2).94(总第177期)对三种质疑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回应(张杨等)。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谬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西方推行意识形态渗透、颜色革命的重要工具,我们必须从理论上上澄清它的错误。
( 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是对理论本质的误读人们通常所说的“过时论” 的第一层含义是: 理论总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当这种时代背景或现实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后, 这种理论的合理性或解释力就消失了。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的重要依据之一, 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 其“理论打着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的烙印”。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 特别是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人由此认为, “古典马克思主义已不再能确切地说明先进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 ( 赖特·米斯) ,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新技术革命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面前“失效了”, “不能借助马克思去了解高科技的现实” ( 阿·托夫勒) 。
这种观点看到了理论及其产生的具体环境的关联, 但却忽视了理论本身的特质。
这是因为, 理论并非对现实的简单摹写, 而是观念层面的建构, 仅仅停留于现实的思想观念并不能被称为理论。
理论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这种本质和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稳定性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说, 凡是科学的理论都包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意义, 因而能够超越产生它的那个时代。
因此, “真正的理论认识与现实并非亦步亦趋, 而一定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1〕否则, 任何理论一经产生都必然已经过时。
从文化角度看, 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思想都不会过时。
正如黑格尔所说:“伟大的灵魂———哲学史上的英雄们的身体, 他们在时间里的生活 , 诚然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他们的著作( 他们的思想, 原则) 却并不随着他们而俱逝。
”〔2〕42两千多年前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 今天仍然是中国人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从产生至今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 它们的基本精神仍然影响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古希腊哲学一直启迪着西方人, 是欧洲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 黑格尔) 。
因此, 一种理论是否过时, 并非取决于它产生于哪个年代, 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否能够继续与当代人进行对话, 启迪人们的思考, 指导人们的实践。
显然, 仅仅用时代的发展或历史条件的变化推导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的结论, 不但是浅薄的, 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理论存在的合法性及其价值。
同时还应看到, 理论本身具有不同层次,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包含体现理论本质的科学内容、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等, 也包括研究时代或社会问题得出的各种具体结论, 尽管理论的核心本质与其结论有着内在联系, 但是它们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具体结论可能会随着时代特点和时代问题的转换不再具有直接现实性, 但是蕴含于其中的科学内容、价值理念和基本方法仍然具有合理性。
一切具体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都会过时, 而一种理论是否过时, 更重要的是看其核心部分、本质部分是否过时, 不能因为某些具体结论随着时代发展而失效了, 就认定一种理论已经过时。
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的人将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革命的理论, 甚至将其等同于阶级斗争, 并由此得出马克思主义无法指导现代化建设的结论, 不但是肤浅的, 而且是片面的。
( 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是对理论发展的误读人们常说的“过时论” 的第二层含义是:一种思想被新的思想取代了, 因而原有的思想就过时了。
应当看到, 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 往往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为后来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 提供了新的领域、对象和问题, 使后来者能够在某些方面超越前者。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前者的思想就过时了, 就如同有了康德和黑格尔, 并不意味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过时了一样。
因为一种思想或理论即使真正被超越了, 但是这种超越正是由原有的思想或理论发展而来, 前人思想中的精华实际上已经保存在后来者的思想之中, 已经积淀在人类文化的整体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 思想或理论正是不断借助于超越者而保存和发展自身的, 这是思想或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 任何有价值的思想或理论都是活着的, 都活在当代。
事实上, 尽管在马克思主义之后诞生了众多的思想流派, 但是真正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学说并不多, 似乎还谈不上有什么全面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 ( 萨特) 。
我们看到, 一些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往往只是对马克思的某些观点进行“修正”, 或者填补“空白”, 而鲜有宣称自己已经从总体上超越马克思的。
( 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是对理论指导作用的误读“过时论” 的第三层含义, 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 诞生于过去的理论无法指导今天的实践。
应当看到,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历史理论或社会学思想, 而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 指导现实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
但是, 如果将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解为按图索骥, 这种观点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教条主义味道, 也是任何理论都无法做到的。
理论之所以不同于现实, 乃是因为它是对现实的抽象把握, 现实永远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
换言之, 一种理论是否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必须根据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所蕴含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的主要问题是否契合来加以判断, 即理论是否还能够对时代的主要问题做出合理解答。
理论不等同于问题的解决, 理论必须与主体能力相融合, 并在主体的努力下与现实相结合, 如此才能实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进而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的产生, 往往源于一种似是而非的“实用主义” 真理观, 即用短期的或某方面的实践结果来判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理论是对客观事实的抽象把握, 而不是事实本身。
理论总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 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而影响社会历史运动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理论只是其中之一, 理论正确并不能保证实践成功。
同时, 任何运动都有高潮和低潮, 如果将运动低潮等同于理论过时, 那么运动的高潮就等同于理论不过时, 这样, 一种理论就会忽而过时, 又忽而不过时。
不难看出, 这种评价理论过时与否的观点只是对现象的简单描述, 而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因而也无法发现理论的真正生命力。
“过时论” 和教条主义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主要错误态度, 它们既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错误倾向, 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内在联系, 因为它们都源于对理论的错误态度和错误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并不是针对马克思本人的思想, 而是针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针对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样本”, 因此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都运演着相同的理论逻辑: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苏联模式, 进而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严重误读。
实际上, 苏联的解体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而只是意味着苏联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的过时。
其实, 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曾经出现的很多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而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 源于自身实践中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的、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向往, 其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始终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例如, 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的劳动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的扩大, 都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着直接关系。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许多西方学者都做出了比较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如伯尔指出, “没有工人运动, 没有社会主义者, 没有它们的思想家, 他的名字叫卡尔·马克思, 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中;没有斗争, 没有起义, 没有罢工, 这需要发动, 需要引导, 资本家是连半步也不会让的”〔3〕60。
美国德州大学哲学教授凯尔纳 (D.Kel l ne r )认为, “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有助于促进民主、自由、正义和平等, 并能够同仅仅促进富豪权贵利益的保守思想相抗衡。
只要巨大的阶级不平等、人类痛苦和压迫还存在, 就有必要存在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批判理论和它的社会变革思想”〔4〕35 。
德里达则说道, “不能没有马克思, 没有马克思, 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 没有马克思的遗产, 也就没有将来”〔5〕21。
理查德·诺曼也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那内在吸引力在于它表现了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更美好社会的向往……人们被马克思主义所吸引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上的, 它压迫和束缚人的生命力, 阻碍人们充分实现人生潜能, 它应该让位于社会主义社会, 在那里人们能够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平等”〔6〕51。
(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没有过时理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任何理论都具有历史性, 尤其是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会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再适用。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此。
那种要求理论的具体内容或具体论断永远适用, 是对“神” 的要求, 而不是对思想家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有史以来体系最为宏大、逻辑最为严密、立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 一方面深深植根于欧洲几千年的文化沃土之中, 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 先后出现过众多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但是就科学性和彻底性而言,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全面超越马克思主义, 或者撼动其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正如萨特所说, 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7〕24。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证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过时。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 160 多年中, 尽管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其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框架内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对此, 詹姆逊认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 既然资本主义还存在, 马克思主义就不存在过时的问题〔8〕。
2008年以来席卷西方世界并影响至今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 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预言的深刻性和科学性。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 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成为畅销书, 人们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