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病虫害
- 格式:docx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2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谷子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谷子的种植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虫害问题,给农民的种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控制谷子的病虫害,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需要了解病虫害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谷子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季高温多雨,会导致水稻病虫害增加,例如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等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二、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不合理也是导致谷子病虫害增加的原因之一。
种植过密容易导致谷子生长无法充分,容易滋生病虫害。
三、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对于植物生长和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质量差、缺乏养分会造成植物健康状况差,容易发生病虫害。
四、栽培技术农民在谷子的种植过程中,栽培技术的掌握情况也是导致谷子病虫害增加的原因之一。
农民在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过程中如果掌握不当,就会影响谷子的生长和健康,从而滋生各种病虫害。
针对谷子病虫害的原因,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技术:一、选择适宜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谷子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适宜的品种也是不同的,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谷子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农民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避免施肥过多或者施肥不足导致病虫害的增加。
三、科学灌溉谷子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和湿度。
科学合理的灌溉,能够保持谷子的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植物保护农民在谷子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植物保护的工作。
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发生。
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民可以根据病虫害形势和发生程度,采取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
谷子是一种主要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的小型粮食作物。
然而,它们往往受到各种病虫
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
本文将介绍谷子病虫害的原因和防治技术。
一、病害
1. 谷子稻瘟病
谷子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叶片枯黄和植株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耐
病品种、适当施肥、适时疏黄和喷洒杀菌剂。
谷子赤斑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在叶片、穗和茎上形成红色甚至紫黑色的斑点。
防治方法包括清理栽培区域、垃圾准备和使用去污剂。
谷子霉菌病是由多种霉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导致谷子变质并产生有害的毒素。
防治方
法包括控制潮湿度和温度、防止过度储存和使用杀菌剂。
二、虫害
谷螟是果蝇科昆虫的幼虫,会在谷子颗粒内孵化并食用种子。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合适
的杀虫剂、及时铲除臭虫熟谷、储存时加强防护等。
2. 谷叶螟
谷叶螟是侵染谷子的叶食性蛾类昆虫幼虫,会吃掉叶片和谷子穗。
防治方法包括增加
敌性昆虫的种植、及时铲除病虫熟谷和喷洒杀虫剂。
3. 谷酚螨
谷酚螨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可以在谷子中繁殖,导致谷子变质。
防治方法包括在收
获前增加干旱和草本植物杀菌剂的使用。
总之,谷子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干扰,而合理的防治技术是保障谷子丰
收的基础。
农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谷子的生长和品质。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谷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需要了解谷子病虫害的原因和防治技术,以保障谷子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本文将从谷子病虫害的原因入手,介绍针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谷子病虫害的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谷子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条件适宜,会使病原微生物、虫害昆虫繁殖迅速。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容易使得谷子受到霉菌、螟虫等病虫害的侵袭。
而且气温适宜也是某些虫害的滋生条件。
2. 种植结构如果谷子的种植结构不合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谷子连作连作、轮作不合理等都会增加病虫害的危害。
因为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菌病虫滋生,而轮作不合理则会降低谷子本身的抗病虫能力。
3. 土壤因素土壤的养分不平衡、土壤质地不良等条件都是导致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这些土壤因素会导致谷子生长不良,从而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4. 疏于田间管理农民在田间管理上疏于护理、施肥不足等也是导致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农民没有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导致谷子生长发育不良,从而使得病虫害易于侵袭。
二、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良好的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可以增强谷子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适当施用有机肥、化肥,针对土壤的不同特性进行施肥,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 栽培抗病虫品种栽培抗病虫品种也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择抗病虫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谷子的抗病能力。
近年来培育的抗病虫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合理灌溉合理灌溉也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适量灌溉可以控制土壤的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
合理灌溉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5.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使用捕虫灯、黄板、粘虫板等机械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谷子螟虫等害虫的数量。
使用机械翻耕,可以有效揭露土壤中的害虫、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谷子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谷子的病虫害是造成产量下降和粮食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科学有效地防治谷子病虫害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谷子病害的原因1. 生长环境条件谷子生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谷子的病害发生具有直接影响。
湿热的环境是病害的主要培育环境,湿度大、温度适宜是细菌、真菌和病毒类病害的滋生温床。
2. 土壤养分不足土壤中缺乏某些养分,导致谷子的抗病能力下降,易受到病害侵袭。
例如缺乏锌、硼等元素会导致谷子出现炭疽病、锈病等。
3. 近交育种近交育种容易使植物的遗传基因单一,缺乏对抗病毒的抗病基因,使谷子对病毒类病害缺乏抵抗力。
4. 栽培方式不当谷子的栽培方式不当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如连作连种、密植等都会增加病害的发生。
5. 病虫菌种传播途径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空气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6. 虫害天敌减少谷子种植区域的虫害天敌减少,导致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二、谷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谷子的抗病能力,增加植株的养分含量。
特别是在种植谷子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的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增加谷子的抗病能力。
2. 种植抗病优良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谷子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轮作对谷子进行合理的轮作也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累积,减少病害的发生。
4.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对谷子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合理用药对谷子病虫害进行合理的农药防治,选择药剂、用药量和施药时间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6. 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昆虫和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7.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谷子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干燥,降低病害发生的机会。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摘要】谷子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从谷子病虫害的原因和防治技术两方面展开讨论。
在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病虫害传播途径和害虫寄主关系等方面。
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主要介绍了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等多种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农药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物理防治方法则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病虫害。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谷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指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谷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谷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重要性。
1. 引言1.1 谷子病虫害的概述谷子病虫害是指在谷子生长及收获过程中,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引起的病害和危害。
谷子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如稻瘟病、纹枯病、潜叶蛾等。
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的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谷子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和害虫会迅速繁殖扩散,给谷子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
科学防治谷子病虫害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谷子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以及物理防治方法都是常见的防治手段,它们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加强对谷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保障谷子的生长和产量,也可以提高谷子的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一、生长环境因素:谷子生长环境中的气候、土壤、水和养分等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土壤质地不适宜等都会导致谷子易受病虫害侵袭。
二、栽培管理不当:种植谷子时不注意间作轮作、不合理施肥、不及时防治杂草等都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谷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谷子病虫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本文将从谷子病虫害原因和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谷子病虫害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是谷子病虫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高温干旱容易引起谷子生长不良,使植物体质量下降,从而增加病虫的侵害。
湿润多雨的气候也容易造成谷子霉病和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
2. 土壤环境: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病虫卵是引起谷子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土壤中长期存留的病原菌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造成病害的发生。
而土壤中的病虫卵则会在谷子生长期间孵化并对植株造成伤害。
3. 生长环境: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对谷子的生长和疾病防治至关重要。
充足的光照和石灰含量适中的土壤有助于提高谷子的抗病能力,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生长环境则容易造成霉病和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
4. 种植病虫害易感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谷子品种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而长期种植同一品种容易产生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种群,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
二、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对谷子种子进行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以提高其抗病能力。
化学处理可采用种子浸种或种子外涂等方式,生物处理则可选用生物菌剂或生物有源材料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生长质量和抗病潜力。
2.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一环。
通过施用有机肥、石灰、复合肥等手段,调解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提高谷子的生长质量。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谷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谷子生长过程中,通过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从而增加抗病能力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可以利用益生菌、蚜虫天敌、田螺壳蛋白粉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谷子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
但是在种植过程中,谷子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变差。
本文将介绍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一、谷子病害的原因1.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谷子生产的重要因素。
高温、高湿的气候有利于谷子病菌的生长,会导致病害频发。
例如,南方的夏季炎热潮湿,降雨量大,大气湿度高,是谷子病害高发的季节。
2.真菌感染谷子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例如晚疫病、褐腐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和气溶胶传播,当气温、湿度适宜时,真菌侵入谷子植株,导致病害发生。
3.昆虫害谷子叶甲、谷螟、谷盗、蚜虫等是常见的谷子害虫。
这些害虫会叮咬谷子,进入植株内部,并繁殖、取食。
如果数量过多,就会导致谷子生长发育不良、减产等问题。
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以生态气候、土壤、植被环境为依托,加强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作物土地利用率的一种方法。
例如通过改变谷子生长环境,调整灌溉量、施肥量、土壤紫外线辐射等因素,增强谷子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以物理方式杀灭或阻止谷子病虫害的种群生长。
例如,利用高温、低温、紫外线辐射、电子束辐射等手段,杀死谷子病虫害,预防病害传播。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杀灭或控制谷子病虫害的种群生长。
这种方法经济效益显著,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化学残留问题。
生物防治是以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手段来控制谷子病虫害。
例如,利用昆虫防治,将害虫的天敌引入谷子生态系统,控制害虫数量。
这种方法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但进攻时间长。
5.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将多种预防、防治手段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综合性的技术方案,增强谷子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效果。
需要根据谷子生长环境、气候、病虫害种类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谷子病虫害是影响谷子生产的主要问题。
为了确保谷子产量和质量,应采取多种手段,从生态、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
1. 病原菌感染:谷子种植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病原菌感染,如灰霉病、纹枯病、稈
秆腐烂病等。
这些病原菌会侵入植株,通过破坏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叶片凋萎、苗势减弱、产量下降等。
2. 病毒感染:谷子也会受到各种病毒感染,如谷子花叶病毒、谷子迟缓病毒等。
病
毒感染会导致谷子植株的叶片变黄、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3. 虫害侵袭:谷子生长期间,会受到一些昆虫的侵害,如谷螟、尺蠖等。
这些昆虫
会以植株叶片和茎部为食,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严重减少。
针对谷子的病虫害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来减轻其危害:
1. 合理选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2. 种植间作:谷子的间作配套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
3.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提高植株
的抵抗力。
4.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和植物的需求,进行适当施肥,提高植株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增强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5. 早期防治:在谷子生长初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采取化学及生物防治手段
进行喷药或施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侵害。
6. 生物防治:利用益生菌、杀虫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谷子的品质和安全性。
7.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田间谷子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了解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
措施进行防治。
谷子的病虫害是谷子种植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对谷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良影响。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障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谷子【常见问题】谷子主要的病虫害有哪些呢?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呢?谷子生产中的八大病害和八大虫害病虫如下:八大病害是谷瘟病、谷锈病、白发病、线虫病、纹枯病、褐条病、病毒病、黑穗病。
八大虫害是粟负泥虫、粟芒蝇、粟凹胫跳甲、玉米螟、黏虫、蟋蟀、蝼蛄、红蜘蛛。
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尤其对谷瘟病、谷锈病等气传流行性病害更加有效。
同时,施足底肥,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可有效提高谷苗的抗病能力。
播种前处理田块周围杂草,减少灰飞虱、蚜虫等传毒介体及蟋蟀等害虫的栖息场所,可有效降低病毒病及苗期害虫的咬食为害。
同时在出苗后应注意及时清理田间病株,防止病菌传播危害。
2.做好种子处理。
白发病、黑穗病、线虫病、纹枯病等种传或土传病害以及粟负泥虫、粟凹胫跳甲、粟芒蝇、蟋蟀、蝼蛄等苗期害虫是造成缺苗断垄和后期大面积减产的主要原因。
根据各地病虫种类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这些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白发病可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线虫病可用种子重量0.3%的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0.2%的50%辛硫磷乳油拌种,需要闷种4小时,是杀灭线虫的关键,然后晾干播种;黑穗病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兼防纹枯病。
粟负泥虫为害较重的春谷区可用种子重量0.3%的70%吡虫啉拌种,同时兼防蝼蛄、蟋蟀、粟凹胫跳甲和粟芒蝇苗期为害,并对红叶病、粗缩病等病毒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以上拌种药剂可根据各地主要病虫种类进行多种药剂混合施用,但拌种时需掌握,先拌乳油等液体药剂,然后再拌粉剂,从而达到一拌多防的目的。
3.抓住关键时期防治。
对于红叶病及粗缩病等病毒病发生较重地区,在种子处理的同时应在定苗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混配进行全田喷雾,灭杀传毒介体灰飞虱和蚜虫,同时可兼治红蜘蛛。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谷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由于气候、土壤和种植管理等因素的不同,谷子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下面将对谷子病虫害的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病原菌感染:谷子常见的病害包括赤霉病、穗黑粉病、稻曲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们通过侵入谷子的叶片、茎和穗等部位,导致谷子生长异常。
2. 虫害危害:谷子常见的虫害包括稻虱、螟虫、飞虱等。
这些虫害会食害谷子的叶片、茎和穗,引起谷子减产甚至死亡。
3. 不良气候条件:谷子在生长过程中对气候的适应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攻击。
为了有效防治谷子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技术手段:1. 优选病虫害抗性品种:选择具有较强病虫害抗性的谷子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这可以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基因进行实现。
2. 合理种植密度:适当控制谷子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和发生程度。
3. 轮作休闲:在连续种植谷子的田地中,适当进行轮作休闲。
这样可以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种植管理:加强谷子的种植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监测等。
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侵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应注意合理使用,防止农药过量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释放或保护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谷子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包括优选品种、合理种植密度、轮作休闲、种植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保障谷子的正常生长和丰产。
谷子病虫害谷子拔节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该时期(图4-27),一旦发现枯心苗,要立即拔掉,并带出地处烧毁或深埋,以防止粟灰螟在这些枯心苗中长大后,再钻出来为害其他谷子植株。
及时喷洒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白发病、谷瘟病。
可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100ml/亩、20%稻保乐(三环唑。
多菌灵·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40g/亩对水40~50kg防治纹枯病。
喷洒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 500倍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粟缘蝽等害虫。
谷子白发病【分布为害】谷子白发病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病害,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发生严重。
为害程度逐渐加重,已成为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据调查,2007年田间病株率为5%~10%,严重地块达到50%,对谷子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症状】从发芽到出穗都可发病,并且在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症状也不一样。
未出土的幼芽严重发病的,出土后的幼苗及其叶子变色、扭曲或腐烂;“灰背”,幼苗3~4叶时,病叶正面出现白色条斑,叶背长出灰白色霉层,此后叶片变黄、枯死。
“白尖”,当叶片出现灰背后,叶片干枯,但心叶仍能继续抽出,只是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呈黄白色,以后逐渐变褐色呈枪杆状。
“刺猬头”部分病株发展迟缓,能抽穗,或抽半穗,但穗变形,小穗受刺激呈小叶状,不结籽粒,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图4-1)。
病穗上的小花内外颖受病菌刺激而伸长呈小叶状,全穗像个鸡毛帚。
“白发或���发状”,变褐色的心叶受病菌为害,叶肉部分被破坏成黄褐色粉末,仅留维管柬组织呈丝状,植株死亡(图4-2)。
【病原】 Sclerospora graminicola 。
肠称禾生指梗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图4-3)。
孢囊梗由气孔伸出,短而肥,无色,无隔膜,顶端分枝数十个,每个分枝上有2~5个小梗。
孢子囊,无色,具乳突,椭圆形,产生于小梗顶端。
卵孢子圆形至长圆形,内部黄色,外壁红褐色,光滑。
【防治方法】谷子白发病主要由初侵染引起,所以,在防治上应抓住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种子处理、拔除病株等减少初侵染源的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获得无病种子。
重病田块,实行2~3年轮作倒茬。
田间及时拔除病株,减少菌源。
忌用带病谷草沃肥,避免粪肥传染。
种子拌种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发生。
种子处理,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用50%甲霜。
酮(甲霜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4%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0.3%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0.5%的64%杀霉矾(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土壤处理,可用7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g/亩对细土15~20kg混匀,播种后覆土。
谷子负泥甲【分布】谷子负泥甲(Oulema tristis)属鞘翅目,负泥甲科。
别名粟叶甲、谷子负泥虫、粟负泥虫。
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北京。
南达长江沿岸。
【为害特点】成虫沿叶脉啃食叶肉,成白条状,不食下表皮。
幼虫钻入心叶内舐食叶肉,叶面出现宽白条状食痕,造成叶面枯焦,出现枯心苗。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5mm,宽约1.6~2mm,体黑蓝色具金属光泽。
胸部细长,略似古钟状,鞘翅上有10列纵行排列刻点,青蓝色,小盾片、前胸背板及腹面钢蓝色,触角基半部较端半部细,黑褐色(图4-26)。
足黄色,基节钢蓝色,前跗节黑褐色,前胸背板长于宽,基部横凹显著,中央处有1个短纵凹,刻点密集在两侧和基凹里。
鞘翅平坦,基部刻点稍大,每1行刻点在纵沟处。
卵椭圆形,黄色。
末龄幼虫体圆筒形,腹部稍膨大,背板隆起。
头部黄褐色,胸、腹部黄白色。
前胸背板具1排不规则的黑褐色小点,中、后胸和腹部各节生有褐色短刺。
裸蛹黄白色。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秋耕整地,清除田间地边杂草,适时播种。
播种前用35%呋喃丹胶悬剂或50%水胺硫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2%药量拌种。
也可在播种时每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2kg处理土壤。
或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剂或3%速灭威粉剂,亩用1.5~2kg。
谷子出苗后4~5叶或定苗时,喷洒5%高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菊。
乐合酯乳油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75L。
谷子黑粉病【症状】主要为害穗部,一般部分或全穗籽粒染病,病穗短小,常直立。
通常半穗发病,也有全穗发病的【病原】 Ustilago neglecta称狗尾草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孢子堆生在子房内,一般全穗受害。
孢子壁黄褐色,密生细瘤。
【发生规律】病菌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冬孢子萌发产生菌丝,土温12~25℃适于病菌侵入幼苗。
土壤过干或过湿不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
谷子播种至出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马铃薯、豆类、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倒茬2年以上。
彻底清除谷茬、谷草和杂草。
因为谷茬、谷草和地边杂草是这些病虫害的主要过冬场所,所以要结合秋耕地,在来年4月底前,将这些杂草彻底清除干净,这样可大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其中白发病、谷子瘟病、谷子胡麻斑病、粟灰螟、粟秆蝇为害较重。
种子处理,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50%甲霜。
酮可湿性粉剂(甲霜灵。
三唑酮)按种子重量的0.3%~0.4%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g拌谷种50kg;或用种子重量0.4%~0.5.%的64%杀霉矾(恶霜灵。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可预防白发病、谷瘟病、纹枯病等。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35%克百威胶悬剂或50%辛硫磷乳油拌种可防治粟凹胫跳甲。
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5%甲萘威粉剂1.5~2kg加少量水与20kg细土拌匀,顺垄撒在谷株心叶或根际防治粟灰螟。
谷子黑穗病【分布为害】我国各谷子产区均有发生,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
【症状】主要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少数籽粒受害,抽穗后表现症状。
病穗刚抽出时,因孢子堆外有子房壁及颖片掩盖不易发现。
病穗短,直立,大部分或全部子房被冬孢子取代。
当孢子堆成熟后全部变黑才显症,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色。
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图4-5)。
【病原】Ustilago crameri称谷子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孢子堆球形至卵圆形。
冬孢子红褐色至榄褐色,球形或近球形至多角形,表面平滑【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搞好种子繁育田的防治,由无病地留种。
不使用来源于发病地区和发病田块的种子。
严格选种,剔除病穗并销毁。
种子处理,可用下列药剂:40%拌种双粉剂按种子量0.2%~0.3%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拌种;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干拌种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皆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拌种;0.25%公主岭霉素可湿性粉剂50倍浸泡12小时。
谷子黑鞘病【症状】主要为害叶鞘。
叶鞘上生青灰色至暗褐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湿度大时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图4-16)。
【病原】Bipolaris sorokiniana称麦根腐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深褐色,不分枝,直立或呈膝状弯曲,基部细胞膨大,顶端色稍浅,具3~7个隔。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圆筒形,橄榄色至深橄榄色,直或弯,近中央宽,两端渐窄,呈钝圆形,具隔2—13个,大小差异很大,脐点明显。
量,秋翻灭茬,加强夏秋两季田间管理,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选用无病种子,适时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减轻苗期发病。
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3%纹霉净(多菌灵。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
成株期发病,且多雨时,喷洒下列药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或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40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整个生育期该病的扩展。
谷子胡麻斑病【症状】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颖果。
叶片染病初生许多黄色至黄褐色斑点,斑点椭圆形或纺锤形,边缘不明显,色较暗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
病斑两端钝圆,区别于谷瘟病。
后期病斑表面生黑色丝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牛孢子。
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图4-17)。
谷子灰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病斑椭圆形至梭形,中部灰白色,边缘褐色至深红褐色(图4-14至图4-15)。
病斑背面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子实体。
【病原】Cercospora setariae称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子座褐色,充塞在气孔下。
分生孢子梗2—15根成束,浅黄至橄榄褐色或稍深,不分枝。
分生孢子圆筒形至倒棍棒状,无色,直或稍弯,隔膜多且不明显。
【发生规律】以子座或菌丝块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
南方冬春温暖,雾大露重,本病易发生。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发病初期,开始选用下列药剂喷雾: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10天1次,防治2~3次。
谷子红叶病【症状】主要发生在中国北部谷子产区。
是全株性病害a紫秆品种染病叶片、叶鞘及穗均变红,因此称其为红叶病(图4-20)。
青秆品种染病不变红却发生黄化。
在灌浆至乳熟期十分明显。
病株一般先从叶尖开始变红或变黄,后逐渐向下扩展,致全叶红化干枯。
有的仅叶片中央或边缘变红或变黄。
病穗短小,重量轻,种子发芽率不高,严重的不能抽穗,病株矮化,叶面皱缩,叶缘呈波状。
【病原】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为大麦黄矮病毒的一个株系,属病毒。
【发生规律】谷子红叶病病毒在野生杂草上越冬。
翌年主要靠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等8种蚜虫传毒,种子、土壤均不传病。
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除侵染谷子外,还可侵染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