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谷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3.011通过针对谷子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的栽培技术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谷子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市场对谷子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来调整优化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谷子产量和品质效果。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粮食需求量和杂粮消费量逐年上升。
这种趋势促使谷子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谷子的产量、改善品质成为当务之急。
优化谷子的栽培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谷子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可在大部分耕地中种植。
然而,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科学挑选种植地块至关重要。
一、谷子栽培地块、茬口的选择在选择谷子种植地块时,应确保该地块无环境污染且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坡缓平整、排灌便捷、通风向阳的地块。
在谷子种植过程中,尽量避免重茬连作。
重茬连作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积累发生,同时加重杂草的生长趋势,导致土壤中同种类的营养元素大量消耗,进而影响地力的恢复。
为确保谷子的高产和优质,前茬作物应以薯类作物、豆类作物、玉米、麦类作物或油菜等为主。
这些作物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为谷子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谷子栽培前的耕地和整地在完成谷子种植的耕地选择后,我们建议在收获前茬作物后立即进行深度土壤深耕和翻耕。
例如,在秋季进行翻耕作业,此举不仅能够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还有助于优化土壤结构。
这种深耕方式具有显著的保水和保墒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供水能力,并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此外,深耕和松土还能够促进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谷子的茂盛生长和优质高产。
针对秋季的土地深耕和翻耕,我们建议的深耕深度约为20cm,而施肥的深度应控制在约18cm。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遭受病虫害危害既能导致产量降低又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来保障玉米的生产。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一)玉米赤霉病1、播种前选用健康种子,避免使用带病种子;2、田间栽培中保持田间良好通风环境,水分控制得当,避免玉米赤霉病菌由空气传播;3、避免连作和轮作中间间隔太短以减少病菌的滋生,种植玉米前不要选择过去几年死亡玉米茎秆清场的田地。
(二)玉米灰斑病1、采取无菌播种、消毒土壤等措施;2、种植抗灰斑病优良品种或使用灰斑病菌侵染率低的种子;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玉米草丛,留适当通风间隙,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
(三)玉米叶枯病1、除去死杂草,及时清除同时受害的茎叶和穗部,避免病害扩散;2、采取清理农具消毒,交错种植,用轮作避免同作区内连作。
二、虫害防治(一)玉米飞虱1、采用无农药、无公害的玉米绿色工程方案,其针对飞虱危害特点结合玉米生长习性,采取锄草、中耕、轮作、间作等措施达到控制虫害的效果;2、在玉米套作种植仓鼠豆、芝麻、独脚金等植物可以降低飞虱的密度,减少病害程度;3、在玉米壮苗期适时进行农药防治,防止虫害发生和严重危害,但要保证使用药剂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二)玉米螟1、筑造玉米螟监测站,及时监测玉米田中的虫情,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2、采用最小化施药方式,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3、选择早熟品种,注重田间管理和排水施肥等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案,还需要有关依法治农和农民的素质素养提高,同时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才能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和稳定。
谷子种植技术与管理一、引言谷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中国,谷子种植面积广泛,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谷子种植技术也有所差异。
本文将从谷子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生态环境1.适宜生长条件谷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都适合种植谷子。
同时,土壤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2.土壤改良在选址时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水良好或能进行排水改良的土地。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三、品种选择1.晚熟品种晚熟品种一般比早熟品种产量更高,同时其籽粒更大且口感更佳。
2.耐旱品种在干旱地区种植谷子时,应选择耐旱品种,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3.抗病品种谷子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尽量选择抗病品种。
四、育苗1.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谷子的育苗期为4-5天。
在南方地区,适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育苗;在北方地区,适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育苗。
2.土壤准备育苗前应将土壤松软、平整,并施用适量有机肥料。
同时,在播种前需要将土壤浇透水。
3.播种方法谷子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插秧两种。
直播时将谷子籽粒均匀撒于土壤表面,并轻轻覆盖一层泥土;插秧时先将谷子籽粒发芽后再插入土中。
五、田间管理1.灌溉管理谷子对水分要求较高,在生长期间需要保持足够的湿度。
因此,在干旱季节需要及时进行灌溉。
2.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需要适时施肥,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施肥时应注意控制用量,以免造成过度施肥。
3.病虫害防治谷子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田间管理中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晚疫病、稻飞虱等。
4.收获管理谷子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收获。
在收获前需要将作物割断,并晾晒至籽粒干燥后再进行打谷、筛选等处理。
六、结论通过对谷子种植技术与管理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谷子种植的关键环节,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良,以提高谷子产量和质量。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与国外大豆种植相比,我国大豆种植单产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
大豆产量偏低主要受栽培技术、生产条件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
大豆病虫害会造成大豆减产及品质降低,影响大豆经济效益。
研究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促进大豆增产提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豆在当地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主栽作物,是蛋白质、油脂、保健品活性物质重要来源,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以其为主的食品、工业、加工业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农业四大支柱作物之一,有巨大发展潜力,大豆产量与质量关乎“三农”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促进我国大豆生产发展,2019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实行大豆振兴计划,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数量,提升大豆品质,大豆化肥及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逐渐实现绿色发展。
一、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意义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大豆的种植是比较广泛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用于家畜食用的饲料,也可以制作成人们可以食用的食物,因此,人们对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大豆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并且具有生物价值,是人体所需蛋白质的来源之一。
大豆中淀粉的含量较少,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用大豆做成的大豆油含有脂溶物质,食用大豆油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功效。
因此,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大豆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第一是土地管理的质量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所选择的种植方法大都是直接在地上进行播种,很少在进行种植之前对要种植大豆的地进行改良,而且有一些种植用户为了提高种植的效率,在播种前会进行土地的翻整,但是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对地进行良好的管理,那么翻整的深度是有限的,同时对于一些土壤质地比较硬的地块无法进行更深的翻整,在这种情况之下很难得到高的产量;第二是重茬的情况比较严重。
近年来导致大豆病虫害疾病发生概率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豆的重茬问题,这种现象也导致了病菌的数量以及破坏性也在逐渐地变大,这严重威胁到了大豆产量的提高;第三是没有合理地使用化肥。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谷子高产栽培技术2一、概述谷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谷子脱壳称小米(粟米),米粒颜色有淡黄色、淡绿色、黑色、白色等。
小米比一般米、面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铁,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是其它杂粮所不能替代的谷子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用陶罐装有大量的谷子,证明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谷子就已成为重要的种植作物。
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甲骨文字里有关谷子的记载很多,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古代,谷子时一种重要作物。
从现在保存的古农书和文献资料可以看到我国勤劳的人民在谷子生产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如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的一部古农书《汜胜之书》提出了谷子的播种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和物候期决定,以及谷子留种时要在田间选穗。
同时,记载有“区田种粟”的抗旱播种方法。
又如,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一部杰出的农书《齐民要术》,对谷子栽培经验的总结,就占有很大篇幅。
“该书提出谷田必须岁易”,种谷子不能重茬;谷子播种量必须根据播期的早晚、土壤肥瘦等条件考虑;提出“谷子要垄行整齐,间开苗,使苗不欺苗,幼苗才能长得快、长得好,垄要直,苗与苗要对齐,以便通风”,总结了种谷子要通风透光的经验;同时提出一套谷子穗选法留种技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齐民要术》记载的谷子品种就有86种之多。
这充分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对谷子有着丰富的栽培选种经验。
全世界栽培谷子的主要产区是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中亚细亚等地。
以中国、印度、俄国、巴基斯坦、马里和苏丹栽培谷子较多。
二十年前,我国谷子栽培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各省区,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90%以上。
其中以华北最多,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3以上,东北次之,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4。
以省份而言,辽、吉、黑、冀、晋、内蒙等省、区种植较多,一般约占该省粮食作物面积的10~15%。
谷子旱地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根据多年的谷子旱地高产技术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包括选种及种子处理、培肥地力、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几方面的谷子旱地稳产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谷子;栽培技术;旱地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有关资料报道,小米含有蛋白质11.9%,粗脂肪4.5%,淀粉73.8%,其保健和食疗功效已被人们所熟知,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推崇食品。
然而谷子种植面积却不是越来越大,主要原因一是管理粗放,投入少,二是谷子对土质的要求很严,尤其怕涝,喜岗地和地势较高的地块,另外,还极易受虫鸟为害,导致产量较低,种植的积极性差。
谷子是一种具有抗旱耐瘠薄、水分利用率高等特点的粮食作物,非常适合旱地种植,一般亩产量300—350公斤,然而谷子并非不能高产,如果按照谷子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种植和高产栽培技术管理,为它的生长和发育创造和提供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此,根据多年的谷子旱地高产技术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谷子旱地稳产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使其亩产量达到450—500公斤。
现将其主要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 选种及种子处理要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资源,选用适宜的品种,在选择品种时,更要注重品种的品质、产量、中晚熟、适于密植、抗病性等特点。
将选好的种子,翻晒2—3天,即将备用。
在播前用50%多菌灵溶液按种子重量的千分之五拌种,晾干备播,以防白粉病。
2 培肥地力,做好备耕工作2.1 选地倒茬尽管谷子耐旱怕涝、抗瘠薄,不宜重茬,但是,旱地地块要想创出高产量,就必须选择土壤有机质高、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块轮作倒茬。
2.2 整地施肥待地块定好后,选优质农家肥,亩施3000—5000斤,碳铵和过磷酸钙各30—40公斤,尿素15公斤,钾肥10公斤结合翻地或播种时,集中条施或穴施施入土中,肥料集中于播种沟,确保根系对养分的充分吸收。
作者简介吕伟珊(63),男,汉族,甘肃西峰人,讲师,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多年一直从事植物保护学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
现为陇东学院园林系副主任。
收稿日期63谷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吕伟珊(陇东学院园林系,甘肃庆阳 745000)摘 要:谷子病虫害历来是谷子产量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本文介绍了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6)03-97-01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谷子缺乏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滞后、病虫害损失严重等原因使其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近年来,随着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小米市场价格的提高,谷子的种植面积有逐渐扩大趋势。
因此要有效地防治谷子病虫害,提高其商品价值,就必须搞好谷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旱作农业区谷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1 农业防治在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中,选择种植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同时注意品种的抗性表现和变化,一旦抗性丧失,应及时更新品种。
选生态条件良好,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和垃圾、空气清净、灌溉水清洁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规定的区域作为种植田块。
要合理安排茬口,尽量不要重茬,轮作倒茬间隔期一般以3年以上为宜。
播前种子处理:(1)晒种。
播前晒种既可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又可通过太阳照射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方法是:选晴天,把种子摊开翻晒2—3d,厚度以2—3cm 为宜,注意不要在水泥地和柏油路上晒。
(2)选种。
播前采取温汤浸种能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线虫等。
方法是:将种子放于55℃的温水中浸泡10min,捞出飘浮的秕谷及杂质,将沉下的籽粒取出晒干即可。
(3)拌种。
在谷子白发病和黑穗病发生区,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12%—013%。
也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35%瑞毒霉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13%—015%拌种;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或田块可用35%呋喃丹胶悬剂以种子量的012%拌种,既可杀死线虫,又可兼治蝼蛄、针金虫、步甲、拟地甲、粟鳞斑叶甲等多种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
谷子粟叶甲及其防治
张淑华
【期刊名称】《新农业》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粟叶甲也叫谷子钻心虫、粟负泥虫、舔虫,为鞘翅目叶甲科禾谷负泥虫属害虫。
为害谷子、黍子、玉米、小麦及多种禾本科作物,特别为害谷子幼苗。
辽西属丘陵山区适宜种植杂粮作物,尤其是谷子。
近年来粟叶甲发生有加重趋势,谷子受害面积占播种面积7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
我站2005年开始
【总页数】1页(P21)
【作者】张淑华
【作者单位】建平县小塘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建平县谷子粟叶甲的为害与综合防治
2.谷子粟叶甲发生与药剂防治
3.我国谷子主产区粟叶甲为害现状与防治
4.冀西北谷子害虫粟叶甲的为害与防治
5.30%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对谷子白发病和粟叶甲的防治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锦州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一、玉米虫害防治1.玉米地下害虫的防治做好测报工作。
认真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组织防治。
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药剂处理土壤: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
药剂处理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l00ml,对水2~3kg,拌玉米种40kg,拌后堆闷2~3h。
使用种衣剂时最好选择防地下害虫、兼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专用种衣剂。
毒谷诱杀:25%辛硫磷微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田间害鼠。
2.玉米螟的防治(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有虫秸秆和穗轴作燃料或铡碎沤肥。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杀虫灯安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安灯间距150~200m,灯底座距地面高度为1.5m,从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挂灯,到羽化末期结束。
一代玉米螟的防治:赤眼蜂治螟,田间玉米百株卵块达1~2块时放蜂,亩设4~5个放蜂点,第一次亩放蜂7000~8000头,隔5~7d再放第二次,亩放蜂12000~13000头,每亩总放蜂量20000头。
如果放蜂后田间花叶率超过5%,投放颗粒剂补防。
(3)药剂防治:玉米心叶末期投放1.5%辛施螟了颗粒剂,每亩0.5kg。
(4)二代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抽雄吐丝期(7月25日左右)放赤眼蜂,亩设4~5个放蜂点,第一次亩放蜂5000头,隔5~7d 再放第二次,亩放蜂5000头。
每亩共放蜂10000头。
3.粘虫粘虫俗语称夜盗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恶灭性害虫。
当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h,即应进行药物防治。
辽宁省谷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通过对谷子生产中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的调查,明确了
在辽宁地区谷子主要病虫害有20余种,并总结出辽宁地区谷子病虫
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谷子病虫害;种类;综合防治技术;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s435.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43-01
谷子起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
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谷子适应性强,分布地理环境复杂,而且气候生
态差异很大,导致危害谷子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现已报道病害有44
种;虫害有8个目,20多个科,30余种[1]。这些病虫害在谷子生长
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有些危害相当严重,对谷子生产造成很大损
失。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谷子病虫害,提高产量及其商品价值,必
须摸清谷子的主要病虫害及发生特点,同时也必须搞好谷子病虫害
的综合防治工作。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专业知识,总结出辽
西地区的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1病虫害种类
1.1主要病害
在辽宁地区,危害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子锈病、谷子叶瘟病、谷
子穗瘟病、谷子粒黑穗病、谷子腥黑穗病、谷子白发病、谷子红叶
病、谷子纹枯病、谷子线虫病。近年来,在辽宁朝阳水土保持研究
所试验地又发现谷子斑病(具体是哪种病害待定,石家庄谷子研究
中心已经取走病样,准备分离接种鉴定,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明
确)。
1.2主要虫害
(1)地下害虫。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它们
的危害症状为咬断谷苗、茎,断口整齐平截,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
种绝收。蝼蛄类有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golm)。危
害症状是咬食谷子的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扒成乱
麻状或丝状。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纵横穿梭,造成悬种吊根,成
片死亡。
(2)生长期害虫。粟叶甲(oulema tristis)在谷子出苗和拔节期
危害,成虫和幼虫主要顺叶脉吃食谷子叶肉,形成白色纵向条纹被
害状,严重时使叶片变白干枯。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和粟
秆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主要以幼虫蛀入苗茎吃食嫩心,使
谷苗心叶干枯形成枯心苗。黏虫(mythi-mnaseparata)、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o)等吃食叶片,在黏虫大发生时,如不及时防治
可将谷子吃成光秆。粟缘椿象(liorhyssus hyalinus)、双斑莹叶
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这2种害虫在谷穗产卵并危害正在
灌浆的谷粒,这种害虫在高粱和玉米上亦有危害。
2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生产调查,谷子病虫害对谷子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一般病
虫害产量损失在5%~10%,病虫害严重的产量损失在50%以上,有的甚
至绝收。因此,必须搞好谷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
的损失降到最低,为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
绿色谷子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2.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在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中,选择种植丰产、优
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同时注意品种的抗性表现和变化,
一旦抗性丧失,应及时更新品种。如朝谷9、朝谷12、朝谷13、朝
谷14、朝新谷5、辽谷10、铁谷8、铁谷11号、铁谷12号等。
(2)种子处理。①晒种。播种前1周,选晴天将种子摊放在席上
2~3cm厚,翻晒3d,可提高谷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可通过太阳照射
杀死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②选种。播种前采取温汤浸种能杀死
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线虫等。具体方法:将种子放于55℃的温水中浸
泡10min,捞出漂浮的秕谷和杂质,将下沉的籽粒取出晒干即可。③
药剂拌种。谷子黑穗病可用25%粉锈宁或12.5%速保力可湿性粉剂
以种子重量的0.3%的药量拌种。还可用适乐时或根保种衣剂包衣处
理种子;谷子白发病用25%瑞毒霉或25%霜霉威,按种子重量的
0.07%~0.10%拌种或50%莠锈灵、10%多菌灵,按种子干重0.5%拌种,
均有很好的防效。拌种方法:先用1%水拌湿种子,然后将所需药剂均
匀拌到种子上,然后播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用50%辛硫磷乳油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用种子重量0.2%~0.3%拌种或闷种,可有效地
防治地下害虫。
(3)加强田间管理。在栽培上,实行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如小
麦、豆类、薯类等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结合秋
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降低粟灰螟越冬基数;施用经无害
化处理的有机肥料。
2.2物理防治
诱杀夜蛾,将糖、酒、醋、水按照3∶4∶1∶2的比例调均后,在
按1%的比例加入5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搅匀后放盆内,保持液深
3.3cm,傍晚放在田间,诱杀成虫。也可在谷田用大谷草坝75个/hm2,
分别吊在离地面1.0~1.5m的木棍上,每隔20~30cm插1个,每日清
晨抖草把,把落在地上的蛾子踩死。成虫盛发期,可在田内插谷草把,
诱集成虫产卵。在夏播的谷子田,粟芒蝇发生严重。因此,在粟芒蝇
的盛发期,在谷
(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43页)
田放置腐鱼诱杀盆,每盆腐鱼用量0.75~1.00kg,放置15盆/hm2,
每盆内喷洒杀虫剂。由于腐鱼诱集的成虫90%以上为雌蝇,因此可大
大减少田间落卵量。此外,可用噪音或撒网防治鸟害。
2.3生物防治
(1)利用天敌。如用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利用草蛉、瓢虫、食
蚜蝇、猎蝽等捕食蚜虫。
(2)微生物防治。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害虫。
2.4化学防治
2.4.1苗期防治。粟叶甲在辽宁地区发生严重,谷子定苗后,成虫
和幼虫活动危害期,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如喷洒4.5%高效灭白可乳
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还可兼治粟灰螟。
2.4.2成株期防治。在锈病防治上,当谷田病叶率达5%时,及时采
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可用25%三唑酮或12.5%的稀唑醇可湿性
粉剂450g/hm2,对水900kg喷雾。在谷瘟病防治上,谷子发病初期及
时喷洒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在抽穗前和齐穗期视病情再喷1次。如谷田垄1m长有粘
虫卵块0.5块,或幼虫10头以上即应防治。根据防治指标,力争把
粘虫幼虫消灭在低龄(3龄前)阶段。用90%的敌百虫晶体1 000~1 500
倍液喷雾或选用快杀灵(750ml/hm2)复配速灭杀丁800倍液,辛硫磷
500倍液复配溴氰菊酯800倍液。对于低代幼龄虫害(2代以下)用
药要适当减量。防治粟灰螟最佳用药时期是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
前。用50%对硫磷乳油750~1 500ml/hm2,拌细土225~300kg,拌匀后
顺垄撒在谷苗根际附近。亦可用以下药剂喷雾防治:100亿活芽孢
/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0倍液喷雾;90%敌百虫晶体1 000~1 500
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氟氰菊酯2 500倍液喷雾。在粟芒蝇防治上,
当谷田出现1%~5%的被害枯心率时即进行防治,喷洒4.5%氯氟氰菊
酯5 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粟缘蝽和双斑
蝇叶甲在谷子灌浆初期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效果较好。
3致谢
在病虫害调查中得到石家庄国家谷子研究中心植保室甘耀进和
董志平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4参考文献
[1] 李荫梅.谷子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甘耀进.粟芒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吕伟珊.谷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
报,2006,12(3):97.
[4] 董志平,甘耀进.河北省谷子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02,6(2):49-51.